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借兵关外的历史教训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规律,那就是自宋以来,东北之得失,关系天下得失;而是否善于借用东北自身力量,则是东北得失之关键。

最先用自己的灭亡来验证这条规律的是大明王朝。明末因为宦官弄权党争加剧加上天启万历皇帝的胡作非为,整个社会阶矛盾日益尖锐,朝廷正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破产,压迫剥削日益加重;与此同时天灾人祸不断发生。陕西当时正逢连续几年的旱灾,人民几无法生活,只能揭竿而起,在血盆中抓饭吃。其中最为“成功”的当数驿卒出身的李自成。1644年春节,已经占领了“百二秦川”、既而席卷山西的李自成,在西安建国,国号大顺,年号永昌。此时尚在紫禁城里苟安的崇祯皇帝意识到,明都北京已经受到严重的军事威胁。而此时,卫戍京城的军队已经几乎一年没有得到军饷。兵士们人心极度涣散,正如一位将领所报告的:“鞭一人起,一人复卧如故。”尽管情况已经不能再糟,崇祯皇帝还是严词拒绝了群臣迁都南京的建议,坚决主张固守北京。面临覆亡命运的明朝便把赌注押在了关外拥有重兵的吴三桂身上。不少朝臣如王永吉吴麟征等先后上疏,要求撤宁远之师以入卫京城。大顺军直指京师,崇祯诏征天下兵勤王,三月五日加封吴三桂为平西伯,命吴三桂火速领兵入卫北京。三月十九日吴三桂率军到达山海关,继而率兵西进京畿。然而,当他统帅的关外铁骑还没到达北京时,李自成的大顺军已攻破北京,崇祯皇帝缢死煤山。于是,名不见经传的吴三桂走入了历史前台。

吴三桂(16121678),明清之际高邮人,字长白。武举出身,以文荫袭军官。明末任辽东总兵,封平伯候,驻山海关。有"明末悍将"之称的吴三桂出身辽东豪族、武功世家,不但弓马娴熟,以力战名;还世受皇恩,幼承庭训,满脑子全是忠孝节义(他十六岁时曾闯围救父,有忠孝之名)。手下的子弟兵也是明军中的王牌,战斗力最强。可是当明清鼎革之际,官军同流寇交攻,外患与内忧俱来,他所处环境太微妙。当时明、闯、满成三角之势,螳螂捕蝉,雀在其后,他非联闯不足以抗清,非联清不足以平闯。况以兵力计,闯兵号称百万,满兵也有十万,三桂之兵则仅四万,无论与谁联合,都势必受制于人。吴置身其间,实无两全之策。再者,从名节讲,他投闯则背主,降清则负明,也是横竖当不成好人。

事实上,吴三桂当时也倾向于投降李自成,联合李自成在关内的部队回过头对付满清军队。这虽然有失君臣之义,却不失民族大义。而当时李自成也想招降他:李自成利用自己强大的军事实力和握有吴三桂的短处来招降吴。吴三桂的朋友已经投降李自成的明将总兵唐通、监军张若麒奉李之命来招降吴,占领了北京的李自成将吴三桂的家人扣为人质,并让吴三桂的父亲给他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如若归降大顺,不仅可以搭救一家人的性命,还可官封王侯。随信一同送到吴三桂军营的还有白银万两,黄金千两。吴三桂并没有像他曾经的战友唐通那样迫不及待地卖身求荣,这位年方三十出头的名将经过几天反复考虑,决定先试探一下部将们的想法:他问部下,现在闯王的使者已经来了,我们是杀了他们还是欢迎他们呢?众人纷纷表示,无论吴三桂是战是降,他们都将誓死效忠,永远追随。虽然如此,在收下李自成犒军金银后,吴三桂仍然对投降之事含含糊糊。

    就在这关键处,李自成及其部下却失去耐心,农民军抄了吴三桂的家,拷问吴襄,更为过分发是:地位仅次于李自成的大将刘崇敏居然食指大动,霸占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这一消息被吴的细作探知报告后,终于激怒了吴三桂,于是“恸哭六军多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吴三桂立即下令杀死大顺使者,致书请睿亲王多尔衮,请求合兵灭寇——换言之,吴三桂的接引清兵在初也并不是降清而只是联清。现在我们知道,他在威远台与满人盟誓,完全是效申包胥救楚,实际上只是以明不能有的京畿地区换取清出兵平闯,达成分河而治的南北朝局面。因此以王朝的正统观念来看,非但无可指责,还受到普遍赞扬,以为克复神京,功在唐郭(子5仪)、李(光弼)之上,是一位了不起的救国大英雄。这就是吴三桂最初实行的联清击李的政策,这一政策也可以说是意在“借多尔衮的刀,砍李自成的脖子这一政策正好迎合清军进关人主中原的企望。多尔衮立刻率领清兵入关“助剿”——不过,多尔衮的意图可不是自己为吴三桂“助剿”,而是自己借吴三桂灭明灭李,入主中原!多尔衮的主意很清楚:你吴三桂不是想报君父大仇吗?好,我就让你去报。正好让他为王前驱。三桂既然选定了这条险道,马行在夹道内我难以回马,当然也就身不由己,越滑越远,从剃发为号到拒见南使,从追杀李闯到进军西南,终于一步步变成最大的汉族降臣。而且,在后来入主中原之后,满清统治者对被征服的中原人民也振振有词:说是我们的江山不是得自大明,而是得自闯贼。也就是说,实际上,我们满清军队是为你们大明皇帝报了仇,你们不单不当恨我们,还应该感激我们!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顺理成章了:四月二十一日,多尔衮利用吴三桂所处的危急局面,逼迫吴三桂放弃联清击李的政策而彻底投降清朝。四月二十二,吴军初败,吴三桂求救于多尔衮,多尔衮将计就计,趁吴三桂与李自成谈判之机,突然向李自成发动攻击。在一片石战役中吴三桂联合清军击溃李自成。清军入关后,攻入北京,多尔衮把年幼的顺治帝以及朝廷由东北的盛京迁都至北京,封吴三桂为平西王。

