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2高考思辨性作文最新模拟题汇编(附范文)

【试题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朱光潜先生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人生与我》中说:“人生的悲剧尤其能使我惊心动魄;许多人因为人生多悲剧而悲观厌世,我却以为人生有价值正因其有悲剧。”
朱光潜先生并举其《无言之美》里的一段话来说明这个道理:“我们所居的这个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有想象的田地。换句话说,世界有缺陷,可能性才大。”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意图】
1、对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学生核心素养”。高考作文命题,要突出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也就是要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指向中国学生核心素养! 本次作文命题材料选取了朱光潜先生《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的“谈人生与我”部分内容,重在引导青年学生正确看待我们的人生,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特别是面对当下个人和国家面临的困境(困难、挫折)之时,我们应以何种态度来面对?——以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来面对人生中的困境(困难、挫折),不应该“悲观厌世”,这才是青年人应有的心态,青年人应有的精神面貌!
2、凸显逻辑思辨。思维认知能力考核成为新一轮高考改革的主旋律之一,为此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及其《说明》十分强调思维,特别是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2021年的新高考Ⅰ卷的作文更是将辩证思维能力的考查推向了高峰——在动态的矛盾分析中讨论强弱之转化!由此可见,高考作文对思维(思辨性)的重视。基于此,本次作文的命题材料以朱光潜先生对“人生悲剧”的看法为思辨的切入点,旨在让学生透过“人生的悲剧”学会辩证地看问题:不要只看到“人生的悲剧”(当下的困难),更要看到人生的“希望”和世界的“完美”!

【题目简析】
本次作文属于新材料作文,是由材料、引导语和要求三部分组成。
1.材料:材料是选自朱光潜先生《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的“谈人生与我”,其核心话题是如何看待“人生的悲剧”。注意:这里的“悲剧”是一个比喻,其本体是人生的一种缺陷,人面临的一种困境,等等。
材料可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朱光潜先生对“人生的悲剧”的看法(态度)——“人生有价值正因其有悲剧”;第二层次,是朱光潜先生对其“人生的悲剧”看法(态度)的阐释。其中,第二层次又可以分为两层:
①省略号前的内容为第一层次。在此,朱光潜先生给出了一个似乎矛盾的观点(“最完美”的原因在于“最不完美”)。
②省略号后的内容为第二层次。在这一部分,朱光潜先生给出了具体的解释。世界的美满是因为“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有想象的田地”。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在命题的时候省略了以下内容:这话表面看法,但是实含有至理。假如世界是完美的,人类所过的生活——比好一点,是神仙的生活,比坏一点,就是猪的生活——便必呆板单调已极,因为倘若件件事都尽美尽善了,自然没有希望发生,更没有努力奋斗的必要。人生最可乐的就是活动所生的感觉,就是奋斗成功而得的快慰。
为什么要省略这部分内容?一则出于文字内容有些多,再则也是主要想给考生提供一个比较大的思辨空间:考生需要论述好世界的“完美”与“不完美(缺陷)”之间的关系。总体来看,这两个层次之间呈现的是递进式(渐进式)关系,类似于2021年新高考Ⅰ卷的作文材料——采用的是“缘事说理”、步步引申的方式叙述,句间关系有着严密的层次性和逻辑性。
2、引导语:引导语由3句话组成。
①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在此,注意“启示”这个关键词。“所谓启示意义,就是哲学意义、抽象意义或扩展意义。”(华南师范大学张玉金教授)简单来说,所谓“启示”就是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启示”应该是来源于材料内,不是来源于材料外。当然,“启示”也是有大有小。那么,就本材料而言,朱光潜关于“人生悲剧”的看法带给我们什么启示?这个得需要具体分析一下:悲剧,也就是人生的一种缺陷,人面临的一种困境。面对这人生的悲剧,许多人“悲观厌世”,甚至走上轻生之路,给人留下无尽唏嘘!但在朱光潜先生看来,悲剧并不悲,人生恰恰因为悲剧的存在,才让人有“希望的机会”和“想象的田地”!朱光潜先生为什么要这样说?在此,我们不妨试想一下:如果这个世界是完美的,一切都是我们想要的那个样子,我们无须任何的努力便可轻易得到我们想要的一切,那么其结果会是怎样?——世界的单调乏味,人生的了无意义,昨天、今天、明天的毫无区别……如此,作为有着独立精神、自由意志的人,其主体性又将如何彰显?
反之,如果这个世界是不完美的,处处存在着缺陷,人所想要的一切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甚至通过努力也未必能够得到,那么人生就会充满着“希望的机会”和“想象的田地”,作为主体性的人之价值就会彰显出来。
由此可见,悲剧虽然让人生带有缺陷,让世界充满不完美,但同时也给予了人一种“可能性”:充分发挥主体性的“可能性”!所以,朱光潜先生的话带给我们(考生)一个主要的启示就是:不要只看到“人生的悲剧”(当下的困难),更要看到人生的“希望”和世界的“完美”!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应该发挥我们的主体性(主观能动性),投入到时代洪流中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建功立业!这也是本次作文命题在价值观引领方面的主要意图所在!
②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这里需要注意“结合材料”。对此,华南师范大学的张玉金教授在《2021年广东省高考语文作文分析》中指出:结合材料应该有以下两个含义:一是要以材料为起点,作文的主题要由材料得出;中间要提到材料,以材料作为重要论据;结尾要回扣材料。不可置材料于不顾,不可抛开材料写作。二是既要结合材料的内容,也要结合材料的含义。本次作文的“结合材料”也与此相同。
③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所谓“感悟”,侧重于感性方面,考生在写作时可以描写、抒情;所谓“思考”,侧重于理性方面,考生在写作时要议论分析。总体来看,考生要能够综合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不过,因为材料本身具有思辨性,考生最好选择“论述文”,侧重运用“议论”这种表达方式!
3、要求。本次作文要求非常“常规”,从略。

