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病句

                                       孙长江

病句,就是不合规范的句子,是高考的必考内容。病句的类型不会少于二十种。作为积极备考的考生,如果能留意一下以下十三种病句类型,在具体的操作中,就可以准确而快捷地选到正确答案。

1、用词累赘

造成用词累赘语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在具体的语境中,某一个词语中已经含有着某一个意思了,可是句子里却又明显地用了含有这个意思的词语。

如“他的动作敏捷而迅速”,“敏捷”一词中已经含有着“迅速”的意思,因此“而迅速”就属于累赘,必须删掉。

再如“我们沿着澜沧江边的一连串村寨进行了一次远足旅行”,也属于这一种病句,句中的“远足”一词,字典上是这样注释的:“比较远的徒步旅行”,“旅行”的意思已经包含在里面了,因此“旅行”一词也必须删掉。

二、句中的某个词语已经表达了某个意思,可在句中又用了表达同样意思的词语。

如“‘雪莲’牌衬衫,无论在款式上、质量上,还是在包装上,都可以堪称一流”,句子里的“可以”与“堪”意思是一样的,只能保留一个。

再如“做什么事都必须依靠群众,否则单靠自己,就什么事也办不成了”,句子里的“否则”一词的意思是“如果不这样”,其中的“不这样”是对上文的否定,否定之后的意思就是“单靠自己”,因此也只能保留一项。

三、句中用了不必要的修饰或限定。

如“我们要取缔一切非法贩卖黄色、淫秽读物的摊点”,句中的“非法”就属于多余的修饰或限制;因为没有“合法贩卖黄色、淫秽读物的摊点”。

再如“我们要消灭一切不合理的剥削制度”,句中的“不合理”也属于多余的修饰,因为世间也不存在着“合理的剥削制度”。

再如“荣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殊荣”,句中的“殊荣”也属于多余的修饰,因为前文中已经有了“荣获”。

再如“他们就各自分道扬镳了”,句中的“分道扬镳”在也已经包含者“各自”的意思了,因此“各自”就属于多余的修饰。

2、句式杂糅

句式杂糅,也叫做“赘余”,指的是说话人误将两句话或两种句式糅合成了一句话。这是一种辨析起来比较困难的病句类型,同时,也是这几年在高考试卷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种类型。

如2000年的高考题,“这次网络短训班的学员,除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15所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就属于典型的句式杂糅。说话人是将这样两句话糅合在了一起,一、这次短训班的学员,除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15所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二、这次网络短训班的学员,除北大本校人员外,清华大学等15所高校的一些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修改方法,去掉赘余的部分“也参加了学习”。

再如“客房内设有闭路电视、国内直播电话、音响、衣橱和卫生间等设施应有尽有”,说话人是误将这样两句话糅合在了一起,一、客房内设有闭路电视、国内直播电话、音响、衣橱和卫生间等设施。二、客房内,闭路电视、国内直播电话、音响、衣橱和卫生间等设施应有尽有。修改方法,去掉赘余的部分“应有尽有”。

再如“谁能说他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呢”,就是一个很难辨析的句式杂糅的病句。说话人是误将“谁能说他不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呢”和“谁能说他不值得我们学习呢”这样两句话糅合成了一句话的,修改方法,也是去掉赘余的部分。

类似的例子很多。如“不难看出,苏立华的学习成绩不断下降,其根本原因是学风不正在作怪”,在这个句子里,“在作怪”,就属于赘余部分。再如“说不清经过多少天的冥思苦想,我才明白他为什么要带我回来的原因”,句子里的“的原因”,也属于赘余的部分。再比如“我们要在这一次运动中,建立与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等一系列工作”,句中的“等一系列工作”,也属于赘余部分;当然,这句话也还可以通过加上一个谓语动词来修改,改成“我们要在这一次运动中,作好建立与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等一系列工作”。

3、照应失当

造成这种病句的原因是很多的,主要的有下面几种情况。

一、前半句话(或者后半句话)中有着正反两面,而与之照应的后半句话或者(前半句话)中却缺少必要的照应,也就是被老师们称之为“一面对两面”的语病。

如“能否把握住这一结构特点,采取科学的思维方法,是科学研究的关键”,在这个句子里,前文中有着“能否”两面,而后文却没有照应;修改时必须加上能与之照应的词语,改为“……是科学研究成败的关键”。

