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谈谈麻黄
userphoto

2023.12.30 湖南

关注
作者:董洪涛
这是选择中医馆在公众号发布的
第2506原创内容



麻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明代大医李时珍解释其药名的含义,因其味麻、色黄而名麻黄。

麻黄味辛、微苦,性温。归肺、膀胱经。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诸病。

显然,麻黄是一味好药,但今时不少临床中医人不用麻黄,为什么?从药性来分析,麻黄味辛、性温,其发汗力量峻猛,被称为“发汗解表第一要药”、“发汗峻剂”。

比如,明代大医李中梓在《本草通玄》中称麻黄“为发表第一药,惟当冬令在表真有寒邪者,始为相宜”;

又如,明代大医贾所学在《药品化义》中谓麻黄“发汗解表,莫过于此……若误用之,自汗不止,筋惕肉润,为亡阳症”;

再如,清代大医陆九芝认为,麻黄“用数分即可发汗”;

……

因此很多中医人畏麻黄如虎狼,畏其峻烈之性,惧而不用,束之高阁。章次公亦曾提到“近世畏麻黄不啻猛虎”。


我却认为,麻黄是一味好药。我临床常用麻黄,甚至每天都不离麻黄,我的思考是,麻黄固然有其偏性,但如果能充分理解麻黄的药性,其偏性即是治病的良药,此时自然就会得心应手。



仲景并没有畏惧麻黄的偏性,反而是用麻黄的高手。从《伤寒论》来看,其中的113方中共有14方出现麻黄。显然,在仲景看来,麻黄是一味治病的良药。

我的观点是,我们学习仲景,临床应用经方,也要学习仲景应用麻黄的经验,不必畏惧麻黄而弃用。

从麻黄的功效来看,其长于发汗解表,且有止咳平喘之功。今时亦发现麻黄有调节血压、镇咳、平喘等多种药理作用。

从《伤寒论》中含麻黄的药方来看,仲景主要用麻黄来治疗肺系疾病。《伤寒论》用麻黄的14首药方中,有12首与肺系疾病有关。我的思考是,显然,这与麻黄既能发汗解表,又能宣肺止咳相关。因为肺主皮毛,凡肺系疾病多与外邪侵袭相关,而麻黄正好既可以解表祛邪,又可以治疗因外邪侵袭于肺而导致的肺失宣降诸病。

大雪节气是一年之间人体阳气闭藏最深的时候,我们的生活起居一定要顺应这个天地规律。中医特此推出大雪养生专区。



仲景治太阳病时几乎不离麻黄。显然,麻黄是治疗太阳表证的一味要药。事实上,现代《中药学》教材亦将麻黄位列于解表药之首,甚至全书中的第一味药,足可见麻黄的重要性。

我的观点是,中医人要做好临床,先要会治太阳病,即治疗各种太阳表证,包括表实证和表虚证,其中就离不开麻黄。进一步说,如果一个中医人在治疗太阳病时不敢用麻黄,那也就意味着不敢用含麻黄的经方,试问,又将如何学习仲景呢?!



仲景临床应用麻黄所治的病症范围甚广,以下做一简单分析:

其一,治外感

仲景用麻黄治疗外感发热最为多见。而且凡是太阳伤寒表实证,仲景必用麻黄,比如麻黄汤、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葛根汤、葛根加半夏汤、小青龙汤等等。

我的思考是,麻黄能辛温解表,正好可以解除太阳风寒表实证的病机,可以说,舍麻黄并没有更好的中药。特别是当病人出现外感寒邪而无汗、脉浮紧时,麻黄可谓最高效的药味。即使是表郁轻证,即寒邪怫郁于肌表,处于欲解而不能解的状态时,仲景还是会用到麻黄,其代表方为麻黄桂枝各半汤,或桂枝二麻黄一汤。

按仲景的理念,寒邪闭表的程度越重,越是要重用麻黄。比如,大青龙汤证为外感寒邪郁闭肌腠较甚,卫阳郁滞化热,症见“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仲景用麻黄开泄卫气,以散寒邪,配伍石膏清泄郁热,因石膏阻碍麻黄的发汗作用,故重用麻黄至六两。

