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个月女儿窒息身亡,妈妈全程纠结:“我要不要帮她?”

100%的爱,就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凯叔

作者 | 豆瓣酱

几天前,一个婴儿去世了。事情的过程令人痛心。

一个妈妈加入了某睡眠训练付费群,引导3个月大的孩子趴睡。妈妈则通过监控,观察孩子睡眠状况。睡着后,宝宝感觉到难受,她试图翻身,但力气不够,小脚还卡在了栏杆里。

妈妈听到了哭声,她一边着急一边犹豫。

着急的是,孩子会不会闷;犹豫的是,一旦帮孩子翻身,这次训练就「失败」了。

她没了主意,拍下视频发在群里求助:「孩子在哭,要不要帮她翻过来?」

按照趴睡群一贯的理念,课友给出了回复:「不是大哭不干预」。

在群友安慰下,这位妈妈放下心来。渐渐地,孩子的哭声消失了。她向群友「报喜」:「孩子解锁了趴睡技能」。

悲剧,就这么发生了。

网友对这位妈妈的谴责,丝毫不留情面:

「孩子哭不去看,就知道问问问;女儿过世第一反应,还是问能不能生生生,这种人不配当妈。」

事情还没有结论,但这个妈妈无疑是愚蠢的。

看到孩子在挣扎,宁肯相信群友的「没事」。近在咫尺,哪怕进去看一眼呢?但凡看一眼,只要看一眼......

事发之后,妈妈的反应更让人不解:「结扎后还能再生吗?我们盼女儿盼了好久,老天怎么这样对我!」

这位妈妈还有机会痛心,可是3个月的孩子,她还有机会看看这个世界吗?

很多父母很难理解,3个月大的孩子,何必「训睡」?

当事人妈妈在群里提到过原因:孩子从出生后睡眠就比较规律,基本不吃夜奶,一觉能睡到天亮,只不过要5-10分钟的抱睡。

其他妈妈都很羡慕,这已经算「睡眠优秀」的孩子了。

培训机构显然有问题。众所周知,趴睡是导致婴儿猝死综合征的元凶之一。西尔斯博士在《亲密育儿百科》中明确说过:

千万不要让不到9个月大的宝宝趴着睡,除非医生要求这样做。

较小的婴儿对于自己身体的控制能力还很弱,如果趴睡,宝宝很可能不会转动头部以确保自己的呼吸顺畅,也容易出现因口鼻被遮挡而窒息的情况。

这么基础的育儿理论,育儿机构难道不知道吗?

机构发布的案例,孩子发烧还「被自主睡眠」

他们常见的说法又是什么呢?

「你现在不教,他以后就不会自己睡了。」「哭了不要马上抱,哭是可以发泄情绪的。」「别着急,几天就能见成效了。」这样的训练要花多少钱?10课时训练,就要2000到6000 不等。

事发后,培训机构对外发出一份「免责声明」,对内却这样对宝妈们解释:「买个包五金还开胶呢」。

这些不负责任的话可以轻易说出口。代价,却是连「救命」都不会说的孩子。

畸形育儿,由来已久。

为了训练出一个不哭闹、让父母省心的乖孩子,早在100年前,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提出了「哭声免疫法」、「婴儿独立完整睡眠法」。

用恐吓、打压的方式,他成功训练了一个8个月大的婴儿。

在华生眼里,育儿不需要情感,只需要方法:「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我可以保证,随机选出一个,就可以训练成任何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商人,或者乞丐、窃贼。」

几十年后,真相的另一面慢慢浮出水面。

华生自己的孩子、甚至第三代,在这种教养实践中长大后,自杀的自杀,抑郁的抑郁。

很多继承者坚信「孩子哭是在威胁父母」,用听之任之的态度对待,结果也是惨痛的:很多孩子患上精神分裂、自闭症。

本来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所有新手妈妈的常态。可为什么这样违背自然规律的「睡训」,还能被一大群妈妈趋之若鹜?有人起底了这个育儿训练机构,揭露了她们的套路。

首先,打造人设,自我包装。

机构负责人亲自「现身说法」,用所谓的美式育儿法,示范了何为「完美睡眠宝宝」。

然后就非常传销了,每一个入群的宝妈,只要再拉人进群,就可以拿到签单成功的提成。

机构创始人每天在抖音发布婴儿趴睡视频

第二步,否认亲妈本能。

母亲对幼儿的一举一动具有天然的敏感和关注,孩子的反馈本应是母婴关系最好的评价标准。

在这个悲剧里,当事人妈妈多次担心、焦虑,她的直觉本来是对的,却错失了挽救孩子的时机。

打压、恐吓、洗脑新手妈妈

有人忍无可忍,曝光了一些群内截图。

有妈妈看到孩子情况不对,帮孩子翻了个身,却马上被「睡训师」斥责:「你这是多管闲事!」

他们甚至把分房睡的婴儿称作「高级哺乳动物」,把和妈妈一起睡觉的婴儿比喻成「低级哺乳动物」。

何其可恶!

