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5分钟带你读完一本书·第10期 |《活着》


读书的意义,如同习武: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见自己,借助读书,触碰自己内心的软肋和铠甲。

见天地,通过读书,了解世界的边缘和人性的隐秘。

见众生,授业于人,不遗余力地将知识开枝散叶。

你或许曾经被逼着背诵过无数古人遗留下的文字,抑或是迫于考试压力去啃食一本本“艰涩无趣”的名著,但总有一天,如果你不曾放弃阅读,那么你终将会找到自己内心的“兔子洞”。

北大中文系教授陈平原曾经说过:“读书是保持一种思考、反省、批判、上下求索的姿态和能力。读书这个行为意味着你没有完全认同现世和现实,你还有追求,还在奋斗,你还有不满,你还在寻找另一种可能性,另一种生活方式。

说到底,读书是一种精神生活。

我们新开辟出“15分钟带你读完一本书”这个栏目,希望读者们不仅仅是通过这篇短文积累了几则作文素材,了解了一些趣闻轶事,而是通过这样一个小窗子,发现矗立在此生彼岸的、一个更加诗意的世界。

书名:《活着》

作者: 余华

类型: 小说

关键词: 命运;苦难;人生多艰

《活着》是余华的代表作之一。小说的叙述者“我”去乡间收集民间歌谣时,遇到一位名叫“福贵”的老人,并听他讲述了自己饱经沧桑和苦难的一生。

曾经的阔少爷福贵吃喝嫖赌,被商家设局而输光家底。一贫如洗的他在丧父、妻离子散后,为生病的母亲去城里请郎中,却在半路被国民党部队拉去当壮丁。

弹尽粮绝之时,他被解放军放回家乡,却发现母亲早已不在人世,妻子家珍辛苦拉扯一双儿女,但女儿凤霞在一次高烧时变成了哑巴。

然而真正的悲剧才刚刚拉开序幕。

家珍患上软骨病卧床不起;活泼善良的儿子有庆因与难产的县长夫人血型相同,献血时被抽血过多离世;凤霞与搬运工偏头二喜婚姻幸福,却在生产时因大出血死在手术台上;随后家珍也撒手人寰。

二喜在一次搬运时因吊车事故被两排水泥板夹死;福贵带着外孙苦根回到乡下过着贫苦的生活,一次苦根生病时福贵给他煮豆吃,不料苦根却因吃豆子撑死……

生命里简陋的喜乐、淡淡的希望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鲜血淋漓,只剩一个叫做福贵的老人和一头叫做福贵的老牛在黄昏中越走越远……

初读此书,绝大多数读者都会产生如下疑问——

“为什么在这本叫做《活着》的书里,作者却安排人们却一个一个死去?”

“为什么这本书的题目不是‘生活’,不是‘幸存’,而仅仅是‘活着’?”

对这两个问题的探讨,都可以归结为关于本书主题,也即作者写作意图的讨论。

诚然,《活着》是一部充满着死亡的作品,命运似乎对这个叫做福贵的老人格外残忍;但同时,正是福贵对苦难的承受中表现出的乐观、坚忍令一切词语在“活着”二字面前失去了重量。

  ◆   ◆

活着的艰难:生如尘埃,死如草芥

余华在本书的序言中写道,“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时代的齿轮轰隆隆地向前滚动,小人物的悲喜在大背景下显得那么微不足道。而福贵即是芸芸众生中不起眼的一个,在那个社会变革的年代,他的遭遇不过是万千家庭的缩影。

他见过繁华——地主家的少爷,青楼里的赌局;他历过衰落——败掉的房产,父亲的长叹;他吹过村口的风,那风曾将父亲吹倒在地,就此长眠;他走过通向城里的路,有庆再也不会赤脚跑过来了,月光照在上面像是撒满了盐。

他用双手迎接过一些人,也用同样的双手埋葬了他们;他唤着曾是鲜活生命的名字催促和自己同名的老牛耕地,记忆和炊烟一起走远……

《桃花扇》里写,“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活着是艰难的。浩瀚宇宙时间长河中,人类只是卑微的草芥,渺小的蝼蚁,浮浮沉沉起起落落走走停停不过转瞬之间。

