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作文365】广东一模:飘摇红船自“简”始,巍巍巨轮开新篇

新课标语文课题组

聂海军  肇庆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肇庆市高中语文学科委委员,高要区第一中学教研处副主任兼高中语文科组长。

李茜  渤海大学附属高级中学语文教师,辽宁省范文涛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从教七年,乐于探究作文教学,喜欢将作文指导与写作示范相结合,下水方知浅深,下笔才好示范。

主编:王涛

栏目主编:巩彦芬 / 责编:梁音

 审校:付婷婷 / 美编:易沐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语出《庄子·内篇·人间世》,意为事物开始时简小,将要完成时必定宏大。

1956年2月,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之一董必武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题词:“作始也简,将毕也巨”。

2021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全新开馆,众多参观者在“作始也简,将毕也巨”的题词前久久驻足。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说明:本题来自2022年广东省第一次模拟考试。查看更多作文解析请关注 “新课标大语文” 微信公众号。

命题方向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学会学习:勤于反思

人文底蕴:人文积淀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题目的核心在“作始也简,将毕也巨”上,写作情境由三段材料构成。第一段是这句话的出处和释义,乃其本义;第二段提供了这一观点的应用情境,即“董必武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题词”,这个题词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作始也简”的概括,也是对“将毕也巨”的展望。第三段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馆中题词引人驻足深思”情境,从1921年到2021年,历经百年,其成也巨。而“驻足深思”则引导考生思考“作始也简 ,将毕也巨”的现实意义和人生启示。这是考生审题立意的基础,考生除了对观点内涵的阐述,还应在所给情境中写作,适当结合党的发展史来展开论述。

2.典型任务的限制。材料指出“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的出处并解释其含义后,主要结合中国共产党逐渐壮大的过程对“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进行外延,考生也应在此思维方向上展开联想和思考,并联系时事以及现实生活进一步延伸,使写作内容更丰厚饱满。

3.价值判断的限制。“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这句引文中包含着对“始”与“毕”、“简”与“巨”的辩证思考,而且涉及对党史的回顾,题目不仅在考查考生对于世界的认知与态度,也在引导考生关注历史与现实,在历史中思考,在现实中发展, 体现作为即将成为第二个一百年建设的主力军应有的价值认知。这对于今天的个人成长、国家的发展进步等都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开放性

1.立意是开放的。综合材料含义,考生可以庄子的名言直接立意,由中国共产党的由小到大的壮大过程,延伸到生活中任何一件事情的成功均始于简,毕于巨;可以由中国共产党的由小到大的壮大过程,认识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真理;也可以讴歌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立意为红船悄然起航,百年终成辉煌……

2.联想和思考开放的。“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是考生立意构思的起点,考生可以由此生发开去,补充恰当准确的论据对庄子的观点进行论证,世事皆始于简,而在经历过程之后,在即将完成时,变得复杂而艰巨,由于庄子观点的普遍适用性,考生联想会很丰富。材料第二段涉及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壮大过程,考生可以对材料进行深加工,可以由名言演绎到党的光辉历程,也可以由党的发展历程得出材料中的结论;除了在材料的基础上对共产党“始简”与“毕巨”展开联想思考,还可以延伸到个人、行业、国家层面,例如:袁隆平从一株小小的野生稻到完成禾下乘凉梦的举世成就,中国航天事业从西北荒漠上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飞入太空到北斗运用、嫦娥五号”登上月背,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一穷二白到现在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都有一个简单而微不足道的起点,都不是一帆风顺,而是充满着急流险滩、不测风云,只要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扬筚路蓝缕、 以启山林的精神,其成必巨。考生可调动生活感受,联系现实,沿着材料所指方向,延伸思考,尽情表达。

解题

本题目是一篇多材料作文题,主要考查价值观,引导考生由庄子的名言认识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的壮大历史,学史明志,学史崇信。材料围绕“作始也简,将毕也巨”这一观点展开,具体情境涉及董必武为中共一大纪念馆题词与纪念馆2021年全新开馆,中共一大纪念馆承载着党的历史,记录着党从无到有,从萌芽到强大的发展历程,这一过程体现着“开始”与“完成”、“简小”与“宏大”的辩证关系。考生写作不可只抓住庄子的言论进行话题化写作,要综合理解材料,弄清命题人的立意引导,方可做到有的放矢。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事始于简,而毕于巨。

2.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3.红船悄然起航,百年终成辉煌。

4.简, 可以至巨;巨,常 始于简。

5.每一个“巨毕”,都是新的“简始”。

……

偏题立意:

1.百年历程,不忘初心。(偏题,题目的立意重点在“作始也简,将毕也巨”。)

2.红船精神永赓续,远大理想必实现。(同上。)

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始于简”不等于“始于足下”,立意偏题。)

……

 范文展示一    

飘摇红船自“简”始,巍巍巨轮开新篇

《庄子》有言日:“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历程便是如此。百年前飘摇红船自“简”始,今日巍巍巨轮开新篇。

