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放弃完美,做一个贝叶斯高手

1

我经常会被一些低级的问题,搞得没了耐心。比如下面这样的:

1.跟着你炒股就一定能赚钱吗?学习价值投资一定能赚钱吗?

2.我特别看好某家公司,应该满仓吗?

3.我大学读了985/考了CFA一定能进金融投资机构工作吗?

4.为什么很多科学家、教授、医生的收入还不如大多数网红?

6.我和我身边的朋友从来不用拼多多,这家公司能有什么投资价值?

6.高管减持公司股份是不是代表这家公司前途黯淡?

7.年轻人以后都不喝白酒了,茅台股价这么高是不是泡沫?

为什么说这些都是低级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或多或少都是从自己的主观感觉出发,并不符合全部的事实真相。

为什么那么多的人都喜欢问这类低级问题?可能因为这些人通常具有以下两种特征:

一种是过度强调“确定性”,即完美主义。

另一种是带有固化的信念和强烈的预设立场

类型一:完美主义者

完美主义者的典型特征就是要求自己绝对正确,永远追求要寻找到最优解,否则绝不轻举妄动。

这背后是他们对于不确定性发自本能的恐惧,一旦失败就会变得非常疯狂。

你上学时做数学题、物理题,都有基本的、约束性的假设。比如不考虑空气阻力,不考虑摩擦力,不考虑什么什么情况,严格界定好所有条件。

因此每一道题都有一个唯一正确的解,只要有足够的时间,总能找到答案。

而现实世界并非象牙塔,没有完美的公式。

很多高校里的专家、教授,他们勤勉、聪慧、懂很多道理,这类人善于处理理论上的问题,但对真实世界的很多问题却束手无策。

当你踏出校门,走入真实世界,玩的都是“不完美信息“的游戏,需要你权衡利弊,在介于0和100%的随机性之间进行决策。

你无法确保自己能找到最优解,你只能提升自己做成某件事的概率。

美好的愿望,常常有糟糕的结果,“完美的计划”也会被随机性撞得支离破碎:

谈好的合同突然被半路杀出的程咬金给截胡了。

人们常说计划总是没有变化快

感觉万无一失的投资,突然踩了雷。

身体再健康的人,也有可能突患癌症。

梵高在生前作品无人问津,穷困潦倒,死后却声名鹊起

可谓是事实难料,命运无常。

随机性才是理解世界的底层逻辑。

很多人的一生最终一事无成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是脆弱的完美主义者。

比如,希望躲进100%确定性幻想中的人,不适合创业。

许多创业者时常需要面对一些两难的选择:

方案1:花更多的时间把产品打磨到最完美的状态后再上线,但很有可能你的idea被其他对手捷足先登

方案2:将一个还并不完美的产品(比如完成度80%)直接推入市场,省出大量时间,但是可能导致用户口碑扑街

《精益创业》一书的核心概念是MVP(最小化可实行产品):

用最快、最简明的方式建立一个可用的产品原型,通过这个最简单的原型来测试产品是否受欢迎,并通过快速迭代来改良产品,最终适应市场的需求。

如果我们总是畏手畏脚,顾前顾后,等待某个完美时刻再出发,过了许久也许会发现我们依然停留在原地。

硅谷顶级投资人,本·霍洛维茨在《创业维艰》中说:

在担任CEO的8年多时间里,只有3天是顺境,剩下的8年几乎全是举步维艰。

害怕并不代表没有勇气,真正的行动才是最重要的。一个人究竟是英雄还是懦夫,由行动决定。

勇气的作用不可小觑,因为CEO所做的每一个决定都是基于不完整的信息。

你每做一次艰难而正确的决定,勇气就会增加一分。相反,你每做一次轻松却错误的决定,怯懦就会多出一分。

专注于目标,然后力求实现,不再为过去曾有或者将来可能会有的错误而担心、懊恼,这也许是我从企业家的角色中获得的最大领悟。

另一个大佬,放弃580万年薪,拿500元月薪跟马云创业的蔡崇信则说过:

“任何机会,基本上是有30%把握去做的时候才能赢得最大——

因为几率太小很可能亏本,而有50%把握的时候,赢了基本也是小赢;

而有80%把握去做的时候,基本就是红海了;

如果等到100%机会的时候......世界上可能根本没有这种生意。”

因此在很多事情上,所谓的“完美主义”反而会坏事,真正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往往是这种“模糊的正确”。

类型二:预设立场与固化的信念

还有一类人,他们对事物的判断和思考都是基于什么呢?

事先预设的立场——要么坚信,要么完全不信。

比如你说吸烟有害健康,劝人戒烟,某些烟民会对你说:张学良吸烟又喝酒,活到101,隔壁某某邻居从不沾烟,四十岁就肺癌晚期。

比如你说中医药没有经过大规模临床的验证,效果不明,有人就会反驳某某神医用一些民间偏方治好了他一个亲戚的顽疾。

又比如,有些人强调读书无用论的依据就是很多高考状元后来都走向平庸,卖猪肉、摆地摊、送外卖。

更加有趣的是,人们对于一些小事情,往往会瞻前顾后,小心翼翼,追求完美,而在股票投资上,往往不假思索。

比如有的人仅仅是看了一些简单的资料,听了一些大V吹票,就认为这公司一定牛逼

即使后来出现很多证据证明这家公司不行,但他还是认为这公司牛逼,任何事实都无法说服他改变立场,甚至达到了一种扭曲现实的地步。

以上的这些例子,不仅犯了小样本偏差的统计错误——通过很少的观察样本,就得出结论。

并且,他们对于事物的判断,本质上并非客观事实所反映,而只是自己所塑造出的一个自己确信无疑的“信念”。

哲学家叔本华说:“阻碍人们发现真理的障碍,并非是事物的虚幻假象,也不是人们推理能力的缺陷,而是人们此前积累的某种信念。”

你最好及早认清真相:

随机性像无形的双手,暗中支配着这个世界,没有任何方法,可以帮你建成完美确定性的堡垒。

面对各式各样的不确定因素,除了心存侥幸 ,还有什么更好的应对方法吗?

有的。

下面让我们进入贝叶斯的世界。

2

贝叶斯推理的基本思想是:首先对任何事情要有一个初始的猜测/观点,即“先验概率”,然后通过不断获取新的信息,来修正这个初始猜测,从而得到一个更完整、错误更少的新的判断/认知,即“后验概率。”

先验概率

“先验概率”就是基于主观猜测得到的概率,俗称:

拍脑袋(瞎蒙)

尽管说“先验概率”主要是靠拍脑袋得到,但我们还是可以根据一些“相对靠谱”的依据来进行先验概率的设置,通常可以参考以下这几点:

(1)根据历史数据。比如中国足球队在与巴西足球队历史比赛中的胜率为XX%,科比上个赛季的投篮平均命中率为XX%,北大某专业的录取率为XX%等等

(2)根据常识。对于生活中的决策来说,发生概率80%的事件A与82%的事件B有什么本质区别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但如果是发生概率20%的事件C与80%的事件D呢?任何人仅凭直觉和常识就能对他们加以区分,毕竟不可能所有事都先在大脑里面仔细算一算。

(3)条件概率。

条件概率也可以被叫做“概率的概率”——事件在某个特定条件下发生的概率。

来举三个简单的栗子:

(1)我现在给你介绍一个新朋友叫小王,小王的性格特点是内向害羞,做任何事都很有条理,关注细节,但对周围发生的事不太关心,喜欢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请问,你认为小王更有可能从事以下哪种职业?1.图书管理员 2.快递员

大多数人根据上面的描述可能会认为小王有可能是一名图书管理员。但聪明人会选择 2.快递员

因为我国快递员的数量(1000万)要远远高于图书管理员(6万人),比例是166:1,这就叫条件概率。

(2)现在有一个袋子,其中装有红、蓝两种颜色的小球,让你摸出一个球,请问你摸出的球是哪种颜色的概率比较大?

