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考名著阅读<<红楼梦>>

《红楼梦》

 

一.写作背景

作者曹雪芹,祖先原是汉人,但很早入了满籍。从他曾祖曹玺开始,三代世袭江宁织造的官职。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侍读",两个女儿都被入选为王妃,康熙时的曹家是显赫的贵族世家。雍正即位后,曹雪芹的父亲因与皇家派别斗争有牵连,以及在江宁织造任期内财款亏空等原因被罢官,抄家,家道从此衰落。作者的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由锦衣纨裤的贵公子降为落魄的寒士。天壤之别的命运遭际促使他对过去的经历作一番深刻而痛苦的回忆,这为他写出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和初步民主意识的《红楼梦》准备了良好的基础。他写作《红楼梦》的具体年月已无从知晓,只能根据第一回中知道他“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据考证,《红楼梦》共110回,前80回在曹雪芹去世前10年左右就已经传抄问世,后30回作者已基本完成,只因某种原因未能传抄于世,后来终于失落。到了18世纪末,高鹗续写了后40回,补成了现行的120回本。

 

二.小说主旨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揭示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必然走向崩溃的命运,揭露了封建贵族集团的荒淫腐败,互相倾轧,残酷压榨劳动人民的罪恶;歌颂地主阶级中追求婚姻自由和个性解放,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对被奴役被蹂躏的下层人物给予极大的同情,广泛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但也反映了作者为封建制度“补天”的幻想和某些虚无主义思想。《红楼梦》主题历来有纷争,或曰色空观念说,或曰爱情悲剧说,或曰家族衰亡说,或曰阶级斗争形象史说,或曰子孙不肖说,或曰妇女问题说,或曰反对皇权思想说,或曰人道主义说。有人说,《红楼梦》表现的是封建制度下的“人生大悲剧”。这种悲剧不是论者所说爱情婚姻悲剧或家族衰亡悲剧所能概括得了的,而是具有丰富的内涵,属于不同层次,充分显示了封建社会中人生悲剧的多重性。

 

三.作品情节

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有女儿林黛玉,曾是进士出身又因贪赃而被革职的贾雨村,成为林黛玉的老师。不久黛玉的母亲去世,贾雨村就护送林黛玉到京师荣国府外祖母那里。林黛玉进了荣国府,外祖母疼爱她,表兄贾宝玉与她朝夕相处,两小无猜。不久,黛玉舅母王夫人的胞妹薛姨妈也带着儿子和女儿薛宝钗来到荣国府,薛宝钗有一只与贾宝玉配对的金锁,为人随和热情,不像林黛玉那样孤傲,因而讨人喜欢。贾宝玉的父亲贾政是这个家族的权势人物,对宝玉要求十分严厉,要他熟背《四书》,考取功名;而贾母却宠爱孙子,娇生惯养。半年后,林黛玉因父亲病重而被送回扬州家中。不久父亲病故,她无依无靠,又被接回贾府。贾家的另一府第宁国府的儿媳秦可卿死去,荣国府管家少奶奶王熙凤被请去协助管理宁国府,她因受贿协助老尼姑办理一件退婚案,害死两条人命。不久,贾政之女元春在宫中被加封贤德妃,皇帝特许贾府建造“大观园”,供元春回家省亲之用。次年正月十五,元春省亲,贾宝玉与众姐妹也搬进园中居住;林黛玉住在潇湘馆,自觉孤单,多愁善感,一日,宝玉前去探望,见她正吟诵《西厢记》唱词,宝玉与她开起玩笑。芒种节那天,林黛玉想到自己孤苦伶仃,寄人篱下,便去桃林葬花,口吟《葬花词》,凄苦万分,被贾宝玉看到,深深感动。端午节到了,元春给众姐妹赏赐礼物,独独宝玉宝钗的礼物相同,林黛玉很失落,与宝玉争吵起来。一天中午,宝玉到母亲王夫人处,见母亲睡着,就同丫头金钏开玩笑,谁知母亲没有睡着,打了金钏,并把她赶出贾府,金钏含冤投井而死。贾政听说宝玉调戏丫头,怒从心

起,把他痛打一顿。贾母闻讯赶来,痛骂贾政。黛玉得知,含泪赶来安慰宝玉,宝钗也天天来看望宝玉,并劝说他读书上进,宝玉很生气。后来,宝玉在大观园里与众姐妹办起海棠诗社,终日玩乐,把贾政要他立身扬名的教诲抛在脑后。这时,贾府已没有了往昔的繁盛,经济状况日窘,连丫鬟们的月工钱也发不出,接着又发生一连串的事:抄检大观园,王熙凤早产,贾敬误吃丹药而死,贾琏与尤二姐偷情,王熙凤知情后逼死尤二姐。一年后,元春病逝,贾母要宝玉和宝钗成亲,黛玉得知后,悲伤过度得了重病,宝玉丢失通灵宝玉后神志不清,贾母王夫人为了给宝玉冲喜,决定让宝玉娶宝钗,王熙凤献掉包计,哄骗宝玉是与黛玉成亲,成亲之日,黛玉焚稿断痴情,病逝于潇湘馆。不久,贾府被御史弹劾,宁国府被查抄,贾政因渎职罪被降职,贾母也去世。最后,贾宝玉看破红尘,抛妻出家。

精彩片段:

 

四.人物形象

贾宝玉:  