其作始也简,风雨飘摇中诞生,历经百年淬炼,小小红船成巨轮。

董必武为中国共产党会址纪念馆的题词“作始也简,将毕也巨”,既饱含回望来路的唏嘘,更彰显对未来的展望。百年大党,起于何时?百年大党,起于何处?1921年7月,上海望志路106号一座石库门房子里,13名刚刚认识的人秘密举行了中共“一大”。他们衣着各异、口音不同,有的已经年过四旬,有的才刚刚19岁,平均年龄还不到28岁。这些人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手中没有枪,兜里没有钱,只有心中的主义。会议进行得并不顺利,最后一天的会议还不得已转战到了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进行。一艘小小的红船,一个将改变中国的政党,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

每一个“巨毕”,都是新的“简始”。

回顾过去的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改革开放激活了中国经济的一池春水,一带一路拉动了中国综合国力的全面腾飞,行走在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无“穷”之路上……每一个“巨毕”,都是新的“简始”,2021年,我们站在了新时代的“巨轮”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史又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民族的巨轮又起锚于新的码头。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民族复兴的巨轮,即将开启新的“征程”,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起航!回望当日之“红船”,自当不忘复兴梦想,燃烧奋斗青春,跨过星辰大海,奔赴远大征程。

飘摇红船自“简”始,巍巍巨轮开新篇。

回顾历史,100年中,我们的党书写了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光辉灿烂的篇章,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面向未来,我们的党将开启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我们新时代青年要接过时代之笔书时代华章,驾驶巍巍巨轮开民族新篇。

点评  

文章开篇从材料出发,扣住“始简毕巨”,提出论点,飘摇红船自“简”始,巍巍巨轮开新篇。然后结合材料从时间维度上表现出了中国共产党由过去的“简”到现在的“巨”的转化;接着,文章思维向更深处挖掘,指出“每一个“巨毕”,都是新的“简始””,以改革开放、一带一路、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等伟大事业写出对“毕巨”的理解与分析,并以第一个百年终点的“毕巨”为第二个百年起点的的“始简”,朝着第二个百年的“毕巨”奋力前行;最后号召新时代青年担起新时代之责任, 书写未来之华章。

本文紧密围绕 “始简与毕巨”的两元关系,  从过去到现在、现在到未来两个 维度层层推进, 体现考生缜密的思维能力,有鲜明的时代意识。

下水文   

萌芽可成荫,星火终燎原

李 茜

老子有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庄子言:“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二者似乎都揭示了事物发展由无生有、由简入繁、由量变到质变的普遍规律性。任何远大宏伟的事业,都总始于简而易,历尽艰辛,不畏曲折,终得实现。

用历史证明,星火终燎原。

回首百年峥嵘岁月,一道微光落在嘉兴南湖的红船上.仅由50多名党员组成的中国共产党在动荡中诞生了。无论萤火微芒,还是烛光闪烁,那都是我们灰暗挣扎中的全部希望。而那只古旧简陋的红船,成了党永久的起点,也成了百年奋斗之路上不可动摇的指引明灯。如今,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拥有九千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化作巨轮承载起新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带领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这一路的千难万险,浴血奋战,这一路的前赴后继,乾坤扭转:二万五千里长征漫漫,风雪犹胜,抵御日寇八年抗战,硝烟弥漫,抗美援朝五次战役,牺牲惨烈……仅一个百年,党的力量在磨砺中坚强,在淬炼中成长,以当年的微光点亮整片夜空,由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燃尽了黑暗,染红了东方。

初心永驻,历久弥新。浩荡的脱贫工程也是我们选择的全新挑战。

从2012年的“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到2020年的最后66个贫困县全部摘帽,从精准扶贫的指导方针到扶贫先扶智的科学策略,八年的脱贫战役,我们终于取得了决定性全面胜利。每一个脱贫的脚步都踩在坚实的土地上,每一句脱贫的口号都以行动响彻云霄,每一个贫困县的蝶变都由党员干部与群众的汗水浇灌,每一个农民的笑容背后都是信念的根植与坚守。无数为国为民的事业,我们都敢于出发,由简而始,更敢于迎接一切巨大挑战,也深信会取得伟大成功。

中国航天的诗意与浪漫,就是我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由简而巨的壮丽篇章。

独木成林,绿草成荫。从最初的铅笔草绘勾勒设计,到“东方红”唱响太空,初代航天人站在零的起点上,克服了缺少专业人才、没有经验借鉴、技术条件简陋等诸多困难,创造了质的飞跃。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深耕钻研,中国航天终于领跑世界,玉兔登陆月球背面,“天宫”课堂成功开设,“北斗”组网成功,“祝融”登陆火星……如今神州十三号即将于4月中旬返航,历时160天,更是创造了中国航天员在轨时长新纪录,而航天员王亚平则迈出了中国女性舱外太空行走的第一步。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的起点,只是1958年毛主席的一句“我们也要搞人造地球卫星”。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今日中国,从每一个简小的起点出发,经风雨、砥砺前行,阅群峰,高瞻远瞩,接续奋斗,继往开来,奔向每一个宏大的目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作文——小康社会
20210607教学手记——2021高考作文解读:高考命题未进步,但可以写好作文
海上巨轮,大开眼界
2012河南高考作文点评:材料可多角度思考
[转载]话题作文六要
作文解析:积极乐观,寻找新希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