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华校长坦言:三类孩子看似聪明,长大后大多没出息,别沾沾自喜


没有父母不希望孩子小时候乖,上学后取得优异成绩,毕业后能拼出自己的一番事业,之后再组建一个完满幸福的家庭。
然而我们见过了太多好孩子,也就是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长大后却平淡无奇,甚至没什么出息。
这又是何缘故呢?为何孩子越长反而越偏?其实除了家庭变故之外,大部分都是小时候就有征兆的。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古人之言有智慧
表弟有个朋友,就是这种情况,我们暂且叫他小周吧。
从前和表弟一起上学时,成绩常常是班上前三,是老师和其他家长眼里的优等生。
小周的父母深知穷人家的孩子出头不易,告诉他每天只要认真读书就好了,其他事都不用管。
小周很听话,放假在家都好好做功课,几乎都不出门玩,任何与学习无关的事他都不感兴趣。表弟回忆说,那时经常听老师说:“你们看看人家小周,怎么就不能学学呢?”
最终,小周不负众望,成功考入一本大学,之后的事他也只是寥寥知道些。上了大学小周好像全身的弦都放松了,常在寝室打游戏,不过性格还是内向,没谈过恋爱。
小周的父母以儿子为傲,一来二去听的表面附和也就多了,认为儿子将来必成大事。
可现实很骨感,小周毕业后十分迷茫,去了一家普通公司,还因为办错了事被辞退。
此后找工作一直不顺利,高不成低不就,好工作够不上,不好的工作又不想去,反反复复几次,就在家里待业了。
究竟什么是“好孩子”?
现在父母对“好孩子”的定义普遍比较狭隘,无非就是这样的回答:乖巧听话是好孩子,成绩优异是好孩子,其他的能力都排到第二位。
但有时太封闭自我也不行,进入社会才会发现,适应职场需要的并不只是学习成绩,还有情商和为人处事的态度。
现在学校宣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就是想让大家摒弃以往对好孩子的错误理解,真正培养出一个能适应社会的好孩子,可惜很多父母固执己见、看不长远。
太看重孩子的成绩,忽略其他能力的培养,不一定是好事。
针对这类现象,清华校长也曾坦言:现在有三类孩子小时候看似聪明,其实长大后大多没出息,父母可别沾沾自喜,只顾着高兴忽略了孩子身上的不足。
这三类孩子的发展,很可能“后劲不足”
1、遇事只知道找父母
有些孩子生活中只知道学习,遇到任何事情都不加思考,下意识想找父母解决,自己当一只避世的“鸵鸟”。
然而有个词叫“用进废退”,久而久之,由于缺乏实际经历,孩子就失去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离开父母自己闯荡,遇事只会退缩逃避,再高的智商也是徒劳。
2、自理能力差
这些孩子普遍在家人的宠爱下长大,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上的事从不需要操心,今后生活很困难。
不得不说,现在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孩子太多了,有的甚至连生活的基本常识都不知道。这样的孩子根本无法面对生活的压力,再聪明也无法适应职场,很难有出息。
3、情商低
这些孩子在学校时成绩优秀,备受老师和家长的喜欢,这让他们觉得只要学习成绩好,就能走遍天下,前途光明。
但若人际交往能力很差,性格木讷,很容易格格不入。社会毕竟是个集体,单打独斗很难出成绩,智商再高也弥补不了情商低的缺陷。
寄语:
父母望子成龙,督促孩子努力学习没有错,但与此同时一定不要忘了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
另外,童年是孩子性格培养的主要阶段,要给予他娱乐玩耍的时间,多与同龄人交流,培养情商与沟通能力,这也是未来的重要竞争力。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新闻的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华前校长:这三类孩子是假聪明
清华前校长坦言:这三类孩子看似很聪明,但多半不是学习的料
清华校长坦言:这类孩子看似聪明,长大后多半没出息,别瞎高兴
清华校长坦言:这类孩子看似聪明,将来多半没出息,父母别瞎高兴
清华校长直言:有几类孩子看似聪明,将来多半没出息,父母要当心
清华副校长:往“死”里管住孩子这3点,想不成才都由不得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