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英国皇室最重要的珠宝并不在大英博物馆,而是藏在这座“监狱”
伦敦塔,既作过王宫,也作过法院,后来又是一所监狱。占地7.2公顷,周围用巨石筑成一道厚实的城墙。城墙上有许多炮台、箭楼,四周是一条又宽又深的护城河。从1107年,诺曼征服伦敦后,伦敦塔成了国王行辕总署和兵营。从1140年到17世纪该塔一直是英国历代国王的主要住处。英国暴君詹姆斯一世在塔内被处死之后,伦敦塔就成了监禁犯人的牢狱和刑场。

伦敦塔现在已经成了对外开放的博物馆。塔内有个珍宝馆,英国历代国王的王冠、王室珍藏的皇家御宝也在此收藏。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些藏于“监狱”的皇家御宝


1220年,当英国国王亨利三世(Henry III)加冕时,从坎特伯雷大主教手中接过皇冠的那一刻,他只是个十三岁的男孩,他也许只是漠然地延续了之前国王加冕的习俗,而不曾意识到这一习俗将持续数百年,将陪伴数十位来自各个王朝的英国国王踏上权力的巅峰,将从中诞生一系列举世闻名的英国王室传家宝 – 御宝(Crown Jewel)
 
(金雀花王朝英国国王-亨利三世)
 
这一些列御宝,指的是那些在英国国王加冕大典中发挥特殊功能作用的饰品,它们不属于某一位特定的王国,而是属于整个王室;它们大部分时间只是静静地停留在伦敦塔中,等待爱好者的参观与仰慕,唯独国王加冕大典才能将其召唤至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与国王共浴荣光;它们无法开口、沉默不语,却又有无尽的故事值得述说。今天就让我们一块走进这些传奇御宝的故事,看看有哪些传奇值得我们述说。
 
(伦敦塔中的御宝)
 
看点(一):悠久的传承
关于御宝最早的传说,来自于12世纪的诺曼王朝,当时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僧侣就曾大胆宣称11世纪的一位英国国王-忏悔者爱德华(Edward the Confessor)就立下过遗嘱,他在保险柜中留下的全套饰品,只能用于未来国王的加冕,但是否真有其事,目前已经无法考证。
 
(11世纪英国国王-忏悔者爱德华)
 
到了1220年,当亨利三世加冕时,所佩戴的皇冠已经明确继承自祖先,并将继续被继任的国王所佩戴,作为王权象征的御宝开始逐渐成型。1399年,皇冠已经成为了王权归属的明确象征,当理查二世(Richard II)将皇冠交给兰开斯特公爵亨利·博林布鲁克(Henry Bolingbroke)那一刻,也就标志着亨利篡位成功,成为英国国王亨利四世(Henry IV)。
 
(金雀花王朝英国国王-理查二世)
 
令人惋惜的是,尽管加冕时佩戴御宝这一习俗最早可以追溯到12世纪,但目前在伦敦塔中展示的御宝大多都来自1661年之后。1649年,著名的革命者奥利弗·克伦威尔(Oliver Cromwell)将查尔斯一世(Charles I)送上了断头台,终结了斯图尔特王朝。为了迎接更为民主的英吉利共和国,他下令将一切代表国王威仪的御宝尽数摧毁,或典当,或熔成金币。
 
(克伦威尔时期的英吉利共和国金币)
 
直到1660年,查尔斯一世的儿子查尔斯二世(Charles II)重新夺回王位,为了彰显王室的权威,才不惜重金再次制作一系列御宝(当时制作御宝的花销是13,000英镑,相当于三艘战舰的造价),其中包括了御宝中最重要的八件套:圣爱德华皇冠、帝国皇冠、圣球、权杖、圣剑、戒指、手镯以及马刺,均是现在英国国王加冕所必备的套装。
 
(斯图尔特王朝英国国王-查尔斯二世,穿戴整套御宝)
 