这是一个封建社会的叛逆者。“行为偏僻性乖张”,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仕途经济之路。他痛恨“八股”,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国贼禄蠹”,懒于与他们接触拜会。他不喜欢所谓的“正经书”,却偏爱于“杂书”,钟情于《牡丹亭》《西厢记》。他还对程朱理学提出了大胆的质疑,认为“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了。”这充分显示出了他是封建君主制度的“逆子贰臣”。他尊重女性,反对男尊女卑,认为“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钟爱女性的美丽纯洁,怜悯她们的不幸遭遇。他同情下层人物,与他们平等交往。在他的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与林黛玉的相爱。这场恋爱,一方面开始于叛逆性格,另一方面又促使了他的叛逆性格的最终形成。这是他生命史上最大最重要的叛逆行为。宝、黛不但要求婚姻自主,而且在恋爱中背离了封建社会的人生之道。他们在反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导致了两人的悲剧结局。  

 

林黛玉:  

这是一个美丽多情、才华横溢、多愁善感、清高孤傲的女子。从小失去双亲,孤苦伶仃,寄居在外祖母家,自感寄人篱下。她,内柔外刚,为落花叹息,把宝玉引为知己,同看《西厢记》,把人生的希望寄托在宝玉身上。她蔑视功名权贵,从不劝宝玉走仕宦之途,和宝玉志趣相投,具有强烈的叛逆精神。但对自己的处境和未来深感渺茫,常常顾影自怜,暗自垂泪。她性格敏感,情感细腻,有时尖刻,有时谨慎,有时任性。与宝玉的爱情使她快慰,也使她痛苦,为宝玉的“多情”而气恼,又为宝玉的遭遇而伤心;由于封建礼教的约束,她无法表白,又情不自已,最终在宝钗出阁之日焚稿断痴情,郁郁而终。
  

王熙凤:  

这是一个容貌妖冶、粗鄙庸俗、阴险毒辣,两面三刀,贪婪成性的女人。她是贾琏之妻,王夫人的内侄女。作为荣府“总管”,她精明强干,善于逢迎,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成为贾府的实际大管家。口才与威势是她谄上欺下的武器,攫取权力与窃积财富是她的目的。她极尽权术机变,残忍阴毒之能事,“毒设相思局”,害死贾瑞,足见其报复的残酷。“弄权铁槛寺”为了三千两银子的贿赂,逼得张家的女儿和某守备之子双双自尽。尤二姐以及她腹中的胎儿也被王熙凤以最狡诈、最狠毒的方法害死。她极度贪婪,除了索取贿赂外,还靠著迟发公费月例放债,光这一项就翻出几百甚至上千的银子的体己利钱来。抄家时,从她屋子里就抄出五七万金和一箱借券。王熙凤的所作所为,无疑是在加速贾家的败落,最后落得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下场。

 

 薛宝钗:

这是一个容貌秀丽、举止娴雅,胸有城府、恪守妇德的女子。是封建礼教的卫道者,也是深受其害的牺牲品。她出身豪富,深谙为人处事之道,处处小心谨慎,善于揣摩别人心理。她热衷于功名利禄,谈论仕途经济,奉劝宝玉读书进身,被宝玉背地里斥之为“混帐话”。她恪守封建妇德,城府颇深,善于笼络人心,得到贾府上下的夸赞。她有一把錾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与宝玉的通灵宝玉刚好配对,被认为是“金玉良缘”。在贾母、王夫人等一手操办下,贾宝玉被迫娶薛宝钗为妻。由于双方没有共同的理想与志趣,贾宝玉又知音林黛玉无法忘情,婚后不久即出家当了和尚。薛宝钗只得独守空闺,抱恨终身。

五.经典场景

1、宝黛初会:

贾宝玉原为赤瑕宫的神瑛侍者,而林黛玉本是那“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草”,因久逢神瑛侍者的甘露灌溉,为报其德,便随其下世为人,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这个就是他们的前生今世。因此宝黛相见时,两人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一个是寄人篱下,一个是混世魔王;一个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一个是率性而为,心直口快。所以尽管感觉相同,但一个只是深隐内心,另一个则是赤裸裸地表达出来。林黛玉从王夫人口中得知贾宝玉是一个孽胎祸根,混世魔王,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所以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心想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结果一见之下,却是面如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何等眼熟,心有灵犀,立即站到了贾宝玉一边。成为背叛封建家长、背叛封建社会的坚定同盟者。欲扬先抑,突出了林黛玉对贾宝玉的认同感。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宝玉乃衔玉而诞,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这在众封建学士看来实在是荒唐之举,所以西江月中批道:“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湛肖无双。”宝玉无意于功名利禄,厌《四书》而喜《西厢》,避功名而趋闺房,自为封建家长所不容,也必遭封建统治者所唾弃。西江月似贬实褒,却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封建统治阶级叛逆者的光辉形象。

 

2、共读西厢:

小说此回写宝玉一日闲散无聊,便携着一本《西厢记》来到沁芳闸桥边坐着阅读,在这暮春时节,潇湘馆中的林黛玉忽感桃花飘零,恐为污泥所染,便提着花锄到沁芳闸“葬花”,于是,宝玉和黛玉在此相逢,黛玉忽见宝玉手中拿着一本书,便问是什么书,宝玉见闻,慌忙将书藏于身后,说道“不过是《中庸》《大学》”。后被黛玉索逼不过,只好将书递出.黛玉见是《西厢记》,内心喜不自禁,坐在石上翻阅,一会儿就沉浸在戏曲的艺术境界中。当黛玉读完后,贾宝玉便借《西厢记》中张生所说的两句话“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城倾国貌’,”向她倾吐内心的爱慕之情。黛玉因顾及少女的矜持,不觉怒嗔宝玉,说要告诉舅舅舅母去,后见宝玉告饶的窘态,遂又转嗔为喜,也借《西厢记》中红娘所说的话来嘲笑宝玉是“苗而不秀的银样蜡枪头”。无可否认,“共读西厢”所展示的宝黛爱情画面是极为优美的,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它却又是宝黛爱情的一首序曲。因为,在宝黛二人进人大观园之前,《红楼梦》对他们的生活场面虽有多处描写,有的甚至也写的极为精彩,但都是表现他们二人天真无邪,斗嘴赌气的孩童生活,其中并无爱情成份。而“共读西厢”却不同,它预告了宝黛青梅竹马生活的结束,充满着理想憧憬的爱情生活正式降临。在宝黛“共读西厢”这场戏中,最有趣的就是他们以曲词挑情逗爱,以试真情。曹雪芹借鉴了才子佳人小说这一细节描写,并加以艺术的创新,这首先在于,他改变了诗作为青年男女挑情逗爱的媒介,而大胆地运用了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收到了摄人心魄的艺术效果。《西厢记》自明至清,可以说一直被封建统治者视为“淫诲之书”而遭到禁止,然而,《红楼梦》大胆的运用《西厢记》来构思,无论是对宝黛二人叛逆性格的形成,还是他们的爱情所表现出来的反封建礼教的深层思想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其次,宝黛的爱情觉醒与《西厢记》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具有直接的关系。它与青年男女一见钟情式的爱情具有很大差异。宝黛在爱情萌发之前,曾经历着一段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童年友情生活,这种生活培育了他们共同一致的性格、理想及审美趣味。因此,当他们在置身于大观园这种如诗似画的环境中,又接触到《西厢记》这种优美的戏曲,书中所描写的张生和莺莺对爱隋的执着追求,无疑直接启示了宝黛内心深层的朦胧的爱的意识。

 

3、黛玉葬花:

宝钗、黛玉一先一后夜访怡红院,黛玉叩门,晴雯正生气,借故说宝玉吩咐的,不给开门。黛玉气得哭了半夜。次日她见了宝玉也不理睬,宝玉还蒙在鼓里。她独自一人在幽僻处葬花,吟诗,又被宝玉遇着。宝玉赶上去作了“既有今日,何必当初”的沉痛倾诉,才化解了这一场误会。黛玉葬花时吟诵《葬花辞》,把花比喻成自己,把贾府乃至整个封建社会比喻为污淖,她不甘沉灭,又无力摆脱封建恶势力。怜花就是怜自己,她看到鲜花的凋零仿佛看到自己的未来。虽有宝玉的照顾,贾母的疼爱,但她毕竟是外孙,寄人篱下,父母双亡,无人做主,又兼其性格的悲观,总觉风刀霜剑严相逼,见落花而感身世。诗中并非一味哀伤凄恻,其中仍有着一种抑塞不平之气。“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岂不是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则是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性格。宝钗、王熙凤等人的冷眼冷语,加上又对宝玉的误解,父母姐弟皆无的孤独,礼教规范与爱情要求的冲突,促使黛玉益发感伤。这一切,便形成了催人泪下的《葬花辞》。 
        

4、宝玉挨打:

   贾政看到宝玉待客时垂头耷耳,语无伦次,“生了三分气”,微波渐起;忠顺府前来索人,使贾政“又惊又气”,波浪涌动;贾环告状,中伤之言犹如火上浇油,“大逆不道”使贾政神色“面如金纸”,浪涛拍天,矛盾激化到极点,宝玉挨打已成必然。矛盾的焦点在于父子二人价值观的对立。贾政信奉着封建道德理念,维护着封建社会秩序。他希望宝玉成材,光宗耀祖,走仕途经济之路。而宝玉恰恰与之相悖,由于他特殊的生活环境,使他鄙视以男人为中心虚伪的贵族社会,他要的是真情,是知己,是得乐且乐的人生。相对贾政之流,他成了地地道道的叛逆者,即使不是这些,事,他也会挨打的。贾政、王夫人、贾母在对待宝玉教育态度上有相同与不同之处。由于三人皆属贵族社会的上层人物,他们都严格遵从封建礼制,同时用这种“传统”观念行之于人,因而教育目标是一致的,都希望宝玉能成为家族合格的继承人。贾政除了讲大道理,非骂即打,过于严苛,结果儿子叛逆;王夫人一方面依从宝玉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一方面因痛一子,对宝玉过分溺爱。宽大于严,其结果,对儿子的管教苍白无力。贾母一味地纵容溺爱,成为宝玉最强硬的保护伞,以“孝道”的武器让贾政认罪,也使宝玉在叛逆的路上走得更远。宝玉挨打过程中,贾政三次流泪,先是满面泪痕,继之泪如雨下,听到王夫人哭唤贾珠之名,更是“泪珠似滚瓜一般滚下来”。一次比一次厉害,细究其因,宝玉是“光宗耀祖”的惟一希望,却偏偏行为偏邪性情乖张,因而使得贾政对宝玉这个不肖子不仅感到愤怒,而且感到后继无人、家道衰败的悲伤绝望。贾政和宝玉的冲突暗示着贾府这个封建贵族大家庭的行将败落。宝玉挨打时全不见他哭号求告,挨打后更全无悔改之意,反而一心贯注在前来探视的宝钗黛玉身上。宝玉挨打,不但没有改变自己的观念,反而更坚定了他对“情”的信念。宝玉父子冲突是一种共振现象,其中包涵思想冲突、文化冲突、人格冲突、权力冲突、父子冲突、正庶冲突等多种因素。

