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荣县土陶历史沿革

荣县历史悠久,其土陶发展的历史也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相传荣县地域在上古时代属青阳封国之域,同时也与古蜀族密切相关。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 “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 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明朝荣梨山碑载:荣梨山古为玄嚣岩。玄嚣就是青阳。《蜀中名胜记》载:“予考诸传记所载,荣虽山谷间实为郡国一都会。青阳门记云,荣州有青阳洞,以少昊国在其北门,今正临之故名”。青阳洞在今县城金碧崖。唐朝司马贞注《史记》,也说青阳的封国在蜀。嫘祖是古蜀族人,后被称为中国蚕桑丝绸之祖。

荣县地域土陶发展也与古蜀陶业发展密不可分,受其发展影响而来。古蜀国制陶业相当发达,各种生活上所不可缺少的炊器、饪器、食器、饮器、酒器以及一些工具,在社会各阶层广泛而大量地使用。早期的制陶原料多为就地取材。陶礼器也是祭祀礼仪中必备的器种,无论统治阶级还是被统治阶级,在当时观念支配下,都要随葬多寡精粗不等的陶器。蜀陶颇有特色。大体说来,商周时期以圈足豆、小平底罐、尖底罐、高把豆、鸟头柄勺、喇叭形器、三足形炊器等为典型器物群,春秋战国时期则以圜底罐、盂、釜、喇叭状口矮圈足豆等为典型器物群。新石器晚期蜀地陶器多为手制,到三星堆二期以后,轮制已占绝大多数,有快轮和慢轮两种制法,反映了制陶术的巨大进步。

三星堆商陶小平底罐

三星堆商陶盉

秦汉时期,荣地属蜀郡南安县。《汉书·地理志》记载:“南安,有盐官、铁官。”汉代南安县为今四川的盐业、冶铁主产地之一。南安县的盐业、冶铁主要在荣县、威远、井研、犍为的铁山山脉一带。到三国时期,诸葛亮在铁山山脉冶炼兵器。《周地图记》有记载:“铁山,诸葛武侯取为刀剑。”这个时期,荣地的盐铁产业发展快速,必然带动制陶业的快速发展,推动着巴蜀地区的陶业发展。1980年,荣县荣东乡马塘村崖墓发掘出土汉代红色陶俑、陶鸡、陶卦等30余件文物。

秦统治期间,巴蜀内陆陶器器皿以泥质灰陶为主,也有少量夹砂红陶、黄褐色陶、黑陶等。主要是轮制,少数模型为捏制。小口大肚容器,口部轮制,器身模制,器内壁有用陶杵和手指捺压的痕迹,故器壁厚薄不匀。常见的陶器有釜、尖底盏、豆、壶、蚕茧壶、鼎、蒜头壶、罐、双耳罐、钵、盒、盆等。西汉巴蜀内陆陶器以生活用具为主,也有少数是专门用于殉葬的模型。陶质主要是泥质陶,也有夹沙陶。陶色主要是灰陶,次为褐陶。少数灰陶外上一层黑色陶衣。生活用具有罐、釜、三足釜、扁壶、钵、盆、鼎、钟、瓮、蒜头壶、钫、豆、盂、鉴、博山炉等,共同特征是火候较高,除少数保留“巴蜀文化”风格的釜外,主要是平底器。西汉的陶质建筑构件有砖、瓦、井圈、下水管、陶钉等。东汉至蜀汉时期,是巴蜀内陆制陶业大发展的时代。这一时期,陶器又出现了许多新的器型和种类,釉陶和青瓷迅速发展,砖瓦业以空前的速度发展并普及。可粗分为四大类,即生活用具、建筑构件、各种模型、各种俑。生活用具包括罐、钵、碗、灯台、耳杯、壶、瓮、钟、甑、奁、勺、鼎、鉴、孟、盘等。盆地内以平底器占绝大多数,除个别有双系外,绝大多数无耳系。这一时期,器物体积普遍增大,造型渐趋繁缛,陶质也较前期坚硬,火候增高。建筑构件主要指砖、瓦、井圈等。这一时期,城镇居住人口和农村豪族地主普遍改用砖瓦结构建筑,并在砖上施以各种纹饰。此期的瓦当,在省内各地皆有发现,品种多达上百个。这一时期还普及了砖墓,有的墓砖上有纪年文字等。一般家庭都有家庭墓葬。一般砖墓用砖动辄上万匹,较大的需数万匹或更多。在流行崖墓的地区,也往往采用砖棺等。

成都出土蜀汉吹箫、听琴俑

成都出土西汉陶井圈

成都出土东汉说唱俑

成都汉墓出土西汉陶罐

遂宁出土东汉陶楼

蜀汉时期陶器品类有敞口罐、敛口罐、广口罐、小口罐、双耳罐、四耳罐、甑、釜、壶、盆、钵、耳杯碗、碟、灯、贮钱器、楼房模型、平房模型、神山模型,车模型、船模型、灶模型、井模型、水塘模型、畜圈等;陶俑有猪俑、狗俑、鸡俑、鸭俑、鳄鱼俑、马俑;人俑有西王母俑、舞俑、乐俑、吹箫俑、听琴俑、杂耍俑、侍从俑、武士俑等。蜀汉陶器以泥质为多,有灰、红、釉三类,另有少量夹砂陶,制法以模制为主,轮制和捏制次之,或一器并用两法。

