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血压 是不是病
现在的人们对于“高血压”真是再熟悉不过了,许多人非常在意和关注它,尤其是中老年人,每天都要测上好几次。
但是,熟悉不等于真的就了解。
不明白高血压的真相,就不可能达到防病治病的最终目的。
要了解高血压,我们首先必须搞清楚以下两个最基本的问题。
第一,高血压是病吗?
第二, 人的血压为什么会升高?
以上两个问题,西医是这么认为的:
西医把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并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的体征界定为“高血压”。西医认为高血压是一种病。
对于高血压的成因,西医认为可能有如下几个病因:遗传、精神和环境、年龄、药物、生活习惯、其它疾病等。
换句话说就是:到目前为止,西医跟普通人一样,不能确切地了解高血压形成的原因。
既然西医不知道高血压的致病因素是什么,那么也就不可能知道应该采取怎样有效的方法来防治高血压。
然而奇怪的是,西医在完全没搞清楚高血压成因的情况下,贸然采用降压药的方法来给患者降压。
那么病人吃了降压药之后,会有什么样的后遗症?降压药对人体会产生怎样的危害?对此,西医并不关心,或者说有意在回避这个问题。
同样是开头的两个问题,我们来看看中医是如何回答的。
中医认为“高血压”不是病,是“症”。
血压的高与低只是一个症状而已,只要把致病因素解决了,血压自然就能恢复正常,根本不用终生吃药。
中医认为除了极少数被西医称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是因为阴虚造成的血压高之外,其余被西医称为“继发性高血压”的患者都是因为阳虚。
确切的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是因为“肾阳虚”导致了血压的升高。
中医认为正常人的阳气是往脚下凝聚的,所以他的脚是暖的,而头面是冷的。
相反,如果一个人的脚是冰冷的,头面却是热的,满脸通红,那这个人的生命就很危险了!所以不要以为面颊发红就一定是健康的表现。
当一个人的阳气虚弱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虚的阳就会往上浮脱,向头面上冲。此时他会感到头晕,如果用血压计去测量,则会显示他的血压高。
另外,被西医诊断为高血压的人,大多是肾阳虚且特别喜欢喝冷饮、吃水果的人,也有的人是因为错误的养生观念,“每天八杯水”地往身体里灌,久而久之,他们的体内积累了很多的废水。
我们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观念:被人喝进去的水,并非直接就能滋润人的身体,而是需要耗费人体的热能(阳气),必须被汽化之后才能变成对人体有用的津液,才能在体内正常循环,去到该去的地方,完成该完成的任务之后,再被排出体外的。
而且完成这个汽化和循环的过程是需要时间的,因此,如果你刚喝进去的水,没过多久就通过小便被排出来了,那说明你体内的水循环出现了问题,说明你身体里的热能(阳气)不够,水不能被汽化从而被人体所吸收和利用。
因此,但凡尿频的人,他的肾阳一定是虚弱的,可是如果他不明白这个道理,还是拼命地灌水,那么就会出现两种结果:要么造成“癃闭”(即尿不出,西医所说的泌尿系感染),要么就是喝进去的水不能正常循环最后排出体外,而是积累在体内成为废水。
中医把这种废水叫做“水气”,也有人称之为“水毒”。
紫菀花觉得叫“水毒”的话,更能引起人们的警戒心。
水毒对人体的危害非常之大,可以引起很多症状,比如眩晕、心悸、水肿、小便困难、身体麻痹不仁、拉稀、四肢沉重疼痛等等,严重者则出现心衰、肾衰等危重病症。
人体是非常聪明的,肾阳虚而体内又有“水毒”的人,他的身体就会拼命地通过升高血压的方法以便有力量把水毒排出体外,所以,血压升高完全是身体自救的一个表现,是一个症状,根本不是病。
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中医认为:只要把患者虚弱的阳气给补足,帮助他把体内的废水排出体外就行了,血压自然就会恢复到正常状态,头晕、心悸等各种症状也都会随之消失。
这种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法才是真正科学的,才是真正“以人为本”的医学。
而终生服用降压药的做法,不仅治不好病,而且因为它实际上是压制了人体的正气,是助纣为虐,也是掩耳盗铃,其后果就是:患者体内的水毒越积越多,肾阳变得越来越虚弱,继而心脏也会出现问题,因为中医认为:“肾主水,心主火,水克火”。
如果读者不知道当心肾出现问题,会有哪些具体的病症出现的话,紫菀花不妨在此给大家列举一下:青光眼、癃闭、二便失禁、听力减退、记忆力减退、老年性痴呆、美尼尔氏病、帕金森病、肾衰、心衰等等。
这就是不从根本上解决高血压的致病因素,而采用降压药的严重后果。
可怕吧?
有人说:人老了不都这样吗?
