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0-3岁,孩子是“察言观色”的高手——看孩子如何捕捉父母情绪

成年人在聊天,孩子们会怎么理解?

爸爸妈妈肯定有当着孩子的面,和别人聊天的时候。

比如,在晚餐时,和家人聊聊当天做了什么事儿;朋友聚会的时候,和闺蜜谈论一下自己孩子的性情之类的。

年幼的孩子,几乎一步不离地待在爸爸或妈妈身边,我们大人也不可能只在孩子睡觉的时候,才和别人说话,所以,孩子有很多听大人谈话的机会。

有时候,家长觉得孩子还小,才1岁,自己还不会说话呢,就觉得孩子应该不知道大人在说什么。

但事实恰恰相反,孩子的理解力,很可能比我们想象的多得多!

因为,“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的发展,往往存在巨大差异,“语言理解”的发展是早于“语言生成”的。在宝宝在还不会说话前,已经能听得懂语言了。

我们来看看孩子的理解能力有多牛:

4个月:听得懂自己的名字

早在宝宝大约4个月的时候,就能认识自己的名字了。

只要爸爸妈妈在谈话提到孩子的名字,即便是几个月大的小宝宝,也会特别注意起来。

14个月:察言观色的高手

到宝宝14个月左右,就更加厉害了,他们简直是“察言观色”的高手。他们会发现:当爸爸妈妈生气时,声音越来越大,动作更加激动,呼吸更加迅速;相比之下,当爸爸妈妈心情不错的时候,倾向于温柔地说话,并且行动和呼吸都更缓慢。

所以,即便孩子并没听懂父母每一句愤怒的语言、或者孩子并没听到父母吵架、甚至妈妈安慰宝宝说:妈妈没生气——孩子也能清晰明确地意识到:爸爸妈妈生气了!

不论爸爸妈妈表面上说的语言信息是什么,孩子都有机会得到潜在的信息。

2-3岁:分析父母行为,捕捉父母情绪状态

到孩子孩子2至3岁的时候,孩子们开始学习和内化规范和限制,并且同时还研究如何摆脱规范和限制。

因此,孩子很喜欢分析父母的行为,还能完美地捕捉父母的情绪状态。

于是,在2、3岁的时候,父母的不良情绪,对孩子的影响更加严重,尤其是语言和智力方面的发展。

孩子也可能会出现以下这些问题:

低自尊和不安全感;

更多的压力和痛苦;

社交技巧问题,出现一些和其他孩子相处有关的困难;

患抑郁症的可能性更大;

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

出现攻击性行为的可能性更大;

那么,当幼小的孩子在我们身边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要少聊天?少谈论他?

并不是不能谈,只是要注意一些方法。

爸爸妈妈在谈话中提到孩子,其实也是对孩子的一种关注。事实上,孩子还挺享受这种关注的。

我们只需要注意一点

自己和别人说话的时候,别当孩子不存在。

即便我们当时和朋友、家人所说的关于孩子的内容,都是在夸奖孩子,也不应该只顾着自己和朋友说,而当旁边的小孩子的“透明”的。

最好,让孩子参与我们大人之间的谈话,会更有意义。

这将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语言和互动能力,而不是让孩子只能做一个被动的观察者。

即便是夸奖的话语都要注意让孩子参与,那么,如果说到关于孩子的“负面评价”,就更谨慎了。

如果孩子经常听见自己的爸爸妈妈,当着自己的面,对别的阿姨、叔叔说:

“我家小孩子就是有点胆小”;

“我家孩子就是调皮”;

“我家孩子就是毛躁”……

即便孩子现在还小,真的不理解“胆小”、“调皮”、“毛躁”的意思,但这一点儿也不影响孩子在不理解的情况下,先记住这些词汇,以后再将这些含义拼凑在一起。

那么,未来有一天,一旦孩子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她就很可能将“调皮”、“胆小”的标签贴在自己身上,觉得自己就是这样的人。

当然,说话再谨慎的爸爸妈妈,也很可能有“没注意”的时候。

偶尔在孩子的面前谈论了关于孩子的“是非”,这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伤害吗?

当然也不至于。

我们只要有意识地注意这件事儿就好了,偶尔犯了小错,下次就注意改善,“失策”本来也是教育的一部分。

我们只要经常想着:如果是我不希望别人在我面前说的话,那我就不要在孩子面前说。

一个人,不论他/她多小,都是一个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经常大喊大叫怎么办?4招让TA安静下来
用非语言的方式与孩子沟通
控制不住打骂孩子,事后又后悔?是时候避开原生家庭的坑了
孩子发脾气时,父母做好4件事,胜过一万句大道理!
当孩子说“我要打死你……”
“我要打死你”,四岁宝宝频频口出恶言,父母该如何管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