命运无从选择,难以对抗。世事沧桑,荆棘遍布,或许你我都会度过平凡的一生,但在离奇的充满折磨的世界里“活着”本身,便是最大的不平凡。

    ◆

艰难地活着:分不清是悲伤还是喜悦

小说《琥珀》的开篇第一句即写,“在乱世,人活着就是成就。”

但我想应该进一步说,人活着,并且能自由述说自己的回忆,能忠于自己的回忆,才是成就。

活着是艰难的,而艰难地活着是与世界和平相处的唯一方式。也正因如此,仅仅是“活着”便拥有了不起的含义。

在那些死亡与苦难的间隙,福贵艰难地活着。他与命运和平相处,不是低头,只是妥协。至亲的离去,多么痛,多么恨,但与此同时,多么令人清醒。他在苦难的折磨下百炼成钢,但又保持着内心的柔软。

时代把他折叠了很久,他挣扎着打开,让人读他。他的眼睛里露出奇妙的神色,分不清是悲伤还是欣慰,平静得像是在讲述别人的故事。

正因为他挣扎过、容忍过,见过兴盛与颓唐,迎接过新生也送走过魂灵,如此艰难又实在地生活,或者说,活着,所以他不曾拥有不愿回忆不敢回忆茫茫然无从回忆的日子。

我们终会明白,现时突如其来的幸福喜悦,猝不及防的天灾人祸,或是孤立无援的辛酸苦难,只要继续活着,都将在时间的冲刷下降到一个的不那么灼热的温度,在岁月的修补下仅仅留下一个类似勋章的伤疤。

或许没能杀死我们的不能让我们变得更强,但何妨怀着淡淡的期冀,希望所有现时的苦难都能在多年后的某一天被微笑着提起?

正如余华本人所言,“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仅仅是活着。艰难地,活着。

◆     ◆

活着一起走在尘土飞扬的路上
死去时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

在本书中,余华把一个时代的无尽凄凉与永恒悲哀浓缩在一个人身上。

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的进行,福贵的生命中纵然有着家人间短暂的温情与迎接新生的淡淡喜乐,终究敌不过命运,仅剩得一人一牛在夕阳中走下去。

他的一生流了好多泪。有委屈,有不甘,有悔恨,有愤怒,有心酸,有欣喜若狂,有痛不欲生,有失而复得的惊讶,有压力过后的释放……

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在自己的哭声中诞生,又在他人的哭声中圆寂。眼泪拥有太过宽广和丰富的含义,有时候哭是没有眼泪的,有时候脸上全是泪却没有哭。

余华这样写道:“一个人和他的命运之间的友情,是最为感人的友情,因为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他们活着时一起走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死去时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

面对自然,面对命运,我们只是朝生暮死的众生。生活可以那样折磨着一个人,死亡也可轻而易举将人毁灭。我们面对的是没有灵魂的对手,我们的反抗注定失败。

回首往事,已不可追。既然活着,那便向前走去吧。周国平曾言,“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他还说,“经历过巨大苦难的人有权利证明,创造幸福和承受苦难属于同一种能力。没有被苦难压倒,这不是耻辱,而是光荣。”

村上春树在《且听风吟》中说,“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如同不存在彻头彻尾的绝望。”我想,所谓生活,就是面对着过去的命中注定,面对着将来的随风飘摇,在希望的寄托下,坚强的活着。

只要活着,便有希望。有阴影的地方,一定会有光。

◆   ◆  

佳句共赏

◆  对活着的认识: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你千万别糊涂,死人都还想活过来,你一个大活人可不能去死。

一个人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么也活不了。

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么福分了。

在中国,对于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来说,生活和幸存就是一枚分币的两面,它们之间轻微的分界在于方向的不同。对《活着》而言,生活是一个人对自己经历的感受,而幸存往往是旁观者对别人经历的看法。

◆  对生命过往的认识:

可是我再也没遇到一个像福贵这样令我难忘的人了,对自己的经历如此清楚,又能如此精彩地讲述自己。他是那种能够看到自己过去模样的人,他可以准确地看到自己年轻时走路的姿态,甚至可以看到自己是如何衰老的。