再如“机器的好坏是保证生产安全的一个重要条件”,在这个句子里,前文有“好坏”两面,后文只有一面(正面),修改时也必须加上能与之照应的词语;改为“……是能否保证生产安全的一个重要条件”。

二、现代汉语中有这样一种固定句式,即“事或事物(在句中充当主语),对(对于)……人(此时“人”的后面必须要有“来说”与之照应)”,如果在“人”的后面没有“来说”与之照应,就成为病句。

如“焦裕禄这个名字对九十年代的青年是陌生的”,就属于这种语病,修改方法,在“青年”的后面加上“来说”,就没有问题了;当然,还可以通过另一种方法进行修改,改为“九十年代的青年对焦裕禄这个名字是陌生的”。

再如“这个小镇对他是陌生的”,这句话也因后文中的“他”的后面没有出现“来说”,而成为病句的。

三、前文是叙说,后文举例子,而例子与前文叙说的内容不照应。

如“我们学过茅盾的小说和散文,如《风景谈》、《春蚕》”,前文中“小说”在前,“散文”在后,后文中的例子却正好相反,或改前文,或改后文。

  4、语序不当

造成语序不当语病的原因也是很多的,主要有下面几种情况。

一、误将定语(或状语)当成了状语(或定语)。

如“张师长的床头亮着一盏300瓦的大灯泡,床前横眉立目地站着一名士兵”,句子里的“横眉立目”本应是“士兵”的定语,却误用作状语了。

再如“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有效地改正缺点错误、提高思想觉悟的方法”,句中的“有效”,本应是“方法”的定语,也错用作状语了。

二、句中多项列举的事物间有着时间或逻辑的顺序,可却被说话人给打乱了。

如“通过检查,大家讨论、发现、解决了课外活动中的一些问题”,句中的“讨论”、“发现”、“解决”这三个词语的顺序就乱了,应调整为“发现、讨论、解决”。

三、误将介宾短语后的动词谓语的状语用在介词前。

如“我们伟大的祖国再也不是一个四分五裂、任意被帝国主义列强侮辱、蹂躏和掠夺的国家了”,句中的“任意”就属于“侮辱、蹂躏和掠夺”的状语,因为这一切动作均为介词“被”的宾语“帝国主义列强”发出的。

四、也有一些语序不当的病句,与“照应失当”有着交叉关系。

如“花圈上的荷花、菊花和牡丹,象征了先烈们品质的坚忍、纯洁和高贵”,照常理说“荷花、菊花和牡丹”分别象征着的应是“纯洁、坚忍和高贵”才是,可说话人却将顺序弄乱了。

 5、成分残缺

成分残缺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病句类型,有的容易辨析,有的则因病处十分隐蔽,而不易辨析。如“晚报上发表一分钟小说,篇幅虽短小,受益可是非浅呀”,就容易辨析,属于主语残缺;在“受益”前加上“读者”就可以了。再如“新成立的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今天在北京举行第一次会议,听取了半年来我国环境工作的进展情况”,就不很容易辨析;这个病句属于宾语残缺,动词谓语“听取”的宾语中心词在句中未出现,应加上“报告”才是。

对成分残缺这类病句要想作到万无一失,下列情况最当留意。

一、滥用介词,淹没主语。

如“通过学习,使我提高了认识”,句首的介词“通过”就应去掉,否则,就造成了主语残缺。当然这个句子,还可以通过去掉“使”,进行修改。

再如“由于曹雪芹所处的时代和阶级局限性,不能不在他的作品中有所反映”这个病句,也是由于滥用介词“由于”淹没了主语的;因为介宾短语在句中是不能充当主语的。

二、因动宾短语作定语(或状语),使定语(或状语)复杂化导致的动词谓语的宾语中心词未出现的成分残缺。

如“在民族危急的关头,只有人民才能担当起拯救民族危亡的命运”,在这个病句里,有两个动词“担当”和“拯救”;“拯救”的宾语“命运”是在的,构成了介宾短语,而“担当”的宾语却没有出现,造成了宾语残缺。因此,只有在句末加上一个名词性的中心词“重任”才行。