看点(二):上帝的象征

既然是国王加冕必备套装,每一件御宝都具备其相应的象征含义或功能,总的来说都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君权神授。例如圣剑代表力量,象征着国王捍卫基督教荣耀、抵御外敌的能力;两柄权杖,一柄代表君主的权威以及主持正义的职责,另一柄提醒着国王应尽的义务-促进社会的平等与繁荣;戒指象征着永恒的信仰;皇冠则是上帝赐予国王的荣耀与权力,被视为来自天国的印记。
 
(1728年制作的威尔士亲王皇冠,注意典型的基督教象征 – 十字架)
 
正因如此,我们可以在御宝中看到大量代表上帝的符号,最为典型的当然是十字架。两顶皇冠的最上方都有一个小小的十字架,圣球上插着的十字架期待着基督教的福音布满全世界。两柄权杖中十字权杖的含义十分明确,另一柄白鸽权杖顶端栖息着一只展翅的白鸽,是基督教中圣灵的经典形象。
 
(展翅的白鸽,常作为圣灵的象征)
(权杖上的白鸽)
 
除了那些明显的象征图案之外,御宝中还有两样不那么显眼,但却必不可缺的存在-圣勺和圣壶。这只不那么起眼的小金勺,其实是整套御宝中资历最早的存在,来自于12世纪,据说是为了金雀花王朝的第一任国王亨利二世所打造。正是因为相对低调的造型,这只圣勺才躲过了1649年的劫难,成为当之无愧的老大哥。而与之搭配的圣壶造型十分奇特,呈鹰型,据说是因为亨利四世加冕时抹的圣油是在一个鹰型的小瓶子中发现的,因此查尔斯二世也命令工匠保留了这一特殊的器型。圣壶的鹰嘴处有一个小孔,可以将圣油倒入圣勺。国王毕竟经由坎特伯雷大主教将圣油涂抹在前额后,才有资格佩戴皇冠。再次体现了整个加冕仪式君权神授的宗旨。
 
(鹰型圣壶)

(来自12世纪的圣勺)
 

看点(三):个大而有名的宝石

既然是王室这么些年的传家宝,那必须得有些大宝石压箱底才能镇得住场子。在整套御宝中,最著名的宝石基本都集中亮相于最耀眼的位置–皇冠。特别是那顶出镜率最高的帝国皇冠,是众多大流量宝石的聚集地。


 (帝国皇冠– Imperial State Crown)

其中最传奇的当属皇冠正中间那颗170克拉的黑王子尖晶石,这颗红色宝石外观与红宝石极为相似,在很长一段时间中都被人误认为是红宝石,上演了一出狸猫换太子的好戏,直到18世纪现代宝石学的不断发展,人们才得以确认它的真身。
 
(黑王子尖晶石– Black Prince Spinel)
 
这颗宝石与英国王室的渊源起始于著名的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他的大儿子身披黑甲、英勇善战,所以被称为黑王子,这颗尖晶石正是卡斯蒂利亚国王佩德罗为了感谢黑王子帮助自己夺取王位而赠送给英国王室的礼物。据说在1415年著名的阿金库尔战役中,这颗石头被镶嵌在英王亨利五世的头盔上,挡住了法国人的利斧,帮助英国赢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
 
(爱德华三世的长子– 黑王子爱德华)
 
细心的同学会发现,这颗尖晶石整体呈暗红色,唯独在正面上方一小块区域带有较亮的红粉色,并且在中间还有一条亮白色的光影。这是因为这颗尖晶石最早的佩戴十分粗犷,直接打了对穿孔,串根链子作为吊坠使用。这也使得它被镶嵌在皇冠上之后,正面的孔道如同缺掉的门牙直接暴露在人们的视线中,因此工匠才找了另一块红色宝石填补了这个小小的缺陷,而填补进去的那一抹红色一颗货真价实的红宝石。
 

(帝国皇冠顶部的圣爱德华蓝宝石,据说传承自忏悔者爱德华)
 
除了这颗黑王子尖晶石之外,十字权杖上530克拉的库利南一号钻石,帝国皇冠上317克拉的库利南二号钻石、107克拉的斯图亚特蓝宝石,伊丽莎白王太后皇冠上106克拉的光之山钻石等等,每一颗都值得驻足欣赏。(关于它们的故事与传奇,我们将在其他的文章中再慢慢展开。)
 