如果不考虑任何特定条件,比如红球和篮球的比例具体是多少,答案只能是:不知道。

现在,假如又告诉你一共有100个球,其中70个是红球,30个是蓝球。请问你摸出的球是哪种颜色的概率比较大?

你当然会脱口而出随机摸出一个红球的概率更大。

因为红球的条件概率为70%。

(3)熟悉我的人都知道,生叔长期比较看好信息技术、消费、生物医药这三大赛道,这里面其实也是一个条件概率问题。

一些差的赛道可能全行业赚钱都难,即使有某些特别优秀的公司,我们要找到它也相对非常困难,而这三个行业在过去不论中、美资本市场的历史数据中已经被证明了容易走出超级大牛股,长牛股。

可能某行业A每100家公司里面有5家特别优秀的公司跑出来,而后者某行业B每100家公司里面有20个好公司,因此你在这些条件概率高的赛道上花时间选到优质企业的概率变得更高,你最终赚钱的概率也会高。

某些风险投资(VC)大佬早年敢于重仓腾讯、阿里、百度、京东、网易、美团主要也是基于“美国经验”的条件概率来作出的决策。

有些人会怀疑,即使是科学的“蒙”,说到底不还是“瞎蒙”吗?你怎么证明你这个先验概率是绝对正确的?这与经典现代统计学理论框架相比也太不严谨了。

贝叶斯推理中的先验概率确实非常主观,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哪怕是瞎蒙的—个数字,也好过“我觉得“和“有可能”这种模棱两可的表达。

别忘了,贝叶斯其实更像是一台不断进化的机器,用刷新代替预测,每发现一个新信息,就进行一次推理,得到一个新结果,即使初始判断错了,后面也能修正过来。

后验概率

所谓的后验概率,通俗来讲就是一个事件A发生的概率会因为某个事件B的触发而产生变化。

还是前面的摸球例子。

现在一个袋子,其中装有70个红色小球和30个蓝色小球,请问你摸出的球是哪种颜色的概率比较大?

我们已经知道起始的先验概率为红球70%,蓝球30%。

再假设,随着持续摸球结果揭开,经过20次后我们发现摸到了19个红球和1个蓝球,这个时候摸出红球和蓝球的概率就变成了63.75%(红球)和36.25%(蓝球)——很明显,概率根据最新的信息被调整了。

再继续摸10个球,8红2蓝,于是下一次摸球结果的概率被刷新为61.42%(红球)和38.57%(蓝球)

另一个例子是电影院的拍片同样应用到了贝叶斯原理,一家电影院在决定排片的时候最初会根据导演名气、演员名气、宣传力度等因素进行排片(先验概率),通常大片排得很满,相对小众的电影则排片很少。

但只要上线一小段时间,电影院的排片就会根据上座率和人气来进行排片,一旦某个小众电影引爆市场,电影院几乎是以闪电的速度提升之后的排片率。(后验概率)

再比如世界杯小组赛中荷兰对德国的胜率在开场前预测是5-5开,但是上半场快结束的时候德国队率先攻入一球,这个时候大家就会认为本场比赛德国队获胜的概率增加了。

这样的例子无处不在。

贝叶斯在背后告诉世人以下三个朴素的道理

1.人生如赌场,每个人必须学会在不确定情境下的生存之道。

2.起点不重要,迭代很重要,请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大胆试错,在之后每一步的所有决策选项中你总能发现相对最优的那一个。

3.不同的人在对于他们同样陌生的事情上,最初所下的判断之间的差距可以忽略不计。拉开差距的地方在于:有的人一直在刷新,主动为自己制造了更多的机会,而有的人他们的贝叶斯网络在25岁时已经封闭。

