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失街亭之罪不应全由马谡一人承担

 蜀汉后主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兵出祁山讨伐曹魏时,重用只善夸夸其谈的参军马谡,并派遣毫无作战经验的他为蜀军先锋,将扼守战略咽喉要地——街亭的重任交给他。

 

   小小街亭对于大举北进的数万蜀军来说可谓一条生命线,假若此地被魏军夺去,就截断了大举挥师北进蜀军的退路,还有可能被魏军断了运粮之路,将这个决定蜀军生死的军事重地托付给欠缺实战经验的马谡,足见诸葛亮对他的信任与倚重。

 

     彼时,蜀军形势一片大好,西蜀北伐大军兵出祁山后,一路势如破竹,取得了节节胜利。陇西重镇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守将都献城归降了西蜀,魏将姜维迫于形势,也率部投降了蜀军。蜀军兵锋所指,似乎锐不可当,就连早先投靠曹魏的降将孟达也频频派人与诸葛亮暗通款曲,准备相机反正。

 

    消息传开,魏国震动,魏明帝曹睿亲率大军救援,并坐镇长安,督促各部并力围堵蜀军。恰在此时,战场形势起了微妙变化,被猜忌而闲居避祸已久的太师司马懿重获魏明帝曹睿起用,司马懿足智多谋、用兵老辣,他一上任便瞧出孟达有不轨之心,于是设计攻取新城,平定孟达。擒斩孟达之后, 司马懿派名将张郃率五万魏军直扑对双方都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军事重地——街亭。       

 

    司马懿敏锐地看出蜀军软肋,于是派大将张郃率军猛攻街亭,蜀军守将马谡是一位复合型参谋人才,并非一员临敌而勇、多谋善断的战将,让书生意气颇重的他独当一面,去对付老谋深算的司马懿以及身经百战的骁将张郃,实在有些勉为其难。缺乏实践经验的马谡似乎未能瞧破司马懿试图截断蜀军归路的险恶用心,忘记了诸葛亮让他据街当道阻击魏军,死守街亭的严令,擅自改变事前商定好的军事部署,将当道扎营死守改为上山扎营恃险据守,结果被魏军重兵包围,并遭断水绝粮,蜀军因断水而军心大乱,最后被张郃杀得损失惨重、大败而回。

 

    更要命的是军事要地街亭易手,孤军深入的蜀军大部队突然进退无路,粮草不济,顿失战略主动权。只善纸上谈兵的马谡一着不慎,导致诸葛亮精心构想的北伐计划满盘皆输,已成强弩之末的蜀军被迫退守汉中,第一次兵出祁山因此前功尽弃、草草收场。

 

   第一次北伐战役以失败告终后,诸葛亮将指挥严重失误、且临阵脱逃、弃手下士卒于不顾的前锋马谡收监,为了严肃法度、严明军纪,虽然心中万般不忍,但最终诸葛亮还是硬下心肠,挥泪下令将马谡诛杀。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失街亭的责任全在马谡一人身上,这似乎早已是板上钉钉的历史铁证,他本人也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代价不可谓不惨痛。小说《三国演义》里的马谡虽然熟读兵书,但却毫无实践经验而且极度自以为是,他擅改诸葛亮事前拟好的军事部署,最终导致蜀军大败亏输,丢掉了街亭。

     

     当然,也有不少人质疑诸葛亮的北伐策略与动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他拒绝采纳魏延的“子午谷奇谋”,甚至有学者认为,假若诸葛亮用此奇计,蜀军必将直捣长安,然后饮马河洛,历史必将被改写。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今天的人们已无法揣测彼时诸葛亮的心态,更无法论证用魏延“子午谷奇计”就一定能取得意想不到的胜利。诸葛亮五次北伐均不走子午谷而是执著地一次次兵出祁山,或许另有苦衷,抑或只是一种战略抉择罢了。陇右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其地南倚秦岭与蜀汉接壤,往西可控河西走廊,北接黄河天险,南边是高耸巍峨的陇山,不愧是阻挡曹魏反扑的天然屏障。诸葛亮一次次义无反顾地从祁山挥师北进,并非他不谙“兵者诡道”的古训,他屡败屡战仍旧不遗余力谋夺陇右,自然有他的道理。

 

    还是回到街亭之战上来。据《三国志·蜀书·马谡传》记载,张郃率领五万军队进攻街亭,当时据守街亭的蜀军有多少兵力呢?有学者推断国小力弱的北伐蜀军总共只有数万人,而留守街亭应该不超过一万人。马谡率一万守军对抗五万魏军,即便他有万般之能,又能有几成胜算呢?