再如“为了全面推广利用菜籽饼或棉籽饼喂猪,加速发展养猪事业,这个县举办了三期饲养员技术培训班”,这个病句的第一分句中也有两个动词“推广”和“利用”;“利用”的宾语“菜籽饼或棉籽饼”也在,但它们所构成的介宾短语在句中只充当“喂猪”状语,由于它复杂了些,因而说话人将“推广”这个谓语动词的中心词给漏掉了。修改时只要加上能与“推广”搭配的名词就可以了;“推广”的应是“经验”或者“做法”。

三、有些介词在句中必须出现而未出现的成分残缺,最应留意。

如“他很后悔,不该和自己同过患难、共过生死的好朋友分道扬镳”,这个病句是很容易在我们眼皮子底下溜掉的,因为它的毛病太隐蔽了。句中只有一个介词“和”,它的宾语如果看成是“自己”,那么构成的介宾短语,也只能是“同过患难、共过生死”这个由两个动宾短语构成的联合短语的状语,而它们合在一起也只是作“好朋友”的定语;这样一来,能够和“好朋友”构成介宾短语、然后充当“分道扬镳”的状语的介宾短语中的介词就残缺了。因此必须在“和”的前面或后面加上一个介词“与”。

再如“2月18日,最后一批滞留巴拿马的古巴难民被遣返美军在古巴的关塔那摩基地”,这个病句中至少有两处介词是不能不出现的。一处是“古巴难民”的定语“滞留巴拿马”,“巴拿马”是一个处所名词,它不受动词“滞留”的支配,只能以介宾短语的形式充当“滞留”的补语,所以必须加上个“于”;另一处是“关塔那摩基地”又是一个处所名词,也不受动词“遣返”的支配,因此也必须在“遣返”的后面加上一个介词“到”才行。

四、有相当一部分成分残缺的病句是以搭配不当(尤其是动宾搭配不当)的形式出现的,也当注意。

如“汉武帝在政治上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就属于这种情况。“采取……改革”,似乎是搭配不当,其实句中缺少的是一个宾语中心词“措施”,改成“采取……措施”就没问题了。

6、否定不当

汉语中有很多词语,本身就含有着否定意味,句子里表达的如果是否定的意思,而在句子里却又出现了一个否定副词,这就造成了否定不当的病句。

如“避免”一词,就包含着否定意味,意思是“设法不使某种情形发生”;在句子里如果再出现一重否定,就可能成为病句。比如下面的句子:“我们要认识和掌握这些事物的规律,尽量避免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面对这样的病句,我们只要问一下“避免”的到底是“不犯错误”,还是“犯错误”,问题也就明朗了。针对上面的病句,修改方法以去掉“避免”为最佳。

再如“防止”一词,本身也含有着否定意味,《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注释的:“防止,就是避免。”因此,在辨析病句的时候,发现句中已用了“防止”一词,就要格外留意后文中出未出现又一重否定,如果出现了,就有可能是病句。比如下面的句子:“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防止”的是“不再发生”,还是“再发生”呢?这样一问,问题也十分清楚了。

再如“忌”(以及与“忌”有关的词语,如“切忌”),也属于包含着否定意味的词语,《现代汉语词典》上这样注释道:“忌,认为不适宜而避免。切忌,切实避免或防止。”因此,,在辨析病句时,发现句中已经用了“忌”(或“切忌”)一词,也要格外留意后文中出未出现又一重否定,如果出现了,也可能就是病句。比如下面的句子:“切忌不要滋长骄傲自满的情绪。”再比如:“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这两个句子都必须用去掉一重否定的方法进行修改。

像这类词汉语中还有很多。如“缺少”、“缺乏”、“防备”、“免遭”等等。再举两个例子:

①我们许多领导缺乏的,一是不懂技术,一是和群众缺少联系。

②如何防备展览会以及珠宝店的贵重物品免遭盗窃,这是目前西方国家最感头痛的事。

“缺乏”的意思是“(所需要的、想要的或一般应有的事物)没有或不够”。“防备”的意思是“做好准备以应付攻击或避免受害”。这两个词语中均含有着否定意味,因此,①中后文里的两个带有否定意味的词语“不”和“缺少”都应去掉;②中后文里的“免遭”也应改为“遭到”。