(十字权杖,顶部有530克拉的库利南一号钻石)
 

看点(四):意味深长的图案

御宝作为王权传统的正统,除了代表英国王室本身之外,也隐含了王室对于国土和领地的主张。例如下面这对加冕手镯,上面用珐琅刻画了四个符号,分别是玫瑰、蓟、鸢尾花、竖琴,分别用来指代英格兰、苏格兰、法兰西和爱尔兰。
  

(加冕手镯上的符号– 玫瑰、蓟、鸢尾花、竖琴)
 
玫瑰是英格兰的典型象征,在爱德华三世去世之后,由于大儿子黑王子早已英年早逝,导致二子兰开斯特公爵与四子约克公爵的后人为了王位结结实实地打了好几仗,而由于两个家族分别选择红玫瑰与白玫瑰作为象征,因此这一英格兰内战时期也被称为玫瑰战争。最终一位兰开斯特家族的远房后人亨利·都铎(Henry Tudor)迎娶了约克家族的长女伊丽莎白公主,加冕成为亨利七世,在开创了都铎王朝的同时,也将红白玫瑰一统形成著名的都铎玫瑰。玫瑰也因此成为英格兰最佳代言人。
 
(象征着红白玫瑰一统的都铎玫瑰)
 
如果说玫瑰代表了英格兰式的浪漫,那么蓟无疑体现了苏格兰的倔强,很好地反映出高地人的刚强。似乎从没有外人能真正让苏格兰人民屈服,不管是早在公元2世纪的罗马皇帝哈德良,还是金雀花王朝的历任君主,直到都铎王朝时期,还上演着伊丽莎白一世女王与苏格兰的玛丽女王之间塑料姐妹花的权谋故事。真正让英格兰与苏格兰和平共处的开端,是由于伊丽莎白一世去世之后没有子嗣,于是传位于老对头苏格兰玛丽女王的儿子,因此这位国王被称为的英格兰的詹姆斯一世(James I),苏格兰的詹姆斯六世(James VI),将英国从都铎王朝过渡到斯图亚特王朝的同时,也将那朵棘手的蓟添加在了英国御宝上。
 
(蓟-苏格兰的标志性植物)
 
竖琴、三叶草都是爱尔兰的典型代表,由于宗教的原因,属于英王统治的仅是信奉新教的北爱尔兰地区,信奉天主教的爱尔兰地区则是一个独立主权的国家。这也是为什么UK的全称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三叶草-爱尔兰的典型象征)
 
如果说英王对于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的领土申张都还情有可原,那么象征着法兰西的鸢尾花在这里便十分突兀,它跟英国国王又有什么关系?事实上,从1066年征服者威廉(William the Conquer)开始,英国国王就已经不再是土生土长的英国人了,这一时期被称为诺曼王朝,顾名思义威廉同志是来自于欧洲大陆一块名为诺曼的领土上。而到了金雀花王朝,亨利二世的父亲就是法国的安如伯爵,因此亨利二世除了享有英国王位的继承权之外,还享有法国土地上安如伯爵的继承权。
 
(金雀花王朝的第一任国王- 亨利二世(Henry II))
 
真正让英国国王觊觎法国王位始于爱德华三世,由于他的母亲就是法国国王查理四世的妹妹伊莎贝拉,导致查理四世去世之后,他觉得自己才是法国王位的合法继承人。于是在1338年的温莎晚宴上,号召了著名的“苍鹭之誓” – 英国宫廷共同宣誓帮助爱德华三世夺取“查理舅舅”曾佩戴过的王位,开启了漫长的英法百年战争。
 
(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由于母亲是法国国王查理四世的妹妹,所以被认为具有法国王位的继承权)
 
这也留下了两个后遗症:第一,法国王室公主再也不嫁给英国王位继承人,第二,英国王室自称法国王室继承人,直到1802年《亚眠条约》签署,才放弃这一称号。在1820年乔治四世加冕所采用的圣剑上,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好玩的细节,剑鞘上布满了宝石镶嵌的玫瑰、蓟、三叶草,而鸢尾花却悄然消失了。
 
(乔治四世加冕时所佩戴的圣剑)
 
看点(五):琳琅满目的皇冠
 
The Crown Jewel展区中有一条特殊的长廊,中间陈列着好多顶款式各异的皇冠,闪得人眼花缭乱的同时,不禁也勾起一个好玩的话题 – 明明国王加冕典礼只有一次,为何在御宝中留下了如此数量众多的皇冠?
 
