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了解人性的真相,这本书不可不读
学习儒家,不能错过《孟子》。
《论语》集孔子思想之大全,但是《论语》为语录体,言简意赅,文句缺乏连贯性,让人不易明白孔子思想的全貌以及背后的理论依据。因此,古人对《论语》的注解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阅读《论语》时,如果你只参考朱熹的注解,很可能只学到朱子的观点。
孟子虽上距孔子一百多年,但他对孔子的思想领悟得既正确又深刻,并且发挥创见——“深造之以道”——使儒家思想形成完整的哲学体系,还将孔子的思想灵活应用。
孟子的最大贡献在于说明人性的真相。他使用生动的比喻,如“火之始然(燃)”“泉之始达”“兽之走圹”,带着我们领悟人性的动态力量,而这种动力的前提是真诚。不诚则只会计较利害,真诚则实践仁义的力量由内而发。人由此走向君子之道,并且常在喜悦之中,所谓“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人需要受教育,更需要认真修养,否则人性未能伸展,向善之力也无法成就伟业。孟子用心分辨了人与禽兽、义与利、王与霸之间的差别。他也详述了人生六层境界,最高的是“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这是人类的最高尊严与价值。由此可知,《孟子》一书是不容错过及误读的。

本期作者:傅佩荣

传统文化以儒家与道家最具主导作用。这两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分别是孔子、孟子与老子、庄子。代表孔子思想的《论语》,既是儒家学派开山之作,又有简明扼要的特质,以致千古传诵、深入人心。相对而言,《孟子》一书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道家《老子》与《庄子》二书的情况,与此颇为相似。

《孟子》为什么重要?因为孔子曾经感叹:“莫我知也夫!”(《论语·宪问》)既然孔子认为同时代的弟子与朋友未能了解他的思想,那么谁可以了解他呢?孟子可以,而证据就在《孟子》一书里面。既然如此,大家对《孟子》又不太热衷,这是怎么回事?

司马迁说他每次阅读《孟子》,看到梁惠王问孟子“何以利吾国”,就废书而叹。如果谈利益,天下不可能太平,而这是历史所证明的。但是如果谈仁义,天下就会像孟子所说的成为理想国吗?这一点从未得到检验的机会,因此我们无法判断孟子的对错。事实上,孟子很希望说服当时的国君。他一再失败之后,写出作品传诸后世,希望后代的人可以明白他的理想,进而予以实践。《孟子》被宋代的朱熹编入四书,成为大家熟知的“论孟学庸”之一,其中许多精彩的语句与简单的概念也普遍受到肯定。即使如此,我们还是要问:谁真正了解孟子?

阅读《孟子》,要有耐心。这种耐心的回馈是非常丰富的。先就语文来说,孟子善于使用比喻,又能创造成语,其中至今依然脍炙人口的有:一曝十寒、缘木求鱼、杯水车薪、迁于乔木、事半功倍、守望相助、绰绰有余、出尔反尔、流连忘返、自暴自弃、反求诸己、手舞足蹈、心悦诚服、独善其身、兼善天下、有为者亦若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等。

再就历史来说,孟子广泛引述《诗经》(三十五次)与《书经》(二十九次),对古代圣君贤相的事迹津津乐道,可谓取法乎上。舜在他的笔下宛如重获生命,使读者可以亲见其言行,进而心生向往。他将圣人分类,如伯夷之“清”、柳下惠之“和”、伊尹之“任”,然后是集大成的孔子之“时”。这无疑是他的创见。

孔子为何是集大成,理由是完美的德行加上随机应变的“智慧”。孟子赞成孔门弟子(如子贡、宰我、有若)对孔子的评价,认为“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只要想起孟子以“好辩”闻名于天下,说过“说大人,则藐之”,甚至对管仲也不屑于多谈,就可以明白他对孔子的认识是多么深刻,而评价又是多么崇高了。

真正画龙点睛之处,则是孟子自成一家之言的人性论。他把孔子的人性观点说清楚了。孔子以“仁”为其一贯之道,肯定仁包含“人之性、人之道、人之成”三个层次,贯穿人的一生。他强调“杀身以成仁”,孟子则倡言“舍生而取义”,这两者如出一辙而其基本立场则是“人性向善”。以此为基础,才可推而建构经济、教育、社会规范以及政治制度方面的合理内容。并且,人生才找得到修养的途径以及由内而发的快乐。

二十多年以来,我每谈儒家,必定揭示人性向善(而非本善)的微言大义,也得到不少批评与指教,但是更多的响应则是告诉我:在明白之后付诸实践,并在实践之后深有心得,因而改善了人生,活得充实而有意义。

傅佩荣谈经典文化系列(精装)

领略儒家和谐博大的处世规范

《老子》

深入老子返朴守真的自由境界

《庄子》

遨游庄子无限广阔的逍遥天地

《论语》

品味孔子心系普世的仁者胸怀

《孟子》

探究孟子乱世大智的政治理想

《易经》

涵盖天地人生之道的生命哲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1台州国学知与行1
谁才是儒家正统
屈原、贾谊、苏东坡:三位单相思者的不同选择
道家与儒家
诸子百家都是谁?
《论语》和《庄子》中的颜回与子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