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知识点3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知识点3




四、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主要是指对作者在诗歌中所表现的观点的进步性或局限性等人文因素的评价,对作者在诗歌中描述景物、事件以及人物命运所表现出来的感悟、态度、观点的评价。

(一)、思想内容

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分析意境。古诗思想内容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忧国伤时。有的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的《过华清宫》;有的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的《春望》;有的同情人民的疾苦,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的《卖炭翁》;有的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的《登高》。

2.建功报国。有的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的《龟虽寿》、陆游的《书愤》;有的表达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的《从军行》;有的抒写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有的抒写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的《示儿》、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有的慨叹年华易逝、壮志难酬,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的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的《兵车行》;有的慨叹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如屈原的《涉江》。

3.思乡怀人。写羁旅愁思的,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写思念亲友的,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写边关思乡的,如范仲淹的《渔家傲》;写闺中怀人的,如王昌龄的《闺怨》。

4.离愁别绪。写依依不舍留恋的,如柳永的《雨霖铃》、王维的《渭城曲》;写情深意长勉励的,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坦陈心志告白的,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5.生活杂感。有的写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有的写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姜夔的《扬州慢》、刘禹锡的《乌衣巷》;有的写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有的写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有的写仕途失意的苦恼,如白居易的《琵琶行》;有的写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的《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有的写对生活哲理的阐释,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朱熹的《观书有感》、陆游的《游山西村》、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都是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对这一类的诗歌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二)、题材分类

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要很好地鉴赏古诗词,就必须对题材分类有清楚的了解,常见的题材如下:

1.伤别离情类。这也是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如怀亲、思乡、念友等。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故又称山水送别诗。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高适的《别董大》等。

2.咏怀类。这是以吟咏个人抱负,反映或讽刺社会为题材的诗歌。情感上多体现为壮志难酬的苦闷与身处逆境时的豁达。比兴、象征、联想等是其主要手法。如李白的《行路难》《将进酒》、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苏轼的《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雨》等等。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的怀古诗也是一种咏怀诗。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石头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陆游的《书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等,都遗响千古。

3.讽喻类。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直人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讽喻诗同样源远流长,自《诗经》起直到现代从未消失。如《硕鼠》《伐檀》、罗隐的《蜂》、林升的《题临安邸》等。

4.边塞类。这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等,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5.咏史类。这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一般是先叙事后议论;也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让读者思考的。咏史类的诗以班固的《咏史》、西晋左思的《咏史八首》为早期著名代表作。此后不断发展,出现了更多的咏史诗,如章碣的《焚书坑》、李商隐的《贾生》、杜牧的《题乌江亭》、温庭筠的《经五丈原》等,均为名篇。

6.咏物类。这是借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托物言志、象征、比拟是其常用手法。这类诗先秦两汉时期已出现,唐以后佳作渐多。如王维的《相思》、李白的《白鹭》、杜甫的《归雁》、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7.爱情诗。这是以爱情为题材的诗,也称情歌”“闺怨诗。爱情诗自《诗经》起,源远流长,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情。如《蒹葭》《迢迢牵牛星》、李商隐的《无题》、秦观的《鹊桥仙》等等。

8.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著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等。此外,有些诗虽不是哲理诗,但其中有的诗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也应引起注意。

9.山水诗。描写山水风光寄托诗人高洁情怀和对人生理想境界的追求。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杜甫的《望岳》。

10.田园诗。表现淳朴诚挚的农村风情及诗人忘情田园、依傍田园的心境。如辛弃疾《清平乐·村居》《清平乐·夜行黄沙道中》。

11.闺情诗。描写闺中妇女的情思,表现离情思念、感时伤怀或有所寄托。如温庭筠的《更漏子》、王昌龄的《闺怨》。

12.游仙诗。通过描写游仙访道来表现诗人的人生追求或人生境遇。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皎然的《寻陆鸿渐不遇》。

13.饮酒诗。通过描写饮酒歌吟来表现诗人的人生乐趣和感慨。如李白的《将进酒》《月下独酌四首》。

14.羁旅诗。通过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来表现诗人的种种情思和感触。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张继的《枫桥夜泊》。

15.离乱诗。描写战争中的离乱和感伤,表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种种苦难。如杜甫的《春望》《恨别》。

