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日本老人的沂蒙情缘未了平邑县资丘镇

日本老人的沂蒙情缘未了

因为语言不通、水土不服、乡情难耐、亲情难收,在日本生活了10个月后,72岁的松本常子又回到了她生活了50多年的中国一个小乡村——临沂市平邑县资邱乡资邱村,和她一起回来的还有他的丈夫杨付让。

10个月的日本生活丰盛而完美,但是老夫妇俩总觉得享不了那个福。他们想念家里侍弄的鸡啊狗啊什么的,还有那些亲得像姐妹兄弟一般的街坊四邻。这时是2005年岁末,资邱乡银线河两岸已经充满了过年的味道。

“他嫂子,你可回来了!”乡邻们都围过来了。一位老邻居拉着她的手眼泪不住地往下淌:“你走了才10个月,可我们觉着就跟10年似的……”

好媳妇,好婆婆

松本常子的中国名字叫夏振玉,对于所有熟悉她的人来说,还是夏振玉这个名字更加响亮。她的家在资邱乡银线河畔,这里盛产大棚蔬菜,春末的村子街道上荡漾着牛羊猪鸡的粪便味道。这样的味道为农村特有,对于一个日本老太太,适应这种味道需要多长时间?

“我在这个村里生活了50多年了”,记者眼里的夏振玉,就是一位典型的日本老太太的模样:眼窝深陷,脸型修长,眼睛小而有神。她思维清晰,让茶谈话间颇有大家闺秀的风范。然而,命运恰恰跟这位老人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

松本常子出生前,父亲松本正和母亲为了躲避参军,跑到朝鲜以种花卖花维持生活。她11岁时,父亲被本国人拉去做壮丁,母亲无力抚养5个孩子,就把她送给了在朝鲜做生意的中国人杨开盛做养女。18岁时的1952年,她随养父来到中国临沂,翌年嫁给了杨的侄子杨付让。其后50多年的时间里,她为杨家生养了5个儿子1个闺女,服侍送走了6位老人1个小叔子。如今,孩子们都已经成家,老人已经仙去,她也渐渐老了。

“反正事情都过去了,我就跟你讲讲我三兄弟的事。”夏振玉的丈夫杨付让说,他的三弟长期以来精神不正常,割麦的时候还穿着棉袄,头发结成团,夏振玉只有趁他吃饭时候偷偷给他剪剪。1960至1963年前后,正是最饥荒的时候,偏偏这个兄弟特别能吃,家里的6个小孩可以饿着,可夏振玉一定要让这个小叔子吃饱。后来小叔子故去,也是夏振玉忙前忙后张罗丧事。

“那个时候干得很带劲,现在已经没有那个劲了。”夏振玉说。1961年前后,由于杨付让常年在外地工作,夏振玉每天需要4点多起来去抬汪塘泥挣工分。怕孩子从床上掉下来,她就用被子在外边挡上,小孩子的腰上还要绑上一块围巾。

1963年农历六月二十三,婆婆不慎摔倒,一躺就是14年。夏振玉服侍14年毫无怨言。

贫困人家更知亲爱。一年,老杨从工作区买回16斤面。夏振玉包了些水饺后,撵走6个谗嘴孩子,把饺子端到母亲面前。母亲吃了几个,没有看到孙子孙女觉得不对味,就大声吆喝:“小三那,赶紧来给我端碗!”孩子们谁早过去,谁就可以吃上水饺了。婆婆临终时拉着夏振玉的手说:“孩他娘啊,我是哪辈子欠你的啊!”这时,婆婆还不知道,这个孝顺的媳妇竟然是一个地道的日本姑娘。

“孝顺老人是儿女的责任。”夏振玉用地道的平邑话把“责任”二字说得很重。她的养父母、杨付让的二叔二婶的老年都是她服侍的。

2000年和2001年,夏振玉两次被资邱乡政府评为“十个好”婆婆。

归去来兮

对于和夏振玉一起生活了50多年的乡邻来说,松本常子这个名字太拗口,并且,他们根本看不出这个和他们吃一样的饭、干一样的活的老太太和他们有什么区别。人们还是习惯用“他大娘”、“小孩他奶奶”来称呼这个慈眉善目的老人。

“为什么要回来?”夏振玉和他73岁的丈夫杨付让的说法并不相同。老杨是个实在人:“我是个老党员,跟党干了一辈子,老了在人家的地盘上吃闲饭,心里亏啊!”

夏振玉则坚持认为,家里还有很多的孩子,还有种了很多年的庄稼地。“我不回来,家里的麦子谁来割啊?”夏振玉说。

“一辈子耿直”的老杨说话“掏心窝子”:“你想想,人家对咱确实也不错,很尊敬咱,可是咱没有给人家出力,靠老伴关系去日本,不得劲!”

