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祠堂是南方村庄空心化最大的梗

经过一年多努力,老家祠堂重修工作正式完工,今天举办入屋酒,在家的同宗子孙们欢聚在新祠堂,畅谈家族发展大计,互相鼓励,展望未来。

我虽因故没有回去参与盛会,但祠堂修缮倡议是在我的组织下形成的,筹款及建设期间我也多次回去出主意、想办法,可谓出钱又出力,此番盛举完成,当可告慰祖宗。

我老家在广西大容山北麓,家门前的小河就源自大容山尖峰岭下的南山肚、木水表。小时不知道这里就是大容山,但我打柴都多次走2个半小时到过尖峰岭,后来看卫星地图,才发现我们其实就在大容山北侧的一个长条型山谷中。

1993年拍的老村庄照片

老家现在叫容县石头镇务底村多禄村小组。这是一个南方非常普通的丘陵地带村庄,依山傍水而建。现在共有100多户、超1000口人,也算是一个大村了,以前分成村头、村中、村尾三个生产队,分田到户后只分村头和村尾两个小组。村名以前叫“坡六”,前两年建村文化广场后立碑时改成了“多禄”,体现了村民善良美好的愿望,叫多了应该会得到回应的。

2003年拍的老村庄照片

桂东南大山四周的丘陵地带都是山间峡谷中散布着几条田垌,往往都夹着条小河。我们村就有一大一小两条小河从大容山中流出,在村前汇聚后顺着山势往北,注入泗罗河,在藤县象棋枫木根注入北流河,再在藤州注入浔江,即西江。小河现在是越来越窄了,河水也比我们幼年时小了太多了,但却留下了我们很多快乐的记忆。如果能清理、保持得干净些,不要再将房子紧挨着河边建,这清幽的小河必定是故乡最美的所在。

村前的小河

秦姓族人迁到务底坡六村这个地方,始于入桂廿一世祖楚荣公。

楚荣公之祖父十九世秉赤公从博白迁容州后先到县底久冲,后迁到石头登州上河村居住,以打铁为业,其子二十世海章公生两子楚荣、楚赞(生三女)。大约是清朝康熙年间,廿一世楚荣公从登州上河村迁到务底坡六村,生三子即廿二世志传、志祥、志迴,从此在务底开枝散叶。

志传和志迴各生三子,即廿三世沛珍、沛成、沛华及沛文、沛升、沛蟾。志祥生一子沛芳(无传)。其中沛蟾公生四子,即廿四世廷凤、廷集、廷相、廷礼。

我们裕善堂即廷集公之后。

也就是说,我家宗祠可追溯到志迴公(三兴祠)、沛蟾公(四德祠),重大日子才去祭拜的。现在重新修缮的宗祠叫裕善堂,则是廷集公后人直接供奉香火的场所。

秦氏族谱总图1-24世

廷集公生两子廿五世怀全、怀侃。怀全生衍枚(无传)、衍槐、衍秀,怀侃生衍隆、衍芬、衍安、衍居,廿六世共七兄弟,其中衍芬就是我爷爷。

如今裕善堂已经发展成为有曾孙际字辈廿七世17人、玄孙仲字辈廿八世47人,后面还有廿九世耀字辈、三十世祖字辈,已在务底发展历七代,现有人口270多人,可谓人丁兴旺。

1993年从吉明咀拍坡六村

务底村共有十几个村小组,分布在不同的田垌中,坡六、务底湾、冲角、蒙冲、石头田、水山岭、新塘冲、鹊冲、木特垌、峡口、寻润、大康山、帮塘冲、登高塘、雷冲顶、长冲、水牛冲、石巷顶等等。其中秦姓主要分布在坡六、务底湾和冲角。

