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5岁时,我很懂事,23岁时,我已经老了

我比较老成。

二十出头搞得跟看破天命似的。

这本应该算是一缺点,但没想到居然有读者羡慕我,说老成好呀,老成才让你写出超越这个年龄的文字。

听到这话,我半喜半忧。

喜是得到了夸奖,有点自得;

忧是我一直很讨厌老成,因为我是被迫早熟的。

早熟,是这个世界给我的第一道疤。

孩童时期,我家经常战火纷飞,不是摔碗砸锅,就是妈妈叫来舅舅与爸爸进行一场混战。

啊,对于小小的我来说,那简直如末日崩塌,跟地球要爆炸一样恐惧。

如果你父母关系也不好,这点肯定有同感。

我吓得哭都不敢哭。

但劝架的姑姑把我拎过去,半是命令地说:“好啦,峰儿向来很懂事,到房间里去安慰下你妈妈,叫她别提离婚。”

什么?

安慰她?

我一个五岁小孩被吓得半死,我才需要安慰好吗?

当然,这话我没敢说出口,憋了回去,为了当个懂事孩子,我再次怀着更大恐惧,走到母亲身边。

母亲在战栗,我也是。

母亲在哭泣,但我没有,因为我不敢,因为我要懂事。

久而久之,我就成了两个大人之间的和事佬。

不管是母亲哭,还是父亲生闷气,我都会像个大人似的,紧抱着他们,念着言不由衷的安慰话。

懂事的高帽一旦戴上,就很难摘下来了。

峰儿懂事,暑假就不去爸爸妈妈那了,在老家帮爷爷收割水稻。

峰儿懂事,家里穷,你先穿表哥的旧衣服,长大些再买新的。

……

小时候,甚至直到今天,亲戚邻居一提到我,评价必然是:懂事,很乖,不乱花钱。

但他们不知道,我人生的前19年,跟炼狱没两样——起码此刻我回忆起来是这样的。

为了讨好身边人,我活得非常用力。

同样,也非常憋屈,且憋屈的同时还责怪自己——我怎么这么没用?考这成绩怎么跟妈妈交代?

这种自责心理,让我活得很痛苦,直至今天都还没有彻底走出。

很多父母喜欢说:看,我孩子多懂事!多会换位思考!

其暗含的炫耀意思:看,我把娃教育得多好,是不是很厉害?

他们抬捧孩子懂事,就像夸赞美貌与智慧一样,不但急迫,且引以为傲。

要我来说,这就像逼迫他们的宠物狗直立行走是一个道理。

大人们都在使劲地鼓掌,觉得这狗狗好厉害。

但狗狗会暗想:拜托,我只是条狗,我只想爬着走路!

所以,懂事这东西,从来都是父母的需要,而非孩子的需要。

比如《请回答1988》里的成德善。

她排行老二,上有姐姐,下有弟弟,夹在中间甚是尴尬。

姐姐脾气不好,她要理解姐姐,弟弟还小,她必须得让着弟弟。

爸爸偏心厉害,还冠冕堂皇地说:“爸爸也是第一次做爸爸,你比姐姐弟弟懂事,你多体谅下。”

“懂事”怎么也算夸赞,成善德感动地连连点头。

可从不考虑自己感受,真的很委屈。

有一次,仨孩子想吃煎蛋,妈妈一打开冰箱,发现鸡蛋只剩2个。

成善德吞了吞口水:“没事,给姐姐和弟弟吃吧。”

姐姐生日比她提前几天,于是,她生日就必须和姐姐凑一起过——可是,收礼物、吹蜡烛却没她的份。

也是有一次,她苦口婆心,终于让妈妈答应,允许她单独过一次生日。

可到关键时刻,妈妈又拿“懂事”来塘塞她。

她伤心极了。

成德善在回忆这件事时,讲了一段旁白:

这一天也没什么特别,因为二女儿的悲哀是一直存在的,就像世界上所有的老二一样。

姐姐因为她是姐姐,弟弟因为她是弟弟,所以我都得谦让着。

但我以为我如此崇高的牺牲精神,爸爸妈妈是知道的。

原来,他们觉得是理所当然。

过早开花的结果是什么?