按汉代度量衡,一两约当于15克,六两则高达90克,其用量可谓极重。今时即使按三分之一的用量来看,也是30克。

其二,治咳喘

麻黄最能调畅肺气宣肃,有宣肺平喘之功,是治疗咳喘的圣药。

分析仲景应用麻黄的经验,治疗多种病因所造成的咳喘。比如,若外寒内饮之咳喘,用小青龙汤或射干麻黄汤,麻黄用量多为三至四两;又如,表寒里饮日久,饮郁化热,用小青龙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越婢加半夏汤等。

仲景用麻黄亦治疗外邪束表,里热壅肺之咳喘,代表方是麻杏石甘汤。

我学习仲景的经验,临床治疗咳喘时亦不离麻黄。不管造成咳喘的病机是湿热、痰饮、肺虚,还是其他,我都喜在辨证方的基础上加麻黄,或合用三拗汤。我的体会是,麻黄治疗咳喘疗效非常高。

其三,治水肿

麻黄有利水消肿之功,主要用于头面四肢水肿、上半身水肿明显者,以及外受风邪,内有水湿的全身性水肿,能使水邪从汗与小便分利而消。

仲景用麻黄治疗浮肿,其用量较大,方如越婢加术汤、越婢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甘草麻黄汤、麻黄附子汤等。以越婢加术汤为例,治疗皮水挟热之浮肿,方中重用麻黄六两,取其发越水气、通调水道之功。对于素体阳虚,复感风邪之浮肿,仲景用麻黄附子汤,方中麻黄用量为三两。


我的体会是,越是水肿明显,越要加重麻黄的用量。若能精确配伍,则麻黄不会发汗,而会促使体内的水湿自小便而出。

其四,治肢节疼痛

麻黄亦有宣通气血之功,仲景常用麻黄来治疗肢节疼痛,此时麻黄用量偏小,代表方如乌头汤、桂枝芍药知母汤、《千金》三黄汤、麻杏苡甘汤、麻黄加术汤等。

比如,仲景用乌头汤治疗“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其病机为风寒湿邪流注关节,痹阻经络,症以关节疼痛,遇寒加剧,屈伸不利为主,这里用麻黄的目的在于祛风发汗,通阳宣痹,祛逐寒湿。

又如,桂枝芍药知母汤治风寒湿之邪郁久化热伤阴之关节肿痛,症见“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方中用麻黄二两。

再如,麻杏苡甘汤治疗风寒湿邪凝滞经络,从阳化热之“一身尽疼”,方中用麻黄半两,目的在于解表祛湿。



一般都认为,麻黄主要用于体质偏壮实的人群。那么,体弱之人能不能用麻黄呢?

从仲景的用方经验来看,麻典并非只可用于体壮之人,亦可用于体弱之人。比如,仲景在少阴阳虚的状态下仍然用麻黄,这说明了两个问题:其一,麻黄亦可用于体弱之人。其二,麻黄其性并非虎狼。

我的思考是,麻黄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中品,而不是下品药。一般认为,下品药偏于峻猛,而麻黄位列中品,显然意味着麻黄的力量虽大,但其药性并非极偏,并不像巴豆、狼毒等峻猛之药。

进一步说,麻黄的药力与剂量有着极大的相关性。小剂量则力弱,可用于体弱之人;而大剂量则力猛,壮实之人亦能耐受。

且临床上常用的辛温解表中药甚多,却无一药可以代替麻黄。因为麻黄的功效是全方位的,既善于宣肺气、治咳喘,又能开腠理、透毛窍、散风寒,还能行水利尿。若舍弃麻黄而另求他药,不如老老实实地掌握麻黄的性味功效特点,从而可以灵活应用,取其利而避其弊。



历代医家多以麻黄治疗外感风寒,恶寒发热,无汗,咳喘,水肿等症。但这还不能完全发挥麻黄的功效。

学习历代本草、方书,并结合现代临床报道,我的体会是,麻黄的作用远远超出教科书所述的“发汗、平喘宣肺、通阳利水”,还具有较强的“温通阳气”作用,可以通阳气,调血脉,起到通络止痛、止遗、止痒等作用;可用于治疗风湿痹痛、抑郁症、坐骨神经痛、腰痛、小儿遗尿、功能性腹泻、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和荨麻疹等多种疾病。