坡六村村民的姓氏分布则有点怪,呈长条型的村庄正中间是一户杨姓(现在当然也分成了几户了),两边分别是秦姓、梁姓、秦姓。裕善堂子孙主要生活在坡六村中部略上一片。

老厅屋原格局图

廷集公于光绪年间在坡六村建的祖屋是标准的桂东南民居形态,石基础及火砖柱的二层泥砖屋,占地大约280平方米,结构如图:一间主屋,两边侧房和傍屋,中间围着两个天井。这样的房子,当年也算是大屋了,至少事业已经有成。但对比他那些在务底共同生活的其它十几位亲兄弟、堂兄弟,廷集公应该只是一般生活水平,在村中同样年代的二十多栋祖屋中,还有比这更大更漂亮的青砖屋,比如在解放后被划定为地主、富农的那几栋祖屋。

我老家1985年旧貌

人丁最兴旺时,我们这栋祖屋中住着三代近十家人,每家都只分得一间,其中我家那间就在图片右下角紧靠巷道的旁屋。也就是衍字辈七兄弟各自长大成家立业后,多家兄弟在附近建新屋另住,其中我爷爷就搬到了族中在村中大路旁新开的一个铺面居住,我家老屋翻新前,对着楼梯的那一面就是商铺窗口,晚上才用木板安插上,这说明可能五六十年代我家还开着小铺,我小时就老听别人叫我家为“际良铺”。

1981年我大学暑假回家期间

另外,我祖伯爷衍隆公的6个儿子中,先后有际昆、际伦、际俦、际仪4个兄弟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不远万里漂洋过海到南洋创业,有所成就后际昆于1949年带着几个年幼的儿女回国,并立即建新屋居住。剩下的际伦等三兄弟继续在马来西亚玲珑埠发展,后来成为当地有名的商人和广西商会负责人。

马来西亚伯父1989年回乡探亲与兄弟们合影

1989年我与伯父及仲懿、仲贤两位堂哥合影

巧的是,我外公家也是几兄弟当年同到马来西亚发展,外公外婆也是1949年回国,我母亲回国时才8岁,我好些堂表兄弟目前也在玲珑埠爱育嘉拉生活着。

秦文(际昆)大伯父家的厅屋

留洋的叔伯们和在供销社任职的伯父

也就是说,这栋厅屋(当地人这样称呼祖屋或祠堂等旧房)至今己有近150年历史,但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基本上再无人居住,有的房屋只是安置杂物或改作猪圈鸡窝,慢慢的因年久失修,破败、坍塌,已有十几年。

旁边另一个秦姓祠堂,情况略好些

在坡六村中,有同样历史的旧厅屋至少有20多栋,情况基本相同。它们都集中在村中靠山边位置,也就是上百年前老村庄的范围,后来被不同年代建的新旧房子围着,形成了一片村中旧屋群:砖墙剥落、门窗破败、瓦顶见光,地面尽是青苔,墙壁挂满蛛网,虽然有的屋舍青砖结构的还基本完好,但似乎随时会倒塌。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老屋因兄弟们长大后住不下而分家另住,当老人过世后,老屋空置,久而久之村庄就出现了一片破败不堪、没有人烟的空心区域。

中国这样的空屋太多了

这样的情况,在我国非常普遍。这也就是我曾多次报道过的空村或村庄空心化。

为了生活,多少人不得不背井离乡啊!

也只有我这样的人因职业或好奇心而曾多次到这些空心村、旧屋、幽巷探看,拍下一些历史照片。1993年和2003年我拍的照片相比,就明显看出坡六村变化太大了,但这变化几乎就是围着老屋而变,老的荒废了,新楼在茁壮建起来。

当年的村中小巷

尤其是去年参与过一些村史文化研究项目后,再回老家探看老厅屋的惨状,越看我就越不甘心。这么多老村庄空心化、这么多老屋被废弃,实在是国土资源的重大浪费,同时也是乡村氏族文化资源的闲置啊。

