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乌台诗案与苏东坡

苏轼传世名作《寒食帖》,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馆。与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合称“天下三大行书”,是中国书法史上行书的三块里程碑。

宋神宗元丰二年,即公元107。9年,北宋王朝上发生了一件大事:久负盛名的文坛巨子苏东坡被捕入狱103天后被贬黄州,受其牵连,29位大臣名士遭到惩处:驸马王诜因事先泄密被削除一切官爵;王巩被发配西北;苏辙上本求情而被降职,张方平被罚红铜30斤,司马光、范镇及苏轼的十八个别的朋友,都被各罚红铜20斤。

这就是震惊当时并著称后世的“乌台诗案”。

这是一件苏轼在四十四岁时下御史台狱一案。“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上有很多乌鸦,所以人们称御史台为“乌台”,也戏指御史们都是乌鸦嘴,而且苏轼案情涉及诗文,故史称“乌台诗案”。

一、文字诛心

事情还得由苏东坡调任湖州后的谢上表说起。

这年四月,苏东坡因反对新发被调任湖州(今浙江省吴兴县),在例行公事的《湖州谢上表》中,苏东坡发了几句牢骚:“知其生不逢时,难以追陪新进;查其老不生事,或可牧养小民”,“其”是指苏轼自己,“新进”暗指王安石引荐的新人,这句话本来的意思是,以调侃自己“生不逢时、老不生事”来讽刺那些“新进”人士,结果惹怒了一些尚在当政的新进们。他们指责苏轼以“谢表”为名,诽谤朝廷,发泄对新法的不满,请求对他加以严办。

当时,王安石已经第二次罢相,一直在幕后支持改革的宋神宗走上前台。由于变法以来,朝野一直异议不断,这不免让宋神宗想杀鸡骇猴,以更为强硬的手段来推行新法。苏东坡的这篇文章,刚好赶上了风口浪尖。

但单凭《湖州谢上表》里一两句话是不行的。偏偏凑巧,当时出版了《元丰续添苏子瞻学士钱塘集》,给御史台的新人提供了收集材料的机会。御史李定、何正臣、舒亶等人迎合神宗想“枪打出头鸟”的心理,弹劾苏东坡“玩弄朝廷,讥嘲国家大事”,还专门举出了苏轼的《杭州纪事诗》作为证据。为了罗织更大的罪名,这些人还处心积虑地从其诗文中找出个别句子,断章取义地给予定罪。尤其是李定,当年苏东坡一篇《讨不孝子檄》曾让他颜面丢尽,不敢出大门半步,此刻他作为主审官,自然会咬牙切齿地报仇雪恨。苏东坡从湖州被押解到京都之后,李定公报私仇,立刻将他投到了死牢之中,并采取了刑讯逼供的手段。这和宋神宗当初差人讯问苏东坡的初衷大相径庭,宋神宗虽然恼火东坡,但他还是不愿意对这个文坛巨子痛下杀手,只同意逮捕,并不同意刑讯。

批判的武器,在武器的批判面前总是很苍白无力。御史李定、何正臣、舒亶等人的刑讯折磨,终于迫使苏东坡违心地承认了自己的罪状:

“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是指责“青苗法”的有名无实;“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是反对“农田水利法”,讥刺兴修水利;“岂是闻韶解忘味,尔来三月食无盐”,是讥刺“盐法”行之太急……总之,自己的诗作都是些“讽刺新法”、“攻击朝廷”、“怨谤君父”的大毒草。

时任副相的王珪,指出苏轼歌咏桧树的诗句“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蜇龙知。”是在隐刺皇帝:“皇帝如飞龙在天,苏轼却要向九泉之下寻蜇龙,不臣莫过于此!” 新党藉此指控苏轼“大逆不道”,非要置其于死地而后快。

自承罪状如此,苏东坡可谓命悬一线。但是,小人的窃笑尚未闭口,朝廷中就有人挺身而出,为这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求情。赋闲在家的王安石紧急上书宋神宗:“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重病在床的曹太后也抱病责备宋神宗。这些台前幕后的好人,对挽救苏东坡的命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宋神宗遂下令对苏轼从轻发落,贬其为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团练副使,但不准擅离该地区,并无权签署公文。这种待遇,其实就是监视居住。

二、从人生巅峰跌落谷底

苏东坡年纪轻轻就已经名满天下:刚满十岁,他就写出了传世名篇《黠鼠赋》,21岁时参加殿试,文坛盟主欧阳修看了东坡的考卷,“竟喜极汗下”,说“老夫当退让此人,使之出人头地。”欧阳修是何等人物,此话一出,满京都立即家喻户晓。

天子赏识,时人追捧,使得东坡对自己的仕途充满信心:他渴望“致君尧舜”,渴望有朝一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尤其在密州徐州时,他曾多次在文章中阐发《易经》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思想,其锐意进取、济世报国的入世精神十分强劲。捧读东坡当年的策论,其巧于引喻取譬的文风,精于预事料人的思辨,颇似战国时期的纵横游说之士,大有孟轲文章的雄风。然而少年得志,缺少生活历练的他,多少也透出一些轻狂:“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

但是,政治毕竟不是做文章,文章中的豪言壮语,往往经不起现实生活的轻轻一击。乌台诗案使苏东坡开始认识到,自己过于天真,过于单纯,根本对付不了官场上极其复杂的人事斗争。由此,苏东坡开始对仕途心灰意冷,并自然而然地倾向于了佛道思想。

三、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以乌台诗案为界,苏东坡的作品表现内容由政治转向了人生体悟,笔调也由粗犷豪放转向了亲切宽和。至此,苏东坡完成了一个由政治文人向真正关注人生体悟的作家之变,官场上虽然少了一名不成熟的文人,但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却多了一脉巍巍昆仑。

作家的心态如禅眼,一经转变,其关注点和着力点必然发生变化。仔细研读东坡后来的诗词文章,我们就会发现,作品少了一些火气,多了一些恬淡;少了一些豪迈,多了一些空灵。而这种恬淡和空灵,恰恰是日常生活中人的思想常态。从张狂回到常态,标志着作家感性的成熟和理性的回归。

且看苏东坡在黄州所做的这首《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仗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彀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谪居黄州后与朋友夜饮雪堂,醉归临皋的感受。此时,经过乌台诗案的洗礼,东坡思想上已经和老庄相通,这首词作所表现出的超人旷达和不以世事萦怀的恬淡,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露,读来一点也不矫揉造作。这比那些故作恬淡的诗词相比,其感人的最根本原因就在于它的真。

再如这篇《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种“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自我解脱的处世哲学,使他心静如水。后来,东坡被流放海南,没有药品没有医生,却也生活得有滋有味,是与他能到处得到快乐和满足的心态分不开的。

可以说,此后苏轼的视角更为独特,文字更为超脱,意境更为空灵的文风,在东坡被贬黄州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固定。至此,不朽名篇前后《赤壁赋》也就在悄然孕育中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幸好,这天地之间,有过一个苏东坡
苏轼,以审美的姿态度过一生
“东坡乌台诗案”是怎么发生的,对苏轼又有何影响
苏轼一生被贬的路线图(北宋大诗人苏轼)
苏轼:生活给予挫折,我把挫折酿成美酒
李清云:定风波—读东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