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工作规程、资产损失认定、经济鉴证工作规则》讲稿?_无忧会计网 51kj....

     为认真做好清产核资工作,保证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国务院国资委对清产核资工作规程、资产损失认定、经济鉴证制定了工作规则。 
    清产核资工作程序主要包括清产核资立项申请、账务清理、资产清查、价值重估、损溢认定、报表编制、中介审计、结果申报、资金核实、账务处理、完善制度等工作任务。 



    一、立项申请 
    1、提出申请报告。 
    2、成立清产核资工作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 
    3、企业清产核资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企业开展清产核资工作目标; 
    (2)企业清产核资办事机构基本情况; 
    (3)企业清产核资工作组织方式; 
    (4)企业清产核资工作内容; 
    (5)企业清产核资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 
    (6)企业清产核资工作要求及工作纪律; 
    (7)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二、账务清理:保证账账、账证相符。 
    企业开展清产核资工作首先应认真做好账务清理。账务清理是指企业对各种银行账户、各类现金及有价证券、会计核算科目进行全面核对和清理,以及对各项内部资金往来进行全面核对和清理,以保证企业账账、账证相符,促进企业各项账务的全面和准确。通过账务清理,应该将比较明显的错误调整过来。 
    账务清理方法是以清产核资工作基准日为时点,采取倒轧账的方式对企业的各项账务进行全面清理。通过账务清理不仅要做到企业内部账账、账证相符,还要做到集团本部、集团与所属企业之间,所属企业相互之间往来关系清楚、资金关系明晰。 
    企业在账务清理过程中要重点清理下面几个方面: 
    1、清理各种违规账户或者账外账。 
    2、清查各项账外现金。 
    3、清理担保、抵押和司法诉讼等情况。 
    企业在清产核资中,应全面清理对内或者对外的担保情况,财产抵押和司法诉讼等情况,再根据实际情况分类排队,并采取有效措施防范风险。 
    ☆在账务清理中,对清理出来的各种由于会计技术性差错因素造成的错账,应当根据会计差错更正的规定自行进行账务调整。这里所提到的会计技术性差错是指会计人员由于工作疏忽或者对会计政策理解有误造成的会计差错,如会计人员重复记账、漏记账等。 
    在账务清理中,应明确会计技术性调整的范围与清产核资损失处理范围。企业不能将清产核资损失做为会计技术性差错处理。会计技术性差错是因工作疏忽或者对会计政策理解有误造成的会计差错。对于企业多年应摊未摊、存货高留低转所导致发生的潜亏,明显不属于疏忽或者理解有误造成的,而是企业明知应做而未做,因此应属于清产核资清查出的损失处理范围,中介机构无权将其作为技术性差错处理;但是反之,企业也不能将应属于会计技术性差错调整的范围做为清产核资损失处理。 
    三、资产清查: 
    资产清查是对企业的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清理、核对和查实。在资产清查中要把实物盘点与核实账务结合起来,在盘点过程中要以账对物,以物核账,以保证账实相符。要把清理资产与核实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结合起来,重点做好应收及预付账款、各项对外投资、账外资产的清理,以查实应收账款的债权是否存在,核实对外投资初始成本的现有实际价值。企业在进行资产清查过程中,应注意弄清资产质量,将有问题资产分类排队,提出相关处理意见;并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标准和原则,计算按《企业会计制度》应计提的预计损失(八项减值准备金额)。* 
    企业在资产清查过程中,根据国家有关清产核资损失认定的有关规定,在社会中介机构的配合下,填报各类清产核资报表、收集相关证据,为资产损失、资金挂账的认定工作做好准备。 
    清产核资的基本方法有很多种,如审阅核对账证、账账、账表、账卡;实地盘点(账实、卡实核对);对账询证;产权核实(明确产权归属的实际情况)等。资产清查应区分会计科目填列各科目的清查明细表。 
    1、库存现金的清查(以财务部门为主,由出纳人员与会计人员共同进行) 
    库存现金的清查,应盘点清查日实有库存现金,将清查日实有现金根据会计记录倒轧至清产核资基准日,再与基准日现金日记账余额进行核对,如有差异应查明原因并在清查表中备注说明,清查完后要编制库存现金盘点表,出纳要签字或盖章确认。符合损失条件的,取得相关证据并核准后作损失处理。 
    2、银行存款的清查(以财务部门为主、对于其他银行账户,由该账户的具体使用部门在财务部门指导下进行清查) 
    银行存款的清查,首先应取得银行对账单,并按存款种类及货币种类逐一与银行日记账核对、查实,查清企业银行存款账面余额与在银行中该企业的存款账面余额是否相符,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重点应逐项检查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中未达账项的真实性,逐笔落实未达账项的形成原因、时间、金额以及清产核资日之后的进账情况,对长期挂账的未达账项要查明原因,进行说明。如果符合损失条件的,取得相关证据并经核准后作损失处理。 
    其他货币资金的清查比照银行存款清查进行。 
    3、应收及预付款项的清查 