至于单重否定表否定,双重否定表肯定,三重否定表肯定……诸如此类的问题,对高中生已不是问题,可以略而不谈。

 7、褒贬失当

汉语同其他语言一样,按照感情色彩给词分类,可以分为三类:褒义词、中性词和贬义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如果“褒词贬用”,在修辞上叫做“讽刺反语”;如鲁迅先生在《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就曾写道:“中国军人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句中的“伟绩”和“武功”就属于运用“褒词贬用”构成的“讽刺反语”。如果“贬词褒用”,在修辞上叫做“愉快反语”;如在孙犁的《荷花淀》里,就有这样的描写:“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些伤心,各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句中的“狠心贼”,就属于“贬词褒用”,产生了愉快的效果。

褒贬失当不属于上述情况,它是一种语病。

如“觊觎”一词,若只知道它有“希望得到”之意,而不知道只有在“希望得到不该得到的东西”时才能用,就犯了“褒贬失当”的毛病。比如“古巴和独联体女排都在秣马厉兵,觊觎桂冠”这句话,犯的就是这毛病。

再如“染指”一词,如果只知道它有“取得”之意,却不知道只有在“分取非分的利益”时才能用,也犯了“褒贬失当”毛病。比如“……积极操练,欲染指金牌”这句话在感情色彩上也是不妥的。

同样,对“始作俑者”这一成语,如果只知道它是在说“最先做某件事的人”,而不知道它是在说“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恶劣风气的创始人”,就随随便便地用在这样的句子里,“谭嗣同是甘为变法流血的始作俑者……”,岂不要闹笑话!

“在劫难逃”,更是一个经常被用错的成语,有人这样讲:“此次犯罪的几个主犯纷纷落网,其余的也在劫难逃。”看上去听起来似乎都没有问题,其实问题大了。什么是“在劫难逃”?“命里注定要遭到祸害,逃也逃不脱”,想想,犯罪分子被抓受到应有的惩罚,能说是“遭到祸害”吗?

“趋之若骛”,也是一个经常被人用错的成语,有这样一句话:“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们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骛。”这个成语之所以被用错,是因为说话人只知道它有“许多人争着去做某件事”的意思,却不知道只有在“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东西”时才能用;想想,观摩齐白石的画能说是不好的事情吗?

 8、用词不当

因用词不当而产生的病句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如搭配不当,如褒贬失当,如成分残缺等。这里之所以把它单作为一种类型,则是因为也确实有那样一些句子,是由于说话人对某词或者因望文生义,或者因不求甚解而使之成为病句的情况在。

如“华人”、“华侨”、“华裔”,这三个词语,有谁能相信自己会用错呢?事实上,在具体语境中还真就有叫不准的时候。请看下面两个句子。

①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蛰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侨。

②上一学年全美国获得数学博士学位的933人中,非美国籍的华裔就有204人。

这两句话中加点的词语,用得都有问题。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说话人对这两个词的词义不甚了了。《现代汉语词典》对“华侨”一词是这样注释的:“旅居国外的中国人。”想想,既说他有“加拿大”国籍,又说他是“华侨”,岂不自相矛盾!那么“华裔”又是什么意思呢?《现代汉语词典》上是这样注释的:“华侨在侨居国所生并取得侨居国国籍的子女。”很明显,凡该使用“华裔”一词时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必须是“华侨的子女”,二、必须是“拥有了居住国国籍”;而②句中既说“是华裔”,又说“非美国籍”,这就值得商榷。莫非是204个拥有着其他国籍的华侨的子女都要到美国去考取数学博士学位?这太不合事理了。还是改成“华人”好,因为“华人”一词的适用对象很大。《现代汉语词典》对“华人”的解释为:①泛指中国人;②指取得了所在国国籍的中国血统的外国公民。

似是而非,也是造成用词不当的病句的一个原因,同时,更会成为辨析此类病句的最大障碍。如下面的例子,“谁也不曾注意到,巧夺天工的石林,原来是风沙为害的罪恶见证”;“石林”的天然的,而“巧夺天工”的意思则是说“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二者自相矛盾了。再如“万里长城是一道坚固的天然屏障”,乍一看,没事,稍一琢磨,不对;“万里长城”是“人工”的,怎么又成了“天然”的了?