这样的老人在乡间实在难以遇上,也许是困苦的生活损坏了他们的记忆,面对往事他们通常显得木讷,常常以不知所措的微笑搪塞过去。他们对自己的经历缺乏热情,仿佛是道听途说般地只记得零星几点,即便是这零星几点也都是自身之外的记忆,用一、两句话表达了他们所认为的一切。

◆  对人生价值的认识:

世界上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也没有一个人生是可以替代的。

俗话说是笨鸟先飞,我还得笨鸟多飞。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像我这样,说起来是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

人只要活得高兴,穷也不怕。

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后,在他生前和葬礼前,无人有权说他幸福。

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

◆   ◆  

我写我悟:活着的力量

科学家说:“从物理学来说,无机的原子逆热力学第二定律出现生物是奇迹;从生物学来说,按进化规律产生遗传信息指导组装人类是奇迹。”在某种程度上,人是奇迹的产物,是奇迹的不知多少次方。多么神奇。

在宇宙中一颗平凡又离奇的水蓝色星球上,我们活着。

大苦大乐,大成大毁,大破大立,大寒大暑,大梦大觉。

生生死死。

余华曾写道,“我们都是这个世界的迷路者,我们都是按照自己认定的道路寻找方向,也许我们是对的,也许我们错了,或者有时候对了,有时候错了。在中国人所说的盖棺论定之前,在古罗马人所说的出生之前和死之前,我们谁也不知道在前面的时间里等待我们的是什么。”

人是命运和时间的产物,我们的来和去由不得自己做主。福贵的故事就像是上天即兴捏造的婴孩,随歌而来,伴歌而去。好一个“皇帝招我做女婿,千里迢迢我不去”。好一个“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福贵啊,你曾是他人的夫婿,你放浪形骸地游荡过了,你在苦难的缝隙里艰难地生活过了,时间把一切故事和神奇都送给你了,不管你是否真心接受,现在你老了,时间已经把痛苦冲刷得像一杯泡过多次的茶,靠记忆维持着恰到好处的温度,所以你可以回忆了,你可以告诉他人你是怎么活着的,你可以讲述你的一生了。

时间啊,一切都归结于时间。老年的你回头看过去,肉体的痛苦,死亡的痛苦,种种期待种种幻灭,生命中那些长跑长考长歌长年煎熬长夜痛哭,仿佛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发生。

古人不是早就说过了吗——

人不见,烟已昏,击筑弹铗与谁论。黄尘变,红日滚,一篇诗话易沉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水不留影,逝者如斯。时间将诞生与死亡,漫长与短暂,动荡与宁静,记忆与感受,理解和想象,故事与神奇完美地创造出来,留我们在其中苦苦挣扎。我们以不同的姿态在这活着的艰难里艰难地活着。

隔着遥远的岁月,如今的我们或许不能真正体会作者笔下的苦难与困顿,但我们总能在短短的十二万字中或多或少读出活着的道理。

生活的冷酷与残忍,苦难的突然和宽广,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而活着,纵然艰难,纵然可能孤立无援独自一人,纵然承担“千钧一发”般的苦痛,但是依然要坚忍,要熬,要活着。

这就是活着的力量。

语言在生死面前显得苍白肤浅。在我心中最接近准确的描述出自博尔赫斯——“死亡是活过的生命,生活是在路上的死亡”。其实死亡不是失去了生命,只是走出了时间。那么,请用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

福贵,我的朋友,我的兄弟,这一次我或许读懂了你。


这世上所有的书籍
都不会给你带来幸运
然而它们秘密地引着你
找回你自己

那里有你需要的一切
阳光、星星和月亮
因为你所追寻的光
正住在你心里

——赫尔曼·黑塞

- End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完《活着》才明白,人生有三道坎儿,全部迈过去也就赢了
《活着》读后感
活着,即是对生活最好的解释
[转载]余华《活着》主题探析(贡发芹)
余华活着的结尾是什么意思?
余华《活着》:一个人活着能承受多大的苦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