 

    街亭虽然乃军事要地,但却无险可守,据说街道旁只有两座小山包,给防守蜀军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即便马谡严格按照诸葛亮的事先部署当道据街扎营,人数明显处于劣势的的蜀军依然难逃被魏军包围歼灭的厄运。魏军一旦攻袭街亭道旁的两座小丘陵,当道扎营的蜀军必成滚石箭矢的活靶子。



    由此可见,马谡不尊诸葛亮的军事部署,擅自上山扎营,并非失街亭的主要症结所在。

 

     一万对五万,而且无险可守,马谡失败的命运似乎早已注定。《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认为,马谡虽然占据南山阻击张郃,但却未曾在山脚下修筑防御工事并派兵守护水源。张郃乘机断绝了蜀军的汲水通道,蜀军不战自乱,街亭被魏军攻破。

 

    马谡占领制高点防御敌人进攻本来没错,错在没有解决守军饮水大事,这本是个常识性问题,熟读兵书的马谡岂能不知?

 

    马谡明白“守险不守郫”的道理,似乎比诸葛亮更清醒,彰显此人绝非照本宣科的教条主义者,但他忽视了“守险”的一个基本要素,竟未派兵守住取水点。

 

    只要是打过仗的普通士兵都懂的基本常识,身为参军的马谡却不懂?占了制高点却不分兵去守卫取水点?似乎只有一个道理可以解释得通,就是街亭守兵人手远远不够,导致他捉襟见肘,无兵可派。

 

    张郃率五万魏军攻击街亭,而诸葛亮留给马谡的守军只有区区一万。虽然魏攻蜀守,但一万守军面对五万气势汹汹的劲敌,以寡敌众,无险可守,情形极其危险。

 

    饱读兵书的马谡虽然缺乏实战经验,但他心里十分明白,这是一场毫无胜算的防守战。面对兵多将广、志在必得的曹魏悍将张郃,凭自己手中有限的兵力,以及街亭并不险要的地势,让马谡左右为难:要么依诸葛臣相事前定下的方案当道扎营阻击敌军,这样也可很方便地控制水源;要么上山据险死守,山顶易守难攻,缺点是须分兵守护汲水通道。

 

   即便马谡两种方案都选择,当道与山顶各派一军据守,似乎也改变不了敌众我寡的窘境,还有被魏军各个击破的可能。可以这么说,无论马谡怎样努力,都改变不了失败的命运,从双方投入的兵力数量、街亭易攻难守的地势、没有外援呼应的情形看,马谡手中无牌可打,因此毫无胜算可言。

 

    《三国志》对街亭之战的细节着墨不多,可说一笔带过,其详细过程早已消逝在历史的烟尘中,通过陈寿留下的只言片语,今天的人们仅仅只知道这场战事的结局:马谡率守军占据南山,以一敌五,玩命阻击曹魏大军,魏军利用人数优势将守军团团围困,并切断蜀军汲水道,无水可饮的守军不战自乱,被张郃一举击溃,马谡弃众落荒而逃,街亭陷落。 

 

   其实,从马谡被诸葛亮委以重任的那一刻起,街亭必将易于敌手的结局已经被注定,而马谡本人也踏上了一条有死无生的不归之路。

 

    丢了街亭,诸葛亮的北进计划被全部打破。马谡麾下万余兵马几乎丧失殆尽,只有副将王平率一千残卒逃回。驻守在列柳城策应马谡的高翔被魏将郭淮攻破,无奈之下,高翔只得引兵退回。蜀军老成宿将赵云在箕谷遭遇魏将曹真部的有力阻击,战事极不顺利。马谡失街亭,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蜀军北伐前期取得的有利形势丧失殆尽,失去了街亭的战略依托,就等于失去了进可攻中原,退可守陇右的必由之路,而且蜀军的粮道也被魏军截断,军心涣散之下如何再战?目睹此景,形同超人、能“撒豆成兵”的诸葛亮亦无计可施,只得引大军退回汉中。第一次北伐以失败告终。

 

   诸葛挥泪斩马谡,是传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比较虐心的一章。然而,明眼人还是能一眼看出,马谡是代诸葛亮受过,他成了掩饰诸葛亮决策失误的牺牲品。