再如“弥补”与“填补”这一对词,只差一个字,意思可是不一样的,稍不留意,就可能造成因用词不当而成为搭配不当的病句的。如“他试制成功了这种电子元件,从而弥补了科学史上一项空白”,看上去,似乎也没有问题,其实,是不行的。“弥补”的宾语只能是“缺欠”、“缺憾”这一类事物,必须改成“填补”才对。

再如“批驳”与“证明”这一对词,看上去,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其实,因为在选用这一对词造句时,因似是而非而成为病句的例子比比皆是。看下面的句子,“近代考古学的新发现,更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了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就是一个典型的病例;句中的“证明”必须改成“批驳”或“驳斥”这一类词。因为宾语中心词是“观点”,当然,修改这个句子还可以通过调整语序来进行,将“错误观点”调整为“观点错误”,因为“证明”可以支配“错误”。

 9、指代不明

一提到“指代不明”,我们立刻就会想到代词的使用,这当然是对的,但若只注意代词的使用是否正确还远远不够,因为有许多“指代不明”的病例,并非是由于代词用错了。如“自己本是糊涂的,写起文章来自然也糊涂,读者看起文章来,自然也不会明白”,这句话中代词并没有用错,而是加点的“文章”一词出了点问题,到底是指糊涂的作者写出来的糊涂文章呢,还是天底下所有的文章呢?说不清楚。

当然,指代不明的语病,主要与代词的使用有关。请看下面几个例子。

①“有偿新闻”应当受到批评,这是极其错误的,至少可以举出三条……

②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要耐心地给予指导,不能采取处罚或变相处罚的方法,这样,不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③小媛和小芹上学去的时候,她总是走在前面。

这三句话中加点的代词均犯了指代不明的错误。句①中“这”,既可指代“有偿新闻”,又可指代“对有偿新闻这种错误做法的批评”;因此必须在“这”之前加上“有偿新闻”,并且将“这”改成“这种”。句②中的“这样”,既可指代“要耐心地给予指导”,又可指代“不能采取处罚或变相处罚的方法”,这样一来,就出现问题了;莫非采用了“耐心地给予指导”的方法,也“不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因此,必须将“这样”去掉,可酌情改为“否则”。句③中的“她”,只要改成“小媛”或“小芹”中的一个就可以了。

像这样的“指代不明”的病句是很多的。再如:

④我的弟弟来信说:“他在工厂里很好,工人师傅很关心他。”

句中的两个“他”,指代的就不明,均应改为“我”,因为这是直接引用。再如:

⑤在农村时,我和小张住在李大伯家里。当时我高兴地对小张说:“那里就是我们的家啊!”

句中的“那里”,应该改为“这里”才对。因为说话人说的是当时的事情,属于“近指”。 

10、语有歧义

语有歧义,指的是那些可以产生不同理解的句子。造成“语有歧义”语病的原因,主要是下面几个:一、缺少必要的语境限制。如“开刀的是他的父亲”,这个句子就因为缺少必要的语境限制而有了两种理解,既可以理解为“父亲是一个病人,正在接受手术治疗”,也可以理解为“父亲是一个外科大夫,正在给病人进行手术治疗”;修改方法,通过扩大语境可以消除歧义。比如改成“开刀的是他父亲,病得很重”(只剩下了“父亲是一个病人”意思),“开刀的是他父亲,医术很高明”(也只剩下了“父亲是一个外科医生”)。二、缺少必要的停顿。如“我看见他很高兴”,既可以理解为“我很高兴”,也可以理解为“他很高兴”;通过朗读停顿可以消除歧义。比如“我看见,他很高兴”(只剩下了“他很高兴”的意思),或“我看见他,很高兴”(也只剩下了“我很高兴”的意思)。三、由于朗读时的重音不同,而产生歧义。如“他又把物理复习了一遍”,朗读时重音若放在“物理”上,表达的意思是“刚才复习的是别的学科,现在转向了物理的复习”,若放在“又”上,表达的意思则是“物理的复习不止一遍了”。

语有歧义的例子太多太多,因高考有淡化的倾向,所以,只举几个典型的例子,加以解释。

①这次泰国之行,我们三人一组。(两个意思分别是:一、三个人被分在了一组;二、每三个人分为一组)。

②我认为不适当地布置作业,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是没有好处的。(两个意思分别是:一、布置作业,但在时间上或数量上很不适当;二、干脆不布置作业)。

③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两个意思分别为:一、巴勒斯坦游击队要进攻以色列,他们对这次进攻早有准备;二、以色列要进攻巴勒斯坦游击队,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他们的这次进攻是早有准备的)。

④爱护人民的政府。(两个意思分别为:一、看成是动宾结构短语,意思是“爱护政府”,而这个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二、看成是偏正结构短语,意思则为“这个政府是爱护人民的”)。

