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黄河到底有多强,入海口在千里之外的韩国济州岛,填出华北平原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黄河的河水中所携带的泥沙含量超过世界上任何一条河流,年平均携带泥沙量为16亿吨,入海口径流量约为360亿立方米。那么有着悠久历史的黄河,在远古时代到底有多强,我们无法从河流数据上体现,但是根据现代研究,古黄河最远的入海口曾经到达过千里之外的韩国济州岛,并且作为造陆的主力,填出了30多万平方公里的华北平原。

距离现在最近的一次冰河时期是末次冰期,其大约从7-8万年开始,到近1万年前结束。这个时期由于气候寒冷,大量的水体被冻结在大陆之上,导致海平面比现在低得多。特别是冰期鼎盛时期,海平面比现在低100米以上,而我国的渤海平均水深18米,黄海平均水深44米,东海大陆架平均水深72米,也就是说那时候我国东部的海岸线要比现在偏东几百公里,渤海,黄海全部和东海的大部分区域都是陆地,朝鲜半岛和我国山东半岛是直接连在一起的大陆,而日本也不是岛国,和大陆相连,是亚欧大陆上的一部分。从黄海和东海大陆架上发现的古河流沉积三角洲和大量的陆生动物骨骼遗骸可以证明这些区域当时确实是陆地,并且适宜动植物生存。

所以那时候的黄河虽然受到气候寒冷干旱的影响,其水量不大,但是黄河向东南方向流经了现在的渤海和黄海的区域,在韩国的济州岛附近注入太平洋。长江、钱塘江等河流那时候主要在“冲绳海槽”附近入海,比现在的入海口偏东大约700-800公里。

而随着末次冰期的结束,大约9000年前,全球开始变暖,原本冰封在大陆之上的冰川开始快速融化,大量的水体通过河流从大陆流向海洋,使得海平面快速上升,到了8000年前左右,快速上升的海水已经使得海岸线西进到了现在的燕山、太行山一线。那时候华北平原的大部分地区都是被海水覆盖,只有山东半岛的丘陵地带是露出海面的大型岛屿(可能上古时代所说的蓬莱、瀛洲和方丈这三座海上仙岛就位于被海水包围的山东丘陵)。

这时候发源于内陆地区的黄河、海河、淮河、滦河等河流开始发力,携带的大量泥沙在华北平原附近堆积,形成三角洲,并且这些河流都是没有固定的河道,在洪水泛滥的时候河道四处摆动,使得泥沙沉积的面积大且均匀。加上海水的主动退去和华北平原本身地质运动的抬升,到了5000年前左右,“浮于”海上的山东半岛丘陵同西侧的陆地相连,同时在山东丘陵的西侧留下了一连串的巨型湖泊(像现在的微山湖,水浒传中的梁山泊等都很有可能是当时华北平原海陆变迁时形成的湖泊)。当然这些河流“填平”华北平原的主力还是黄河,在接下来的几千年黄河携带的泥沙不断地在华北平原上沉积,同时使得海岸线不断向东推进,形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华北平原的样子。

从有文字资料记载以来的几千年来,特别是公元前602年到1938年的2500年间,黄河下游地区的大堤决口了1590次,明显的河道改道26次,入海口的位置从南到北跨度达500多公里(在渤海和黄海区域上下摆动),天津,河北和江苏都曾经是黄河主河道和入海口的所在地。其中1194年至1855年间,黄河多次夺淮入海,使得华北平原上的江苏区域在这段时间内一共新增了1.2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当然现在的华北平原在黄河等河流携带的泥沙和人工填海造陆的作用下,其面积也还在不断扩大。

所以古黄河很强,不愧是我们的母亲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两篇报道】黄河下游的流向或得改一改了,再不去黄海,未来你将看不到渤海
古黄河究竟有多强?入海口远在韩国济州岛,填出整个华北平原!
黄河的泥沙迟早会填平渤海,能不能将黄河改道解决这一问题?
黄河不改道终将填平渤海,改道会有洪涝灾害吗?其实难题不是这个
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岛, 每年可为中国增加500万平的土地
黄河入海万年,每年16亿吨含沙量,为何没有填满渤海入海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