    应收及预付款项的清查内容包括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对应收款项的清查,首先要确定它是否属于应收款性质。不属于应收款项性质的,先应调整账务,再按调整后科目进行清查。清查顺序: 
    (1)、对应收款项进行清查时,对应收内部单位款项认真进行对账,对外部应收款项通过函证或到对方单位取证的方式逐一与对方单位核对,关注回函不符情况,在清查表中作为相应记录,应收款项经清查后要以双方一致金额记帐; 
    (2)、检查坏账准备计提和核销的批准程序是否正确; 
    (3)、根据账龄分析,对长期挂账的应收款项查明原因,并在清查明细表进行说明; 
    (4)、核实应收款项的可回收性并作相应记录,如有无债务人破产或者死亡的,以破产财产或者遗产清偿后仍无法收回,有无债务人长期未履行偿债义务的情况,符合损失条件的,取得相关外部证据并核准后作损失处理。 
    (5)、检查是否存在实质为潜亏挂账的款项,这里所说的潜亏挂账一般是指支出的现金已经流出,该支出已经取得支出凭据,或虽未取得支出凭证但预计该支出在基准日后不会给单位带来任何现金流入,或该支出的受益期已经结束,但未列入损溢的项目。符合潜亏挂账损失条件的,取得相关证据并核准后作损失处理。如企业将应为职工支付的社保费用挂在其他应收款。 
对于有争议的债权,特别是清查出的企业单边挂账或者是金额不相等的往来款项,要认真查证、核实,重新明确债权关系;对企业职工个人借款要认真清理并限期收回。 
    4、短期投资的清查(以财务部门为主,会同其他专业部门及相关人员共同清查) 
    短期投资的清查主要对国库券、各种特种债券、股票及其他短期投资进行清理。 
    (1)、首先检查有无长期投资性质的短期投资项目。如有企业就作为错账自行进行调整。 
    (2)、首先取得股票、债券及基金账户对账单,与企业明细账余额核对,检查账证是否相符,再盘点库存有价证券,与相关账户余额进行核对,进行账实核对。 
    (3)、对在外保管的有价证券,查阅是否具有保管的证明文件。 
    (4)、检查与被投资单位签订投资协议和合同,是否按照有关规定向相关上级单位办理有关报告、审批手续。 
    (5)、企业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计提短期投资减值准备的原则和方法,检查是否存在减值情况,并收集有关依据,填写清查明细表。 
    5、存货清查(主要由物资供应部门和仓库管理部门负责) 
    存货清查包括在途材料、材料采购、库存材料、低值易耗品、库存商品等。存货清查主要由物资供应部门和仓库管理部门负责清查,由财务部门配合。存货清查要认真组织清仓查库,对所有存货全面清查盘点。 
    (1)、对存货清查,首先应核对财务部门明细账与仓库保管员的存货明细登记账余额是否相等(账账相对),如果不符,应该立即查明原因。 
    (2)、对存货进行盘点,盘点过程应采用以账对实、以实对账的核对方法盘点实物资产,得出存货实际数量,填列存货清查明细表,将清查出的毁损待报废情况,应作为清查日发现的其他情况进行记录(账实相对)。 
    (3)、确定清查日存货实际数量以及其中的毁损待报废的存货实际数量后,应根据存货项目在清查基准日至清查盘点日之间的所有存货增减变动的会计记录进行倒轧,得出清产核资基准日存货的实物数量以及其中的毁损待报废的存货实际数量。对清查出的积压、已毁损或需报废的存货应当查明原因,组织相应的技术鉴定,并提出处理意见。 
    (4)、将清产核资基准日仓库实物明细账与库存实际数量进行核对,确定盘盈或者盘亏差异,查明原因并在存货清查明细表中进行说明。符合损失条件的,取得相应证据、鉴定、说明并核准后作损失处理。 
    先以财务账面数与仓库账面数对比,如有差异,查明原因,财务上进行调整;两者一致后,进行盘点,得出清查日存货实际数量及其中的毁损待报废数量,再倒轧至基准日实际数量;将基准日实际数量与仓库实物账核对,确认盘盈或者盘亏,存货清查到此结束。 
    6、待摊费用清查 
    待摊费用清查以财务人员负责清查,主要检查有无不属待摊费用的会计事项,有无超过1年尚未结清的待摊费用,如有,查明原因并在清查明细表中进行说明。如果存在潜亏挂账,在取得相关证据和核准后,作清查减少处理。 
    7、固定资产清查(由各单位资产使用部门负责,财务部门配合) 
    固定资产清查范围主要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工具器具和土地等,固定资产清查由各单位资产使用部门负责,财务部门配合。企业综合办公室或相关部门配合财务部检查房屋产权证、车辆运营证、船舶船籍证明等权属证明文件,明确固定资产的产权归属,对于权属不清的固定资产需及时补办相关手续并要专门统计情况上报。 
    (1)对固定资产的清查要进行全面盘点,以账对实、以实对账,查清固定资产原值、净值,已提折旧额,清理出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然后整理实物盘点情况,确定实物资产的盘盈、盘亏及毁损等事项,对清查出的各项账面盘盈(含账外)、盘亏固定资产,要认真查明原因,分清工作责任,提出处理意见。在此基础上,编制固定资产清查明细表。 
    (2)财务部门根据“固定资产清查盘点表”,对各项资产的累计折旧进行测算,对测算值进行分类汇总,总体确定影响程度和主要差异原因,必要时需上报文字说明或提供详细依据。如差异属于会计差错导致计提有误的,应在清查发现后进行自行调整;如属于潜亏挂账性质而少提或不提折旧的,金额较大时,履行相关审批手续并在核准后作为清查损失处理。 
    (3)对清查出的各项未使用、不需用固定资产,应当查明日期、使用时间、技术状况和主要参数等,按调拨(其价值转入受拨单位)、转生产用、出售、待报废等提出处理意见。 
    土地的清查范围包括企业依法占用和出租、出借给其他企业使用的土地,企业以土地使用权作价投资或入股的土地。对土地要清查出其所处在用、待用、租出、借出等情况,对土地的面积要仔细测量。 
    8、在建工程清查(由建设单位按项目逐一进行清查) 