【参考范文】
人生因悲剧而美丽,世界因缺陷而完美

朱光潜先生在给青年们的信中曾说,“人生有价值正因其有悲剧”。在《无言之美》里,朱光潜先生又进一步说:“世界有缺陷,可能性才大。”作为美学大师的朱光潜先生对人生悲剧的看法,可谓新颖深刻,启人深思!

悲剧,也就是人生的一种缺陷,人面临的一种困境。面对这人生的悲剧,许多人“悲观厌世”,甚至走上轻生之路,给人留下无尽唏嘘!但在朱光潜先生看来,悲剧并不悲,人生恰恰因为悲剧的存在,才让人有“希望的机会”和“想象的田地”!斯言不谬也!试想一下:如果这个世界是完美的,一切都是我们想要的那个样子,我们无须任何的努力便可轻易得到我们想要的一切,那么其结果会是怎样?——世界的单调乏味,人生的了无意义,昨天、今天、明天的毫无区别……如此,作为有着独立精神、自由意志的人,其主体性又将如何彰显?反之,如果这个世界是不完美的,处处存在着缺陷,人所想要的一切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甚至通过努力也未必能够得到,那么人生就会充满着“希望的机会”和“想象的田地”,作为主体性的人之价值就会彰显出来。

由此可见,悲剧虽然让人生带有缺陷,让世界充满不完美,但同时也给予了人一种“可能性”:充分发挥主体性的“可能性”!

有了这“主体性”,人便会“知其不可而为之”,尽力弥补人生的悲剧,绽放生命的光彩。

君不见,“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君不见,维新志士谭嗣同“愿以颈血刷污政”,慷慨赴死,发出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生命绝唱;君不见,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古往今来,无数古圣先贤、仁人志士在面对人生悲剧之时,充分发挥其主体性,“知其不可而为之”,让生命绽放出了最璀璨的光芒!

有了这“主体性”,人便会“知其不可而为之”,尽力完善世界的缺陷,展现世界的美好。

当下,世纪疫情与百年变局交织叠加,国际格局发生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全球治理面临新的课题与挑战。人类又一次站在十字路口……面对世界如此之缺陷,却也给爱好和平与发展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充分发挥主体性的舞台:李兰娟等科学家们攻坚克难,研制出新冠疫苗,让肆虐人类两年多的新冠疫情渐趋稳定;面对阿富汗战争、俄乌冲突,中国等国积极斡旋,让人类看到了和平的曙光……面对世界的缺陷,人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让这个有着缺陷的世界,慢慢走向美满!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正处青春年华的我们,更应该发挥我们的主体性,投入到时代洪流中去,“就算人生是幕悲剧,我们要有声有色地演这幕悲剧,不要失掉了悲剧的壮丽和快慰。”(周国平)

