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2高考作文预测|思辨“双减”政策(满分作文 素材 满分指导)

特约撰稿人:湖北 李亚洲

【写作任务】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老师在课堂上问同学们:“各位认为这杯水有多重?”说着,老师端起一杯水。有人说有300克,有人说有200克。“是的,它只有200克。那么,你们可以将这杯水端在手中多久?”老师又问。很多人都笑了:200克而已,端久了又会怎样?老师没有笑,接着说:“端一分钟,各位一定觉得没问题。端一个小时,可能觉得手酸。端一天呢,一个星期呢?那可能得叫救护车了。这杯水的重量很轻,但是你端得越久,就觉得越沉重。我们必须做的是放下这杯水,休息一下后再端,只有这样,才能端得更久。”大家又笑了,不过这回是赞同的笑。

材料二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如果你老是把弦绷得紧紧的,弓就会很容易折断;但如果你把它放松了,要使用时就能顶用。”

西班牙哲学家格拉西安说:“只有承受压力的重荷,喷水池才能喷射出银花朵朵。”

读了上面两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对“负重和减重”或“增压和减压”等词语进行辨析,结合材料含意和现实生活,写一篇在高三(1)班主题班会上的发言稿,和同学们交流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①班会主题自定;②自拟标题,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思辨色彩较浓的材料作文题,读懂材料是审题立意的关键。

材料一是一则小故事。老师在课堂上以一杯水的重量为切入点,通过提问,循循善诱地启发学生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一杯水很轻,但端久了会觉得很重;要想端得时间更久些,必须学会放下,休息之后再去端。细细品味,我们不难发现老师最后的总结性话语意味深长,颇具哲理性。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可以这样概括材料一给我们的启示:在负重的情况下,学会减重(释放压力,学会休息,调整状态等),方能行稳致远。

材料二是两则名人名言。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以弓弦松紧为喻,认为减压方能持续发展;西班牙哲学家格拉西安以水池喷水为喻,认为负重方能成就美好。两人的观点看似矛盾,实则辩证统一。可以这样说,在不同的情境下,人对压力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有时需要增压负重,有时需要减压减重。

材料要求对“负重和减重”或“增压和减压”等词语进行辨析,写作时,我们要注意写作话题既分离又统一的辩证关系,把握内在逻辑,运用辩证思维进行多维度思考。立意时,我们可以侧重谈减重减压,也可以侧重谈负重增压,还可以两者均谈,但不宜只提一点,不顾其他。

以下立意角度可供参考:

  1. 学会适时减压,从容战胜重压;
  2. 学会适时增压,勇于超越自我;
  3. 努力负重前行,是为了轻装上阵;
  4. 理性对待压力,用韧性承受压力;
  5. 过度承压危险,要主动减压减重;
  6. 灵活增减压力,做好人生加减法。

此外,我们还要留意文题设置的写作情境,所写作文要符合自定的班会主题,具备发言稿口语化、交流性等文体特征。

素材金库

“双减”让教育“返璞归真”

■孟 哲 张志勇

为持续规范校外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下简称“双减”),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作业负担学生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当前,义务教育阶段最突出的问题是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太重。虽然校内一直在减负,但是学生的负担并没有有效减轻,许多负担被转移到校外培训机构,这样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会影响其心理健康。

针对这些现象,《意见》提出30条具体意见: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坚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等等。同时,也明确了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的目标。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针对校外培训机构过度开展升学和考试学科知识培训活动的问题,《意见》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组织学科类培训等。

这不仅能让校外培训机构去资本化、去泡沫化、去功利化,起到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作用,而且给校外培训机构科学定位,让其成为校内教育的有益补充,在培养中小学生兴趣爱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归根结底,教育的主阵地是学校,教育的主战场是课堂。《意见》指出,要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教育部门要指导学校健全教学管理规程,优化教学方式,强化教学管理,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要减轻学生负担,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做到应教尽教,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使学生回归校园、回归课堂。

此外,《意见》还要求,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严禁下达升学指标或片面以升学率评价学校和教师。这在某种程度上是给学校减负、给老师减负,让老师能够把精力集中到备课、上课上,从而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降低家长送孩子参加校外培训的冲动。

【多维解读】

1.“双减”纠正育人初心之偏。教育的本质是立德树人,而不是应试竞争的“跑马场”。要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凝聚共识,尊重学生的休息权、健康权,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走出“ 短视化、功利化”教育的困境,从根本上守住学生身心健康和人格健全的底线,否则,教育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和价值。

