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诗歌鉴赏:描写音乐的手法

音乐属于听觉形象,用语言比较难以捕捉,因此,古代诗文对于音乐的描写更讲究技法。高中教材中有两篇课文——《琵琶行》和《李凭箜篌引》,通过这两篇诗歌,我们基本可以掌握古代诗歌中描写音乐的常见手法。

使用比喻修辞,以声写声。一般是用大自然或生活中常见的声音来比喻各种乐器的演奏或人物演唱。白居易《琵琶行》写琵琶女第一次演奏,典型使用了比喻,以我们常见的容易感受的声音表现琵琶演奏之美。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将音乐的声音比作急雨和私语,表现出音乐时而沉重舒长时而清细急促。又如“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将音乐比作银瓶乍破、铁骑突出的声音,体现出音乐在沉咽暂歇后突然又爆发出激越雄壮的乐音。《李凭箜篌引》中“昆山玉碎凤凰叫”也属于以声写声的手法。

使用通感,把抽象的难以捕捉的听觉形象化为可见的视觉形象。如《李凭箜篌引》“芙蓉泣露香兰笑”,“芙蓉泣露”和“香兰笑”都是视觉形象,形象写出了乐声凄婉和欢快的特点。

用动作描写表现演奏者熟练的技法。如《琵琶行》中“轻拢慢捻抹复挑”连续的指法表现琵琶女的演技娴熟。

用景物来烘托音乐的效果。如《李凭箜篌引》中“空山凝云颓不流”以白云停驻的景象烘托琴声的魅力。《琵琶行》中“唯见江心秋月白”,写琵琶女演奏完毕,以静谧的月下江景烘托琵琶曲的感染力。

用听众的反应来侧面表现音乐的魅力。或写听者的精神活动,或写听众的喝彩赞赏,都是从侧面写音乐感染力。《琵琶行》写琵琶女演奏结束后“东船西舫悄无言”就是典型以听众反应来侧写音乐的例子。

使用典故,引发联想和想象。《李凭箜篌引》,大量的联想、想象和神话传说,使作品充满浪漫主义气息。 诗中以江娥为之啼哭、神女为之悲愁、吴刚为之不眠等众多神话意象,来表现李凭弹箜篌的超凡技艺与神奇魅力。

用乐器的美好名贵来衬托演艺的高超。如李白《听蜀僧濬弹琴》中以“蜀僧抱绿琦”之“绿琦”衬托蜀僧演艺不凡。《李凭箜篌引》中“吴丝蜀桐”说明箜篌名贵,衬托李凭演技高超。

用乐曲的难度或知名度侧面衬托演技之高。如《琵琶行》中“初为霓裳后六幺”,用当时流行的知名曲子衬托琵琶女演技。

练习一:阅读苏轼两首描写音乐的诗词,完成各题。

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

苏轼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 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拢。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

润州甘露寺弹筝

苏轼

多景楼上弹神曲,欲断哀弦再三促。

江妃出听雾雨愁,白浪翻空动浮玉。

唤取吾家双凤槽,遣作三峡孤猿号。

与君合奏芳春调,啄木飞来霜树杪。

注释:【1】浮玉:喻指金山。

1、下列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采桑子》开篇从“多景楼”的“多”字获取灵感,连用三个“多”字引出“情”“感”“病”而不赘叙,令人印象深刻。

B.“空”字写出“一笑”之后,“回头”来眼前的“乐事”便会消失而“空”无所有,只有“多情”“多感”“多病”依然。

C.《采桑子》上阕前二句先言情后言事,后二句先言事后言情,借眼前之景,写心中之情,言事与言情结合,意蕴盎然。

D.这两首诗词皆出自苏轼之手,均写多景楼中与友人相聚之事,都借用音乐抒情,但抒发的情感却一喜一忧,迥然不同。

2、筝是一种拨弦乐器,相传为秦人蒙恬所制,故又名“秦筝”。它发音凄苦,常令人“感悲音而增叹,怆憔悴而怀愁”。下面有关筝的诗所表达的情感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3分)

A.弹筝北窗下,夜响清音愁。张高弦易断,心伤曲不道。(南朝梁·萧纲《弹筝》)

B.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唐·李端《听筝》)

C.花脸云鬟坐玉楼,十三弦里一时愁。凭君向道休弹去,白尽江州司马头。(唐·白居易《听崔七妓人筝》)

D.银甲弹冰五十弦,海门风急雁行偏。故人情怨知多少,扬子江头月满船。(元·萨都剌《赠弹筝者》)