⑤他有一个女儿,在医院工作。(三种理解分别为:一、他有一个女儿,他在医院工作;二、他有一个女儿,女儿在医院工作;三、他有几个女儿其中有一个在医院工作)。

11、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的语病情况比较复杂,但一般都比较容易辨析;需要注意的下列情况。

一、介词的搭配不当,比较隐蔽。如“他们本着保证质量、降低成本为原则,使用了新的工艺和新的技术”,句中的“本着”应改为“以”,因为它要与后文中的“为”字,构成“以……为……”的句式;当然,这个句子还可以通过将“为”改为“的”来进行修改。

二、近义词的误用,也比较隐蔽。如“这座拱桥,建有53个桥孔,这在国内造桥史上还是先例”,“先例”一词应改为“首例”,因为“先例”的意思是“已有的例子”,而“首例”的意思则是“第一例”;按照句意要表达的意思来看,说的是“在国内造桥史上还是第一例”。当然,通过将动词谓语改为“尚无”(或“还没有”)也可以使动宾搭配。

再如“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句中的“树立”应改为“建立”,或者将“信心”改为“信念”,因为“建立……信心”是搭配的,“树立……信念”也是搭配的;出题者之所以这样出题,也许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吧。当然,对这个句子还可以通过将谓语动词改为“增强”(或“坚定”)也可以达到动宾搭配的。

再如“《杂文报》文风严肃,形式多样,的确起到了激浊扬清、贬恶扬善的效果”,句中的“起到”应改为“产生”,或者将“效果”改为“作用”;因为只有这样才搭配。

三、主谓宾搭配不当,也常常具有隐蔽性。如“古往今来,青青翠竹吸引了无数诗人和画家,竹画已成为我国诗画的传统题材,它象征了中华民族坚定顽强、不卑不亢的气概”,这是一个由三个分句构成的二重复句;第一分句的主语是“青青翠竹”,第二分句的主语也当是“青青翠竹”才对,可是说话人却将主语换成了“竹画”,并说“竹画已成为……题材”,这就不搭配了;因为“竹画”的意思是“以竹子为题材绘制成的作品”。修改方法,去掉“竹画”就可以了。

 12、结构混乱

结构混乱是一种比较难辨析的病句类型。造成这种病句的原因是很多的,最应该注意的是在递进关系复句中将“主”与“客”的位置颠倒而造成的结构混乱的病句。

众所周知,在递进关系的复句中,分句间的排列顺序应该是由小到大、由轻到重、由弱到强,才符合事理;铺垫性的句子叫“客”,而递进的句子叫“主”,“客”在前,“主”在后,如果相反,那就叫“主客乱位”。

如“他经过这段时间的写作训练,不仅能写长篇大论的大块文章,而且能写一般的应用文”,只要比较一下“一般的应用文”与“长篇大论的大块文章”孰大孰小、孰轻孰重,问题也就清楚了;应该先说“不仅能写一般的应用文”,然后再说“而且能写长篇大论的大块文章”,二者之间才能构成递进关系。

再如“这个村今年水稻获得了大丰收,不但向国家销售了六万斤大米,而且不吃国家救济粮了”,也属于“主客乱位”,也应先说“不仅不吃国家救济粮,”然后再说“反而向国家销售了六万斤大米”才顺理成章;否则也构不成递进关系。明眼的同学会发现,改句中将“而且”也改成了“反而”;为什么呢?那则是因为前文中用的是“不仅不”,后文中就必须用“反而”与之照应;因为它属于“否定了再否定”的递进复句。

再如“你刚才提到的那个人,我既不了解他,更没见过他”,从情理上说,“没见过”跟“不了解”相比,后者比前者应该更深入点才是,所以也当改为“……我没见过,就更不要说了解他了”,或者改为“……甭说了解他了,连见也没有见过”。

辨析这样的病句,必须细心,粗心大意就会让它们从我们的眼皮子底下溜掉的!

