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典的围城打援战例:湘军安庆之战围城与打援兵力1:3大获全胜

季我努学社

整理出版中国近代史料,传播历史知识

以书生从戎的湘军首领们并无指挥大规模战争的经验。与绿营将领比较,他们最大的特点,是善于开动脑筋,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从敌友我三方的战争经历中,特别是从自己的战争经历中总结经验教训,丰富自己的战略战术知识,从实际的阅历与前人经验的结合中升华出有益的军事理论。这方面,胡林翼做得较为突出。咸丰九年、十年间胡林翼在考虑并制定安庆战役的作战计划时,反复回顾了太平天国起义以来清军和太平军作战的经验教训,重点研究了八年三河溃败之役和十年江南大营被歼之役的经验教训,甚至连九年石达开率太平军20万人围攻湖南宝庆城失败的经验教训也在他们的视野之内。通过这些总结,提出了若干重要的战术原则,并在安庆战役的全过程中坚持了这些战术原则。这些原则主要的有:谋定后战,反对急躁冒进;围城与打援;攻坚与杀敌;并力与分兵;主客与动静等。

安庆之围

关于谋定后战,反对急躁冒进。急躁冒进以李续宾三河之败为典型。李续宾以九江得胜之师,一月之内在皖北连克四城,在未安排好援兵的情况下,单兵冒进,导致惨败。以此为戒,胡林翼在考虑安庆战役作战时,强调谨慎从事,谋定后战。从安庆战役的全过程来看,曾国藩、胡林翼在组织指挥中确是非常谨慎的。这不仅表现在为整个战役制定了较为周密的作战计划,并根据敌情我情的不断变化相应改变计划,调整兵力部署,而且要前线营官、统将审视敌我情势,制定各自战役的或战斗的计划,随机应变,灵活运用战术原则。在安庆战役正式打响以前,胡林翼首先精心组织兵力夺取了安庆外围太平军的几个重要据点:太湖、潜山、石牌、枞阳,使太平军失去了安庆东西两侧的重要支撑点,给予皖北太平军以沉重打击。陈玉成主力奉命东调,未能全力阻止湘军行动或者夺回失去的阵地,造成湘军坐大,并得以使其主力从容进入预定战场:曾国荃部包围安庆城及多隆阿部、李续宜部作为机动兵力进入桐城以西挂车河、青草塥一带,都未遇到像样的抵抗。这一步即安庆战役的第一阶段以湘军的胜利而结束,初步转变了皖北战场的两军态势:湘军实现了第一步战略计划,主动性大为增强,太平军损城折兵,优势大减。但是,湘军并未如李续宾进军三河那样以得胜之师直捣安庆,而是休养兵力,待机而动。以至曾国藩感叹:'不克乘狗逆(指陈玉成)踉跄之际进窥安庆、庐州,颇为失策',深以为憾。

从十年正月湘军占太湖到十月陈玉成率部重新出现在皖北战场,九个多月皖北无大的战事,正好给湘军造成了休养兵力、部署安庆战役第二步的大好时机。胡林翼说:'敛兵据险,则兵气聚而兵力可留有余;聚稻入堡塞,则野无余粮而贼股不能久驻;兵民联络,守备自严,能立于不败之地,而后可以言战矣。'在这九个多月里,胡林翼正是按他提出的言战三条件来办的。首先休养兵力培养士气,奖励各级官佐,主要将领纷纷休息,如鲍超回四川探亲,多隆阿请假养伤,李续宜、曾国荃三月以后才陆续从湖南来到皖北战场。接着招募并训练士兵,统帅部则积极筹划战略战术。曾国荃督所部士兵在安庆城东北西三面完成了前后两道长濠。胡林翼甚至以主要精力筹饷,基本上保证了湘军主力水陆马步六万人(后来皖南曾国藩直接统率的和左宗棠新招募的,约有四万之众,则由江西供饷)的后勤供应,如十年十月一次拨给挂车河、青草塥、安庆围师、枞阳太湖城守各一月之粮共1·5万石。并联络皖、鄂、豫边各州县官组织民兵(胡林翼语)、团练修筑堡寨,坚壁清野,准备在太平军可能出入路径进行骚扰。这些工作是确有成效的。以至在十一年三、四月在安庆主战场展开安庆战役的第二阶段时,湘军士气高涨,战斗力旺盛,各军配合较好,终于在五月初以全歼集贤关外赤冈岭太平军精锐四垒、生擒陈玉成部下最得力将领刘瑲林的重大胜利,结束了安庆战役的第二阶段。此役对湘军确是战绩辉煌,基本上改变了皖北战场上敌强我弱的态势,奠定了安庆战役胜利的基础。太平军如果还不改弦更辙,仍采用老的一套战法,以救援安庆为根本目的,即使有更多的援军(实际上已很难组织更多更好的援兵)也已无济于事了。尽管如此,湘军在组织安庆战役的第三阶段时,仍谨慎小心,不敢马虎。这一阶段值得指出的大事,是曾国藩通过刚刚建立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通报各国政府,彻底断绝了洋商对安庆太平军的粮食接济,使城内守军处于断炊的致命境地,以至在八月初一日湘军攻陷安庆时,守军饥饿难支,城内粮食已颗粒俱无了。从战役的全过程来看,基本上实现了胡林翼最初提出的'我军不进则已,进则须求万全'的设想。