3、有人评论说苏轼《采桑子》中“斜照江天一抹红”一句与白居易《琵琶行》中“唯见江心秋月白”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试作简要分析。

两句都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音乐的感染力。“斜照江天一抹红”写演奏结束,四下安静下来,只看见夕阳斜照在江面,水天映着残阳的一道红光。“唯见江心秋月白”写演奏结束后,四周静悄悄的,只看见江心倒映着一轮皎洁的秋月。这些景物渲染出刹那的宁静气氛,从侧面表现出琵琶声的妙绝入神,曲有尽而韵无穷,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了涵咏回味的广阔空间。

练习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1-13题。(共 12分)

水调歌头

苏轼

欧阳文忠公尝问余:“ 琴诗何者最善?”答以退之《听颖师琴》诗。公曰:“此诗固奇丽, 然非听琴,乃听琵琶诗也。”余深然之。建安章质夫家善琵琶者,乞为歌词。余久不作,特取退之词,稍加隐括【1】,使就声律,以遗之云。

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恩怨尔汝来去【2】,弹指泪和声。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

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跻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3】轻。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

注释:【1】隐括:指将其他诗文剪裁改写为词的形式。【2】尔汝来去:对话时你来我去,是关系亲密的表现。【3】寻:长度单位。

11.下列对词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昵昵”两句,描写了天将亮时青年男女夜灯下亲昵地私语的场景。

B.“忽变”三句,写琵琶曲调变为高昂,展现了乐音迅疾雄浑的气势。

C.“众禽里”三句,写音乐的婉转错杂,于众声中独不闻凤凰的鸣叫。

D.“推手”两句,写弹者奏罢,听者难以安适,已情到深处而“无泪”。

1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序中的“欧阳文忠公”指欧阳修,“退之”指韩愈,二人皆为作者所尊崇。

B.“跻攀寸步千险”两句,夸张地写出曲调由艰涩上升到陡然下降的起落变化。

C.“指间风雨”一语双关,既写弹奏情态,更蕴含着对当权者翻云覆雨的慨叹。

D.本词展现了弹者高超的技艺和听者欣赏的境界,表现出作者深厚的创作功力。

13.为了将无形的音乐表现得更真切可感,本词与白居易的《琵琶行》用了很多相似的手法,请从中任选一种表现手法,结合两首作品作一赏析。(6 分)

11.A

12.C

13. (答案示例)

①比喻(2分)。本词将乐声比作男女谈情的私语、勇士猛进的呼喊、飘荡的晚云飞絮、百鸟和鸣、攀高步险和坠入深渊(1分,举出一例即可)。《琵琶行》将琵琶声比作“私语”“急雨”“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冰泉冷涩”“银瓶乍破”“铁骑突出”和“裂帛”(1分,举出一例即可)。比喻手法,变抽象为具体(或:将乐声转化为易于感知的其他声响或形象)(1分),将音色特质和节奏起伏表现得真实可感,产生了动人心弦的感染力(1分)。

②烘托(2分)。本词中“肠中冰炭”是写音乐一会儿让人感受到悲凉的寒意,一会儿又让人领略到欢快的热情,让人产生强烈的感情波动;“无泪与君倾”是写音乐之动人,让人连连泣下,以至最后再也没有泪水可以倾洒了(1分,举出一例即可)。《琵琶行》则有“主人忘归客不发”“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江州司马青衫湿” (1分,举出一例即可)。这都是通过听者的感受或环境的描写(1分),侧面烘托出音乐的艺术效果,令人沉浸在音乐世界里回味无穷(1分)。

③对比(2分)。本词所写的音乐忽而轻柔,忽而雄壮,忽而切近,忽而悠远,忽而高扬,忽而低沉(1分,举出一例即可)。《琵琶行》中,有“大弦”的骤急粗重和“小弦”的轻柔细密,有“间关莺语”的流利宛转和“泉流冰下”的冷涩悲咽(1分,举出一例即可)。这种手法,呈现出音色、节奏甚至情感上的巨大反差(1分),突显了音乐表现的丰富性和弹奏者非凡的艺术功力(1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华史上四大最美弹拨弦乐:琴、筝、琵琶和箜篌,别再傻傻分不清
民族乐器
中国古典音乐合集,17种乐器,200首名曲(珍藏版)
歌舞大曲
中国古典音乐合集200首(收藏)
【诗词学堂】唐诗宋词的音乐性与丝竹管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