16.游猎诗。通过描写游猎场面表现人物的勇武精神及抒发诗人的某种情怀。如王维的《观猎》、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17.游侠诗。描写侠义行为、表现侠义精神的诗。如曹植的《白马篇》、王维的《少年行》。

18.悼亡诗。追悼死者,寄托哀思。如李白的《哭晁卿衡》、元稹的《遣悲怀》。

19.观览诗。记游观光览胜时所写的诗。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陆游的《游山西村》。

(三)、观点态度

所谓评价诗歌的观点态度,通常表现为正确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毕竟诗歌是表情的,与说理性的文章不一样。

1.情感类别:哀怨、激愤、憎恶、忧愁、欣喜、欢快、向往、离愁别恨、怀乡思亲、追古伤今、忧郁沉闷等。

2.情感载体:杨柳惜别、菊花傲视、圆月思念、落叶失意、春风得意、大海开阔、流水叹惜、古迹怀旧。

3.抒情方式:直抒胸臆、托物言志、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感悟高考真题】

2012新课标全国卷】

()古代诗歌阅读(1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

9.“就砚旋研墨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

答案:8.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

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9.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2012 江苏卷】

三、古诗词鉴赏(10)

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曳碧云斜。

(1)词中恨极在天涯是指什么?(2)

(2)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

(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4)

答案:9.(1)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

(2)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

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3)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

现心情的低沉。

2012 广东卷】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余杭四月

[]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

[朱樱:樱桃的一种.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2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102)、四月乍晴,万物复苏,争奇斗艳,一派生机,乡下进入农忙时节。有樱桃绿草白鹅悦目,有青豆配酒爽口,船行水上,轻快疾驰,有春风拂袖,诗人所见农户白天闭门,原是为了保养小蚕,由自然景物到社会场景,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生意(生机)。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文学作品的结构理解能力。首联点题并总领全诗,是对全诗的凝练的概括。

2012 湖北卷】

1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送邹明府游灵武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平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二字作简要赏析。(4分)

答案:

 

2012 全国卷】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落 叶

修睦注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二不与君同。

[注]修睦:晚唐诗人。

(1)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

答案:12、(1) 翻思由实写到虚写,从眼前景写到春日景,体现了不同的季节。作用:对比表强烈的感受

解析:略

2)对比,突出对落叶的感叹

解析:略

2011·广东卷)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

苏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

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

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1)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的能力。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难度较小。词的上阕,黄莺才刚刚懂得开口唱几句春天的歌,天空也刚刚下着如酥的小雨,嫩嫩的草尖刚刚冒出地面,在微雨里,眼前觉察不到它的存在,只有远远望去,才发现有一层的嫩绿铺在地面。诗人所写的这些景物都独具初春的特点。

答案:早春(初春)。从莺初解语字,微雨字,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特点可以看出。

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整首诗可以这样解:黄莺才刚刚懂得开口唱几句春天的歌,这是一年当中春色最好的时候吧。天空下着如酥的小雨,嫩嫩的草尖刚刚冒出地面,在微雨里,眼前觉察不到它的存在,只有遥远望去,才发现有一层的绿铺在地面。不要推辞会醉倒在这个季节。花是不经开的,人是容易老的。不要等到浓烈的春天回到大地时再触目伤怀,你我颠倒唏嘘、百般感慨在红英凋零、绿苔如茵之间。根据词意我们可以揣测:趁年轻时潇洒走一回,及时把握青春年华,珍惜一生中最好的时光,及时行乐,不要到年老时后悔颠倒,无所作为,大概就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了。

答案:上片通过莺初解语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表达了词人对早春的喜爱之情。下片通过休辞人易老莫待表达了词人对光阴的珍惜之情。劝导人们不要虚度人生,要珍惜大好青春时光。

2011·辽宁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题郑防画夹五首①(其一)

黄庭坚

惠崇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

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

【注】郑防:画的收藏者,生平不详。画夹:分页装潢的画册。惠崇:北宋僧人,画家。擅长画雁、鹅、鹭鸶及水乡景色。潇湘:指湘江,流入洞庭湖。

8.请从画境、真景以及两者的关系对本诗进行赏析。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是E级。本诗是绘画诗,鉴赏时要抓住画中的景物,感受其所营造的意境、氛围。要从画境、真景以及两者的关系来进行赏析,还必须结合诗中观画者(作者)的反应。作答时,一要描摹画面景物,二要交代观画者的表现。