 

5、探春理家:

探春是贾政与妾赵姨娘所生,排行为贾府三小姐。她志向高远,想有一番作为,但这样一个娇小姐,随着家族的没落,远嫁他乡,从此路遥山远,音讯渺茫。探春理家过程中主要做了三件大事:第一是支付赏银,秉公执法。探春生母赵姨娘之弟赵国基死了,大管家娘子吴新登媳妇来为之讨赏银,故意隐瞒往例,探春查明旧帐,秉公执法,付了赏银二十两,为此,她同自己的生母赵姨娘展开了激烈冲突,捍卫了执法的公正和权威,也维护了自己的威信和尊严。第二是蠲免费用,节约开支。探春先提出来取消了宝玉、贾环、贾兰三人上学的点心、纸笔月银,因为该项是以上学为名的开支,实际上补贴了袭人、李纨、赵姨娘。其次是把各位姑娘每月脂粉钱二两银子也取消了,因为各位姑娘每月各有其月费银子,此项改革主要缩减了重复开支,起到了节流的作用。第三是实行承包,开辟财源。探春觉得家仆中赖大家的花园管理办法很好,就借鉴来管理大观园,将园圃、池塘等委派给园中服役的婆子、媳妇等承包起来,除供给姑娘的头油、脂粉、花瓶、鸟食外,各自享用剩下的赢余。这样一举三得,既开辟了财源,又调动了家人干事的积极性,还杜绝了手下赌博喝酒闹事的现象,维护了贾府的秩序。探春是一个胸怀大志,敢做大事的人,对家族的命运和个人的尊严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关注,为了整个家族的利益,她没有顾虑自己的身份、地位和权力的局限,毅然从制度上革除原来的弊端,推出涉及许多人利益的改革措施,显示了她的气魄。早期在发起成立海棠诗社的时候就已初露身手,理家时更显示出了她的精明和能干。探春兴利除弊给人带来的振奋,就是表达的作者对万马齐喑、江河日下的现实社会的改革期待,探春的失望和失败,就是作者对现实的改革期待落空的无奈。探春等贾府杰出女性的表现,反映了贾府由于统治人才尤其是男性统治人才的缺失,家族开始衰落。

 

6、刘姥姥三进荣国府:

一个乡下老婆子,因家境贫寒,刘姥姥曾两次到荣国府贾家求助,第一次被王熙凤用20两银子给草草打发了,第二次正碰上贾母想有个积古的老人说说话,得以在荣国府住了几天,游了大观园,吃了荣国府家宴,把一辈子没见过的、没吃过的、没听见过的都经历了一遍,还得到了108两银子,一大堆衣服、点心、小玩艺,外加一个价值连城的小盖盅,喜的刘姥姥足足念了几千声佛。在《红楼梦》里,刘姥姥与贾府的渊源还得从他的女婿王狗儿说起,王狗儿的祖上曾经是一个小小的京官,与贾府王夫人的父亲认识,又因同是姓王,便“连了宗”成了“本家”。于是王狗儿家就结了贾府这一富户。后来偏偏这王狗儿家不争气,弄得家业萧条,就搬出了城住到了乡下。到了年冬岁末,王狗儿家无以为计,顾头顾不得尾,岳母刘姥姥只好借着这个关系到贾府攀亲,寻求救济,于是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就上演了。她见证了贾府兴衰荣辱的全过程。一进荣国府,刘姥姥小心谨慎,打通关节。与赫赫有名的金陵大户建立关系,二进荣国府,刘姥姥左右逢源,装疯卖傻,收获颇丰。三进荣国府,刘姥姥挺身而出,侠肝义胆,成为《红楼梦》里重要的收场人物。

7、抄检大观园:

丫头傻大姐到大观园里游逛的时候偶然捡到了一个绣春囊,被邢夫人缴获,邢夫人认为这是一个个打击王夫人、王熙凤一派的良机,借此发难,指责二王持家不严,管理无方,于是派了心腹亲信王善保家的将绣春囊封了送到王夫人那里,成为抄检大观园的导火线。王夫人接到绣春囊来找王熙凤,商量抄检大观园。王善保家的趁机陷害晴雯,准备抄检大观园。一开始,在怡红院遇到晴雯的强烈反抗。王熙凤提出薛姑娘那里不能抄,却抄了黛玉处。探春坚决反对抄检并打了王善保家的一记耳光。惜春处发现了入画的藏物,虽无大过,惜春却不依,执意将入画逐出园去。迎春处司棋被查出男用物品,使作为外祖母的王善保家的十分难堪。抄检大观园就要一处处地秋、翻箱倒柜,无外乎都是一种重复性的活动而已,为避免雷同化,作者不但采用七镜头的记叙方式,而且在记叙过程中决不平均使用笔墨,有详有略。既使情节得到了延展,又避免了平铺直叙,处处相同的弊病。抄检大观园遭到了晴雯和探春的反抗。晴雯从被王夫人叫去遭训斥之后,便知有人陷害,加之对她无理的抄检,更激起了她的强烈反抗的情绪,她对抄检的态度表现出了鲜明的性格特点:敢作敢为,大胆泼辣,光明磊落。探春是另一个坚决反对抄检大观园的人。她的反抗与晴雯不同。她对“祸起萧墙”“自杀自灭”的行为痛心疾首,她反对抄检大观园,是从维护封建大家族的根本利益出发的,而她对抄检一事的认识则表现了她有胆有识有魄力。其他人物如王熙凤,伶牙俐齿,善于机变,不动声色,善用心机,待机而动。王善保家的,十足的奴才,狗仗人势,借机整人。抄检大观园表现了封建大家族的相互倾轧,就连妯娌、婆媳之间也免不了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下人丫头不过是她们互相争斗的工具、牺牲品罢了,显示了封建家族走向衰亡的趋势。

