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一闻:印章创作要有难度,更要有高度!
userphoto

2023.02.27 甘肃

关注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篆刻家,首要条件是什么?印章创作的要求是什么?影响篆刻创作的因素有哪些?近日,本报特邀西泠印社理事、上海市书协顾问、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上海博物馆研究员刘一闻撰文笔谈。
——编者
印章创作要有难度,
更要有高度
■刘一闻

刘一闻
1949生于上海,别署别部斋、得涧楼,山东日照人。幼受庭训,书法、篆刻得艺坛前辈潘学固、苏白、方去疾、方介堪、谢稚柳等教诲。20世纪80年代崭露头角,90年代起历任国家级书法、篆刻大展评审委员。2005年在山东临沂“王羲之故居”建立“刘一闻艺术馆”。2015年荣获全国第五届书法兰亭奖艺术奖。2016年在上海成立“刘一闻大师工作室”。出版《刘一闻印稿》《别部斋朱迹》《中国印章鉴赏》《历代中国书法精选·楷书》《恽寿平画集》《印章》《刘一闻楹联书法》《中国篆刻》《一闻艺话》《当代名家篆刻精品集·刘一闻卷》等二十余部。现为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篆刻艺术院研究员,西泠印社理事、上海市书法家协会顾问、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上海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上海博物馆研究员。

要成为一个出色的篆刻家,首先应当是一个合格的书法家,古往今来历朝历代,各家各派,莫不如是。

书法一门,是篆刻家赖以创作的前提和基础,这当然不只是理论上说说而已的。写字的笔法也好,刻印的刀法也罢,所谓刀笔之意,说到底,就是能理解由运笔而衍生的特有意味,笔法通了,用刀自然也就有了心数。放旷一路印风充满笔意,工细一路的印风当然也有笔意,只是在表现手法上显得含蓄而不外露,不像写意印风那般大刀阔斧,一波三折,让人一望而知。从这一点上说,工稳印风创作在细微的笔意表现上,怕是更有难度的呢。

和书法创作一样,对印章创作的要求也应该是,一要有难度,二要有高度。诗化的艺术境界,是每个创作者都在着意追求的,但要达到这个理想之境,真是谈何容易。对大多数实践者来说,能够获得创作上的基本要求已属难能,所谓心手双畅者,古来可有几人?


清代中期之后,由于人们借鉴了碑学书法之美,使书坛创作有了新的转机。这个时期的书法创作,我最服膺的,是金农和伊秉绶两位。他俩的书法之作既有效地借鉴了前人之笔,更能在无甚刻意间另创新格自立风貌,而这一切都是牢固地建立在准确的自我审美意识之上的。
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内涵无穷的艺术表现手法,的确是通常人难能企及的。浙派印风或可作为彼时篆刻创作的典型之例。此中,蒋山堂的浑穆直白更可说是一枝独秀(图1)。形式之美固然重要,然而,内在之美才是最应着意表现和最难以表现的。平淡无奇的白贲之美,是在创作者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和无数次的创作实践之后,方能真正认识的。

图1 蒋仁篆刻

吉罗盦


年龄、学识、修养和功力诸项,都是影响艺术创作的直接因素。言如前十年或后十年,虽说技法手段提高了,然如果依旧眼界不开,学问不勤,非但无进,不进则退,最终必至虽自视高明,却良莠难分。故而,对于艺术之道的正确把握和正确认识,一定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汲取,不断积累和不断变通的过程。量变可以导致质变,但若是主题不明、方法不当,效果往往也就适得其反。这样的例子多不其数,仅海派一隅,已不胜枚举。

图2 邓石如篆刻
江流有声 断岸千尺
自然,是艺术创作的至高境界。貌似不事雕琢的艺术风格,其实却蕴藏于千锤百炼的创作法则之中。欲建立艺术大风格者,则必须具备并善于运用相关艺术的诸多质素。譬如印章史上的千古绝唱之作“江流有声 断岸千尺”朱文及“二金蝶堂”白文二印(图2、图3),则是邓(石如)、赵(之谦)两氏成功运用印章创作中章法平衡之法的经典范例,反之,若仅仅范围于所谓章法布置的对称之说,则无论如何也不会有如此气象格局的。

图3 赵之谦篆刻
二金蝶堂(附边款)

书、画、印章的上佳之作,常常是“妙留三分生”的。繁中见简,熟里求生,通常也是说说简单做成不易。往往是一旦进入实际创作,创作惯性仍然会使得你欲罢不能和难以顾全周到,此时,哪怕是留一分生意,也是顶难的呢。

“在艺术上,认识是第一位的。只有认识精准,那围绕于整个艺术的创作活动、思维活动才会准确。这样,结合实践,临摹或创作时就始终有一个准绳,这个准绳的灵魂不是别的,就是你自己”。这是我在多年前发表于拙文《别部余话》中的一段见解,我至今仍然坚持这种看法。

 刘一闻 篆刻 
道可道 非常道
长乐未央 琴瑟友之
素以为绚
(附边款)
碧观堂
陈燮君印
(附边款)


篆刻大家谈


韩天衡:守望与突围
陈振濂:大印学·世界图纹与印记的篆刻艺术创新实验
翟万益:实现历史性超越·翟万益谈中国当代篆刻发展
吴颐人:篆刻的创新发展必须遵崇玺印艺术的传统
赵  熊:“工稳”和“写意”无法分割·谈当代篆刻发展现状
苏金海:持之以恒必有所获——谈当代青年篆刻作者如何发展

刘洪洋:当代篆刻要树立多样化的评审导向



编辑 ▏游婧

供稿 ▏2023年《书法报》第8期






《全国第五届草书作品展览作品集》

《全国第五届草书作品展览

名家邀请展作品集》

大八开,入展必备
充分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魅力
引领大家发现并创造
属于自己的生活美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代篆刻二十家系列评论之四 刘一闻
刘一闻:我和篆刻
聚焦国展丨刘一闻:秦汉印风的创作技巧与投稿技巧
记忆 | 刘一闻:一尘不染——献给恩师苏白
“三名工程”刘一闻访谈
听刘一闻先生讲篆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