隋开皇十三年(593年),在今县城设大牢县治。唐代,从唐永徽二年(651年)起,至明洪武九年(1376年),今县城先后为荣州、和义郡、绍熙府、绍熙军民宣抚司、绍熙路、绍熙路总管府的治所。特别是唐、宋、元时期,曾建过荣王府,先后封有16位荣王,宋光宗赵惇继位之前,来此任过3年荣州刺史。这段时期,荣县是当时川南的一个政治中心,也是一个经济中心,是土陶发展最繁荣的一个时期。1985年,在荣县富东乡发掘出土陶房、陶骆驼、陶武士等文物56件,制作精美,工艺较高,反映了唐宋时期荣县陶瓷技艺的高超水平。

荣县出土唐代陶壶

荣县出土唐代陶罐

荣县出土唐代陶垫

荣县出土宋代灰陶蒙面骑马俑

荣县出土宋代陶碗

荣县出土宋代陶马

荣县出土宋代陶骆驼

荣县出土宋代陶房

荣县出土宋代灰陶武士俑

荣县出土宋代三耳五节陶罐

唐宋以来四川社会经济的发展,四川的陶瓷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窑址星罗棋布,烧造地区扩大,制瓷工艺提高,产品数量、种类增多,成为四川陶瓷史上划时代的阶段。产品有白瓷、青瓷、黑瓷三系,这些产品适应社会生活的变化,既烧制粗瓷制品,满足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需要;又烧制精瓷,满足贵族、官僚、富商大贾装饰居室、陈设观赏的需要。

陶瓷工业发展到明清时期,是我国瓷业发展的鼎盛时期。

进入了以彩瓷为主的黄金时期。其生产规模和工艺水平超过以往各代,尤其是官窑的制品,胎质细腻,画工精妙,造型千瓷百态。明清瓷器工艺突出成就就是改变了传统、单一的釉的装饰,形成了以彩为主或彩釉相结合的装饰风格,出现了明成化斗彩、嘉靖、万历五彩等彩瓷的佳作。景德镇发展为中国的制瓷中心,享有瓷都之美誉。四川成都的三色彩釉瓷器较为著名。

荣县在明清时期,陶瓷生产的生产规模和工艺水平也有较为长足的发展。从荣县考古发掘的明清陶瓷来看,明代的陶瓷色彩还是比较单一,清代的陶瓷工艺较高、品种较多,但总体来说,与川内、全国的先进水平比较,还有较大差距。

重庆铜梁出土明代陶俑

成都明代太监墓出土的瓷器

荣县出土明代陶豆

荣县出土明代三耳五节陶罐

荣县出土明代镂空雕花红釉陶枕

荣县出土清代陶罐

荣县出土清代青花陶枕

荣县出土清代青花瓷坛

荣县出土清代青花瓷罐

荣县出土清代瓷盘

荣县出土清代瓷观音像

荣县出土清代彩陶枕

到了近现代,民国本《荣县志》记载:“碗,城北金子沟,城西老君台,皆有厂。”1993年版《荣县志》记载:“县西北盛产陶泥,含硅量高,耐酸性强,俗有陶乡之称。秦汉时即有土陶生产。民国《荣县志》载:'汉初蜀郡南安为侯国,荣县处南安腹地,土陶工艺自邛崃、彭县传入,在来牟、观山一带冶铁铸兵器,设窑烧制碗、罐、钵、盆以供使用。’清顺治年间(1644至1661)和尚滩一带窑罐作坊生产土陶兴盛,清乾隆时(1736至1795)东兴金子沟土碗作坊产碗量较大。”民国时期,观山、来牟、长山、保华、双古、于佳、东兴、铁厂等乡,有陶、碗作坊13家,生产土陶、土碗30多个品种,有的厂附设沙罐车间,民国17年(1928)有13户土陶厂,土碗厂4家,年产土陶150万件、土碗50万副。1950年有陶厂7户,仍以传统的原料用石滚、牛拖粉碎,人工踩泥、脚蹬木辘轳车,手提坯入梯窑烧成的工艺生产,年产土陶120万件,以泡菜坛为主,远销成都、乐山、自贡、内江、宜宾等地。1985年全县有土陶业21户。解放后的陶瓷产品有坛、罐、塔、耐酸缸、陶轨、建筑用下水管、彩色陶砖、电瓷、化工瓷、土碗、细碗等生产建筑陶、民用陶产品。

资料来源:《荣县志》、《四川通史》、相关论文等。

                                                                                                      --2022-03--阁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诸葛亮军队穿过自贡,留下了寂寥的铁山古道
土陶:积满了风沙的记忆
川陶之乡,东荣西桂,四川彭州桂花镇陶艺文化
安仁土陶 神农文化传承之一
文化之根(贰):大汶口考古文化遗址
人类文明肇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