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成本低、市场前景广阔的泥鳅养殖方法

      泥鳅是一种分布很广的温水性底层小型鱼类,生命力强,便于饲养管理。其肉质细嫩有相当高的营养及药用价值,人们称之为“水中人参”。养殖泥鳅,需要在水位较浅的小水体中养殖,尤其适合在稻田中养殖。稻田养殖泥鳅,成本低,市场前景广阔,也是目前较为理想的一种生态农业模式。今天小编会给大家介绍泥鳅大王多年来的养殖方法,大家可以借鉴一下。


一、稻田建设

稻田面积不宜过大,一般1.5亩左右为宜。养鳅的稻田需筑好田埂,埂内侧埋设聚乙烯网片或塑料布,防止泥鳅钻洞逃逸。进排水口建两道拦网,外侧可用聚乙烯网,内侧用金属网。田内挖适度大小的鱼溜,鱼溜可为方形、圆形或不规则形,或开挖纵横数条沟,沟宽、深均为30-40厘米,鱼溜或沟的面积占稻田面积的5-10%。

二、泥鳅放养

1、放前处理。先将水放干晒田几天,再按0。1-0。2kg/m2撒细米糠,第二天按20-40kg/m2施有机肥,几天后灌水。

2、放养时间。鳅苗一般在插完稻秧后放养,单季稻多在第一次除草后放养,双季稻宜在第二季稻秧插完后进行放养。放养前,苗种用3%-5%的食盐水浸泡消毒10min。

3、放养密度。每亩放养亩放规格3~4g/尾的鳅苗约2万尾,规格尽量一致,避免残食,不要混养其它鱼类。

三、投料

泥鳅饵料较为广泛,麦麸、豆渣、蚯蚓、豆饼以及人工配合饵料均可摄食。投喂饵料要注意营养平衡,尽量选用物美价廉、营养全面、适口性好的全价配合饲料。每亩投喂2次,日投饲量为泥鳅体重的3%~5%,视鱼的吃情况增减,投饵地点应选在鱼沟内。

四、控制好水位和水质

水位控制对于稻田养殖泥鳅和水稻生产非常重要,水位要根据水稻和泥鳅的需要适时的调整,以促进水稻生根分蘖,一般要求田面以上的实际水位要控制在5cm以上,并且要适时的加入新水,一般每半个月加一次水,这样管理既可促进水稻生长,又利于泥鳅生长。对于水质也有一定的要求,因当水中缺氧,泥鳅会出现吞吸空气的现象,此时要及时换水或者注入新水,以避免发生泥鳅大量死亡。

五、预防疾病

由于泥鳅适宜于水田养殖,在养殖过程中一般没有疾病发生。为防止赤皮病发生,每月用如金枯草芽孢杆菌10-20克,配50公斤饲料投喂2-3 天,每月每亩用如金水产光合菌全池泼洒。水稻施农药时间一般在插秧前3-5天,或插秧后5-7天,对秧苗施药预防一次。

六、捕捞方式

一是冲水捕捞,在靠近水口的地方,铺上网具,从进水口放水,因泥鳅有逗水特性,待一定时间后将网具提起捕获。此法适于水温20度左右,泥鳅爱活动时进行;

二是饵料诱捕,把炒香的糠或麸皮放在竹笼内,将笼置于沟内诱鳅入笼;

三是干田捕捉,慢慢放干田水,使泥鳅集中到沟土裸露处捕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及技术要点
泥鳅养殖常见模式
如果这样养,可亩产泥鳅600多斤
这种混养方式可让黄鳝亩产200斤,稻谷也可增收100斤,技巧你懂?
稻田高密度泥鳅养殖技术
泥鳅的人工养殖及诱捕技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