村中大路,其实已经很窄了。

这些年来,老家众位叔伯兄弟们对旧厅屋进行修缮的动议也曾提起过多次,但因各种原因都没成功。

难点或症结在哪里?经过数次与叔伯兄弟酒聚,得知大家都有强烈的共同心愿要建、却限于组织和财力的情况后,我觉得自己至少可以起到一下召集组织的作用。至于具体工作,当然还是由家里的人自己负责。

以前的村道两边还有空地种些植物,如今全变成了楼房

2023年1月20日,我将本厅屋几十个叔伯兄弟召集起来聚餐,提出了集资重建老厅屋的倡议:

在务底秦氏家族中,沛蟾公后廷集公支系,由于厅屋年久失修,上世纪末坍塌,只存根基屋地,族裔无所归依,年节祭祖时刻只能家家自行祭祀,导致宗族意识日渐淡薄,关系逐步疏远,严重影响着族裔子孙后代的长远发展。其实,裕善堂在过去的岁月长河中,一直都有着良好的族裔文化传承,祖辈们坚毅前行,做出了不凡业绩,有的远渡重洋开拓海外,有的在县乡任职就业,后辈更是纷纷考上大学,在各地开枝散叶。可以说,我们这一系的发展势头一直都不输于其它祠堂,但近二三十年却在宗族传承中出现后继乏人之势,归根到底,还是祠堂失修,祖宗牌位无法归位,后人失敬。这是我们仲字辈的不孝!为此,特在此向诸位叔伯兄弟发出重建裕善堂的倡议,希望各位前辈、同辈、后辈同心协力,出人出力,一起将老厅屋重新建起来,让祖宗先人供奉堂上,后人时刻敬奉上香,各归其所,共谋发展。

参考其它建祠榜样,重建裕善堂规模一层一厅两屋,加上门楼等附属设置,大约需耗资20万元左右,具体筹资方案大家议定。建议先按仲字辈各家按人头分摊,再由经济状况较好者及外出人员捐资补充,共同将祠堂建成。并将刻碑铭记,以告祖宗。

村庄去镇上必经的大路岭丫,当年的茶水铺如今已经没有了。

当晚,众叔侄兄弟对此事非常积极,踊跃热情,最后大家商议决定,按仲字辈各户人头集资1500元,最后共筹得集资款218120 元,捐款79680元,合计297800元。其中捐款时还得到各位外嫁女的大力支持。之所以捐集资款比原计划扩大,主要是原设想的老屋免费回收公用的计划作了改动为酌情按补贴,故多了9万元。

目前家族顶梁柱的新生代耀字辈

终于老厅屋得以在原址重修,于2023年闰二月初九日落脚,2024年二月十五日午时,也就是今天入香火大吉。

以后办酒就在厅屋里办了。

我们还约定,每家每户都捐一张桌子及配凳,以后,子孙后辈们办婚事及家族大事,都可免费在老厅屋举办。平时还可以随时提供给族人在此喝茶、聊天、议事,让厅屋成为族人生活聚会之所。

家族中未来的希望

从中也可看出,只要是宗族的事,组织起来还是很容易的。

因为中华民族十分重视宗族血脉维系,其具体表现就是祠堂香火。一般来说,只要几兄弟历经三四代的发展,最早的祖屋都会立起祠堂(也叫宗祠或祖庙),以便后世子孙年节上香祭拜。

同爷爷的一家人

在南方很多地方,祠堂更是族权与神权融通之所,有的还同时成为古时的私塾或学堂,传承记载着家族传统与曾经的辉煌,是家族的圣殿。

由于历代都注意修缮,祠堂往往是村中规模最宏伟、装饰最华丽的建筑,与古塔、古桥、古庙宇相映,成为乡村的重要人文景观。因此,祠堂已经是我国儒家传统文化的象征,甚至也是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

外嫁女同样是家族的重要成员

但最近二三十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迅猛加速,农村空心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有不少废弃的村庄。有的村庄虽然没有整体废弃,但村中却有不少老屋被荒置,最后成片倒塌,没倒的都成了危房,人们都改在道路两侧占用农田兴建新屋。慢慢的村庄里就形成了一大片废弃的老屋空村。