答案:作者看惠崇的一幅画,画面上烟雨笼罩湖面,天上掠过归雁;进而作者仿佛已由画境置身于现实的湖上,望着归雁,就想唤一条小船归去;突然,耳旁响起朋友的声音:这是一幅画。于是作者才发现自己是将画境当作真景了。作者从画面引出真景,再从真景返回画境。

答出画境的,给2分;答出想象中的真景的,给2分;答出从画面引出想象中的真景、再返回画面的。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9.古代有人批评这首诗说,要别人提醒后作者才想起眼前只是一幅画,这太过、太夸张了。你认为这个批评恰当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是E级。一般来说,涉及诗评的试题,大多和诗歌表达技巧有关。分析本题,判断是不是太过、太夸张了,要看作者的意图,前三句写的是湖中景致及景色之动人,待到作者欲买舟一游时,方明白并非真景,原来乃是画。前三句的烘托,目的全为闪出最后一句,足见颇具匠心,深析透辟,即以意胜。

答案:不恰当。表面看,这首诗确有不合常理处,但其实十分高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因欣赏画中景色而产生幻觉的一种独特感受,从而赞赏画的高度逼真。批评者却未能领悟诗的这种佳趣。

答出诗表面不合理但其实很高妙的,给2分;能作简要说明的,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认为前人的说法恰当,只要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2011·山东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 山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的能力。鉴赏诗句的妙处可按以下步骤进行:说出这个句子在诗中的含意及其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分析句子使用的手法和在诗中的作用(如写出了什么或表现了什么等);点评该句的妙处(如该句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或该句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等)。从内容上说这两句写了山泉美妙的声音与奇异的色彩,在结构上与上面的描写形成抑扬关系,也为下文称赞山泉作了铺垫。

参考答案: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凌空而下时,水石相激,作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

这两句与前面两句形成了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的效果。前两句写山泉的平凡无名,为抑;这两句凸现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如此描写也为最后两句称赞山泉作了铺垫。

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分析诗歌形象应走好三步:分析形象描写,识别性质;概括描述形象特征;展示形象的意义。答案由三部分构成:诗歌塑造了(描述了)什么形象(意境)。形象(意境)的基本特征(如何展现的)。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本诗前六句写景,描写山泉的平凡、色彩和声音,最后两句赞美山泉的品格,寄托了诗人的人格追求。

参考答案: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

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附赏析:

唐代诗人储光羲,以写山水田园诗著称,其诗多描绘农家生活、田园风光,抒写个人情怀、朋友情谊,笔调质朴、自然、生动。《咏山泉》可谓诗人吟咏山水的著名诗作。

首联叙事点题,紧扣字,起得平和自然。静寂的深山里,一股清泉徐徐流动,给这僻远之所平添一丝生气;面对此番景象,诗人真想问山泉有无一个让人记得住的名字,可是无从知晓。其既惊喜又遗憾的心情充溢于字里行间。颔联承接上文,从正面立意,描绘山泉的出俗形象。诗人从广阔的立体空间着笔,生动地摹绘出山泉的澄澈与灵动:它流淌在平地之时,恰似一面新亮的镜子将蔚蓝的天宇尽映水底;它飞泻于山下之际,又如潇潇春雨般泼洒半空,煞是壮观。此联取景清晰,摹象精致,对仗谨严,通过大胆的想象,细腻的刻画,把飘逸的山泉的形象描绘得生动可感。颈联从反面立意,转写山泉遭遇冷落的境况:尽管山泉清净而鲜活,可是当它流入深涧,水满溢出,分引到小池的时候,山泉原先的那种澄清,那种灵气,被这窒息的环境遮盖了,仿佛有谁不愿意看到山泉的映地”“飞空。这些描写,意在为后文蓄势。尾联由叙而议,点明诗旨:山泉的恬淡无人关注,可它仍然年复一年,自洁自清,保持着一尘不染的秉性。

由此看来,《咏山泉》是一首别致的山水诗,其独特的艺术技巧可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媲美:全诗形象生动,画面清新鲜丽,诗人既泼墨渲染,又精雕细刻,把清冷丰溢的山间清泉逼真地展示于读者面前。《咏山泉》又是一首有所寄托的咏物诗——作品采用拟人手法,寓情于景,写山泉的不知名,说山泉的无人见;写山泉的恬淡,说山泉的长自清。这一切,都在暗示人们:山泉即诗人自己,山泉的特点即诗人要追求的个性,其崇尚恬淡自然、飘逸出俗的高洁境界了然可观,耐人回味。总之,咏山泉与明心志和谐统一,使本诗格高调逸,趣远情深,削尽常言

2011·天津卷)

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骤雨

[宋]华岳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翻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据文渊阁《四库全书》

1)第三、四句中”“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

2)请结合全诗,赏析雨势骤晴山又绿一句。

3)有人说,本诗第五、六句可以放在开头,你认为好还是不好,为什么?