紫菀花说:不对!
“身体健康”的主动权就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上,只要你够明智,那么完全可以拥有一个高品质的人生。
就怕你没有主见或者固执己见;就怕你不肯读书学习,还偏听偏信;就怕你盲目迷信权威,左顾右盼、将信将疑。那么在你犹犹豫豫的当下,各种重病绝症已经悄然而至了……
要想血压正常,身体健康,首先必须改变错误的饮食观念和饮食习惯,不喝冷饮,不吃寒凉生冷的瓜果,不渴就不喝水,要喝就喝热水。
如果这些错误的饮食习惯不改的话,那么“补阳气”就无从谈起。
其次,改变错误的健康观念,不要再去关注血压的高低。
血压计带给你的只有无谓的担忧和假象。
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时间节点、不同的场景下,所测出的血压值都是不同的。因此,你每天担忧地、紧张地盯着血压计的行为,实际上就已经对你的身心造成无形的伤害了。
即便血压值在正常的范围内,那也只是假象而已,因为那是靠药物把血压强制压下去的结果;而这种假象只会麻痹你,让你以为自己的身体还好,但其实已经是危机四伏了,这难道不是最可怕的吗?
你应该关注的是真正有意义的活指标。
天底下谁都有可能欺骗你,除了你自己的身体。
你每天应该关注的是:昨晚睡得好不好;今天有没大便,有没腹泻;小便顺不顺畅,有没有尿频;今天吃饭有没胃口,肠胃难不难受;今天有没啥不舒服的地方,比如:头晕、手脚麻木、心悸、心慌、胸闷,等等让你感到难受的症状,这些都是你的身体给你发出的最最真实的信号和警报,你都应认真对待,别不当回事儿!
当身体出现任何不舒服的症状时,去找真正懂中医的人看病,并谨遵医嘱。
如此这般,高质量的人生根本不是梦!
治疗肾阳虚且体内有水毒的高血压,最快也最有效的方法是采用医圣张仲景的方子“真武汤”。
配方如下:茯苓15克,芍药15克,白术10克, 制附片15克,生姜15克(大小约一个大拇指)切片。
因附片有毒!!!久煎才能去其毒,故须严格按以下方法煎煮:放入约五碗半水,先浸泡所有药材一个小时;大火煮开后调至使水保持沸腾状态的小火煎至少一个小时零十分钟。煮出的汤药应至少有三碗。
服法:每次喝一碗,于早、午、晚饭前空腹温服。三剂。头晕、心悸、咳嗽、拉稀、小便不利、呕吐、下肢沉重等诸症状(以上症状并非患者一定会出现)消失后停服。
此外需特别注意:正是因为患者身体里的水代谢不良,所以才会出现血压升高、头晕等症状,而真武汤就是补肾阳、去水毒的方子,所以服药期间一定要少喝水,不渴决不喝,喝也必须喝接近烫的温度的水,喝两三口就不要喝了;同时忌生冷寒凉之食饮,否则会严重影响疗效!
献给长辈的爱——治疗手脚麻木的中医名方
尽管“大寒”的节气即将到来,但广州的日均气温依然在十五摄氏度以上。
前两天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吹散了雾霾,让人闹心的潮湿天气终于变得干爽、清新了许多。
这种四季不分明,冬天气温反复无常的气候其实并不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
因此,如何根据气候的变化,用中医的理论和方法来顺应自然、调理自己的身体,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实在是太重要了。
入冬以来,不少中老年人相继会出现手脚麻木的症状,而且通常发生在夜间或凌晨。
没经历过手脚麻木的人,是想象不出那种症状出现时的滋味儿和感受的——你身体的一部分突然失去了知觉!
是不是很可怕?
虽然可怕,但很多人却并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该怎么办?
如果去看西医的话,那只能是瞎折腾。
那么不管它,行吗?
不行!
