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钱旭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国家经验与未来趋向

4.12日星宝和近70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开启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峰会的学习之旅。

其中,华东师范大学钱旭鸯博士带来了信息量丰富、开拓思维的分享报告。这里星宝将第一时间独家分享给大家。


钱旭鸯博士在2018小学课程周主题峰会上发言


各位校长、老师、参会代表,大家早上好!非常荣幸能够来到这里,与大家在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峰会上相遇,并且共同进行学习和交流。


今天同大家交流的主要内容是综合实践活动当前的国际视野,以及在新的指导纲要下的几方面转向。此演讲内容鉴于我们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国际比较研究,以及有幸参与了教育部委托我们团队研制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过程。


我们知道,2017年的9月27日,教育部正式发布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而这一《纲要》的研制有着时代背景的考量和国际经验的批判性借鉴。今天主要想从两个方面来与大家有一些交流:一是综合课程发展的四大背景因素,二是四种活动形态相关的国际经验。


 为什么坚持“跨学科”整合课程形态?


就像刚刚视频里有谈到,这个时代正在发生的急遽变化,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促进因素即技术的发展。技术发展的如此高速,就如同上个世纪70年代未来主义学者托夫勒夫妇所讲:“变化的速率的重要性已经等同于变化的内容”。


所以在此时代背景下,课程变革和创新人才培育也不得不考虑放这一重要因素,如加拿大著名公共智识分子Grant所提醒我们的,我们时代要思考的第一要务即何为技术?


如何理解这门课程的定位呢?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操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我们看到,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目标聚焦于学生的综合素质上。新的指导纲要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定位于国家课程,以区别于地方和校本课程,这意味着它是一门不可或缺、也是无法替代的课程。 为什么要这样聚焦?这样定位呢? 

  

综合课程,也可以称作整合课程。所谓整合课程,即一种课程组织的取向,它有意识地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学科知识及方法,用来解决某个现实中的核心主题或议题。


随着互联网+的带来,我们开始从技术的层面去定义这个时代,但我认为我还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从人与技术的关系层面去理解这个时代。例如麻省理工大学的科学家赫尔,用科学技术研制了仿生腿,而机器人索非亚甚至希望成立自己的家庭。


虽然这是两个不同的例子,前者是人的生命里加入了技术的部分,后者是技术有了越来越多的似生命特征,但是可以看到,技术与人之间的不断融合,已然越来越成为这个时代的重要特征了。随着这样一个时代的到来,许多全球性问题都不是依靠单一学科所能解决的,而是依赖于多种学科的共同努力。


这样的时代,技术给教育带来的最大挑战与变化是什么?我的研究认为,它不是简单教和学的方式转变,而更大程度上是学生身份的一种改变。 


 混合时代对个人发展提出的挑战 


今天,世界各国都纷纷提出自己的核心素养框架,因为这个时代对我们的孩子提出了新的挑战。他们未来所处的工作要求他们能够适应充斥高技术的工作环境,能够解决结构不良的问题,以团队方式开展创新型工作。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一代孩子的个性发展标志是:不再是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熟练,而是在复杂情境中作出明智选择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


孩子们怎样才能拥有明智的选择和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 


当下,我们看到坐在教室里的这批孩子拥有很多不同的个性标识,且标识他们的身份都跟过去不一样了。


新身份的出现,不需要像以前那么稳定,可能现在几年就会发生变化,所以叫它数字一代、网络一代或者是电子人。甚至是作为人类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叫后人类,非常的激进。



 一个普遍国际趋势:由强调学科逻辑到强调学习领域 


过去我们认为,学科有非常坚固、稳固的边界疆域,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都走向了一种学习的领域,从原来固守的学科逻辑走向一种学习领域,因为我们发现不同的学科之间它在不断地混合、交互。


就如Giroux(1992)所说,不同的学科知识领域,通过不断混合和互动,形成一个跨学科的领域。在这种跨学科的领域里面,才能够让一些新兴的社会议题,融入到课程中来。


从世界各国的课程变革来看,我们发现一个很明显的转向——知识观的转变,在不断地强调原来学科素养的同时,越来越注重跨学科的素养。


面向未来的课程改革,区别于其他的学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更加致力于学习方式的变革。育人模式的转变,尤其是以实践育人这样的方式来着手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指向。