但是只有淡化、抹杀亲妈的本能,才能让父母「乖乖」被洗脑。

隔离了正常的信息渠道,结果是什么呢?

看到孩子在痛苦哭泣,妈妈第一反应不是看看孩子怎么了,她只知道在群里问!

长牙刷牙,全靠「老师」指导

宝宝没呼吸了,还在问!

我相信绝大多数妈妈都不是铁石心肠。

在宝宝的哭声中,煎熬着克服了自己的母性,硬起了心肠,现在她一定非常后悔。

可后悔又有什么用呢?

在层层套路下,他们失去了正确的判断能力。父母犯错,孩子背锅,这样的教训还少吗?

新手爸妈几乎都经历过这样的阶段:焦虑,不知道怎么做是对的。

比如,孩子要不要分床睡,什么时候分床睡的问题,至今众说纷纭。

有的机构倡导:孩子5岁前还不能独立睡觉的话,可能会影响孩子的独立能力。 有的建议孩子3岁前完成分房睡,还有的建议孩子6个月......这些网上疯传的分房年龄,让多少妈妈着急忙慌地严格「遵守执行」。

很多早早分床睡的父母,后来难过地发现:

分床睡就是一条鸿沟,隔开的不仅仅是身体的距离,更是心的距离。

不止是分床。

一个老师分享了一个故事:在安利七巧板对小学生的数学启蒙作用后,一位妈妈慌忙在群里咨询购买途径。

可是,她的孩子才1岁4个月。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多数父母一直是焦虑和纠结的。什么时候断奶?什么时候启蒙?孩子哭,哄多了怕惯坏,不哄又心疼。有些毛病,管吧怕伤孩子,不管又焦虑。再后来,学习成绩不好,一边着急,一边又劝自己急不得...... 在既怀疑自己又不相信孩子的时候,一个看起来镀金的「救世主」从天而降,而那层金粉下面是锡纸还是塑料,慌不择路的妈妈已经毫无辨别能力。

当妈妈脑子里全是冷冰冰的理论,又如何看到一个真实的孩子?如何满足孩子最本能的需要呢?

婴儿不需要训练,健康的孩子有自己的时间表,如果育儿一定要遵循一个原则的话,那就是:

相信的不应该是「某学说」,而是孩子自己。

父母需要做的,爱和陪伴就够了。

事件被曝光后,一位妈妈跟孩子的对话触动了无数人。

妈妈:为了让宝宝一个人练习睡觉,有的妈妈是不陪着孩子的。孩子:不可以的,他会很害怕的!(他的语气变得非常严肃,而且很大声)妈妈:那你觉得应该怎么办?

孩子:宝宝哭了,妈妈要安慰他呀,抱一抱亲一亲。妈妈:是的,可是他的妈妈没有这样做。孩子:为什么?他的妈妈变成妖怪了吗?妈妈:不是的,是妈妈想训练宝宝自主入睡。孩子:不可以训练,训练会变成机器人,变成机器人就会不需要妈妈,就会不再爱爸爸妈妈了。......

孩子最需要妈妈做什么呢?心理学里的「视崖实验」解释了这件事:大多数1岁以上的孩子有了纵深感,是不敢爬玻璃桌面的。但是如果妈妈在后面给予回应,他们就可以顺利爬过去。

孩子所需要的,无非是父母爱的回应。

每个孩子一生中要有很多次「视崖实验」。

在他们每一次哭泣时,在挫折、不被认可、被质疑、被伤害时,妈妈是最后的避风港。妈妈爱的回应,是他们能够好好长大的根基。

只是太多父母搞错了重点。

有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有的人可以一生被童年治愈。

父母是孩子大多问题的根源,爱和自由是最好的答案。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碎!6000元换来3个月宝宝窒息身亡,新手妈妈踩坑,教训惨痛
3月龄宝宝猝死,马伊俐发怒,为人父母没有捷径
马伊俐对女儿进行“哭声免疫法”训练,后来怎么样了?她:很后悔
孩子哭不能立马抱?“哭声免疫法”真的适合孩子吗?
0~12个月宝宝哭闹全面解读
宝宝哭,抱还是不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