因为手脚麻木发展下去的后果就是:中风或者类风湿。
中风会口眼歪斜和偏瘫;类风湿则会关节肿大和变形。
所以您现在知道了,那些得到中风或者类风湿的人,是不可能突然就得到这些病的,而是早就已经有一些征兆的了,只是要么他们并没当回事儿,要么呢,虽然有警觉,但却没遇到好的中医大夫,而把病情给耽误了。
其实早在一千八百多年前的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就在其著作《金匮要略》中对这种手脚麻木的症状、病因及治疗进行了简明扼要的论述。
仲圣称之为“血痹”,描述为:“……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
仲圣指出得到血痹症的原因是:“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困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
大致意思是:养尊处优而平时缺乏劳动或锻炼的人,虽然外表看起来肌肉丰盛,但其实筋骨脆弱,腠理疏松,抵抗病邪的能力比较弱,因此,稍微干点儿活,劳累一下就容易出汗;再加上喜欢没事儿胡思乱想,以致睡眠不好,于是感受点儿风邪,就得血痹之证了。
总之,血痹症的成因是患者原本体内气血不足,在感受外来的风邪之后,阳气受阻,肌肤血行不畅而致使肢体局部麻木不仁。
同理,不少中老年人原本身体就比较虚弱,气血不足,在寒冷的冬季,更容易出现气滞血凝,特别在夜晚,体内阳气是最弱的时候,因此更容易出现手脚麻木的症状。
虽然通常都能自行缓解,但如不及时采用中药进行治疗的话,那么这种症状出现的频率将会越来越高,程度也变得越来越严重,最终会突发为中风,或者演变为类风湿关节炎。
针对血痹症,仲圣开出了治疗方剂——“黄芪桂枝五物汤”。
这个方剂只有五味药,而且都是最常见的中药材。不少人说里面的中药,我平时也经常有用哦!
不过,您还真别小看了这个方剂,它是治疗血痹最快、也最有效的中医方剂!
大剂可达到“一剂知,二剂已”的神奇疗效。
小剂的话,通常一至三剂可愈。
改变其中任何一味药的妄想,都会导致失效。
药简效宏,这就是仲景经方的魅力——千百年来,只有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可就是这个既好又便宜的方子,您去中医院,大夫却很可能不给您开。
不开的原因,绝大多数是因为他不懂;也不排除有的会往里加上些贵重的药材。不要以为多了贵重的药材,疗效就会增加,不是的!不懂方剂的组成,胡乱增加药味,只能破坏方子的疗效。
前两天,紫菀花看见有篇文章说:全国真正懂得用经方治病的中医不超过100个人!
甭管这个数据是否准确,但您今天能看到这篇文章,的确是您的福气,也是您跟紫菀花的缘分。
是缘分,就要珍惜,对吗?
“黄芪桂枝五物汤”的配方如下:黄芪20克,白芍15克,桂枝15克,大枣八粒掰开,生姜30克(约两个大拇指大小)切片。
煎煮方法:放约四碗水,先浸泡药材半个小时;大火煮开后调小火煎40分钟,煮成三碗汤药。
服法:空腹温服,每次一碗,日三次。忌生冷。轻者三剂,重者五至七剂。
注意事项:服后可能会有便溏,此为排毒之现象,请勿担心。
防患于未然 | 中风的病因和防治
紫菀花在上一篇文章《献给长辈的爱——治疗手脚麻木的中医名方》中讲到:手脚麻木的症状如不及时解决,就会导致中风和类风湿;中风就会口眼歪斜和偏瘫。
人们都知道中风有多可怕,谁也不愿意中风这个病发生在自己和家人的身上,因为一旦发生,就意味着将要面对无尽的痛苦和麻烦,一个字就是:累!
身体累,心更累!相信这样的人生谁也不想要。
不想要,就得想如何才能有效地去避免它,不要等它发生了才来后悔,天底下没有后悔的药。我们只有通过不断地自我反省,不断地读书学习,不断地自我完善,才能不断地成长和进步,才能使自己的人生通往康庄大道。
今天,紫菀花要跟大家更深入地谈谈中风这个话题。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了解到中风的致病因素,以及怎样才是正确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
在医圣张仲景的著作《金匮要略》中有一篇章节专门论述“中风”。
“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
仲圣借“脉微而数”的脉象说明:中风的原因就是气血本来就虚,又经外邪(风、寒)诱发而为病。
“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搏,邪在皮肤;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喎僻不遂。”
仲圣进一步指出:由于患者的气血虚弱而络脉空虚,致使外来的风寒之邪乘虚而入,并滞留于虚处;受邪的(脸)一侧因经络之气闭塞,缓而不用而松弛,无病的一侧气血运行正常,皮肤肌肉有力,因此会把受邪那侧的气血和肌肉牵引过来,造成口眼歪邪的现象。
所以说中风出现口眼歪邪的病人,向左边歪的,说明病侧在右;向右边歪的,说明病侧在左。
“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府,即不识人;邪入于藏,舌即难言,口吐涎。”
这一段,仲圣论述了中风由轻到重的不同发展阶段及其症状。
中医认为“络”遍布于人体皮肤表面;“经”是再深入一些,靠近筋骨血脉;再深入些,则到“腑”;人体的最深处则是“脏”。
当邪中络脉时,气血不能正常运行于体表,故肌肤麻木不仁;
当邪中经脉时,气血不能正常运行于四肢,故四肢感觉沉重不堪;
当邪跑到腑(胃)里面,因胃之支脉络于心,心主神明,神明受胃热痰热所蒙蔽,故出现不认识人的状况;
当邪深入到心脏后,因舌为心之苗,邪入心则舌纵说不了话,廉泉穴开而流涎沫。
最后,仲圣论述道:“……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心气不足,邪气入中,则胸满而短气。”
就是说如果气虚的话,当风邪进入皮肤表面后,容易出现身上发痒,起一片一片的疹子,而且会像风一样游走,这个就是风疹 ,这个用经方治疗的效果最好。
那如果心气本来不足的人,中风后邪气就会入脏,出现胸腔胀满、气短,无法大力呼吸的症状。
以上是《金匮要略》对于“中风”的主要论述。
从中我们了解到中风程度有深浅,那么当然是病还浅的时候治疗起来更容易,对吧?