【解析】这首诗非常真切地写出了农村中夏日急雨的壮观景象。一个家住溪西的牧童,大清早骑着牛来到溪北放牧。正在放牧的时候,忽然风雨骤至。诗歌就从暴雨将至的一刹那写起。在牧童的身后,乌云密布,一片阴沉。泼浓墨是说天空呈现出深黑色,就像泼上了大片浓墨一般。在他的眼前,暴雨已经倾泻了下来。翻车轴形容风雨声大,就像是农村里用水车汲水,轴翻水涌,发出哗啦哗啦的声响。首联两句,一写暴雨将至,一写暴雨已至;两者相距仅在牛尾”“牛头之间,正如俗谚所说的夏雨分牛脊。而颔联的怒涛”“”“十万军声”“等词语,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渲染出夏雨的来势之猛、之大。颈联,则介绍牧童的放牧情况。尾联则写夏雨来去骤然的特点,通过牧童的举动写出了骤雨的情趣。

解答本题第(1)问,要分析出这两个词语是如何表现骤雨特点的。第(2)问,要分析出 骤晴”“山又绿所隐含的意思,可从夏雨的特点及牧童的情绪上考虑。第(3)问,可根据自己对诗歌前后内容的理解发表自己的观点,这一问具有探究性,答案也较开放,能自圆其说即可。

答案:(1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袭来时的迅猛态势。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声势之大。

2骤晴写雨来得急、去得快,暗扣诗题。山又绿写出了下雨前后景色变化,隐含牧童因雨停而轻松的心情。

3)示例一:不好。开篇写暴雨骤至,先声夺人,和结尾雨的骤然停止形成呼应,体现出作者谋篇布局的艺术匠心。如果把第五、六句放在开头,牧童就成了描写重心,冲淡了诗的艺术效果。

示例二:好。先写牧童悠然自得的情状,衬托出骤雨突至的紧张场面,给读者提供了一个阅读视角,增强了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而按照现在的顺序,在表达上略显突兀。

2011·新课标全国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 

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从题目看本诗是一首怀古诗,映入眼帘的是荒郊”“破古碑”“积雪”“残阳”“黄沙路,构成了一幅催人泪下的破败荒凉图,结句的不堪回首思秦原显然是对古盛今衰的慨叹。

参考答案: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这首诗运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诗人由眼前的荒郊”“破古碑”“积雪”“残阳”“黄沙路顿生一种伤今哀情,将这种古盛今衰的慨叹融入眼前的景物描写之中。由眼前破败荒凉的景物寄托一种深深的对现实的慨叹。

参考答案:触景生情;寓情于景;  写哀景抒哀情。

 

【考点模拟演练】

2012 广东实验中学高三考前热身】

10.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7分)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1)请简要分析诗歌的前两联分别是怎样表现其居处之的。(4分)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3分)

答案:(1首联直接写清之景。诗人写乡间小路横斜幽深,周围绿荫环绕,写出居处之幽静。颔联侧面衬托环境之。白鹭不时自蓝天缓缓飞下,以动衬;绿草丛中,蛙鸣处处,以有声衬无声,突出了环境的清幽

(每点2分,其中手法1分,简析1分。)

2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尾联直接抒情,不仅感叹自己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也感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

3分。第1分,第2分,三种情感每种1分,大意对即可)

2012 湖北省黄冈中学等八校第二次联考】

(二)古代诗歌鉴赏(8分)

1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8分)

秋登万山寄张五

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1)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价孟浩然诗歌为语淡而味终不薄,请结合本诗的七至十句,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4分)

2)请简要分析诗歌结尾两句在篇章结构和思想内容方面的作用。(4分)