 13、关联词语使用不当

关联词语,指的是在句中起着关联作用的词语;使用得当会使文章文从字顺,若使用不当则成为病句。作为考生,最应该注意的是下列情况。

一、关联词语的位置不当造成的病句。一般地说,在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构成的复句中,如果两个(或三个)分句的主语是共同的,那么,第一分句的关联词语应在第一分句的主语后;如果两个(或三个)分句各有主语,那么第一分句的关联词语就应该在第一分句的主语前。

如“只有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才能找到丰富的创作源泉”,这是一个由两个分句构成的复句,它们的主语都是“文艺工作者”,所以句首的“只有”必须放在主语后,不然,除非后一分句改说另外一件事,比如改说成“文艺事业才能繁荣”才行,否则就是病句。

再如“沿海城市不仅需要改革开放,而且内陆也需要改革开放”,这也是一个由两个分句构成的复句,两个分句各有主语(“沿海城市”和“内陆”),按照上面说的规律,第一分句中的关联词语必须放在主语前,不然,除非第二分句接着讲“沿海城市”的事才对,比如改说成“而且需要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才行,否则也是病句。

再如“即使这个结论很有根据,但是如果不能说明地球上的无数生物,怎样经历变异而达到它们各自构造的极其完善和相互适应,也是难以令人满意的”,这是一个由三个分句构成的二重复句,三个分句的主语均为“这个结论”,所以句首的关联词语“即使”也应放到主语后。

二、关联词语的相互搭配与照应不当产生的语病。

仅以递进复句中的几种情况为例说明一下。众所周知,“不仅(不但、不单、不只)……而且(并且)……”,这样使用是正确的,因为这是“肯定了再肯定的递进复句”,“不仅不(不但没有)……反而(反倒)……”,这样搭配着使用也是正确的,因为这是“否定了再否定的递进复句”,在具体的操作中,如果发现情形相反,那就成了语病。

比如“不但我不知道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反而他也不知道”,就是一个病句,前文用的是“不仅”,后文与它照应的却是“反而”,这是明显错误,必须改成“而且(或“并且”)”。

再比如“他不仅不感谢人家的好意,而且反目为仇”,这也是一个病句,前文用了“不仅不”,后文中与之照应的却是“而且”,这也是明显错误;非改为“反而”不可。

三、关于“何况”与“况且”的使用不当造成的语病。

这一对词的共性是均可表递进。先前的许多书中对它们的区别讲的过于繁琐,给中学生的辨析带来一定的障碍。其实,它们之间的区别是很清楚的。记住:在带有“反问语气”和“感叹语气”的递进复句中,只能用“何况”,而在其它情况下,二者通用。

如下面的例子,就属于二者通用。“你身体本来弱,况且(何况)又刚生过病,还是我去吧”。

再如下面的两个例子,就只能用“何况”。

①爷爷年逾花甲还在努力学习,何况你还这样年轻呢!(因为属于带有反问语气的递进复句)。

②“四人帮”横行时,多少老革命家都蒙受了不白之冤,何况我这样一个知识分子呢!(也是因为句中带有的是反问语气,如果换成“况且”是很能迷惑一些人的)。

四、关于“越发”与“更加”的使用不当造成的语病。

这一对词的共性也是均能表递进。区别究竟在什么地方呢?记住:前文中如果出现了“越”这个字眼,后文就只能用“越发”与之照应,构成“……越……越发……”的格式;前文如果没有出现“越”这个字眼,后文中二者通用。

如“观众越多,他的演出就越发卖力气”这句话,“越发”的使用就符合规范;因为前文中“越”出现了。

再如“来中国后,琼斯的汉语说得越发(更加)流利了”,这句话中的“越发”的使用也符合规范,换成括号里的“更加”也是正确的,因为前文中没有出现“越”这个字眼。

再如下面的例子,就属于病句了。“你越是不许我笑,我笑得更加厉害了”,句中的“更加”必须改成“越发”;因为前文中“越”这个字眼已经出现了。

五、关于“之所以”的使用不当造成的病句。

很简单,“之所以”如果出现在句首,就是病句;因为“之所以必须用在主语后”才符合规范。

如下面的例子,“之所以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答案,是因为他们的命题意图不同”就是一个病句,在句首必须加上“这次考试”一类的主语才行。

时间在积极备考的考生的眼中心里是最快的,愿天下所有的考生都能利用好眼下这比金子还宝贵的时间,在已有的高度上“更上一层楼”!

(写于2000年12月15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三考前语病强化指导
句子的守法与变法
辨析病句---规律标志法
10种方法快速辨识病句,再也不怕写作文语句不通顺啦!
病句修改八项注意
句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