    在建工程清查主要包括:处于在建的工程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完工未交付使用(含试车)、交付使用但未竣工验收等工程项目、长期挂账但实际停工报废的项目、以及开工尚未并入在建工程核算的基建项目。 
    在建工程由建设单位按项目逐一进行清查,逐项实地观察工程,确定在建工程的实际完工程度。如果存在实物资产毁损等事项、或存在在建工程减值情况的,需要取得合规证据,并在清查明细表中进行详细说明。在建工程清查明细表主要登记在建工程的项目性质、投资来源、投资总额、实际支出、实际完工进度和管理状况。清查要分清已完工程和未完工程。对清理出来的已完工程未交付使用和交付使用未验收入账的已完工程,企业应当及时入账。 
    9、长期投资的清查(由财务部和投资部门负责,其他部门配合) 
    长期投资包括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券投资和其他长期投资。投资形式包括以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各种资产形式进行。核查内容包括:有关长期投资的合同、协议、章程,权力部门的批准文件,确认目前拥有的实际股权(必要时进行投资成本和股权比例的函证)、原始投入、股权比例、分红等项内容。凡按股份或者资本份额拥有实际控制权的,一般应采用权益法进行清查;没有实际控制权的,按企业目前对外投资的核算方式进行清查。 
    如果企业以前因种种历史原因对长期投资核算不清楚,在此次清产核资过程要认真清理。符合投资性质能够取得有效证明的,应对账务进行调整。许多单位在投资时,因当时投资手续不健全(也可能就是领导一句话应投了),会计人员将其计入了应收款项中。 
    10、无形资产清查(由财务部门负责、相关职能部门配合) 
    无形资产主要包括各项专利权、商标权、特许权、版权、商誉、土地使用权及房屋使用权等。对无形资产的清查要核实权属证明材料,确定其真实价值及完整内容,调整不应计入的内容;要检查无形资产的实际摊销情况,检查各项目的摊销政策是否符合规定,检查本期摊销额是否正确,如不正确应自行进行账务调整;最后,根据统一制定的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原则和方法,逐项检查无形资产是否存在持续减值的情况,做出详细记录。 
    许多企业虽然把土地使用权和房屋使用权作为无形资产入账,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企业不一定办理了合法的使用手续。清查时要重点清查土地使用权和房屋使用权,检查是否有合法的使用手续。 
    11、递延资产及其他资产清查(由财务部门负责、相关职能部门配合) 
    内容包括开办费、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及特准储备物资等。对于递延资产及其他资产清查,应当逐一清理,准确核算原发生额和构成,是否有潜亏挂账的支出而列入本项目;检查摊销政策是否符合会计制度的规定,审查受益期和摊销额是否合理,对不合理部分进行调整。 
    12、负债的清查 
    负债清查的范围包括各项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流动负债要清查各种短期借款、应付及预收款项、 预提费用及应付福利费等;长期负债要清查各种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住房周转金等。对负债的清查,与资产清查一样重要,企业也应重视负债的清查。对负债清查时,企业要与债权单位逐一核对账目,审查债务的真实性。如果债务不真实的,应查明其真实来源。 
    (1)短期借款清查 
    首先应检查借款合同,协议及授权批准或其他有关资料和收款凭证,确认其真实性,并与会计记录核对,核实其完整性。 
    检查本期各项借款的用途及偿还情况,核对会计记录和原始凭证,填写清查明细表。 
    (2)应付账款清查 
    应检查是否有存在不属于应付账款的其他应付款;是否存在大额料到单未到(在存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等盘点中存在贷方余额时)导致出现未入账的应付账款; 
    与供应商核对往来账目,确定账面记录是否正确完整; 
    检查是否存在应付账款长期挂账现象,查清原因,对于确实无法付出的应付账款,在取得相关证据和经核准后作为清查减少处理,也就是作为负债潜盈。 
    (3)预收账款清查 
    检查预收账款有关销货合同、仓库发货记录,检查已实现销售的商品是否及时转销预收账款,确保预收账款期末余额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检查预收账款是否存在长期挂账的现象,查清原因,是否属于收入挂账的情况,如属于,应取得相关证据和并经核准后作为清查减少处理,也就是作为负债潜盈。 
    (4)其他应付款清查 
    清查是否存在未及时入账的其他应付款或者长期未结的其他应付款,如果属于企业收益挂账的其他应付款,在取得相关证据后,申报核准后作为减少负债处理。 
    (5)、长期借款清查(由财务部负责、资金等相关部门配合) 
    长期借款与短期借款清查基本相同,长期借款要清查借款项目的合同、协议、贷款证及授权批准或其他有关资料和收款凭证,确认长期借款的真实性,并与会计记录核对,核实它的完整性。还要检查长期借款应计利息的计算是否正确。 
    13、所有者权益的清查 
    (1)实收资本的清查:要确认股东身份的合法性,实收资本的来源是否合法、合规,审查资本金是否到位;审查股权变更时间、金额及价格,变更事项是否合法、合规。 
    (2)资本公积的清查 
    审查资本公积的真实性和合规性,并核实金额。 
    (3)盈余公积 
    审核盈余公积的结构及使用是否合法、合规,对违反法规形成和使用部分进行调整。 
    (4)未分配利润 
    对未分配利润的形成过程进行清查,主要审查利润分配是否合法、合规。 
    四、价值重估 