 

六.表现手法

《红楼梦》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生动的人物形象。宝玉始终站在封建主义精神道德之外,他视仕途为禄蠹,以应酬文字为沽名钓誉之工具,视读圣贤为畏途,既具有浓厚的贵公子的纨绔习气,又具有反封建的叛逆性。他尊重女性,尊重个性,追寻自由,是一位贵族家庭乃至封建制度的叛逆典型;黛玉是一位冰清玉洁、孤高自许、多愁善感的贵族小姐,她视爱情如同她的生命,但她的爱情却因不容于贵族家庭而被摧毁;宝钗是一位遵奉妇道、恪守妇规的封建淑女,她同样是封建制度的牺牲品。

《红楼梦》突破了传统的取材和构思方式,将社会高度浓缩于家庭范围内作整体展现,贾府实际上是整个社会的缩影。

《红楼梦》写人的技巧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所描写的人物皆栩栩如生,个性鲜明,具有多重性格,打破了以往小说写人类型化的特征,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法有: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上,以精雕细刻的工夫,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注意人物的个性化,心理描写具体而简洁;把人物放在特定的艺术气氛里,烘托人物的内心情绪。

《红楼梦》吸取了中国古典文学语言的营养,又提炼了大众语言,熔铸成准确、精炼、纯净、传神、典雅的语言。

《红楼梦》的情节安排脉络分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结构既筋络相联,纵横交错,又主次分明,有条不紊,一如生活本身,不露人工斧凿之痕。

《红楼梦》表面看来都是平常的生活琐事,但能够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反映生活的本质,具有丰富深刻的社会意义。

《红楼梦》问世后,以其深进的思想意蕴与精湛的艺术魅力,震撼着一代代读者的心灵,产生了跨越时空的巨大的影响,在学术研究领域形成了声势浩大的“红学”。在经历了二百多年风风雨雨之后,“红学”不唯没有衰微,反而更为兴盛,这足以说明《红楼梦》所具备的艺术价值。
七.思考训练题

1.宝黛初会时双方都有似曾相识之感,它照应了书中的哪一传说。

答:木石前盟。宝玉前身是神瑛侍者,林黛玉的前身是三生石畔绛珠草。神瑛侍者曾浇灌绛珠草,使之久延岁月,脱去草木之胎修成女体。后神瑛侍者偕一块无材补天的顽石投胎人间,即为贾宝玉。绛珠仙草为报灌溉之恩随之而去,投胎为林黛玉,用一生的眼泪相报答,故有木石前盟之说。(第一回)

2.简述凤姐或“贪”或“狠”或“辣”的一个故事情节。 

答:①王熙凤弄权铁槛寺。铁槛寺老尼净虚为了帮长安府太爷的小舅子抢亲,答应给熙凤三千两银子;凤姐便通过关节暗地使长安节度云光逼婚,结果迫使一对青年男女自尽。凤姐说她是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她说要行就行。她假借贾琏名义,做成这一笔肮脏交易,贾琏并不知情。(第十五回)

   ②林黛玉抛父进京都。未见黛玉,就高呼来迟,接着就赞其标致,像是贾母的嫡亲孙女儿,又为黛玉幼年丧母伤心拭泪,等到贾母责备时,她又转悲为喜,一面安顿黛玉,一面向丫环仆妇下命令……当王夫人说到应该趁找缎子的机会拿两匹给黛玉裁衣裳时,她又说她早已想到,早已预备好,只等王夫人过目就送来。(第三回)

   ③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协理宁国府,她先摆出存在问题,分析弊端造成的原因,总结五条:人口混杂,遗失东西;事无专职,临时推诿;需用过费,滥支冒领;任无大小,苦乐不均;家人豪纵,不服管束。然后不辞辛苦,以身作则,严格制度,奖勤罚懒,不讲情面,威重令行,立见成效。(第十三回)

   ④苦尤娘赚入大观园。凤姐发现贾琏偷娶尤二姐,待其外出办事,拜访尤二姐,提出让尤二姐回到家中,并暂时安放贾珍处。自己暗地派人唆使二姐原定女婿到督察院状告贾琏国孝家孝期背旨瞒亲,又托人前往都察院,请其虚张声势,警唬贾府,然后又百般羞辱二姐,后又利用贾琏新妾秋桐,羞辱折磨,逼二姐最后吞金自杀。(第六十八回)