 考察探究学习强调观察中的探究 


拿考察探究来说,我们原先强调研究性学习,现在强调考查探究。它更加重视通过户外的考察、野外的考察、社会调研以及研学旅行等方式,让孩子们对真实的问题进行探究。


这里特别强调了一个“考察”,比起过去在教室里和学校范围内做研究性学习,考查探究更加强调“野外”,所以就特别强调了研学旅行。


 “研学旅行”,事实上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近100年来,各个国家都在不同程度地做这个事情,很多国家已经做得相当深入了。考察旅行、研学旅行、教育旅行……尽管名称不一,但是内涵都非常相近。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日本的研学旅行。日本从1882年开始有类似的活动,到1887年就确定了“修学旅行”这个名称。半个多世纪以前,日本就把修学旅行作为国家文化传承和国家文化自身的一个重要部分,可见它的定位非常高。


这项活动在日本被定位作为一种具有时代价值的重要教育活动。某种程度上,我们的考察探究也要期待走向这一步——让它成为一种具有时代价值的重要教育活动。


此外,现在的综合实践活动都在推进实践基地建设,美国有着100多年历史的4H营地教育组织,也可以给我们提供许多国际经验参照。


综观国际上研学旅行的发展,看以看到,它的取向不断由观察走向探究。虽然我们强调考察,但考察是带着问题探究的考察,在此过程中,我们期待孩子们能够将所看到的问题精细化,并且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所以这样的考察探究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在我们的指导纲要里面也强调了,不管是做考察旅行、调查还是参观,所有的活动都要跟探究结合起来。



 服务学习已经成了一种制度化的活动 


在社会服务方面,我们强调服务和学习并重。到今天为止,服务学习已经成了一种制度化的教育活动。


我们对服务学习的理解也有所变化。过去强调服务,今天更强调服务学习跟学术学习、学科学习的结合。


目前很多国家都在强调通过服务学习来培育核心素养。已经有实证研究发现,服务学习和核心素养发展之间有着正向的关联。在服务学习过程中,孩子们不仅仅是做服务,也在通过服务来发展自己,在服务里面不但有道德的学习,也有知识的学习。


 设计制作跟今天的技术发展有着重要的关系 


设计制作跟今天的技术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设计不仅仅是有随意畅想就可以,还要能够制作出来,也就是说你的创意并物化出来。


这是一种深度的学习,它试图让孩子从被动的获得走向主动参与。我们纵观各个国家的核心素养框架,生产性力量都被定位为未来非常重要的核心素养之一。而德勒兹(G. Deleuze)告诉我们,生产性力量不仅是在大脑里,身体本身就是一种生产性力量。在这样的技术时代,我们更加要动手做。


 职业体验需要体验学习并形成反思


在职业体验方面,我们更加强调在体验的过程中反思。这里举一个加拿大的例子——连接社区的体验学习。孩子们在社区里面不仅是单纯的体验,而且还要进行反思,这样的职业体验活动从幼儿园持续到高中,并形成成长档案袋。


从幼儿园到六年级,要形成“关于我”的档案;从七年级到十二年级,要形成“个体发展计划”。所有这些从幼儿园到高中的档案,在未来的升学中都将作为参照,而我国的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走向“档案袋评价”的形式,也有着相应的国际经验参照。


谢谢大家!



昨日精彩花絮图片


蒲公英书房专区


现场布展


主持人黄莉校长与谢作如老师精彩互动


谢家湾小学综合实践课例展示


银川回民二小教育集团总校长黄莉分享:《万物HUI》


听课笔记



上海世外小学STEAM团队陈铀、龚豪老师


广东碧桂园学校小学部PYP项目协调员王久红老师


张家港实验小学分享团队


蒲公英教育智库课程中心总监胡明明分享项目式学习


北京中关村四小分享代表周玲老师


本文根据2018星教师课程峰会钱旭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国家经验与未来趋向》讲座整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有这几点需要做!
千亿研学旅行市场的确诱人 欲入者先看看自己有无“硬伤”
段玉山:新课标颁布后,地理学科教学如何应对新变化?
聚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大单元教学、跨学科学习
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