2.“双减”纠正违规竞争之偏。不少地方、不少学校、不少家庭为了在升学竞争中抢得先机,坚信所谓“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各种违法违规教育行为大行其道。如果这种受极端功利的应试教育驱动的违法违规行为得不到有效制止,整个教育就不可能走出内卷化的“剧场效应”和“囚徒困境”。实施“双减”政策,就是依法依规治教,恢复和重建良好的教育生态。

3.“双减”纠正超前学习之偏。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和教育下一代的公共职责,而校外教育则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但令人遗憾的是,当下的校外教育俨然成了学校教育的另外一个实施主体。各种培训机构实施的“超前学习”“超标学习”,成为赢得客户的不二法门。实施“双减”政策,是从根本上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职能,构建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互相补充、协调育人的新格局。

4.“双减”纠正负担过重之偏。由于“短视化、功利化”教育的驱动,中小学教育围绕升学考试科目,大量增加学生的课时、作业、考试和校外学科培训时间,导致学生考试升学的负担日益沉重,学生的学习生活日趋单调,既破坏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生态,又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质量。实施“双减”政策,要调整优化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结构,既要做好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减法”,又要做好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加法”。

【适用话题】

减负、教育规律、教育观念、全面发展……

【满分作文】

张弛有度 备考有方

湖北一考生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时钟滴答,计量着我们“高三党”奔向梦想的脚步。在今天的主题班会上,我分享的观点是“张弛有度,备考有方”。

古语云:“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张是紧张、绷紧弦的意思,弛是放松、松懈的意思。这里的张与弛是文王、武王治理天下的办法。在高三的学习中,我们不妨将这个治国之道化为备考之方。

首先,我们要给自己增压,即要“张”。闲暇之时串班,我看到高三各班的后墙上张贴着各式标语,如“高三不搏,一生白活”“宁吃百日苦,不留终身憾”“破釜沉舟,拼它个日出日落;背水一战,干它个无怨无悔”“有来路,没退路;留退路,是绝路”之类,虽然有的标语很雷人,但无不营造出紧张的备考氛围,提醒我们无奋斗不青春。

我惊叹于东京奥运会上全红婵的“水花消失术”。她曾透露自己压水花的“秘诀”,那就是日复一日地训练。为了练好在奥运选拔赛中做失误的动作,她每天都在训练之后再加练。一个拥有天赋的14岁女孩儿为了冠军梦都如此努力,平凡的已十七八岁的我们难道不更应该加倍刻苦学习吗?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以压力为支点,我们才能充满动力、积攒实力,从而拥有成功的可能。

但是,如果长期处于高压之下,毫不松懈,会容易情绪焦虑,甚至心态失衡,做出过激行为。因此,“张”的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弛”。

我常常看见有的同学在教室熄灯之后仍借着路灯学习,在上体育课的时候仍趴在课桌上奋笔疾书,在做眼保健操的时候仍埋头抄写单词……我实在不赞成这种学习方法,看似努力,效率却不一定高。每天步履匆匆、两点一线是我们生活的常态,在备考的关键时期,有不少同学因学习压力过重而焦躁不安。我们在希冀教育减负的同时,也要学会自我减压。

梅兰芳说:“我们除了坚持工作之外,还必须养成坚持休息的习惯。”西塞罗也说:“闲暇不是心灵的充实,而是为了让心灵得到休息。”这些都说明,适当的“弛”也是生活所必需的。你可以在学习疲惫之时,抽出点儿时间,或做做运动,或听听音乐,或看看课外书等,放松心情,舒缓神经。劳逸结合,学习效率才会高。

喷泉因有压力而银花朵朵,弓弦因为松弛而柔韧顶用。劳逸结合,张弛有度,才是学习之道。同学们,高三不易,每走一步都不会如履平地。为了理想,我们既要努力奋斗,用拼搏点亮青春,又要洒脱不拘,以从容引领惬意。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满分秘诀】

文章亮点有二:

一是能辩证地看待压力。文章巧妙地将古人治国之道化为备考之方,将张(增压)与弛(减压)统一在备考方法之中,认为“劳逸结合,张弛有度,才是学习之道”,切合题意。

二是颇具生活气息。作者紧扣高三生活实际,眼中所见、心中所想都具有浓浓的生活味,贴近学生的备考实际。此外,文章语言整散结合,长短交错,表达上有一定的特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博文教育满分作文培训
备战2012年高考,10天助你作文提分
简析宜宾六年中考作文题及备考策略(2006
收藏!10篇2017中考满分作文,2018语文冲刺备考必看!
备考必读:中考满分作文经典语段大全
二哥闲话|你离公务员就差一场讲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