不止提前凋谢,连花也开得很丑。

从出生,到死亡,我们无时无刻不在“真实感受”和“外界评价”之间进行角色切换。

成年后,迫于谋生与责任,我们可能更侧重后者。

但孩子不是呀。

孩子只是个孩子,他心智尚未成熟,他需要沉浸在新世界里,去感受,去体验,从而形成对这个世界的认识。

也就是说,孩子天性就是活在当下,尊重自己真实感受。

要就是要,不要就是不要,没有做作,没有伪装。

如果你以“懂事”的名义,要求他拥有同大人一样的共情能力,那结果就是,他此后余生,都将被“外界评价”这个角色套住。

这种乖孩子,会走向两种痛苦。

一个是自卑与讨好。

这种例子满街都是。

如果要举个极端例子,那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的松子。

她从没尊重过自己感受,所以,牺牲与讨好成了她表达爱的唯一方式。

另一个是成为“别人家的孩子”。

看似完美的背后,其实充满了教条的味道,僵硬的气息。

他活在父母设定的框架下,外看光鲜,内看生命早已枯萎。

若再举一极端例子,那就是吴谢宇。

关于他小时候,亲戚邻居无非两种评价:懂事,完美。

别人小孩都有点小毛病,或贪玩,或爱吃零食,或没礼貌。

但吴谢宇没有。

他逢人就喊叔叔阿姨,他一放学就直径回家,一回家就搬来小凳子,打开书包写作业。

乖孩子,太让父母省心了!

可懂事的孩子,终究也只是个孩子。

一切违背孩子天性的教育,终究会以另一种方式付出代价。

后来引发的弑母案,证实了这一点。

啰嗦了这么多,我无非想告诉大家两个事。

一,允许孩子做孩子。

只要孩子无礼得不过分,不侵害到他人利益,那就让他无礼好了。

别为了一己之私,去压制孩子的天性。

如果你孩子显得比其他孩子内向,或表现较差,那你也不要着急。

给他自由,给他足够的爱和陪伴。

然后,静待花开。

二、假如童年一直被外界期待所绑架,那就要做自己的解套人。

被迫过早懂事的人,内心必然藏着一个渴望可以不懂事的受伤小孩。

这个受伤小孩可能是自卑的,可能是严厉的,总之,它藏在你潜意识里,让你心理偏离健康的轨道。

所以,你需要疗愈它。

首先是建立稳定高质量的亲密关系。

有的读者应该有过这种体验:明明自己是个端庄持重的人,可有时,一到伴侣面前,自己就忍不住变得像个小孩似的,撒娇,小孩子气,甚至还无理取闹——一旦对方给予包容,那感觉真是太美妙了!

在心理学上,这叫“心理退行性表现”。

通俗来讲,就是儿时感受和需求没有被看见,留下心理创伤,而成年后,你一旦遇到可靠亲密关系,就会将这块“伤疤”呈现出来。

这时,伴侣给予的爱和理解,就是治愈那个受伤小孩最好的良药。

不过,好的爱情可遇不可求。

倘若爱还没有降临,那就从了解“受伤小孩”开始——自学心理学。

是的,自我觉知是一个漫长而琐碎的过程。

它不是某一篇文章就能教会,它需要你阅读很多书籍,并不断向内心深处的自己提问:我为什么要听妈妈的话?不听会怎样?为什么我已经成年,却还在配合她?

……

它需要你向内行走,一直与自己对话,并看见创伤,找到问题,并一一接纳,一点点引领自己。

不为别的,就为能走出“懂事”这个心理囚笼,为自己活一次。

也许你还想看:

我外公说,他有过10个情人,但他依然很遗憾

为什么中国盛产“巨婴”?看完这个理论,你就懂了

70%的情侣在吵架时,都是在“讨债”

“送我爱马仕?我自己有!”

加我个人微信吧

我们一起成长

亲爱的,你置顶/星标我了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姐姐把刚满月的二胎弟弟扔下楼,让妈妈后悔不已!
1岁弟弟叫姐姐起床,悄悄用手去抠姐姐的手臂,后一秒家长笑岔气
大人的个头,小孩的心智!
性格养成:为什么会有熊孩子?都是因为家长不会教吗?其实不尽然
《奇迹男孩》:请善良的对待每一个人,因为每个人都在与生活苦战
爸爸,你好久没抱过我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