   开始吴三桂还不愿放弃复明立场。吴三桂在降清之初,仍与明朝残余势力保持着一定的联系。对南京福王政权,甚至表示:不忍一矢相加遗。再次,和其他降官不同的是,吴三桂还拥有一支由自己独立统率的部队。因此,在入关之初,清政府对其外示优宠,内存疑忌,并未授之以事权。除在政治上对其严加防范之外,在军事上,也只是利用他对李自成起义军的仇恨,使其率兵击李。六月,吴三桂师出山东,平定李自成余部,九月,又从英王阿济格西征李自成。顺治二年(1645年)八月,在李自成主力基本被消灭之后,清政府将其从前线调回,出镇锦州。对于清政府的这种安排,吴三桂了然于心。从此以后,他再也不提什么复君父之仇,而是望风转舵,称崇祯帝为故主,反复表白自己矢忠新朝了。顺治四年(1647年),清政府又调吴三桂入关,与八旗将领李国翰同镇汉中,剿杀西北地区的抗清义军余部。在此期间,吴三桂为了表示自己清朝的忠诚,不但对农民军残部进行残酷的镇压,动辄屠城,而且,对一些起兵抗清的朱明后裔,他也不遗余力地去斩尽杀绝。吴三桂思想和行动的转变使得清朝中央政府对他更加倚重,西北地区抗清义军残部被剿杀殆尽。顺治八年(1651年),清政府又命吴三桂和李国翰一起率军入川,攻打张献忠义军余部。几年之中,先后平定重庆、成都等两川重镇。顺治十八年(1661年),师出缅甸,擒斩桂王。十几年间,吴三桂率部从西北打到西南边陲,为清朝确立对全国的统治建立了特殊的功勋。也因此,他被晋封为平西亲王,与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广东平南王尚可喜并称三藩

然而,这些靠借兵而来的功勋荣誉很快就灰飞烟灭:康熙十二年(1673年),康熙皇帝下令撤藩。吴三桂自知这是兔死狗烹的第一步,于是起兵造反,自称周王、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发布檄文——在吴三桂的讨清檄文中,我们可以读到这样的文字:“本镇独居关外,矢尽兵穷,泪干有血,心痛无声,不得已歃血定盟,许虏藩封,暂借夷兵十万,身为前驱,斩将入关,李贼遁逃,痛心君父重仇,冤不共戴,誓必亲擒贼帅,斩首太庙,以谢先帝之灵。幸而贼遁冰消,渠魁授首,政(正)欲择立嗣君,更承宗社封藩,割地以谢夷人。不意狡虏逆天背盟,乘我内虚,雄踞燕都,窃我先朝神器,变我中国冠裳,方知拒虎进狼之非,莫挽抱薪救火之误。本镇刺心呕血,追悔无及,将欲反戈北逐,扫荡腥气,适值周、田二皇亲,密会太监王奉,抱先皇三太子,年甫三岁,刺股为记,寄命托孤,宗社是赖。姑饮泣隐忍,未敢轻举,以帮避居穷壤,养晦待时,选将练兵,密图恢复,枕戈听漏,束马瞻星,磨砺竞惕者,盖三十年矣。”也算道尽了他不得已借兵关外,结果为满清所利用成为明朝叛将的心曲。然而,三十年的委屈心酸,三十年的卧薪尝胆,将谁欺乎?其谁信之?

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在衡州(今衡阳市)登基为大周皇帝,国号大周,建都衡阳。建元昭武。同年秋在衡阳病逝。其建立的大周王朝也旋被平定灰飞烟灭。

兵者凶器,岂能轻借?一旦借之,不仅尾大不掉,且将为尾所掉——或许,这就是吴三桂借兵关外的历史教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坐拥数万大军的吴三桂,为何在李自成和多尔衮之间,选择了降清?
李自成占领北京后仅待了42天,在这42天里他都干了些什么?
大清统一中国的重重危机(八):李自成为何败北?其实他本有五次机会翻盘
李自成造反18年,为何当了1天皇帝就跑路?后来去向成谜
李自成的数万雄师,为什么在清军面前不堪一击?
李自成逼死崇祯皇帝后,吴三桂有三个选择,他选择了最差的那一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