3.“埋香冢飞燕泣残红”、‘‘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共读西厢花纷纷”,都是有关宝黛的精彩片段,请选择其中一则简述之。  

答:①泣残红黛玉葬花。宝钗、黛玉一先一后夜访怡红院,黛玉叩门,晴雯正生气,借故说宝玉吩咐的,不给开门。黛玉气得哭了半夜。次日她见了宝玉也不理睬,宝玉还蒙在鼓里。她独自一人在幽僻处葬花吟诗时,又被宝玉遇着.宝玉赶上去作了“既有今日,何必当初”的沉痛倾诉,才化解了这一场误会。(第二十七回、第二十八回)

②诉肺腑心迷活宝玉。湘云劝宝玉留心“仕途经济”,宝玉说要是黛玉“也说这些混帐话,我早和她生分了”。恰黛玉听见,很是宽慰。后因黛玉讽刺宝玉,宝玉气急,经黛玉道歉,宝玉说“你放心!”黛玉故作不懂,宝玉刚要解释,黛玉说“你的话我都知道了”。之后,宝玉把赶来送扇子的袭人误作黛玉,并说睡里梦里都忘不了你之类的话。(第三十二回)

   ③共读西厢花纷纷。宝玉到沁芳桥边桃花底下看《西厢记》,正准备将落花送进池中,黛玉说她早已准备了一个花冢,正来葬花。黛玉发现《西厢记》,宝玉借书中词句,向黛玉表白。黛玉觉得冒犯了自己尊严,引起口角,宝玉赔礼讨饶,黛玉也借《西厢记》词句,嘲笑了宝玉。于是两人收拾落花,葬到花冢里去。(第二十三回)

4.“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二十年来辨是非,榴化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三段判词暗指《红楼梦》中四个女子的命运,简述其中一个人物的一个故事。

答:①探春勇斗赵姨娘。凤姐小产,家中事情由李纨和探春管理。赵姨娘的兄弟死了,探春按惯例给二十两赏银,赵姨娘不满,探春坚持原则,并痛斥赵姨娘说她“没有脸面”和“忘了根本”。平儿说“如今请姑娘裁夺,添加些也是可以的”,遭探春拒绝,并把爷儿们每月上学多领的八两银子也一概免了。(第五十六回)

   ②钗黛互吐剖心语。黛玉生病,宝钗前来探望,宝钗的百般体贴让黛玉感激不已,黛玉向她说了先前以为她心里藏,后来因宝钗没有当着众人说她读《西厢记》《牡丹亭》而心存感激的话,并说自己无依无靠的苦衷。宝钗亦说自己虽有哥哥母亲,只是略比你强一点,也算是和黛玉同病相怜。(第四十五回)

   ③探微恙互看金玉。宝钗生病,宝玉前去看望。宝钗要看宝玉之玉,只见正面写着通灵宝玉,下面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反面写着“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宝玉也要看宝钗的金锁。上面写着“不离不弃,芳龄永继”。莺儿说是癞头和尚送的,觉得这几字和宝玉的像是一对。宝钗没等她说完就把她支开了。(第八回)

    ④元春省亲。元春被封为贵妃,皇帝恩准她元宵节回贾府省亲。贾府为迎接元春省亲,专门修了一座大观园。元宵节之日,元春乘坐绣凤金銮大轿,前呼后拥来到大观园。元春将大观园各处分别赐名,并命众兄弟姐妹各展才华题诗一首,以示庆贺。(第十八回)

5.“三宣牙牌令”、“誓绝鸳鸯偶”、“殉主登太虚”等情节反映了鸳鸯抗争的个性,请选择其一简述。

答:鸳鸯女誓绝鸳鸯偶。邢夫人求凤姐为贾赦求娶鸳鸯,凤姐拒绝。邢夫人先探鸳鸯心意,赞鸳鸯针线好,又浑身打量鸳鸯,为之道喜,说明缘故,要拉鸳鸯回老太太,鸳鸯则一直不说话。鸳鸯对平儿说即使作大老婆她也不干。贾赦叫贾琏去南京找鸳鸯父金彩,亲唤鸳鸯之兄金文翔吩咐,鸳鸯咬定牙不愿意,到贾母面前剪发明誓。(第四十六回)

6.从“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闺成大礼”(第九十七回)一回中,简述黛玉焚稿的情节。

答:黛玉焚稿。黛玉得知宝玉和宝钗定婚的消息,一病不起,日重一日。这时黛玉睁开眼,只有紫鹃一人,陷入了彻底的绝望之中。她挣扎着狠命撕那宝玉送的旧帕和写有诗文的绢子,又叫雪雁点灯笼上火盆,黛玉将绢子撂在火上,雪雁也顾不得烧手,从火里抓起来撂在地下乱踩,却已烧得所余无几了。

7.简述尤三姐殉情经历。

答:尤三姐殉情。尤三姐虽素行不端,但却刚烈有加,发誓说非柳湘莲不嫁。后贾琏外出,路遇柳湘莲,言尤三姐之意。柳湘莲欣然允诺。柳湘莲回京后与宝玉闲谈,知尤三姐是贾珍妻妹,就生出毁约的意思来,尤三姐听说这事,自刎而亡。柳湘莲追悔莫及,遁人空门。(第六十五回、第六十六回)