真正聪明的决策者一定都自带贝叶斯大脑。

3

很多人都在对“确定性投资”高谈阔论,但在我看来其实不确定性才是股市中的常态,有人说他的预测准确率是100%,那一定是骗子。

索罗斯认为“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并不是完全符合真实的世界,尤其是金融市场参与者对世界的看法永远是局部的和扭曲的。

金融市场属于人类社会里复杂系统的典型代表,它的不可知既包括了对于客观变量(公司的基本面变化)的不可知。

无论你在投资前做过多少调查,自认为对一家公司有多了解,实际上都无法真正看清它的未来,即使是这家公司的CEO也不能。

同时也包含了对于市场参与者本身行为的不可知。(市场情绪和风格)

想要在金融市场中赚钱,简单但绝不容易,最大的难点就在于大部分人都无法对抗深入骨髓的自傲与自负,不能正视客观事实,不敬畏小概率事件进而缺乏风险控制能力,人们在金融市场亏钱最普遍的原因大多是基于此。

所谓的长期主义应当是一个贝叶斯下注系统,先建立起一个/或多个有足够认识宽度和深度的逻辑支点,然后在接下来的岁月中不断自我刷新。

所以,应对投资世界中的不确定性,最好的方法也是采用贝叶斯思维中的“大胆试错,小心求证,不断刷新”,逐步消除不确定性来接近确定性。

实践中,我会将这一链条大致分为如下四个环节:

(1)感知环节

投研工作本质上是信息的获取与读解,在感知环节,你就像个信息情报员,目标是收集到尽可能多而详细的信息和资料,这是决定贝叶斯推理先验概率最重要的环节。

“如果我有20天的时间去解决问题,那么我会花19天的时间来进行探索。”--爱因斯坦

大多数人的问题是,信息收集上就不过关,直接进入了“预判”环节,低质量甚至错误的信息,会让你的先验概率离真相十分遥远。(需要更多次刷新迭代才能接近真相)

(2)认知环节

长期投资就是先设立一个远期目标,制定相关的战略,然后一步步走向这个目标。

原始观点(先验概率)通常是体现不同参与者的眼光,经验的积淀,对商业/行业的穿透力。

在认知环节,投资者需要做的是尽力把公司的信息图景拼完整,并把复杂的事情拆成一个个简单的变量,列出各种可能性,评估各种选项,抓住主要矛盾,最终形成原始观点(先验概率)。

这个过程中需要作出的判断可能包括:

1.这笔交易是偏短线、中线还是长线?

2.它在整个投资组合中所承担的角色是进攻仓位还是防御仓位?

3.对这笔投资的总体期望是什么?股价继续向下的风险有多少,向上的空间有多大?

4.投资的逻辑支点是基于成长,还是低估,亦或者是周期?你所看重的是它的高弹性还是高确定性?

5.未来持有过程中哪些可能出现的负面信息是可以容忍的信息,而哪些属于大是大非的问题?

6.在什么情境下分别执行买入、加仓、卖出?

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环节不宜过度遐想,比如在实践中,通过《生叔第二定律》我们会知道买股就要买龙头,买行业中最优秀的那家公司,稍微贵一点点也无所谓。

但是有些人会说万一龙头被其他小企业颠覆了怎么办?龙头被其他行业的龙头闯进来挤压了怎么办?