事实上,常规的加冕典礼上,国王只会用到两顶皇冠,分别是圣爱德华皇冠和帝国皇冠。尽管帝国皇冠更为耳熟能详,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伊丽莎白二世佩戴它的照片,但对整个加冕典礼而言,圣爱德华皇冠更为重要,因为在涂抹圣油之后,国王首先佩戴的是圣爱德华皇冠,只不过由于这顶皇冠是纯金实心打造,导致皇冠格外厚重,重达2.3千克,顶在头上实在压力太大,除了加冕典礼国王们也不会轻易动其大驾。
 
(吨位领先的圣爱德华皇冠– Saint Edward Crown)
 

反而另一顶帝国皇冠才是国王们出席其他重要场合的最爱。正因如此,这顶帝国皇冠也会根据国王的喜好以及王室最新的收藏做出相应的调整,例如伊丽莎白二世加冕前,鉴于女王的身高,皇室委托英国皇室珠宝商杰拉德(Garrard)将皇冠的拱顶降低了2.5厘米;1907年,英国皇室收获了库利南钻石之后,则将原本在皇冠正面的那颗斯图亚特蓝宝石移到了皇冠了正后面,正面中心的位置留给了刚打磨出来的库利南二号钻石。

 
(帝国皇冠的背面- 被迫让位的斯图亚特蓝宝石)
 
除了这两顶国王加冕时常规使用的皇冠之外,还有一顶皇冠仅出场过一次-印度帝国皇冠。顾名思义这顶皇冠仅在印度亮相过一次,由于此时印度已经成为了英国的知名地,英国国王在加冕之后同时也将获得印度皇帝的称号,为此乔治五世专门携带妻子玛丽王后赶去印度加了一场加冕仪式。尽管国王和王后可以任性地说走就走,不过根据皇室规定,所有的御宝都必须保留在英国本土,绝对不能离境。因此为了让乔治五世在印度的加冕典礼上也有皇冠可以带,皇室委托珠宝商加紧订制了一顶皇冠,仅供这一场合佩戴,成为了仅有一个镜头的金牌龙套。
 
(乔治五世的印度帝国皇冠- The Imperial Crown of India) 
 
除了国王才能佩戴的那几顶皇冠之外,还留下来的众多的皇冠都隶属于各位英国王后,如爱德华七世的妻子-亚历山德拉王后的皇冠,乔治五世的妻子-玛丽王后的皇冠,以及乔治六世的妻子伊丽莎白王后的皇冠,由于伊丽莎白王后与她的女儿伊丽莎白二世女王重名,这顶皇冠也被叫做女王母亲的皇冠。
 
(伊丽莎白王后皇冠- Queen Elizebath Consort Crown)
 
另外,我们可以对比一下王后们的皇冠与国王皇冠的区别,较为明显的是英国国王的皇冠通常为四爪拱顶,这是典型英国皇冠的造型,而王后皇冠中则出现了八爪拱顶,这是欧洲大陆王室皇冠的常见造型,其中一顶皇冠的主人亚历山德拉王后是丹麦公主,正来自于欧洲大陆。
 
(亚历山德拉王后皇冠- Queen Alexandra's Crown)
 