人生虽然有悲剧,世界虽然有缺陷,但因着人的“主体性”——人生因悲剧而美丽,世界因缺陷而完美!(茂名一中李伟

【试题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请结合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表达你对学习与生活的认识,对时代和社会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分析】
(一)对材料的理解
本题选取的是一则漫画材料。
1.漫画的内容
漫画内容由环境、人物及文字构成,整幅漫画描绘了一个年轻人在书架及书堆中翻找资料的情景。
画中的环境是房间的一角,书架上堆满了书,一侧上写着“学习资料”四字;书架旁边有一个书筐,里面装着三个卷轴和一本书,还有一把凳子,凳子上有一本翻开的书;地上一片狼藉,散落着或堆叠或翻开的书卷资料。画面的中心是一个戴眼镜的短发年轻人,他站在几乎无处落脚的房中,面对杂乱的书架,正伸出双手在书架上翻找资料。弓起的身子,满头的大汗,张大的嘴巴及抬起的眉头,显示出他翻找时的焦急、艰难和忙乱。画面上方有“资
料找时方恨多啊”的字样,正是年轻人此刻内心的感慨。
这幅漫画表现了部分求学者不善于处理海量学习资料的尴尬处境,讽刺了他们使用学习资料时茫无头绪、不得其门而入的现象;也可以理解为要养成整理学习资料的良好习惯,不能事到临头才如无头苍蝇般忙乱地翻找资料。从漫画的表层意思(对“学习资料”态度)进一步挖掘,可以延伸到对学习的认识,是对漫画内容的深入理解。

2.漫画的寓意
从生活的层面看漫画的寓意,“资料找时方恨多”可以理解为在处理生活实际问题时,因不善于处理纷繁复杂的信息而陷入困扰;也可以从正向理解为要据己所需,具备高效处理信息的习惯、技能及思维。
从时代和社会的层面看漫画的寓意,查以将漫画内容和“资料找时方恨多”的文字提示置于信息化时代和新媒体社会的大背景下来理解。信息革命和媒体革命给这个时代中的每一个个体、群体和国家都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作为当代中学生,在信息化时代须具备精准检索信息、辨析信息真伪、鉴别信息优劣、解码信息、运用信息、建构信息体系等能力,要学会管理信息,善于过滤身边多而无用的信息,避免被海量的信息淹没,如此方有可能成为合格的信息化浪潮时代中的弄潮儿。而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层面来说,具有如此信息处理能力的时代新人极为重要。
还可以从哲学意义及辩证思维的层面看漫画的寓意,如要恰当地理解并处理知识“多与少”“繁与简”“杂与精”“有效与无效”的关系,要辩证地看待“书到用时方恨少”与“资料找时方恨多”的矛盾,要学会在“无穷书山”之中找“捷径”,在“无涯学海”之内觅航道等。
面对漫画创设的具体情境,考生可以展开多方面的思考:为什么资料越来越多,反而越来越难找到所需信息?是储备的资料太多却用处不大,是资料摆放不利于寻找,还是查找资料的方法路径不对……
以下寓意可供参考:
①果断摒弃无用的资源
②及时整理,避免无序信息
③合理、科学地利用资源
④化多为少,化繁为简
⑤明辨方向,精准筛选识别信息……
以下寓意有偏差:
①团体协作,众人协作
②量变引起质变
③于日常中积累
④从基层做起
⑤换位思考……