答案:(1)孟诗语言平淡,但内涵丰富。这几句诗语言朴素自然,描写诗人在清秋薄暮时分登高所见的寻常景象,(2分)描绘出傍晚归来的村人的安闲从容,以及自然界景物的静谧优美,蕴涵着一种淡淡的孤寂惆怅,渗透着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2分)

2)结构上:点题,以重阳点明题目中的字;首尾照应,以相约共醉重阳与诗歌开头四句对隐者生活的向往以至登高相望等内容相呼应。(2分,两点答对一点即可)思想内容上:表明了对张五的思念,从而显示出友情的真挚。(2分)

2012 江苏省扬州一中高三模拟考试】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 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10分)

菩萨蛮
  李清照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注:沉水,即沉香,一种名贵的香料。

1)请概括上下阕的主要内容。(2分)

2)有人认为,末句的香消酒未消的两个消字用得好。请简要说说理由。(4分)

3)简析本词的主要艺术手法。(4分)

答案:9.1)能力目标:理解、概括诗词内容。

早春之喜  思乡之愁 11分共2分)

2)能力目标:准确理解诗词用字。

参考答案:消:消散。睡卧时所烧的熏香已经燃尽,香气已经消散,说明已过了长长一段时间,但作者的酒还未醒,可见醉得深沉;(1分)醉深说明愁重,(1分)愁重表明思乡之强烈,(1分)对不思收复失地的南宋统治者的谴责。(1分)

3)能力目标:比较准确地分析诗词艺术手法。

参考答案:对比手法(乐景衬哀情)(1分)上阕写早春时天气的暖和和词人欢欣的情绪,衬托下阕愁思深重,借酒浇愁,(1分)表达词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1分)和对统治者的不满。(1分)

2012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模拟考试】

1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两个问题。(8分)

滕王亭子

杜甫

寂寞春山路,君王不复行。古墙犹竹色,虚阁自松声。

鸟雀荒村暮,云霞过客情。尚思歌吹入,千骑拥霓旌。

注释:歌吹,霓旌,皆为君王仪仗。

1)本诗第二联,有人改为古墙映竹色,虚阁响松声。你更喜欢修改前后的哪一种?试说明理由。(4分)

2)宋代葛立方说,杜甫在世道纷乱的时候感时对物,则悲伤系之。试从全诗角度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2012 黑龙江哈九中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8——9题。

行香子 · 七夕        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注】蛩:这里指蟋蟀。  槎: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木筏。

8.上片抒发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5分)(5分)

9.本词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试举其中主要的两种加以赏析。(6分)

答案:片从人间写到天上,在云阶月地的星空中,牛郎织女被千重关锁阻隔,只有在如浩渺星河中的划着木筏,游来荡去,终不得相会聚首。(2分)借感叹牛郎、织女离愁之浓重,来抒发自己与之同病相怜的浓重的离愁。(2分)也有对牛郎织女因阻隔极深不得团聚的深切同情。(1分)

9虚实结合/想象。词作从人间的鸣蛩和落叶梧桐写到天上分离的牛郎织女,开拓了意境,丰富了词的意蕴/使境界更加奇丽。(3分)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如草际鸣蛩,惊落梧桐句,寒蛩哀鸣,梧桐叶落,借这凄凉之景,奠定了感伤的基调。又如,借描写天上牛郎、织女分离之景,抒发自己的离愁。(3分)

一语双关。上下片的后三句都语意双关。上片三句表面写天上的分别,实则写人间有情男女的离别。下片三句表面写天气阴晴变化,实则写人的悲喜交集,由喜而悲。构思新颖别致。(3分)

语句叠用/反复。上片,叠用三个浮槎,写有情人划着木筏,游来荡去,终不得相会聚首。将离别的幽怨表现的淋漓尽致。下片,叠用三个霎儿,写天气阴晴不定,忽风忽雨,大概牛郎织女还在分离吧。将离别的幽怨表现的淋漓尽致。(任举其中一片作为例子即可)(2分)

以动衬静。如草际鸣蛩,惊落梧桐句,词人清晰地听到草丛中蟋蟀的叫声和梧桐叶子掉落的声音,极写静夜,在如此静寂凄清的七夕之夜,词人愈加生发出一种与织女牛郎同病相怜的离愁。(2分)(任举其中一片作为例子即可)(2分)(技法,分析,情感/效果。各1分。123点每点3分;45点每点2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3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考点总体整合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知识点2
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感受·品味·赏析
高考诗词鉴赏题库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