    价值重估是指对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背离较大的主要固定资产及流动资产(存货)按国家规定的方法、标准进行重新估价。在这里要注意的是:价值重估不同于资产评估,不能对长期投资、无形资产等进行估价,只能对主要的固定资产及流动资产进行估价,如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 
    本次清产核资工作不再进行价值重估。 
    五、损溢认定 
    损溢认定是指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根据国家清产核资政策和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对企业申报的各项资产损溢和资金挂账进行认证。 
    企业在认真进行账务清理、资产清查的同时,要做好资产盘盈、损失和资金挂账有关证据的取证与甄别工作,对各项资产损溢和资金挂账必须取得合法证据。对证据充分、事实确凿的各项资产损失、资金挂账,经社会中介机构专项财务审计后,企业可以向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申报认定和核销。 
    (一)资产损失认定的证据 
    1、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是指企业收集到的司法机关、公安机关、行政部门、专业技术鉴定部门等依法出具的与本企业资产损失相关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文件,主要包括: 
    (1)司法机关的判决或者裁定; 
    (2)公安机关的立案结案证明、回复; 
    (3)工商管理部门出具的注销、吊销及停业证明; 
    (4)企业的破产清算公告及清偿文件; 
    (5)政府部门的公文及明令禁止的文件; 
    (6)国家及授权专业技术鉴定部门的鉴定报告; 
    (7)保险公司对投保资产出具的出险调查单,理赔计算单等; 
    (8)符合法律条件的其他证据。 
    2、社会中介机构的经济鉴证证明:是指社会中介机构按照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在充分调查研究、论证和分析计算基础上,进行职业推断和客观评判,对企业的某项经济事项发表的专项经济鉴证证明或鉴证意见书,包括: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律师事务所、专业鉴定机构等出具的经济鉴证证明或鉴证意见书。 
    3、特定事项的企业内部证据。是指本企业在财产清查过程中,对涉及财产盘盈、盘亏或者实物资产报废、毁损及相关资金挂账等情况的内部证明和内部鉴定意见书等,主要包括: 
    (1)会计核算有关资料和原始凭证; 
    (2)资产盘点表; 
    (3)相关经济行为的业务合同; 
    (4)企业内部技术鉴定小组或内部专业技术部门的鉴定文件或资料(数额较大、影响较大的资产损失项目,应当聘请行业内专家参加技术鉴定和论证); 
    (5)企业的内部核批文件及有关情况说明; 
    (6)由于经营管理责任造成的损失,要有对责任人的责任认定及赔偿情况说明。 
    (二)资产损失认定的原则 
    1、清产核资中清查出的已丧失了使用价值或者转让价值、不能再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账面无效资产,凡事实确凿、证明充分的,依据国家财务会计制度和清产核资政策规定,认定为损失,经批准后可予以财务核销。 
    2、对数额较大、影响较大的资产损失项目,企业应当逐项作出专项说明。 
    3、清查出的各项资产损失,虽取得外部法律效力证明,但其损失金额无法根据证据确定的,或者难以取得外部具有法律效力证明的有关资产损失,应当由社会中介机构进行经济鉴证后出具鉴证意见书。 
    4、企业清查出的由于会计技术性差错引起的资产不实,不属于资产损失的认定范围,应当由企业依据会计准则规定的会计差错更正办法,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提出相关意见后自行处理。 
    5、企业集团内部单位之间、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互相往来款项、投资和关联交易,债务人核销债务要与债权人核销债权同等金额、同时进行,并签订书面协议,互相提供处理债权或者债务的财务资料。 
    (三)分科目的损失认定 
    1、货币资金损失的认定 
    货币资金损失是指企业清查出的现金短缺和各类金融机构存款发生的有关损失。 
    (1)企业清查出的现金短缺,将现金短缺数扣除责任人赔偿后的数额,依据下列证据,确认为损失: 
    ①现金保管人确认的现金盘点表(包括倒推至基准日的记录); 
    ②现金保管人对于短款的说明及相关核准文件; 
    ③由于管理责任造成的,应当有对责任人的责任认定及赔偿情况说明;     
    ④涉及刑事犯罪的应当提供有关司法涉案材料。 
    (2)企业清查出的存款中金融机构已付、企业未付的款项,依据财产清查基准日的银行对账单及相应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要逐笔查明银行已付、企业未付款项的形成原因,确认与收款人的债权债务关系,核实情况分清责任。对不能收回款项,比照本规则坏账损失的认定要求,进行损失认定。 
    2、坏账损失的认定 
    坏账损失是指企业不能收回的各项应收款项造成的损失,主要包括: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等发生坏账造成的损失。 
    (1)债务单位已被宣告破产、注销、吊销工商登记或者被政府责令关闭等,造成应收款项无法收回的,依据下列证据,认定为损失: 
