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4步走

背熟这18张图,小学数学不再愁!


小学数学应用题4步走

应用题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学生解答应用题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应用题教学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鬼才老师很厉害:小学数学应用题4步走,轻松解出50道经典应用题

一、审题

审题就是了解题目中的意思,已知条件及所求问题。认真审题是学生正确解题的重要前提,但它容易被忽视,从而导致差错。根据应用题的特征,迅速、准确地确定思维方向,深刻理解数量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二、画线段图训练

画线段图的训练是针对小学生具体思维能力强,抽象思维能力弱的特点,指导他们借助线段图,形象地揭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理解题意,找出解题的方法的一种训练。对于稍复杂的应用题,具体直观的线段图是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的有效性途径。

三、一题多解训练

在一题多解训练中,从不同角度,不同思路,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运算过程去分析解答应用题,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能拓展解题思路。

四、补充问题和条件,自编应用题的训练

分析法和综合法解答应用题是小学应用题常用的两种方法,是应用题重点,学生从不同角度掌握应用题的结构和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五年级数学期末考试,一道拓展数学题,把学生难哭了

把学生给难哭了的数学拓展题吧:

这是一道测量题,条件好几个,要求学生求出井的深度和绳子的长度。

怎么做呢?

如果用画图的方法,一目了然。前面的文章当中,就介绍过用画图法来解数学题,这种解法呢,主要的好处是非常直观。

如果用算术法来解这道数学题,关键点在于井外的绳子长度,并且要把两次折绳子的图进行比较。第一次,三折,井外是3×5=15米。第二次,四折,井外是4米。

那么,两次折绳子,井外相差则是15-4=11米,这相差的11米,去了哪里呢?去了井里,由三折变成了四折,原来,井的深度,就是这11米。

井的深度一求出来,绳子的长就好办了,可以用11+5=16,16×3=48米,也可以用11+1=12,12×4=48米。

当然了,这道数学题也可以用方程法来解,那就更容易做了:

设绳子为X米,则根据水井的深度得到:

X÷3-5=X÷4-1

X÷12=4

解得:X=48

所以绳长48米,井深48÷3-5=11米。

最后,可以总结一下,解这类数学题,是有技巧的,先要把条件和问题仔细分辨,审清楚了,然后呢,最后在演算纸上,画个简单的图,通过图,来分析解开题目的关键点。比如,在这道数学题当中,关键点就是两次折完绳子,井外的绳子长度是不同的,两者之间,相差了一个井深,由此,就揭开了这道题目的神秘面纱。

掌握了这个找关键点的方法,那么,同学们以后再遇到类似这样的难题时,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这道数学题共有两个问题,如图:

这道数学题呢,是学生在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以后,出的一道拓展题。要求五年级小学生,能够根据所给的图,来推出规律,用字母和数字,表示出n张餐桌能坐多少人?以及当n=20时,可以坐的人数。

像这类数学拓展题,一定要发现正确的规律,由图中的三张餐桌,可以发现以下规律:

一张餐桌:6人。

两张餐桌:6人+4人。

三张餐桌:6人+4人+4人。

四张餐桌:6人+4人+4人+4人。

……

规律是什么呢?

也就是说,每增加一张餐桌,会在原先所坐6个人的基础上,再增加4个人。而且,增加的4个人,与餐桌数有关。两张餐桌时,增加了一个4,如果用n来代表餐桌的数量,那么,两张餐桌时,增加的就是(n-1)个4,即1个4。而当三张餐桌时,增加了两个4,即增加的同样是(n-1)个4=(3-1)个4=2个4。

依此类推,当增加到n张餐桌时,能坐的人数就是4(n-1)+6。第一个问题圆满解决后,第二个问题就水到渠成了,把n换成数字20,经过计算,得出结果应为82人。

小贴士:

做这类数学题,有没有技巧?有!第一个,就是对图要进行认真的观察,通过细致观察,能够敏锐地发现递增的规律,就是每增加一张餐桌,会增加4个人。第二个,观察出规律以后,要想一想如何用数字和字母来表示。此时,就要运用到联想法,餐桌、人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固定增加4人不变,餐桌用字母n表示,而第二张餐桌增加了一个4,第三张餐桌增加了2个4,咦,规律再次被发现,原来每一次增加的,都是(n-1)个4。第三个,寻找到规律以后,一定要列出正确的算式,还要加上6才对,如果忘记了起始第一张餐桌的6人,那也会出现失误的。

总结一下,做所有数学题,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当你看到难题,不要有畏难的情绪,先要去看,去想,去琢磨。其次,在列式计算时,不能丢掉环节,一定要完整。

数学特别有意思,只要你能深入地钻研进去,你会发现,数学真的很简单!



题目:有甲乙两个水桶,把甲桶里的水的50%倒入乙桶,刚好装了乙桶的三分之二,要把乙桶加满,还需要4千克水,甲桶里原来有水多少千克?

怎么样,看完这道题,有没有头晕的感觉?两只水桶倒水,倒来倒去,一会没满一会满了,还得求水桶里的水有多重?真是难为人呀!

这类数学题,如何去巧妙解答呢?

这道题,是在学习了百分数内容以后,要求掌握的。那么在解答时,首先得找出单位“1”,在这里,可以把乙桶看作为单位“1”,那么,根据“刚好装了乙桶的三分之二,要把乙桶加满,还需要4千克水”这一条件,可以得出如下的判断——乙桶全部水的三分之一,就是4千克水!

已经推出了乙桶全部水的三分之一是4千克,那么,用4除以三分之一,得出12千克,这个得数,就是乙桶内水的重量。

解答完第一步,接下来,就要来计算甲桶的水了。根据题目中的条件——“把甲桶里的水的50%倒入乙桶,刚好装了乙桶的三分之二。”也就是说,乙桶水的三分之二,相当于甲桶水的一半。

这好办,乙桶水的三分之二,用乘法可以计算,12千克的三分之二,等于8千克,既然8千克只是一半,即50%,再用8除以50%,最后,我们得出了甲桶水的重量,正确答案为16千克。

如果要列式,是这样的:

4÷(1-2/3)×2/3÷50%=16千克。

当然了,这道数学题,也可以用解方程的方法来做,可以设甲桶加满时为X千克,列式为:

50%X=4÷(1-2/3)×2/3

小学数学,基本上已经囊括了所有的数学基础知识,如果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在解这类数学难题时,可以很快地通过给出的条件,寻找到解题的途径。因此,同学们在学习数学时,一定要学会仔细地审题,这很关键。一道条件再复杂,问题再难的数学题,只要你善于去分析,总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

希望这篇文章对您有用,也希望同学你可以运用自己聪明的头脑,解出一切数学难题,别再畏惧数学,数学很好玩,数学很简单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退休老教师:小学数学无非就这20题,孩子吃透,再笨也能考100!
小学读六年,只要把下面的应用题题型吃透理解,数学永远都是优秀
小学数学应用题常见20种题型
小学数学20种应用题题型
小学六年死磕这18道应用题,数学次次考满...
不愧是特级老师!将小学数学“简化”成30题,孩子吃透,6年次次100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