(二)对引导语的理解
漫画下方的第一段文字为引导语,规定了写作任务。
1.“请结合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
依据《现代汉语词典》,“漫画”是指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变形、比喻、象征、暗示、影射的方法,构成幽默诙谐的画面或画面组,以取得讽刺或歌颂的效果。漫画的内容指由图画中的人、事、现象或文字构成的具体意思、表层意思;漫画的寓意指漫画材料所寄托、隐含的意旨。
题目要求结合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作,包含以下两个含意:
一是要以漫画的内容和寓意为起点,作文的主题要由漫画得出;行文中要提及漫画;结尾要回扣漫画。不可置漫画于不顾,不可抛开漫画写作。
二是既要结合漫画的内容,也要结合漫画的寓意。漫画的内容是浅表性的画面描述,漫画的寓意是深入本质的哲理阐发。
2.“表达你对学习与生活的认识,对时代和社会的思考”
(1)“你”交代了写作者身份,对写作者的身份意识提出了要求。“你”,指以考场上的高三考生为代表的青年。这提示考生要在写作中体现身份意识,展现当代青年对漫画内容及寓意的认识及思考。
(2)“对学习与生活的认识”要求考生根据漫画的内容和寓意,结合真实的人生经验,谈自己对学习与生活中的“资料找时方恨多”的现象的认识。考生可以反观自身,谈对“资料找时方恨多”现象的产生原因的认识,如不善于系统地整理资料,没有掌握科学的检索、筛选、鉴别信息的方法等;也可以从“解决问题”的思路入手,谈如何在学习中有效解决“资料找时方恨多”的问题,如学会分类整理资料、提高检索资料的能力、培养筛选和鉴别信息
的思维等;还可以从学习领域迁移到生活领域,谈在生活中如何处理纷繁复杂的信息,如何根据解决问题的需求搜寻相关资料等。
(3)“对时代和社会的思考”要求考生根据漫画的内容和寓意,结合时代特色和社会现实,把思考议论的视阈提升到新媒体时代及信息化社会的高度。“思考”是指进行比较深刻、周到的思想活动。这要求考生结合时代语境和社会现实来解读漫画,体现真切的感悟和深刻的思考。当下人们生活在信息大爆炸的社会,面对层出不穷的信息,这些信息又往往以“数字链接”的方式构成一个个“信息迷宫”,倘若不具备检索、鉴别、筛选信息的能力,就很容易遭遇“资料找时方恨少”的困境,迷失在庞大繁杂的信息中。因此,学会对信息进行“去芜存精”“鉴别优劣”“辨析真伪”的处理,以有效地解决问题,既是必不可少的生存能力,更是一种提升自我的技能。这些都是考生可以展开思考分析的角度,另外,还可以结合“信息革命”“建设科技强国与信息化强国”等时代需求,从民族复兴与国家发展的高度来谈当代青年提升自身信息素养的意义,把议论引向深入。
(三)对写作要求的理解
漫画下方的第二段是材料作文写作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对写作角度选择、立意确定、标题拟写三个方面提出要求;二是对考试纪律提出要求,明确反对套作,禁止抄袭和保证公平;三是对字数提出要求,不少于 800 字。

【范文导引】
人生贵在“做减法”
漫画中的主人公翻找资料时深陷学习资料繁杂的苦恼,发出了“资料找时方恨多”的悲叹。而在生活之中,我们却也面临着找不到所需资料的尴尬处境。以我观之,无论是个人发展还是时代进步,要想摆脱负担,“做减法”乃是破解困境之道。
常言道:“过犹不及。”过多的资料折射出我们盲目追求量而不重视质的错误心态。漫画主人公用几个书架装学习资料,认为学习资料越多越好,没曾想它们却成为了查找资科时的负担,反而大大降低学习效率。生活中,这样南辕北辙的事例数不胜数:团购物资时疯狂抢购却发现还未使用便已变质变坏,白白浪费钱财物资,学习时总不舍得丢弃资料反而导致复习时如“大海捞针”,对学习有害而无益……我们在积累资料时,也积长了我们的怠惰心理,使我们愈发患得患失,难以取舍,而为了不让我们做事后诸葛,落得空叹的地步,我们首先应该摆正心态,做目己生活的智慧掌控者。
正因如此,“做减法”才是提高学习生活效率的必由之路。倘若漫画主人公将繁多的学习资料归纳总结,丢弃重复赘余的无用部分,他也便不会发出“资料找时方根多”的感慨。保留重要的,丢弃冗余的,不仅是我们有条理地生活的前提,更是我们与时俱进因时而变的保障。日本家庭主妇的“断含离”收纳哲学能在全世界迅速推广,正彰显了背后普适的减法人生智慧。“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如何实现整体目标效率的最大化?我想,分清主次有取有舍,追求质量坚定信念的减法智慧,应是我们学习生活中的价值指引。
不仅如此,在风云变幻的新时代,要跟上发展潮流,更需要全社会发扬“做减法”的精神。只有减去了过时的陈旧的部分,新生事物才得以生根发芽。学术思想更新迭代如此,社会持续发展亦如此。“双减”政策落地,减的是不合时宜的沉重负担,得到的是健康快乐全面发展的未来力量;负面清单制度实施,减的是过去束缚市场发展的条条框框,得到的是充满生机活力的国内市场……由此观之,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既是辩证法的内涵要求,也体现了“做减法”的可贵之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名人篇 朱光潜
作文指导:缺陷与完美
朱光潜:人生有价值正因其有悲剧
朱光潜:人生如戏 导演是自己
【高考作文备考】2022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89
朱光潜:像草木虫鱼一样,顺着自然的本性来生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