关于围城与打援。围城与打援相结合是湘军在安庆战役中运用得最有成效的一项战术原则。它是从已往的失败中提炼出来的。向荣以大军五万围困天京三年被击溃,和春以大军七万围困天京三年再次被击溃,石达开以大军近20万围困宝庆70日同样被击溃。'贼围我而败,我围贼而亦败,如宝庆与金陵之胜负可睹矣。'四面围坚城,其注意力被围敌所牵引,'则不能顾其后与其旁,情见势绌,无一而可',一旦援敌横击旁扰,就会分散围城兵力,且可能在运动中被敌援师消灭,达不到围城目的。而且围城徒然牵缀兵力,如一万人围城,则一万人为敌所缀,'谓之无一兵可也'。'十年军事,无人能运掉灵捷者,只苦顿兵坚城耳!'所以围城为非计,为危机,胡林翼甚至发誓'永不围城'。永不围城是对单纯的围城战术的否定,并不是在任何意义上反对围城。

胡林翼认为在二种条件下可以围城:一、四面无敌,且有十倍于敌之力;二、围城与打援相结合。前一种情况无普遍意义,只有围城与打援相结合才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战术原则。所谓围城与打援相结合,围城不是目的,打援才是目的。围城以引诱援敌,打援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援敌消灭了,所围之城自然可得。援敌不消灭,围城之师难以收效。这叫做:'不徒以得城为喜,而以破援贼为功'。在胡林翼看来,'天下兵事,只此一理:有围城之人,须先行另筹打仗之人'。而且要以弱兵、中等之兵围城,以强兵打援。'以强兵围城,必难应命'。打援兵力在数量上也要超过围城兵力,'打援贼大约兵愈多而愈妙也',大致一兵围城,三兵打援,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胡林翼

湘军在安庆战役中围城打援战术表演得相当出色。战役一开始就使用了围城打援战术。太湖就是用这种办法占领的。其间在打援兵力的部署上,胡林翼和曾国藩之间还发生了认识上的分歧以至不愉快。胡林翼于咸丰九年十一月十七日设计:请曾国藩拨出7000人合唐训方兵约万人包围太湖(尚缺东面不能合围),以多隆阿、鲍超部1·8万人驻于太湖城外小池驿以打援敌,另以重兵驻天堂寨亦以备打援,胡林翼认为这设计如'官渡摧袁、虎牢擒窦,至计深机,亦不过如是',得意非凡。'七千人之请,九顿首而出,志在赴急难以兴楚耳'。

多隆阿

殊不料曾国藩不以为然,认为'所议不甚妥洽',提出以鲍超、唐训方二军围太湖,'以六成御援贼,以四成御城贼',而拒不派出7000人。曾、胡之间书牍往返,颇有争执。胡原议曾部7000人须三四日内派出,因根据情报,陈玉成率部10余万将来救援太湖。一个月过去了,胡已不准备曾派兵前来。曾忽通知胡将从宿松拨营前往太湖,使胡兴奋难已。'连日得分兵喜报,巨跃三百,幕中之客,无不钦感,如龙马上山,舞蹈欢喜。胡林翼负疚在心,然闻宝庆之捷,是一幸事;闻宿松分兵,又是一幸事。'后来果然以万人围城,3万人打援,击败了陈玉成援师,仗打得虽极艰苦,终于一鼓连得太湖、潜山二城,取得了一次相当辉煌的胜利。胡林翼说这是'合马步四万人之力,克复二城,而功效仍在破援贼。援贼已破,城池自得',道理至明。

编辑 | 闫红 胡一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玉成十万大军团灭湘军6000人,不久遭到怎样对等报复?
多隆阿为什么不愿和曾国荃一起围困天京,反而远走陕西?
天国之秋——回眸太平军与清军的血腥安庆攻防战
兵法 | 曾国藩·论兵
大清国第一福将,安庆战役“头号功臣”——王佳·官文的故事
太平军第二次西征:不救安庆攻武昌,为何武昌是被选中的城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