除了供国王与王后加冕的皇冠之外,还有一顶皇冠不曾出现在加冕典礼上。这顶迷你皇冠上共镶嵌着1000多颗钻石,制作于1870年,是维多利亚女王的最爱。由于维多利亚女王的挚爱艾尔伯特亲王于1861年去世,女王为了悼念爱人,于是不再穿戴颜色鲜艳的服装和首饰,以素色示人,而这顶纯白色的小皇冠也成为女王在国会等重要场合唯一愿意佩戴的皇冠。女王去世之前,钦点将这顶小皇冠放置在她的灵柩上,以示与它相伴一生的感激。
 
(维多利亚女王的小皇冠 - Queen Victoria's Small Diamond Crown)
 
(维多利亚女王与她心爱的钻石小皇冠)
 

看点(六):关于御宝你不知道的

1. 皇冠上的宝石可以重复利用
从汉诺威王朝开始,历任国王也曾制作过全新的帝国皇冠来满足个人的审美和喜好,但好玩的是,每次基本上都是将前一任国王帝国皇冠上的宝石悉数拆除,进行重新镶嵌,因此今天御宝中还保留了好几顶帝国皇冠的空架子。
 
(乔治四世的帝国皇冠,曾镶嵌12000颗宝石)
(维多利亚女王的帝国皇冠)
 
2. 英国王室也会没有余粮
1661年查尔斯二世登基时,由于刚刚夺回王位,一方面希望加冕典礼能办得富丽堂皇,彰显王室身份,一方面刚结束内战,实在是囊中羞涩,于是查尔斯二世皇冠上的宝石都是找当时的珠宝商打着欠条借的,在加冕典礼结束六天之后,原本珠光宝气的皇冠变成了一顶空壳子,上面的的宝石都被珠宝商卸走了。
 
(查尔斯二世的御宝,皇冠上的宝石是从珠宝商那儿借来的)
 
3. 御宝当中也有假货,王室也会看走眼
1714年,乔治一世的帝国皇冠上有一颗淡蓝色的宝石位于拱顶处,十分诱人,当时皇室采购这颗宝石的时候以为这是一块来自巴西的高品质海蓝宝,但最终发现王室也有看走眼的时候,这块石头只是块玻璃。
 
(一颗看似“海蓝宝”的玻璃,来自于乔治一世的帝国皇冠)
 
4. 皇室珠宝商也会犯低级错误
哪怕是老牌的御用珠宝商也有过忙中出错的时候,通常君主登基时会将戒指佩戴于右手的无名指,在英文中是the fourth finger,也就是第四只手指。而维多利亚女王的珠宝商估计是数数的时候忘记将大拇指计算在内,把登基戒指做成了右手小指的圈号。维多利亚女王后来回顾说“我忍受了巨大的痛苦才将那么戒指硬塞到无名指上”。
 
(维多利亚女王的登基戒指)
 
5. 从鸽子的翅膀看,谁才是一家之主
御宝中的白鸽权杖,分为两个不同的款式,翅膀张开的白鸽以及翅膀闭合的白鸽。只有君主加冕可以使用翅膀张开的白鸽,而君主的配偶共同加冕时的白鸽则是翅膀闭合的。而在英国历史上仅出现过一次,一对夫妻作为两位君主共同登基,他们是威廉三世(William III)和玛丽二世(Mary II),因此他们两位登基时所用权杖上的白鸽都呈展翅状。因此大家记住,谁用展翅的白鸽,谁就是一家之主。
 

君主用的白鸽权杖

君主配偶用的白鸽权杖
 
(共同登基的一对君主– 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
 
剧终:
正如文章开头所述,13世纪的亨利三世从坎特伯雷大主教手中接过皇冠的那一刹可能不曾意识到,这一登基习俗将伴随着近千年的英国王室传承与延续。而21世纪的我们也无法保证这一些御宝还将经过怎样的历程,我们唯一能确认的就是它们还将在伦敦塔中不声不响地彰显着自己的荣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英国王室收藏珠宝
钻石与王权
世界上最大钻石“非洲之星”,英国皇室的掌上明珠
英王室钻石都是从殖民地抢来的“赃物”? | 循迹晓讲
英女王皇冠被回收:工作人员双手微抖,查尔斯三世在旁“挤眼泪”
为什么英国女王尸骨未寒,印度和南非就开始讨债?因为都是赃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