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课程领导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课程设计:内涵、 路径与特色


课程领导

争做未来课程的领导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课程设计:内涵、 路径与特色



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在国际关系、国际竞争和综合国力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相关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特别是在新形势下要进一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因此,积极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中小学课程体系,对中小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中华文化、民族传统传承的必要途径,是塑造中小学生民族身份、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渠道。



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课程设计的内涵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特点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融入中小学课程的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包括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优秀文化,还有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实现国家富强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优秀文化,特别是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革命、 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秀文化,即爱国主义情怀、以“仁爱”为核心的社会关爱和个人的品德修养。 


相对于其他学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独特的内涵与价值,特别是将其融入中小学课程,对中小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综合性。一方面,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身而言,它不仅包含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优秀文化,还包括近现代劳动人民创造的文化成果。另一方面,对中小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需要多学科渗透和教学策略的综合使用。 


二是系统性。 对中小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立足于中小学生的个体认知规律,内容的选择不仅要典型,更要突出阶段性。例如小学低年级重在启蒙,高年级重在感受力的培养。 


三是生活性。 教育即生活,教育是学生实际生活的一部分。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以学生实际生活为基础,这样才能够引起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可与内化。 


四是实践性。陶行知认为,真正的教育要使教、 学、 做合一,最终目的在于做。 对中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直接目的在于其感受、 理解爱国主义精神、 社会关爱和个人道德修养。 而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能够自觉地、积极地将习得的优秀文化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实践。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课程的意义


1.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中小学教育不仅承担着科学知识教授的任务,更肩负着培养有中国精神公民的任务。 面对多元文化的角力,学校积极对中小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有利于学生民族身份的形成,使其成为具有中华文化气质的现代中国人


2.促进中小学校的特色发展


学校特色发展是学校管理水平提升、 教学质量提高的结果。学校特色发展表现在其独特的校园文化、 独特的课程体系、 独特的教育管理制度等方面。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课程能够通过课程内容的丰富和结构的创新促使学校校园文化、办学观念等方面的创新。例如深圳汇文中学将优秀传统文化提炼为 “明明德,至至善”六个字。精心打造了“一书”“两礼”“三餐”“四教”“五典”“六节”的特色德育课程体系。


3.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教育系统是社会的子系统,良好的教育能够通过对人的培养来促进社会各个系统的协调发展。在全球化的浪潮下,西方文化伴随着其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渗透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进而形成了一种文化侵蚀现象。


面对文化风险,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课程,一方面,能够使教育发挥自身的文化传递与传播功能,使广大中小学生认识、 感受、 内化优秀传统文化,使优秀传统文化在一代代学生中薪火相传;另一方面,对广大中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也需要家庭和社会的配合,而这一过程恰好能够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即传统优秀文化会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传播。




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课程设计的路径


当下,中小学对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知识内容较为零散,且渗透在各学科中的优秀传统文化不突出。 为了使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清晰化、 系统化,因此在制定课程标准和编写教材时,就应该做好整体性的规划和制定可操作的实施方案。


(一)修订课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逻辑起点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课程性质、 课程目标、 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纲领性文件。它是 “教材编写、 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依据 ”,是国家教育意志的体现,也是课程专家的课堂教学理念。


《纲要》倡导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在学科教学之中,因此,修订中小学各科课程标准是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中小学课程的逻辑起点。例如,《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 年版)》 中的课程理念的表述为, “学习一门外语能够促进人的心智发展,有助于学生认识世界的多样性,在体验中外文化的异同中形成跨文化意识,增进国际理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应修改为 “学习一门外语能够促进人的心智发展,有助于学生认识世界的多样性,在外语教学中适当融入、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在切身体验中外文化的差异的基础上形成跨文化意识,增进国际理解,培养爱国主义精神”。需要说明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要切实保证中小学各阶段在共性内容上表述一致,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纲要》所要求的使优秀传统文化在育人层面上保持一致。


(二)渗入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


教材是教师对学生传递知识、 技能、 价值观的媒介,同时也是学生习得、 内化知识、 技能、 价值观,实现全面发展的载体。因此,修订教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有机” 融入教材的有效途径。


那么,中小学各科教材(人文社会教材和自然科学教材)怎样才能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相结合?


一般来说,人文社科课程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融合有着自身的优势。 例如,在语文教材的修订过程中可以增加古诗词的数量、增加古今爱国志士的英雄事迹。


而自然科学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会使自然科学教材更具特色。例如,在编写初中化学 “置换反应” 一课时,我们可以设置这样的引导语:“在我国汉代文献中出现过石胆 (蓝矾)能化铁为铜地记载。南北朝时期,人们更进一步认识到可溶性铜盐能被铁给置换出来,南北朝的陶弘景说过,‘鸡屎矾(碱式碳酸铜)投苦洒(醋)中涂铁皆作铜色’。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那请随我一起走进置换反应的世界。”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恰到好处地选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教材的有机融入点,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科教学三维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又有利于学生体验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形成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课程设计的特色


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的地方化、校本化体现了其在中小学课程中的融入是有机融入而非生硬移植。在课程管理上,我国目前采取的是国家、 地方、 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而地方和学校只有被赋权后,才能发挥其主动性。 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地方化、 校本化之后,其融入中小学课程的实施才会呈现出 “一校一品”、“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


(一)凸显地方化


中小学课程不仅是传递知识、 生产知识的工具,而且还是培养价值观、 行为习惯的重要手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方化就是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共性和内涵有机的同地方特有的物质文化、 精神文化等方面的特殊性有机融合,进而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呈现出地方特色。这样不仅使学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得轻松简单,而且更能唤起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另外,对中小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落实离不开地方课程管理的积极作为,以形成具体化、 系统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 当前区域性的课程改革适应我国的行政结构,有利于落实国家课程自上而下的推进模式。


中小学课程改革与发展要以国家倡导的主流观念(如弘扬社会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地方实际为依托,这样才能保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了课程的有机性。 这样做既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公共性,又尊重了地区的实际与差异。例如,在少数民族自治区、 自治县可以在语文教材中增加有关本民族的神话、 英雄人物故事等。 只有融合地方特色、 民族特征,学校课程才能更好地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二)凸显校本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中小学课程的另一个主要特色是实施的校本化,主要表现为:课程设计主体是学校及其师生,专题研究与常规教学一体化,教材运用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合。


校本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学校课程的最佳策略。 中小学课程是学生表达自己诉求和逻辑思维的重要平台,是学生融入社会获得认同的重要形式,是使自己成为合格公民的重要通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化就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学校文化、制度、课程等方面相融合而形成特色。学校贯彻落实国家课程,在教材处理、课程开发、教学模式和师生评价等方面做出努力,是对校本化的正确解读。


这就需要校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务部门、各学科教研组组长及其成员、各学科骨干教师等在了解校园文化、 学校实际的基础上,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学校课程、 融入教学。例如,体育类学校可以将运动员在奥运会上为国争光的事迹融入课堂教学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另外,学校也可开辟第二课堂,利用社区、博物馆等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文章来源 | 《教育理论与实践》杂志、育灵童国学


声明:本文系“未来课程”公号转载、编辑的文章,编辑后增加的插图均来自于互联网,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让传统文化在校园生根发芽
给孩子播下传统文化的种子——上海市在中小学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纪实
延续文脉 培养新人
李明新:传统文化教育就是中国根的教育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强化“三个引领”
教育部回复“用学英语的时间学习琴棋书画的建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