8.“严父责打不肖子”,简述宝玉挨打的原因。

答:宝玉挨打的起因主要有三个:其一是宝玉会见官僚贾雨村时无精打采,令贾政很不满意。其二是宝玉与琪官的交往激怒了忠顺王爷,给贾政无端招来政治纠纷。其三是贾环搬弄是非,污蔑宝玉逼死了金钏儿。(第三十三回、第三十四回)

9.简述抄检大观园的主要情节。

答:园子里发现了绣有春宫图的香囊。王夫人令凤姐和王善保家的一起抄检。在怡红院,晴雯愤怒地倒出了所有东西,并无“私弊之物”;在探春室内,探春不但顶撞凤姐,还打了王善保家的一记响亮的耳光,痛骂“狗仗人势”的奴才;到迎春房中,查出了司棋与潘又安的证据。这令王善保家的大为丢脸。(第七十四回)
10.“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简述“晴雯撕扇”或“晴雯之死”故事情节。

答:①晴雯撕扇。晴雯换衣服,把扇子跌在地上将骨子跌断,遭宝玉抢白,晴雯不服,气得宝玉要赶她回家。晚上宝玉跟薛蟠喝酒回来,见晴雯睡着,将她推醒,叫她拿果子来,晴雯不干。宝玉说扇子是扇的,如果你想出气,撕也无妨。宝玉拿扇子给她,她便撕起来,麝月阻止,宝玉高兴,并说扇能值几个钱。(第三十一回)

   ②睛雯之死。受王善保家的挑唆,晴雯被逐出大观园,回到家中,卧床不起。宝玉前去探望,她向宝玉诉说自己早知今日,也不如此痴心傻意。她夺过剪刀将指甲齐根铰下,将贴身穿着的旧绫袄脱下,与指甲一起交与宝玉,并要宝玉把袄儿脱下给她穿。当夜晴雯死去。第二天,宝玉前去凭吊,并作《芙蓉女儿诔》。(第七十七回)

11.“瞒消息凤姐设奇谋”,简述贾宝玉婚礼上调包计的敢事情节。

 答:失玉成呆任调包。宝玉丢玉之后,终日糊涂。贾府悬赏万两寻玉,悬来假玉。贾政将外调,贾府决定给宝玉结婚冲喜。袭人得知是宝钗要做宝二奶奶,把怕黛玉承受不了此事的担忧说与贾母。凤姐决定用调包计。宝玉听说娶的是黛玉,身子也健旺起来,待洞房之中得知不是黛玉,糊涂得更加厉害了。(第九十六回、第九十七回)

 12.简析“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关于宝玉得名和抓周的故事。

    答:宝玉取名抓周。王夫人生了一位公子,一落胎胞,嘴里便衔着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便取名叫宝玉。周岁时,贾政要试宝玉将来的志向,便将世上之物摆了无数,让宝玉抓取。谁知宝玉却抓了些脂粉钗环。贾政为此大怒,认为宝玉长大必为酒色之徒。(第二回)

 13.香菱是一个非常具有文学气质的女子,简述香菱学诗的主要情节。

    答:香菱学诗。黛玉让其细细品味王维诗,其次是一边读杜甫诗,一边尝试作诗,香菱于是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渐渐悟出了一些道理,后来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宝钗用“呆”“疯”“魔”来形容她的苦心学诗。(第四十八回)

 14.简述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的主要情节。

 答:刘姥姥三进荣国府。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不但使贾府认下了这门亲戚,还拿回来二十两银子;刘姥姥二进大观园,装疯卖傻,逗得贾母欢心,又得了许多银子、衣服之类;第三次进荣国府时,贾府的老祖宗贾母已死,凤姐病得骨瘦如柴,神情恍惚,只得把自己的独生女儿托付给她。(第六回、第三十九回、第四十回、第一百一十三回)

 15.《红楼梦》是女性的悲剧,也是女性的颂歌,在贾府这个污浊的环境中,从诗社相关情节的描写便可窥见红楼女性高雅的审美追求和美好的心灵世界,简述“海棠社”或“菊花社”的主要情节。

答:①秋爽斋偶结海棠社。第一次,海棠社,探春发起诗社,李纨自荐掌坛,李纨自号稻香老农,探春叫秋爽居士,探春叫蕉下客,黛玉叫潇湘妃子,薛宝钗叫蘅芜君,宝玉叫富贵闲人、绛洞花主……李纨出题,题目是各作《咏白海棠》七律一首,限韵。宝钗以“含蓄浑厚”夺冠,黛玉以“风流别致”居次。

   ②林潇湘魁夺菊花社。第二次,菊花社:湘云主邀,宝钗出题(湘云补充),题目是《忆菊》《访菊》《种菊》《访菊》《供菊》《咏菊》等十二个,七律,不限韵,黛玉以“诗也新,立意更新”“巧的却好,不露堆砌生硬”夺魁,探春、湘云居次。(第三十七回、第三十八

16、提问一:《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一生的命运都与他随身的一块玉密切相联,请简述贾宝玉与玉有关的一件事。

提问二:请简述一个情节说明宝玉的"痴"。

提问三:请简述一个情节说明宝玉的叛逆性。

答:宝玉摔玉 表妹林黛玉来投亲,宝黛初见,宝玉觉得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十分好感。可当他闻知黛玉无玉,便摔玉于地说:"这玉连人的高下都不识,不要了。"此举惊坏了黛玉,也吓得众人一拥去抢,多方哄他才作罢。