    ①法院的破产公告和破产清算的清偿文件; 
    ②工商部门的注销、吊销证明; 
    ③政府部门有关行政决定文件。 
    对上述情形中已经清算的,应当扣除债务人清算财产实际清偿部分后,对不能收回的款项,认定为损失。 
    对尚未清算的,由社会中介机构进行职业推断和客观评判后出具经济鉴证证明,对确实不能收回的部分,认定为损失。 
    (2)债务人已失踪、死亡的应收款项,在取得公安机关出具的债务人已失踪、死亡的证明后,确定其遗产不足清偿部分或无法找到承债人追偿债务的,由社会中介机构进行职业推断和客观评判后出具经济鉴证证明,认定为损失。 
    (3)债务人因遭受战争、国际政治事件及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影响,对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由企业作出专项说明,经社会中介机构进行职业推断和客观评判后出具经济鉴证证明,认定为损失。 
    (4)逾期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有败诉的法院判决书、裁定书,或者胜诉但无法执行或债务人无偿债能力被法院裁定终(中)止执行的,依据法院的判决、裁定或终(中)止执行的法律文书,认定为损失。 
    (5)在逾期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中,单笔数额较小、不足以弥补清收成本的,由企业作出专项说明,经社会中介机构进行职业推断和客观评判后出具经济鉴证证明,认定为损失。 
    (6)逾期3年以上的应收款项,企业有依法催收磋商记录,确认债务人已资不抵债、连续3年亏损或连续停止经营3年以上的,并能认定在最近3年内没有任何业务往来,由社会中介机构进行职业推断和客观评判后出具鉴证证明,认定为损失。 
    (7)逾期3年以上的应收款项,债务人在境外及港、澳、台地区的,经依法催收仍不能收回的,在取得境外中介机构出具的有关证明,或者取得我国驻外使(领)馆或商务机构出具的有关证明后,认定为损失。 
    对逾期3年以上的应收款项,企业为了减少坏账损失而与债务人协商,按一定比例折扣后收回(含收回的实物资产)的,根据企业董事会或者经理(厂长)办公会审议决定(二级及以下企业应有上级母公司的核准文件)和债权债务双方签订的有效协议,以及已收回资金的证明,其折扣部分,认定为损失。 
    3、存货损失的认定 
    存货损失是指有关商品、产成品、半成品、在产品以及各类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发生的盘盈、盘亏、变质、毁损、报废、淘汰、被盗等造成的净损失,以及存货成本的高留低转资金挂账等。 
    (1)对盘盈和盘亏的存货,扣除责任人赔偿后的差额部分,依据下列证据,认定为损失: 
    ①存货盘点表; 
    ②社会中介机构的经济鉴证证明; 
    ③其他应当提供的材料: 
    A.存货保管人对于盘盈和盘亏的情况说明; 
    B.盘盈存货的价值确定依据(包括相关入库手续、相同相近存货采购发票价格或者其他确定依据); 
    C.盘亏存货的价值确定依据; 
    D.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责任人赔偿说明和内部核批文件。 
    (2)对报废、毁损的存货,将其账面价值扣除残值及保险赔偿或责任人赔偿后的差额部分,依据下列证据,认定为损失: 
    ①单项或者批量金额较小的存货,由企业内部有关部门出具技术鉴定证明; 
    ②单项或者批量金额较大的存货,应取得国家有关技术鉴定部门或具有技术鉴定资格的社会中介机构出具的技术鉴定证明; 
    ③涉及保险索赔的,应当有保险公司理赔情况说明; 
    ④其他应当提供的材料: 
    A.企业内部关于存货报废、毁损情况说明及审批文件; 
    B.残值情况说明; 
    C.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责任人赔偿说明和内部核批文件。 
    (3)对被盗的存货,将其账面价值扣除保险理赔以及责任人赔偿后的差额部分,依据以下证据,认定为损失: 
    ①向公安机关的报案记录;公安机关立案、破案和结案的证明材料;②涉及责任人的责任认定及赔偿情况说明;③涉及保险索赔的,应有保险公司理赔情况说明。 
    (4)对已削价、折价处理的存货,由企业有关部门说明情况,依据有关会计凭证将原账面价值与已收回价值的差额部分,认定为损失。 
    (5)对清查出的存货成本高留低转部分,由企业作出专项说明,经社会中介机构进行职业推断和客观评判后出具经济鉴证证明,认定为损失。 
    4、待摊费用挂账损失的认定 
    (1)企业清查出的已经失去摊销意义的费用项目,由企业作出相关事项说明,经社会中介机构进行职业推断和客观评判后出具经济鉴证证明,认定为损失。 
    (2)企业清查出的长期应摊未摊费用,由企业作出难以自行消化的未摊销专项说明,经社会中介机构进行职业推断和客观评判后出具经济鉴证证明,认定为损失。 
    (3)企业清查出的有关应提未提费用,由企业作出专项说明,经社会中介机构进行职业推断和客观评判后出具经济鉴证证明,认定为损失。 
    (4)企业清查出的以前年度由于国家外汇汇率政策调整引起的汇兑损失挂账,由企业作出专项说明,经社会中介机构进行职业推断和客观评判后出具经济鉴证证明,认定为损失。 
    5、投资损失的认定 
    投资损失是指企业发生的不良股权或者债权投资造成的损失,包括长期投资损失和短期投资损失。对清查出的不良投资,企业要逐项进行原因分析,对有合法证据证明不能收回的,认定为损失。 
    (1)被投资单位已破产、清算、被撤销、关闭或被注销、吊销工商登记等,造成难以收回的不良投资,依据下列证据,认定为损失: 
    ①法院的破产公告或者破产清算的清偿文件; 
    ②工商部门的注销、吊销文件;③政府部门的有关行政决定文件。 