作为投资者,我们要等待这个行业颠覆者出现难度太大了,什么时候出现,出现后到底能否打得过原来的龙头,都是一系列未知的问题。

在这之前,这家龙头还能继续赚到很多钱,还可以再增长3-5倍,所以钱要放在当前的龙头身上,眼睛盯着其他地方就可以了。这也是贝叶斯思维的体现。

此外,在这一环节,无需强调对错,仅需分析可能性。

比如某公司未来成为行业老大的可能性超过51%。

某公司做成该新业务,从而打开第二曲线的可能性超过30%。

某公司从当前价格买入,未来3年实现1倍收益的可能性超过60%,实现3年2倍收益的可能性超过35%。

某行业当前正处于周期顶峰的可能性超过80%,等等。

当然以上这些概率通常也是完全拍脑袋的,这么做,看起来很傻,但有总比没有好。

它有利于在后面帮助你校准数据,为决策提供依据,同时不断训练出自己的商业直觉以及对市场的理解力。

(3)决策环节

认知的建立是长期的,决策则属于按下按钮的那一瞬间,在决策环节,我们应该充当一个没有感情的机器人。

这一环节的重点在于:

勇气

敢出拳,不后悔。

勇气并不是让你无视风险,鲁莽猛冲,真正的勇气是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是对结果的坦然。

各领域的最终赢家并非只是智商过人,能力超强,更多可能要归因于他们能够接受有些冒险不会有结果。

正如一个篮球手,不管他从事这项运动多少年,不管他经历了多么刻苦的练习,在他的投篮命中率达到某个阶段后就会基本稳定下来。

比赛还有三秒结束,我之所以会毫不犹豫出手,并不是因为我知道这球一定会进,而是此时此刻场上只有我能完成绝杀逆转局面。

犹像不决怕投丢,只会输一辈子。

(4)跟踪环节

完成了以上步骤后,接下来就是将出现的各种关键信息/数据/事件融合到投资的逻辑支点上去,评估企业经营与自我判断是否—致,并不停修正自己的判断(打脸)。

在金融市场里面,即使是那些伟大的投资人,也避免不了随时迎接打脸的宿命,这并没有什么好奇怪的,相反,它应该算是一个成熟的投资者最基本的素养。

如果把初始观点当成需要保护的财富,屁股决定脑袋,那将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将初始观点视为一个未被证明的假设,它必须要用事实来不断证明,投资者的一切决策依据都应该是源于当前状态下的最优选择。

最后

简单概括一下,这四个环节组合在一起,就像拥有了一台安装了贝叶斯算法的赚钱机器

1.感知和认知环节所代表的洞察力、分析力、计算力是决定“先验概率”与真相之间距离的钥匙。

2.决策环节“敢出拳,不后悔”,“大不了再来一次”的勇气,是保证这台贝叶斯机器能够正常运行的前提。

3.跟踪环节的快速刷新,自我进化是检验假设的工具,也是保证我们大胆去蒙,敢于下注的后盾。

投资的最终结果,取决于这几个方面相乘,如此一来,经过无数个决策的闭环,自然就有了全局最优化。

10条总结

1.随机性是我们理解世界的重要底层逻辑,而极少有人能深刻认知到这一点。

2.未来是未知的,但是我们可以尝试把它“概率化”。

3.这世界上没有谁拥有水晶球,贝叶斯定理,是我们在黑暗森林中穿梭时最重要的工具。

4.两个人对于同一个领域的认知上最初的差别可能小到忽略不计,真正拉开差距的是有的人利用贝叶斯大脑不断自我进化,而有的人他们的贝叶斯网络在25岁时已经封闭。

5.贝叶斯高手善于先大胆去蒙,然后不惧随时迎接被打脸的宿命。

6.模糊的正确,好过精确的错误。

7.起点不重要,迭代很重要

8.不要指望每一次的美好愿望都会带来好的结果,永不后悔,凶悍执行,你终将收获甜美。

9.信念是需要验证的假设,而非需要保护的财富

10.真正的长期主义既要站高望远,也应脚踏实地走好下一步。

2021,我既愿你一往无前,又祝你屹立不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贝叶斯定理与时空结构交易原理
贝叶斯算法人生
我们真的可以预测未来吗?——《超预测》
一文看懂贝叶斯定理及应用(值得收藏)
这些知识,会颠覆你的三观!
贝叶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