17、简述体现黛玉多愁善感的一件事。

答:黛玉葬花 黛玉去怡红院访宝玉,因晴雯不开门,吃了闭门羹,而闷闷不乐。又眼看着宝玉送宝钗出来,更生误会,不由触动了寄人篱下的凄凉心境,于是在沁芳桥畔含泪葬花,"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借落花悲叹自己的命运。

18、简述《红楼梦》中的一位人物的出场方式

答:熙凤出场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闷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是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们围拥着一个人从后门进来,原来是被称为"凤辣子"的王熙凤来了。

19、简述体现王熙凤工于心计的一件事。

答:计害尤二姐 王熙凤得知贾琏偷偷地同尤二姐结了婚,就将尤二姐骗进府中。一面唆使被逼退了婚的张华告状,借此大闹;一面又暗中煽动小妾秋桐辱骂,借刀杀人。尤二姐十分痛苦、懊悔。王熙凤又买通胡太医,让尤二姐吞下打胎药后小产。维系生命的一丝希望也断绝了,尤二姐遂吞金自尽。凤姐故作姿态,伤心痛哭。

20、请你简述大观园一次风波事件的主要情节

答:抄检大观园 园子里发现象征男欢女爱的香囊,王夫人令凤姐和王善保家的一起抄检。在怡红院里,晴雯愤怒地倒出了所有东西,并无私弊之物。在探春室内,探春不但顶撞凤姐,还打了王善和家的一记响亮耳光,痛骂狗仗人势的奴才。到迎春房中,查出了司棋与潘又安的证据,令王善保家的大为丢脸。

21、简述《红楼梦》中"木石前盟"的故事。

答:女娲补天之时弃在青埂峰下的一块无材补天的顽石,因通了灵性,变为神瑛侍者。他以甘露浇灌一棵绛珠仙草,使其久延岁月。在顽石下世之时,绛珠仙草为酬报灌溉之恩,也要同去走一遭,用一生眼泪还他。小说中的贾宝玉为石(神瑛侍者),林黛玉是木(绛珠仙草),"木石前盟"表示宝黛两人的前世姻缘。

22、请简述《红楼梦》中的一位丫环之死

答:金钏之死 一天中午,宝玉来到母亲王夫人住处,见丫头金钏儿在旁为母亲捶腿。宝玉以为母亲睡着了,就同金钏儿开玩笑,谁知母亲翻身而起,就给金钏儿一个嘴巴,并叫人把金钏儿赶出贾府。金钏儿满含冤屈,竟投井而死。

23、提问一、简述《红楼梦》中一件热闹的事。

提问二、简述《红楼梦》中一件有趣的事。

答:A:刘姥姥二进大观园,竟投了贾母、凤姐等人的缘。她们留姥姥宴会、游园,把她当作"玩物"取乐,刘姥姥也有意哄着老太太开个心,令黛玉等都笑得喊痛。姥姥最后迷了路,醉卧在宝玉床上。

24、提问一、简述《红楼梦》中一件热闹的事。

提问二、简述《红楼梦》中一件有趣的事。

答:B:刘姥姥在大观园游园时,有个贾母的侄孙女史湘云,天真爽朗,常不为礼法所拘。她爱穿男装,这天贾母竟把她错当作宝玉了,席上喝酒行令,而后她就失踪了,原来她喝醉而后竟酣睡在假山背后一条石凳上,让芍药花瓣飞落个满身。

25、简述《红楼梦》中一个凄惨的情景。

答:黛玉之死 黛玉从贾母丫环口中得知宝玉将与宝钗成婚的消息,为知详情,往宝玉处问询,二人相见,宝玉自诉病因;从宝玉处回来后,黛玉想自己"这病日重一日""自料万无生理",并将题诗的绢帕和一本诗稿烧毁。最终在疾病的折磨中直声叫着宝玉而死去。

26、《红楼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请简述他们爱情故事中的一个情节。

答:诉衷肠 湘云带丫环翠缕来贾府,拾到宝玉不慎丢失的金麒麟;黛玉不放心湘云的到来,尤其担心金麒麟又引来"金玉良缘"之说,因此悄悄前来欲察二人之意,听到宝玉在湘云、袭人面前对自己不避嫌疑的称扬,心有所感;接着,宝玉向黛玉倾吐了积聚已久的肺腑之言。

27、简述一个《红楼梦》中的经典情节。

答:A.宝钗扑蝶 宝钗见一双玉色蝴蝶,十分有趣,想扑了来玩耍,就一路跟踪蝴蝶,来到滴翠亭上。无意听到小红和坠儿在谈一些闺房私话。为了避免尴尬和无趣,装出一付正找黛玉的样子,还大叫道:"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

   B:晴雯撕扇 晴雯给宝玉换衣时失手把他扇子跌折,便训斥了她几句,晴雯的自尊心受到伤害,还击了一通,把宝玉"气得浑身乱颤"。而宝玉赴宴回来,仍和晴雯有说有笑。听说晴雯喜欢听撕扇子的声音,就任凭她将一大堆名扇痛痛快快撕尽了。最后晴雯将宝玉手中的扇子撕了,又把麝月的扇子也撕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楼梦》重要情节简述(24)
《红楼梦》知识点汇总
江苏高考名著阅读简答题汇编《红楼梦》
名著阅读:《红楼梦》导读(精品转载)
红楼梦重点情节简答题
《红楼梦》阅读水平测试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