    对已经清算的,扣除清算财产清偿后的差额部分,认定为损失。 
    尚未清算的,由社会中介机构经过职业推断和客观评判后出具经济鉴证证明,对被投资单位剩余财产确实不足清偿投资的差额部分,认定为损失。 
    (2)对企业有关参股投资项目金额较小,确认被投资单位已资不抵债、连续经营亏损3年以上或连续停止经营3年以上的,由社会中介机构进行职业推断和客观评判后出具经济鉴证证明,对确实不能收回的部分,认定为损失。 
    (3)企业经营期货、证券、外汇等短期投资未进行交割或清理的,不能认定为损失。 
    6、固定资产损失的认定 
    固定资产损失是指企业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工具器具等发生的盘盈、盘亏、淘汰、毁损、报废、丢失、被盗等造成的净损失。 
    (1)对盘盈的固定资产,依据下列证据,确认为固定资产盘盈入账。 
    ①固定资产盘点表; 
    ②使用保管人对于盘盈情况说明材料;③盘盈固定资产的价值确定依据(同类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类似资产的购买合同、发票或竣工决算资料); 
    ④单项或批量数额较大固定资产的盘盈,企业难以取得价值确认依据的,应当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进行估价,出具估价报告。 
    (2)对盘亏的固定资产,将其账面净值扣除责任人赔偿后的差额部分,依据下列证据,认定为损失: 
    ①固定资产盘点表; 
    ②盘亏情况说明(单项或批量金额较大的固定资产盘亏,企业要逐项作出专项说明,由社会中介机构进行职业推断和客观评判后出具经济鉴证证明); 
    ③社会中介机构的经济鉴证证明;④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和内部核准文件等。 
    (3)对报废、毁损的固定资产,将其账面净值扣除残值、保险赔偿和责任人赔偿后的差额部分,依据下列证据,认定为损失: 
    ①企业内部有关部门出具的鉴定证明; 
    ②单项或批量金额较大的固定资产报废、毁损,由企业作出专项说明,应当委托有技术鉴定资格的机构进行鉴定,出具鉴定证明; 
    ③不可抗力原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造成固定资产毁损、报废的,应当有相关职能部门出具的鉴定报告。如消防部门出具的受灾证明;公安部门出具的事故现场处理报告、车辆报损证明;房管部门的房屋拆除证明;锅炉、电梯等安检部门的检验报告等; 
    ④企业固定资产报废、毁损情况说明及内部核批文件; 
    ⑤涉及保险索赔的,应当有保险理赔情况说明。 
    (4)对被盗的固定资产,将其账面净值扣除责任人的赔偿和保险理赔后的差额部分,依据下列证据,认定为损失: 
    ①向公安机关的报案记录;公安机关立案、破案和结案的证明材料; 
    ②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责任人赔偿说明和内部核批文件; 
    ③涉及保险索赔的,应当有保险理赔情况说明。 
    7、在建工程和工程物资损失的认定 
    在建工程损失和工程物资损失是指企业已经发生的因停建、废弃和报废、拆除的在建工程项目造成的损失,以及因此而引起的相应工程物资报废或者削价处理等发生的损失。 
    (1)因停建、废弃和报废、拆除的在建工程,将其账面投资扣除残值后的差额部分,依据下列证据,认定为损失: 
    ①国家明令停建项目的文件; 
    ②规划等有关政府部门出具的工程停建、拆除通知文件; 
    ③企业对报废、废弃的在建工程项目出具的鉴定意见和原因说明及核批文件;单项数额较大的在建工程报废,应当有行业专家参与的技术鉴定意见; 
    ④工程项目实际投入的价值确定依据。 
    (2)由于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毁损的在建工程,将其账面投资扣除残值、保险赔偿及责任赔偿后的差额部分,依据下列证据,认定为损失: 
    ①有关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证明; 
    ②涉及保险索赔的,应当有保险理赔情况说明; 
    ③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责任人赔偿说明和核准文件。 
    (3)工程物资发生损失的,比照本规则存货损失的认定要求,进行损失认定。 
    8、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损失的认定 
    无形资产损失是指某项无形资产已经被其他新技术所代替或已经超过了法律保护的期限,已经丧失了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不能给企业再带来经济利益,而使该无形资产成为无效资产,其账面尚未摊销的余额,形成无形资产损失。 
    (1)企业清查出的无形资产损失,依据有关技术部门提供的鉴定材料,或者已经超过了法律保护的期限证明文件,将尚未摊销的无形资产账面余额,认定为损失。 
    (2)企业或有负债(包括担保、抵押、委托贷款等行为造成的损失)成为事实负债后,对无法追回的债权,分别按有关资产损失认定要求,进行损失认定。 
    ①对外提供担保损失。被担保人由于不能按期偿还债务,本企业承担了担保连带还款责任,经清查和追索,被担保人无偿还能力,对无法追回的,比照本规则坏账损失的认定要求,进行损失认定。 
    ②抵押损失。由于企业没能按期赎回抵押资产,使抵押资产被拍卖或变卖,其账面价值与拍卖或变卖价值的差额部分,依据拍卖或变卖证明,认定为损失。 
    ③委托贷款损失。企业委托金融机构向其他单位贷出的款项,对贷款单位不能按期偿还的,比照本规则投资损失的认定要求,进行损失认定。 
    9、国家特准储备物资发生损失的,按有关规定的审批程序另行报批。 
