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巧用2岁 宝宝的“泛灵心理”,不吼不叫,轻松带娃!

前几天,看到一个视频,国外一小男孩妈妈做了个小猪造型的蛋糕,男孩觉得蛋糕太可爱了,

吃不下去,妈妈怎么劝,他都下肯吃,还哭了起来。

男孩的这种表现,出于典型的”泛灵心理“。

什么是泛灵心理?

现代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2-6岁儿童处于主观世界与物质宇宙尚未分化的混沌状态, 对事物间的因果和逻辑关系一无所知,思维常是泛灵论的。

简单地说,2-6岁儿童把动物、植物、物品等非人类、无生命的东西人格化、拟人化,认为是有生命、有灵性、有情感的,赋予儿童的情感、语言、思维和行动,当成活的伙伴,游戏、交谈、相处。

这种泛灵论的情感体现,恰恰符合幼儿感知事物的心理特点。

你的宝宝是不是常对玩具、食物、甚至桌椅板凳说话:

”小熊(玩具)你是不是冷了“,”小狗,你是不是想妈妈了?“

我儿子小时,一天,他起床了,爸爸还没起。

他就跑到爸爸身边,推爸爸:”爸爸爸爸快起来吧,看,太阳都出来了,太阳说:‘人们都起床吧,我也要上班了’.......“

这就是”泛灵心理“的表现。

随着年龄增长,认知力充分发展,这种心理会逐渐消失。

好多父母说,好好和孩子讲道理,就是不听,非要吼一顿才行。

其实,不是孩子不肯听,而是父母从成人的角度出发,以成人的思维和孩子讲道理,孩子听不懂,理解不了。

了解了宝宝的”泛灵心理“,父母要顺应这种心理特点,放大泛灵心理”的积极作用,巧妙解决五大育儿难题:

□ □ □ □ 不好好吃饭 □ □ □ □

宝宝6个月吃辅食起,“吃饭问题”成了好多家庭的头等大事。

宝宝就是不肯坐下来好好吃饭、挑食、厌食,吃饭问题,真让父母操碎了心。

☁ 错误作法

家人追着喂,吃顿饭,得一小天,精疲力尽,累够呛;

吃饭靠奖励 ,”再吃一口就去淘气堡“、”吃胡萝卜就买玩具“......,吃饭还要讨价还价。

☼ 正确作法

利用”泛灵心理“,这样做:

拿绒毛玩具、洋娃娃,让宝宝照顾他们,做他们的”爸爸妈妈“,给”孩子“做榜样。

”爸爸妈妈“自己好好吃饭,”孩子“才能好好吃。

这种角色扮演,宝宝一定很喜欢,当然乐于做榜样,乖乖吃饭。

□ □ □ □ 不爱睡觉 □ □ □ □

除了吃饭,睡觉问题,也让父母大伤脑筋。孩子不睡不睡,就不睡,爸妈真抓狂。

☁ 错误作法

抱睡、哄睡、强迫睡,爸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孩子也不肯睡。

☼ 正确作法

利用”泛灵心理“,这样做:

儿子小时,每晚到睡觉时间,我把他放在小床上,然后,语气轻柔、温和地拍他:”天黑了, 小鸭子睡觉了,小青蛙睡觉了,小松鼠睡觉了,小燕子要睡觉了......,宝宝也要睡了“。

随口说很多很多动物,反复说、不停地说,直到他睡着为止。

让孩子觉得,”天黑了,小动物都睡了,宝宝也应该睡了“,自然甜甜入睡,不费力气。

□ □ □ □ 乱扔玩具 □ □ □ □

玩具弄得到处都是,房间完全成了事故现场,收拾起来费时费力,父母很头疼。

☁ 错误作法

和孩子反复说,反复讲道理:不要乱扔玩具,玩后要收起来,可孩子就是不听;

惩罚孩子,骂一顿,打一顿,可能会有点儿效果。但是,由于不是发自内心接受,坚持不了多久,还会乱扔玩具。

☼ 正确作法

利用”泛灵心理“,这样做:

拿一个专门的箱子,或玩具柜,对宝宝说:这是玩具的家,玩完玩具后,要把他们放回去,让他们回家。要不然,他们会想家、想爸爸妈妈的......

这样做,孩子既乖乖把玩具放回原处,也培养了爱心和同情心,岂不一举两得?

□ □ □ □ 不爱洗手 □ □ □ □

不爱洗手洗脸,不爱刷牙漱口,不讲卫生,也是宝爸宝妈头疼的问题。

☁ 错误作法

把宝宝抓过来,不管哭不哭,闹不闹,强迫洗手洗脸、刷牙漱口。

给宝宝洗漱一次,爸妈累得够呛,孩子哭得很惨,越发不喜欢洗漱,也不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 正确作法

利用”泛灵心理“,可以这样说:

”宝宝不想洗手?那手上的细菌可乐坏了,他们会跑到你的肚子里,让你肚子疼,还会高兴地说,我把宝宝打败了!“

这样说,宝宝不甘心被细菌打败,想战胜它,一定抢着去洗漱。

□ □ □ □ 怕吃药打针 □ □ □ □

宝宝生病了,需要吃药打针。药太苦,针太疼,宝宝不配合,大人束手无策。

☁ 错误作法

给孩子灌药、强迫孩子吃;几个大人死死按住宝宝,不让动,赶快打针。这样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孩子更怕吃药、怕打针。

☼ 正确作法

利用泛灵心理,可以这样做:

儿子小时生病,也不喜欢吃药。

我对他说:这个药就像是”奥特曼“,专门打让你生病的怪兽。你把吃下去,就会像奥特曼一样有厉害,肚子里的怪兽细菌,就会被杀死了。

儿子为当”奥特曼“,为打败”怪兽“,乖乖吃了药。

□ □ □ □ 注意:不要利用”泛灵心理“,推卸责任 □ □ □ □

生活中,有的孩子摔倒了,家长会'打骂'路面,埋怨小石子,让孩子摔倒。

受”泛灵心理“影响,孩子会因石子受'惩罚','报仇'了,而高兴。

这种做法非常不妥。

这等于为孩子的失败、错误找客观原因,推脱责任。久而久之,孩子会习惯从外部世界找原因,不肯发挥主观能动性:

这次摔倒了,下次要注意看路,不打不闹,好好走路。

总怪路面不平,石子太多,总埋怨外部因素,无法启动孩子的内省意识,不利于培养责任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不爱惜玩具怎么办?聪明的家长来引导,帮助他们体会来之不易
孩子乱扔东西怎样纠正
宝宝这些奇怪的行为,其实标志智商高,家长别担心,你家娃有吗
父母无意坏习惯毁了孩子一生
带孩子出门的六大社交规则
宝宝乱扔东西影响智力发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