这也是同爷爷的一家人

我觉得祠堂就是空村或村庄空心化最大的梗,它既是空心化的主要原因,也是治理的最重要抓手。至少在南方农村尤其如此。

大多数南方农村空心化,就是因为农村家族及人口发展后,村庄外扩而形成的(北方的则往往是生活环境改变而不得不整村迁移)。而祠堂往往都建于兄弟分家后留下的祖屋,一座村落有几个宗族就有几座祖屋。只要祖屋修缮、重建好了,重新恢复了人气,成了族人们聚会和子孙们活动的场所,巷道重新响起足音人声,村庄就不会空心了。

我家左邻右舍

当然,要想将祖屋重新热闹活化起来,仅仅将它成为祠堂,只是年节上供香火还是远远不够的,我认为还是要将祠堂变成村民们都喜欢去的地方,甚至外人也愿意进来游览一番的村庄旺地。

秦家的媳妇们

首先是设施要丰富完善些,要有厨房、厕所,要有整酒、喝茶的用具,甚至还可以提供一些娱乐器具,晚上要有灯光。

其次,要整出点文化味,最好是将本村的历史及记忆整理出来,甚至还要弄些实物,摆放在祠堂里,供人们品鉴、回味。比如这次我就将自己1993年拍的照片和2003年拍的村庄照片,挂在墙上,供人们对比观看,体会一下村庄变迁。比如将族谱整理出来给子孙甚至外人查阅(廿五世至廿九世名单列表略有错漏,故暂缺挂墙,待补)。等等。

这是后辈的媳妇们吗?

一个祠堂可能不太好整成一个村史馆,但至少家族应该有的历史还是要尽量展现。

这次我本来想将更多的照片上墙的,包括祖辈及本村的更多历史照片。但我只找到我祖父的照片,搜罗不到其它各位衍字辈祖叔伯的照片,实在没法子只好放弃。

我爷爷

或许,接下来还可以将本族2000年前考上大学及外出干部的名单列上,也可以将家族中在南洋发展的情况展示一番。

2003年从吉明咀拍坡六村

村庄是人类在漫长的发展、壮大历史中自然而然形成的聚居点。

这是人类应对自然环境做出的最佳选择,因为人类自身条件并不比其它食肉动物更优秀,为了保存自己、战胜敌人(这敌人还包括别的部落),慢慢的就群居到一起,靠团体的力量,互相帮助,集体取暖。

到了农耕时代,更是选定一个自然条件比较好,往往靠水、傍山、通路的地方,建屋定居,形成自然村落。一直发展到今天,其间或许还会发生过一些迁移,继续选择更好的地方定居,但也只是地方变换而己,其中的族民还是保持一定稳定性。

后来,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族群慢慢壮大,最后形成了由族群到部族再到国家的演变,再形成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不同的社会管理制度,到了今天这样的世界。

叔伯兄弟们一起做饭吃也是一种快乐

但不管如何变化,村庄作为人类社会的最下层组织结构一直继续存在。说明它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组织,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现在要搞乡村振兴,首先要解决村庄空心化和空村难题。人都离开了,村庄都空了,地没人耕,房没人住,何来振兴?

当一个村里的人,都对本村历史文化产生强烈认同感,将乡村历史当作自己家乡最自豪的所在,不但自己常怀念,而且还乐于向外乡人展示、介绍时,这个乡村才有凝聚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传统古村落(第一批)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钟山县燕塘镇玉坡村
溪头三槐堂,屋柱如林,古徽州柱子最多的古民居
探访胶东一个袖珍山村,十八个“叔伯兄弟”构成村庄的主体
培田:福建民居第一村
【文化】黄氏祖训“孝顺勤政和睦”——走进翠坞村黄氏宗祠
婺源篁岭---挂在坡上的山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