    六、报表编制 
    《企业清产核资报表》是反映企业清产核资基准日资产状况、清查结果和资金核实的报告文件。它是在清产核资各项工作的基础上,依据各工作阶段所获得的数据和资料,进行整理、归类、汇总和分析。 
    《企业清产核资报表》分为清产核资工作情况表和清产核资损失挂账分项明细表两个部分: 
    (一)清产核资工作情况表主要包括:资产清查表、基本情况表、资金核实申报表、资金核实分户表、损失挂账情况表; 
    (二)清产核资损失挂账分项明细表反映企业申报的资产盘盈、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分项明细情况,具体按照不同单位、损失类别等列示。 
    七、中介审计 
    1、企业清产核资工作结果应当按照规定委托符合资质条件的社会中介机构进行专项财务审计。 
    2、社会中介机构要按照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履行必要的审计程序,依据独立审计准则等相关规定,认真核实企业的各项清产核资材料,并按照规定参与清点实物实施监盘。 
    3、企业必须按照中介机构的要求提供各种资产损失的证据,无法取得外部合法证据的情况下,企业依据内部证据的要求,按照内部审计管理制度作出鉴定,并出具内部证据。 
    八、结果申报 
    1、企业对清查出的各项资产盘盈(包括账外资产)、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等,应当区别情况,按照国家有关清产核资政策规定,分别提出具体处理意见,及时向同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报送清产核资结果申报材料。 
    2、清产核资结果申报材料具体包括:清产核资工作报告、清产核资报表、专项财务审计报告及有关备查材料。 
    3、清产核资工作报告的编制: 
    (1)企业清产核资基本情况简介。 
    ①清产核资范围; 
    ②清产核资基准日; 
    ③企业基准日,清产核资资产状况(基准数); 
    ④清产核资具体实施情况。 
    (2)清产核资工作结果。 
    ①企业清查出的资产损失: 
    A、按原会计制度清查出的资产净损失金额; 
    B、按《企业会计制度》清查出的预计资产损失金额。 
    ②经中介机构审核后的资产损失情况: 
    A、按原会计制度清查出的资产净损失金额; 
    B、按《企业会计制度》清查出的预计资产损失金额。 
    ③企业申报核销损失的处理预案。 
    (3)对清产核资暴露出来的企业资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等。 
    企业清产核资报表应包括企业总部及所属全部子企业的资产状况,以反映企业总体经营实力,并采取合并方式编制。企业所属子企业的清产核资报表以送电子文档格式附报。 
    4、专项财务审计报告由社会中介机构出具,主要内容包括:清产核资范围及内容;清产核资行为依据及法律依据;清产核资组织实施情况;清产核资审核意见;社会中介机构认为需要专项说明的重大事项;报告使用范围说明等。另外,还应当附申报资产损失分项明细表;资产损失申报核销项目说明及相关工作材料等。 
    5、企业各项资产损失、资金挂账的原始凭证资料及具有法律效力证明材料的复印件,如材料较多应单独汇编成册,编注页码,列出目录。 
    清产核资企业及相关社会中介机构要对所提供证明材料的复印件与原件的一致性负责。 
    九、资金核实 
    资金核实是指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根据企业上报的资产盘盈和资产损失、资金挂账等清产核资工作结果,依据国家清产核资有关政策和有关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组织进行审核并批复准予账务处理,重新核定企业实际占用的国有资本金的数额。企业实际占用的国有资本金经重新核定后,将作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评价企业经营绩效以及考核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依据。 
    对企业上报的各项资产损失、资金挂账有充分证据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在清产核资企业申报的处理意见及社会中介机构的专项财务审计意见基础上,依据企业的承受能力等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损失挂账处理意见。企业有消化能力的应以企业自行消化为主;如企业确无消化能力的可按相关规定冲减所有者权益。 
    资金核实是清产核资的重要内容,企业只在经过资金核实后,才能根据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批复进行账务处理,核掉损失,轻装上阵。 
    属于国有控股企业的应向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附报董事会或者股东会相关决议。 
    十、账务处理 
    1、企业在接到清产核资资金核实批复文件后,依据批复文件的要求,按照国家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对企业总公司及子企业进行账务处理。 
    2、企业对因采用权益法核算引起的由于子企业损失被核销造成的长期投资损失,在经批准核销后,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同时调整相关会计科目。 