在络、经上中风的病人,一、两年内去找中医治疗的话或许而还能治好,但如果已经入腑入脏了,已经是半身不遂,目不识人,讲不出话了,这种情形一旦超过一个月再找中医治疗,就是医术再高超的中医大夫也治不了了!
所以您看这治病的时机有多重要!
可是呢,很多人得了病首先想到的是去看西医,等西医折腾不下去的时候,才想起去找中医碰碰运气。尽管中医收拾了很多西医的烂摊子,但如果这烂摊子已经烂到无法收拾的时候,那也只好撒手不管了。
更可悲的是中风的病人往往不会立即死去,而是长年卧榻,生活不能自理,病人自己有苦不能言,家人则苦不堪言……
看西医,还是看中医——选择权都在自己的手上。
出于我们现代人所无法了解的历史原因,《金匮要略》中没有治疗中风的方子,因此其编者附了几个从别的医家著作中摘录来的方子。除了其中的一、两个方子像是仲圣的方子之外,别的方子应为后人所做,用的人也不多。
紫菀花打算给大家推荐的是“小续命汤”,这个方子出自药王孙思邈的著作《备急千金要方》。
话说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自幼多病,留心医药,勤于临证与著述,终成一代大医,被后世医家尊称为“药王”。相传药王的寿命有一百四十多岁!
孙思邈广泛采集汉魏六朝及当代医学资料,总结其成果,分门别类,著成《备急千金要方》,其内容丰富,对于后世医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据说孙思邈成此书之后,有一天无意之中发现了东汉时期的医家张仲景的方子,非常惊喜,于是将其收录到自己的著作中,名为《千金翼方》。
“小续命汤”用药大胆,结构奇妙,疗效显著,极似仲圣之作;而且历代使用这个方子治疗中风的医家也很多。
在介绍“小续命汤”之前,紫菀花先叉个题。
有不少人为了预防或治疗中风,会出重金购买北京同仁堂或其他品牌的“安宫牛黄丸”。
这个中成药的价格非常昂贵,之所以贵是因为里面有牛黄、麝香等名贵药材。
看看“安宫牛黄丸”的药物组成,几乎都是清热解毒的药材,因此你就知道这个中成药只适用于热症的中风。
而大多数的中风患者,则属于寒证(虚寒症)的中风,那如果吃这个“安宫牛黄丸”的话,无异于雪上加霜。这就是紫菀花必须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下面我们来看“小续命汤”的配方、煎服方法及适应症。
配方如下:麻黄15克,桂枝15克,白芍15克,当归15克,川穹15克,党参20克,炙甘草20克,生石膏15克(或黄芩15克),干姜15克拍扁,制附片10克,防风15克,防己15克,杏仁15克砸碎。
以上为参考配方和剂量,医家可根据病人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做加减。
煎煮方法如下:放六、七碗水先浸泡药材半个小时;大火煮开后调小火煎至少一个小时。
服法:空腹温服,每次一碗,日三次。病人喝完汤药后,让他坐起来(取坐姿),等待身上出汗。出汗了,病也就好了。如果不出汗,那就继续喝药,喝到症状消除为止。注意避风,忌食生冷。
“小续命汤”治疗中风后,患者的身体麻木不仁,口不能言,不知痛处,神志有些不清,四肢拘急,全身紧绷不能转侧等症状——我们看得出这已经是比较严重的中风了。
在了解了中风的病因和治疗之后,作为健康人该思考如何预防中风的发生。
我们不仅应该在平时就顾护好自己的气血,而且在有风有寒的环境中,注意避风和保暖。
紫菀花时常看见有人在天热时,对着冷气和风扇狂吹,这个就是在糟蹋自己,这个就是作死的节奏,难道不是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血压是病吗?非得终生吃降压药吗?这么吃药能行吗?
杂谈高血压 作者:医者佛
头痛十天余,三剂中药除,高血压头痛用桂枝汤?
有一奇方,治感冒用它,降血压用它,预防中风用它,治中风还是它。。。
沈绍功教授临床经验汇讲(10)韩学杰博士主讲
中医眼里没有’’高血压’’的说法,更不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