夏振玉告诉记者,在日本的10个月里,他们住在一个叫做“长磐辽”的地方,类似于中国的宾馆。11楼三室一厅,每人每月3万日元的生活费,还要学习日语。出门坐电车,年轻人都对他们恭恭敬敬。可是晚上回到家,两位老人还是睡不好觉。

尽管“再回去人家(日本)也要”,但是夏振玉和杨付让夫妇还是坚持认为,这个小乡村给了他们太多幸福的回忆,只有这个小乡村才是他们生活得最好地方。

旷世情缘

一个18岁的日本女子,是怎么样融合到一个陌生的中国乡村,并且获得了周围人的高度认同?从一个“推磨就头晕”的日本姑娘,松本常子怎么就变成了一个标准的中国农村妇女的呢?

“那个时候,哪有什么爱情的说法啊,我们就是互相看了看,觉得还可以,就行了。”很显然,50多年前的二目相对,夏振玉老人一想起来就腮见红晕。

实际上,让两位老人一直珍藏的是一个温暖的场景。这个场景发生在1958年秋天,照相馆给他们照了张相。

当时,老杨任平邑县第五区党委秘书,3个月没有回家。夏振玉急了,领着一个孩子、抱着一个孩子,步行70多里路,走了一整天去看望他。

夫妇长久没有见面,面对专程赶来看望的妻子,杨付让会怎么表示?

“当晚吃了馒头,喂饱了小孩,第二天就回来了。”夏振玉拿出当时拍的一张照片,一个长辫子的姑娘满足地偎依在憨厚的杨付让的身边,两个孩子则满足地依偎在他们身边。

日本身份

来到平邑资邱后,18岁的松本常子发现自己什么农活都不会干。尽管由于当时的各种原因他们对外谎称她是“归国华侨”,但是农村姑娘的基本功——烙煎饼、推磨等,她什么都不会。

第一次烙煎饼,4个煎饼烙了1斤。她感到不好意思,婆婆却说,你放心烙就是,你烙多少我吃多少。第一次和全家人一起吃饭,困难时期熬的地瓜秧子粥清可照人,夏振玉总是捞地瓜吃,捞完了一锅地瓜,发现家里人都在喝汤,才知道家里人舍不得吃。

由于在朝鲜学的是汉语,读了三年的书念到了第八册,数学、历史、自然、地理都懂得一点,所以夏振玉成功把自己的日本身份掩藏了起来,这个秘密直到1975年才被人发现。

1975年夏天,夏振玉家收到了一封来自日本千叶县的信,信中问松本常子是否愿意回日本定居或者去探亲,并附了一张表格。当时,丈夫杨付让问夏振玉“松本常子”是谁,为什么这封信会邮寄到他们家里。此时,夏振玉才向丈夫和儿女们说出,她就是松本常子。信中,她得知自己那几个分散在中国各地的亲人在日本亲友的努力下,大部分已经回到了日本,他们迫切希望

夏振玉能回去团聚。

最近的一封信发自1999年夏天。这一次,日本方面把路费都寄来了,信的主要内容还是日本政府寻找战争期间失散在各国的孤儿,希望她能够回去。这一次,她和老伴、大儿子一家等人来到日本,10个月后回来。

国籍难题

现在,夏振玉夫妇生活富足、相敬如宾。但是,他们还是担心一件事:夏振玉到底应该是哪国人?

刚到东京期间,一位日本女翻译曾问夏振玉是否愿意在日本定居。当时,一家人也没有考虑太多,就随口答应了。几天后,那位女翻译就把夏振玉的日本护照给办好了,并且恢复了她松本常子的名字。与此同时,中国大使馆也收去了她的中国护照。

现在又想恢复中国国籍,老两口着实犯了难。老人说,按照规定,想申请回中国国籍需要的是:住宅证明、生活保障、身体健康证明和中国驻日大使馆的“无犯罪记录”证明等。

夏振玉老人已经按照规定,于2005年11月到日照市的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取得了《健康检查证明书》,结果是未发现患有检疫传染病、监测传染病和其他严重危害公共健康的疾病。也就是说,老人的身体是健康的。

老人向记者出示了她的房屋权属证。杨付让说,他的退休工资也完全可以满足妻子生活保障的需要。

惟独“在日期间无犯罪记录”证明,成了一个最大的难题。

“我从18岁到72岁期间,除了在日本的10个月,其他时间都是在这里生活,怎么就不是中国人了呢?”老人不理解,他们开玩笑说,一个72岁的老人在日本生活了10个月,能犯什么罪?

然而,他们的儿女和当地干部告诉他们,这是程序。

附:松本常子简历

1935年4月,其父松本正在朝鲜兴南市开了一家花店,她就在那里出生,取名叫松本常子。以后,家里又添了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加上姐姐和自己,5个孩子的家庭生活虽然清贫但还是快乐的。

11岁时在朝鲜成了中国人的养女。

1952年从朝鲜到中国平邑,1953年4月与杨付让结婚。

1972年,其妹回日本。1975年春,日本政府来信称她可以回到日本定居。1999年夏天,日本政府直接寄路费到其长子处,再次催促她回故乡。

2000年2月去日本,12月回来。现在平邑居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恶婆婆前传:泼妇是怎样炼成的?
山东省平邑县资丘杨庄水库
日本建筑之二十四:长野松本城
血色迷情
日本2020年松本花奈执导的电影《亲吻镜头!》这是目前看过的电影里吻戏最多的
104岁老人的“长寿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