    3、企业对经同意核销的各项不良债权、不良投资,要建立账销案存管理制度,组织力量和建立相关机构积极清理和追索;对同意核销的各项实物资产损失,应当组织力量积极处置、回收残值,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十一、完善制度 
    1、企业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应当针对清产核资工作中暴露出来的资产及财务管理等方面问题,对资产盘盈、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等形成原因进行认真分析,分清管理责任,提出相关整改措施,巩固清产核资工作成果,防止前清后乱。 
    2、企业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按照国家现行的财务、会计及资产管理制度规定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各项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在建工程等管理制度,完善内部资产与财务管理办法。 
    3、企业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应当进一步加强会计核算,完善各项内控机制,加强对企业内部各级次的财务监督,建立资产损失责任制度,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和子企业负责人离任审计制度。 
    4、企业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应当认真研究各项风险控制管理制度,尤其是对企业担保、委托贷款资金等事项,提出控制风险的可行的办法,加强担保及委托资金的管理与控制。 
    5、企业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应当建立和完善财务信息披露制度,将本企业投资、经营、财务以及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重大事项,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及时向出资人、董事会和股东披露,规范会计信息的披露。 
    6、企业应当根据清产核资工作结果,对所属各子企业的资产及财务状况进行认真分析,对确已资不抵债或不能持续经营的,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合并、分立、解散、清算和关闭破产等工作措施,促进企业内部结构的调整,提高企业资产营运效益。 
    7、企业内部的纪检监察部门应当积极介入本企业的清产核资工作,对发现的严重违纪违规问题,应当移交有关部门调查处理;涉嫌违法的问题,应当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十二、经济鉴证 
    (一)企业在清产核资工作过程中,对于清查出的下列损失及挂账,应当委托中介机构进行经济鉴证: 
    1、企业虽然取得了外部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据,但其损失金额无法根据证据确定的; 
    2、企业难以取得外部具有法律效力证据的有关不良应收款项和不良长期投资损失; 
    3、企业损失金额较大或重要的单项存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和工程物资的报废、毁损; 
    4、企业各项盘盈和盘亏资产; 
    5、企业各项潜亏及挂账。 
    (二)在企业损失及挂账经济鉴证工作中,中介机构和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实施必要的、合理的鉴证程序: 
    1、督促和协助企业及时取得相关损失及挂账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 
    2、在企业难以取得相关损失及挂账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时,中介机构及相关工作人员应当要求企业提供相关损失及挂账的内部证据; 
    3、中介机构赴工作现场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取得相关调查资料; 
    4、根据收集的上述材料,中介机构进行职业推断和客观评判,对企业相关损失及挂账的发生事实和可能结果进行鉴证; 
    5、通过认真核对与分析计算,对企业相关损失及挂账的金额进行估算及确认; 
    6、对收集的上述材料进行整理,形成经济鉴证材料; 
    7、出具鉴证意见书。 
    (三)企业损失及挂账的鉴证意见书应符合以下要求: 
    1、对于企业的相关损失及挂账应按照类别逐项出具鉴证意见; 
    2、鉴证意见应当内容真实、表述客观、依据充分、结论明确。 
    (四)在企业损失及挂账经济鉴证工作中,中介机构及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认真查阅企业有关财务会计资料和文件,勘察业务现场和设施,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与核实;对企业故意不提供或者提供虚假会计资料和相关损失及挂账证据的,中介机构及相关工作人员有权对相关损失及挂账不予鉴证或者不发表鉴证意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半夜复习下清产核资
国有企业资产损失认定工作规则
什么是清产核资审计?
月末对账结账超详细流程!再也不用加班啦
不懂清产核资审计的看过来,一篇文章让你全面了解
清产核资浅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