我的思考是,要想活学活用麻黄,不妨多参考历代医家的经验。以下列举诸家应用麻黄的经验:

《金匮要略》中麻黄加术汤、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治湿痹,以桂枝芍药知母汤治风湿历节,以乌头汤治寒湿历节;

唐代甄权《药性论》明确指出麻黄“治身上毒风顽痹,皮肉不仁”;

《神农本草经》载麻黄“破癥坚积聚”;

清代陈蕙亭《本草撮要》载麻黄:“功专散邪通阳,得桂心治风痺冷痛”;

清代张山雷《本草正义》载麻黄“治风热斑疹,热痺不仁”;

《日华子本草》记载麻黄“通九窍,调血脉”;

《中华药海》载麻黄“散寒通痹”;

……

以上诸家均明确指出麻黄有“温通阳气”作用,只要配伍恰当,麻黄与不同的药物配伍可以起到不同的作用。

由此说,作为一个临床中医人,要善用麻黄,要努力发挥麻黄的神奇疗效,从而充分用于治疗内、外、妇、儿科的诸多病证。



按仲景的理念,麻黄主要用于治疗伤寒诸病,那么温病能不能用麻黄呢?

目前临床多数医家惧麻黄峻烈之性,恐其发汗力强、辛温助热,认为麻黄不可用于湿温。清代大医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针对湿温病初起提出“禁汗”一说,指出湿温初起误发其汗可导致“汗之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据此后人在湿温病论治时,多畏辛温发汗之药会导致湿热上蒙、清窍被阻之变证,由此而认为湿病不能用麻黄。

亦有一些医家提出湿温不能用麻黄的相关言论,比如“不可投麻桂之类辛温峻汗”、“切忌大辛大热之麻桂”、“湿温病初起……误认为太阳伤寒而投以大辛大温之麻、桂、羌、独、白芷之品,以峻发其汗,用之非但不能去,反易助热生湿”等等。


事实果真如此吗?历代不少医家对此持有异议,以下试列举诸家。

比如,清代大医戴天章说:“非汗则邪无出路,故汗法为治时疫之一大法也。”

又如,当代方剂学专家陈潮祖教授提出湿温可用麻黄:“湿热阻于少阳三焦,若用辛温之麻、桂、羌、防发汗,难免有湿受热蒸而从三焦上蒙清窍之虞,惟用麻黄则无此弊。”其治湿温常以三仁汤配伍麻黄。如其治一例五岁女童冬季所发湿温兼表寒,患儿恶寒发热,舌红苔黄腻,脉浮滑有力,方以三仁汤合麻黄汤,两剂而愈。

再如,当代伤寒大家刘渡舟教授亦常用麻黄治湿温羁肺作喘。

历代本草著述均反复强调,邪气在表时,离不开麻黄。比如,《本草求真》载麻黄:“去皮肤寒湿及风”;《本草正义》称麻黄为“治外感第一要药”;《本草通玄》称之为“发表第一药。”

我的思考是,麻黄擅长宣降肺气,能调理肺脏功能,既可发汗以祛邪,又可利水以除湿,显然完全可以用于湿温病。特别是对于湿温初起兼寒湿束表之证明显者,配伍麻黄解表可收更为迅捷之功。更何况麻黄还有止咳平喘、宣肺行气、利水祛湿之功。

前贤有谓:“湿温病初起,湿邪困郁肌表或伴风寒外束,腠理闭塞,恶寒无汗者,治疗可配伍辛温之品以及应用微温辛散法,在宣透湿热的基础上微发其汗。”这个理念亦完全符合《内经》的:“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之旨。

且湿温初起兼表邪时,当解表以取微汗,即时即可用麻黄。倪松亭曰:“湿气在于皮肤者,宜用麻桂,二术以表其汗,比如阴晦非雨不晴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宣肺开腠乃仲景汗法之本
陈潮祖:麻黄是治疗湿温病的妙药!
​【仲景太阳中风和太阳伤寒、太阳温病的区别】
金寿山:何谓辛凉轻剂?
胡希恕方证辨证应用:桂枝汤方证 | 陈雁黎老
桂枝汤里的春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