 

    诸葛亮放着当时仍然健在的名将赵云不用,也拒不采纳有勇有谋的魏延之高见,而破格重用没有指挥作战经验的书生马谡,个中深意,有些耐人寻味。马谡是不是空有军事理论、只善夸夸其谈暂且另当别论,即便是,也是诸葛亮用人出现失误。为了掩盖自己用人失察导致严重后果而引发的众怒,诸葛亮不得不将马谡逮捕下狱,后来又将他诛杀。诸葛亮痛下杀手,让自己这位第一次独立指挥作战就遭惨败的得意弟子成为战役失利的牺牲品和掩饰自己严重决策失误的替罪羊。

 

   精明过人的诸葛亮岂能不知马谡不过是自己的一块遮羞布,他用生命替他承担了本该由他承担的责任,因此对代己受过的马谡心怀愧疚,这才有了《三国志·马谡传》中“为之涕流”和《三国演义》中“挥泪斩马谡”的悲恸场景。 

 

    事后,诸葛亮上书后主自贬三等,并作了认真细致的反思和自我批评,此举等于间接承认了自己决策的过失。失街亭,主将马谡的确负有直接责任,身为统帅的诸葛亮亦负有领导责任,诸葛亮虽然自贬三等,但对于掉了脑袋的马谡来说,有实际意义吗?  

     

    那么,第一次兵出祁山选将镇守街亭时,诸葛亮为何放着赵云、魏延、邓芝等名将不用,反而重用籍籍无名的马谡呢?其实,依街亭之势,即便派赵云、魏延等老将前去防守,恐怕也难以守住,久历战阵、戎马一生的二将对此心知肚明,抑或避之唯恐不及呢。

 

     有人认为,追随刘备开创事业的部属很多,不算死去的关、张二将,赵云、魏延、李严等人都是劳苦功高之人,而且若辈均唯刘备马首是瞻,对其忠心耿耿,这些宿将在蜀国的地位不输当年的张飞,诸葛亮虽然掌了大权,却也难以驾驭这些自恃功高的骄兵悍将。诸葛亮与李严均为刘备托孤之臣,二人殚精竭虑辅佐后主刘禅,无奈朝中都是刘备扶植起来的势力,诸葛丞相想要政令畅达怕也不是那么容易。因此,对想成就一番大事业的诸葛亮来说,如何培植无条件效命于自己的亲信势力,已经刻不容缓。

 

    诸葛亮身为刘禅的相父,西蜀当之无愧的中流砥柱,掌权后亟需在朝堂上、军队中扶植自己的亲信,似乎也不难理解。马谡、杨仪、费袆、董允、郭攸之、向宠、张翼、廖化等与刘备系并无任何瓜葛的新人都成了诸葛亮加意笼络的对象,加上后来归降的姜维,这些人都是诸葛急于提拔重用的人物。

 

    诸葛亮急于让资历很浅的马谡建立功业,以便帮其扬名立威,于是弃用赵云、魏延等经验丰富的骁将,而将未经历练的马谡匆匆推向前台,也算煞费苦心。马谡见老师如此力挺自己,也只能硬着头皮主动请缨了。第一次参加实战便被推做先锋,马谡因为能力不足、威望不够加上时运不济,不但没给诸葛亮争足面子,反而打了大败仗,丢掉了战略要地街亭,自己也稀里糊涂的搭上了性命。

 

    马谡被冤杀,表面似乎是他志大才疏导致一败涂地,身为统帅的诸葛亮在通盘筹划与识人用人上就没有过错吗?他就不用为此负一点责任吗?当然,彼时的蜀国,无人能够取代才调绝伦的诸葛亮,但至少在不愿担责并冤杀马谡一事上看,诸葛亮就做得不够厚道,有损他被一贯公认的的高风亮节与令人仰视的千古名相风度,而且,身为发起北伐战争的主要领导,他的能力与品格似乎也不是传说中那般完美无瑕与超凡脱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看看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去的11员大将是谁,就明白他败得有多惨
马谡临死前大喊8个字,诸葛亮听后心如死灰,蜀中大将个个落泪
看看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去的11位大将是谁,就知道他败得有多惨
战败就斩?诸葛亮为何挥泪斩马谡?
他在街亭之战成为千古罪人,一千年后,史学家惊呼:他才是功臣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为什么失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