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培养孩子的“幸福感”很重要,父母做好这5件事,让孩子“幸福”

那天在地铁上,听到一个小女孩问她妈妈什么是幸福,让我想起很久以前看的一首诗:

对大自然来说:幸福感是每一朵花绽放的惊喜;是大地久旱逢甘露的感动;是雨过天晴后天边的一抹彩虹;对家庭来说:幸福感是父母在迎接呱呱坠地的新生命时的喜悦和满足;是父母看到孩子在成长道路上踩下的每一个坚实的脚印;是无论父母有多老、孩子长多大仍然在一起享受每一次的亲子时光的亲密;

幸福感是一道可以有无数种解题方法的题,无论运算过程怎样,答案都叫“幸福”;幸福感是一种无法言喻却真实的感觉;幸福感是一种常伴身边却需要我们去寻找和体会的心态;幸福感是一种“你快乐我就快乐”的满足。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塔尔博士提到过: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所以培养一个人的幸福感要从娃娃抓起,父母要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教会孩子正视自己的内心世界感,让孩子从小就成为一个能感知幸福的人,这比培养孩子的智商情商更为重要。

幸福感是孩子力量的源泉

说到幸福,会让人想起一部法国电影《少年斯维派的奇异旅行》,电影讲述了是一个从小居住美国蒙大拿州12岁的小男孩斯派维,因为发明了永动机被授予了世界科学大奖贝尔德奖,并邀请他去华盛顿去做一次演讲,他瞒过了所有人独自一人乘坐运货的货车出发了,开始了他的奇异旅行。在这里不过多向大家介绍斯派维的旅途经历,而是介绍斯派维的生活经历。

斯派维的父亲是一个牛仔,母亲是一个昆虫学家,还有一个爱美的姐姐,以及斯派维的双胞胎弟弟雷顿,然而弟弟在玩弄一只卡壳的枪时,不小心发生意外身亡了,而当时斯派维就在当场。从此以后全家不再提及弟弟雷顿一点一滴,但是这件事却成为斯派维心中的一个“结”。

在演讲中,斯派维终于有勇气提起弟弟死亡的事情,他说:“我弟弟去世了,可是没有人说起这件事,而弟弟是和我在一起做‘实验’时不小心打死自己的。”演讲结束后爸爸妈妈来接他回家,妈妈告诉他:“这不是你的错,不是谁的错,只是个意外。”姐姐也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来自家人的关怀和理解让斯派维感到来自家庭的幸福,这让斯派维的沮丧和愧疚瞬间被这种来自幸福的力量给治愈了。

家庭的温暖,是幸福的源泉,而幸福感又赐予我们以力量。它让我们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并懂得为之而努力奋斗!从小就拥有幸福感的孩子,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或挫折,都能以坚强的心态和乐观的态度去积极解决。无论生活富裕还是贫困,无论平凡还是伟大,拥有幸福感的人都是对生活充满着热爱,对工作充满的热情,永远是积极乐观,能量满满的那一个。

最能提升孩子的幸福感的五件事,家长应该知道

父母相爱

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时时刻刻的在影响着孩子“三观”的形成、习惯的养成等。所以父母要重视榜样的作用,并将这种榜样的作用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

曾经看到过这样的一句话:“一位父亲能为孩子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爱他们的母亲。因为生活在丈夫爱中的女人,会宽容对待身边每一个人,会创造出一个愉悦温馨的家庭氛围,一个家庭拥有这样一位女人,最直接最大的受益人就是孩子。

父母之间相爱,体会最深的就是孩子,他们从小就会懂得喝感受着爱与被爱的幸福感,从小内心充满的就是爱与理解,和家庭的那份责任感,日复一日的感染着,将这种能力印到灵魂深处。

学会倾听

美国的著名主持人林克莱特访问一名小朋友时问到:“长大后你要做什么?”小朋友说:“我要当飞行员!”主持人接着问:“那万一有一天,你驾驶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引擎全都熄火了,怎么办呢?”小朋友说:“首先我会告诉飞机上的所有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会背上降落伞包先跳下去。”所有的观众都笑了,但是主持人专注的看着孩子,发现孩子的情绪有些激动,觉得孩子应该还有没说的话语,就问到:“为什么你要先下去呢?”小孩激动的说道:“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我还要回来!!”

主持人林克莱特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倾听,或许当孩子说要先跳下去的时候,有的父母或者老师就会急于打断孩子,并对孩子的这种行为做出批评,批评他不顾他人安危,临阵脱逃等等。

当孩子要和父母说话的时候,父母要尽量将手中的忙着的事务放下,眼睛专注且面带微笑的看着孩子,在孩子没有讲完之前,无论对与错都不要打断他,直到他把话说完。倾听是双方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倾听者要与倾诉者共情。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感受父母的善意和在意,才能让孩子有被爱的幸福感。

家庭的仪式感

有的父母会有这样的感觉,为什么给孩子各种物质上的满足,怎么孩子还不太高兴呢?要什么给什么,为什么孩子反倒不当回事了呢?那么爸爸妈妈们不妨在生活中多增加一些仪式感吧。童话故事《小王子》里有一句话非常好: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家庭中的仪式感可以是家庭成员的生日那天,无论大家有多忙,无论是什么天气,大家都要围在一起为他过生日;可以是家庭一些重要的纪念日,大家一起准备饭菜,一起相互祝福,一起拍一张全家福;可以是每天睡前大家相互之间的一个拥抱、一个晚安吻……

美国的一项研究发现:孩子从家庭中得到的幸福感,远大于从物质上获得的幸福感,甚至远超过从学习中获得的成就感。这些有爱的画面都将成为孩子成长的见证和回忆,充满仪式感的家庭生活充会让孩子深刻体会到来自父母的爱,来自家庭的安全感,只有这样孩子才有直面人生的勇气,才会拥有美好的未来。

赞美孩子

中国的很多父母缺乏的就是对孩子身上优点的发觉和进步后的赞美,而更多关注的却是孩子身上的缺点和问题。很多父母的共识就是“孩子有优点是应该,取得进步也是正常,没什么值得表扬的。”

席勒说:“我们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同样我也非常讨厌别人的指责。”每一个孩子都渴望被父母肯定、被父母赞扬,父母的一句:“爸爸妈妈相信你能行的!”远胜千言万语。

在鼓励和赞美中长大的孩子,内心是充满自信的,充满希望的,充满幸福和快乐的。父母对孩子的肯定和赞美,让孩子的幸福指数瞬间飙升,幸福感充斥着孩子的内心,进而有助于孩子开辟更大的进步空间。

学会满足

著名作家普希金写过一个叫《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讲的是一对打鱼的老夫妇偶然间打上一条可以帮助他们实现愿望的金鱼,由于老太婆的贪婪,许下的愿望一次比一次奢侈,最后金鱼收走他们所获得的一切,重新变回原来的样子。

每个人都有追求美好生活,追求幸福的权利和自由,但是要量力而为,不懂得满足现状,一味的追求虚无缥缈的、不切实际的生活最后就会想那个老太婆一样变得“一无所有”。

​世界上的好东西无穷无尽,各种诱惑也无穷无尽,懂得满足的人,才会获得更多的快乐和幸福。父母不但要让孩子体会到幸福,更要让孩子懂得幸福的底线——不羡慕他人,珍惜眼前的拥有,尽自己的能力去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才是真正的幸福感。

“幸福”是千百年来永恒的话题,这其中包含这人们美好的愿望和期许,包含着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包含着更多的感受和体会。幸福很深奥,也很简单,父母从小培养孩子的幸福感,是孩子享用一生的、永恒的精神财富。

所以,孩子的幸福感是父母给予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陪孩子做这几件事,能够提升孩子的幸福感
没有仪式感的家庭,养不出有幸福感的孩子!
最容易让孩子觉得幸福的5件事,所...
没有仪式感的家庭养不出幸福感的孩子
没有仪式感的家庭,很难养出有幸福感的孩子!| 精选
9个建议让家庭教育充满仪式感 非凡小狮助你养出有幸福感的孩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