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画】董其昌 南北宗论对后世的影响
本文转载自网易潮河边人的日志
《董其昌 南北宗论对后世的影响》
松江派始祖 董其昌>>南北宗论作品精选娄东画派>>百家
董其昌画选 故宫藏作品精选南北宗论故宫山水画册故宫仿古山水册
立轴画精选仿宋元人缩本画大都会藏山水册仿大师山水册
【董其昌的南北宗论】
“南北宗论”是董其昌对中国古代山水画派所持的一种理论。董氏的这一理论可归纳为以下三层含义:
其一,从唐代开始,绘画领域就出现了两大派系,一派是以唐代画家王维为代表的南宗派系,包括五代的董源、巨然,北宋的米芾、米友仁父子及元代的“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等,另一派是以唐代画家李思训为代表的北宗派系,包括宋代的马远、夏圭、赵伯驹、赵伯骕等。这两个画派是与禅学的两大宗派同时产生的。
其二,绘画中的南宗派系和北宗派系在艺术风格上(如“精工”与“士气”、“工”与“雅”)和艺术技法上(如“渲染”与“着色”、“勾斫之法”)是根本不同的,这与禅学的南北二宗在达到“涅槃”佛境所采取的不同途径和方法是相通和类似的。
其三,董其昌本人推崇的是绘画的南宗派系(即文人之画),认为这一派系的画家“皆其正传”。而对北宗派系(即行家画)则加以贬斥。这种推崇与贬斥与禅学的南宗派系兴盛和北宗派系衰落的状况极其相似,故称之为“南北宗论”。
董其昌被称为一代宗师不仅仅在于他的书法风行天下,也不仅仅在于他改变了明中期“吴门画派”的画风,更重要的是他旁通禅学,以禅论画,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绘画发展过程为脉络,系统地提出了关于画派的理论——“南北宗论”。他把唐宋以来千支百派、纷纭万绪的山水画,通过对画家的身份和画家的笔墨、皴法、构图等因素的综合比较,借用禅宗派系,将山水画划分为南北二宗,力图全面而系统地梳理出一条山水画师承、流派的脉络。其概括虽不准确、科学,但对研究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以及对艺术风格美学价值的思考,都有着积极的启迪意义。
【南宗画派作品欣赏】
王维 辋川图
董源 龙宿郊民图
巨然 层岩丛树轴
吴镇 双松图
黄公望九峰雪霁图
倪瓒 幽涧寒松图轴
元 王蒙 青卞隐居图
米友仁 潇湘奇观图卷
【北宗画派作品欣赏】
唐 李思训 江帆楼阁
马远 踏歌图轴
赵伯骕 万松金阙图卷
夏圭 雪堂客话图
马麟 静听松风图
【康乾二帝对董氏书艺的评价】
从清代入关第一代君王顺治皇帝,到后来的乾隆皇帝,均雅好丹青,喜爱古书画并推崇董其昌,其中康熙皇帝尤为突出。康熙平时收集临池古墨迹碑帖颇多,珍藏于密室,万机余暇常常披览鉴赏。他专攻董其昌书法,临仿之作几可乱真。在绘画方面,康熙也接受了董其昌的 “南北宗论”,以南宗山水为正宗。
康熙皇帝自幼爱好古书画,广事搜罗,并勤于书法,视董字为圭臬,竭力追摹,曾要求将董氏“海内真迹,搜访殆尽”。康熙南巡至董其昌的故里松江时,出于对这位书家的仰慕,在检阅士兵水操之余,特地到董其昌的祠堂并书写了“芝英云气”四字匾额。
他对董字不仅爱之尤甚,理解得也非常透彻,《华亭县志》卷十五中记载了康熙皇帝对董氏书法的评价:“华亭董其昌,书法天姿迥异,其高秀圆润之致流行于楮墨间,非诸家所能及也。每于若不经意处风神独绝,如微云卷野,清风飘拂,尤得天然之趣。观其结构、字体,皆原于古人,盖其生平多临摹《阁帖》,于《兰亭》、《圣教序》能得其运腕之法,而转笔处古劲、藏锋,似拙实巧,书家所谓古钗脚,殆得是耶!颜真卿、苏轼、米芾以雄奇峭拔擅能,而根底则皆出于晋人,赵孟頫规模二王。其昌渊源合一,故摹诸子辄得其意,而秀润之气独时见本色,草书亦纵横排宕有古法。朕欣赏其用墨之妙,浓淡相间,更为敻绝,临摹最多,每谓天姿与功力俱优,致此良不易也。”
乾隆皇帝在年少读书之暇,对董其昌的书画也情有独钟,认为董其昌“书画神味萧远,超轶古人”。在紫禁城的内廷西六宫中有一院落名为咸福宫,据《国朝宫史续编》载,它的后殿西室曾高悬乾隆皇帝御笔匾“画禅室”。《石渠宝笈》的“画禅室”卷内著录这里所收藏的王维的《雪溪图》、米友仁的《潇湘白云图》等都是董其昌画禅室的旧藏,室因此而得名。室内曾挂一幅董邦达所绘的《画禅室图》,上有乾隆帝的跋语,也提到董其昌旧藏法书名画都收贮在咸福宫。
【董其昌艺术对后世的影响】
皇帝们如此褒扬董其昌,朝中的一些官僚、士大夫们自然投其所好,于是董氏书画风格风靡朝野,出现了大批的追随、仿效者,如顺治时期的沈荃,康熙时期的姜宸英、王鸿绪,雍正时期的唐岱、董邦达,乾隆时期的钱维城等,均以“董书”为楷模。清初绘画六家“四王、吴、恽”(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吴历、恽寿平)也秉承了董其昌的“南北宗论”及其画风,致力于摹古,讲求笔情墨趣,追求形式美感与平和的意趣。这一时期董其昌的书画所占据的地位甚至超过了明代,对清代早中期的画坛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清代好董书画家作品欣赏】
清 吴历 云白山青图
清 恽寿平 灵岩山图卷
清康熙三年(1664年)二月上浣,31岁的恽寿平随父亲明昙云游苏州,拜访了当地著名的灵岩山禅寺住持弘储,时值弘储60寿诞,恽寿平潜心作此图,其父撰《灵岩山赋》,以示恭贺。恽寿平的山水画作品有许多是根据游历所见而创作的写生之作。这些作品,并非是对自然物象作纯客观的描绘,而是根据自己的创作需要进行主观上的审美取舍、提炼、概括等。此图重点表现的是灵岩山,作者便运用远近、疏密、高低互衬的美学原理,将灵岩山两侧的景致作陪衬性的淡化处理,由此更好地表现主题,烘托出灵岩山的空灵秀色。此幅当属恽寿平写景山水画中形式美与意韵美相得益彰的典型之作。
王翚 桃花渔艇图
王时敏 仙山楼阁图
此图是王时敏为友人陈静孚之母七十寿辰而作。画面上峰峦叠嶂,林木葱郁,流泉曲绕,长松挺立。山谷中点缀着茅亭草舍,环境清幽。在构图和笔墨方面都具备典型的中国画特征。首先,构图方面采用全景式构图,以散点透视的方法描绘景物,近景双松清晰挺拔,远景高山连绵巍峨,所画内容具有美好的象征意义,十分契合祝寿的主题。其次,在笔墨表现方面,继承董巨(董源、巨然)、元人的笔墨传统,尤其是黄公望的画法,以仿古见长,具有程式化的特点。笔法精绝老到,为王氏晚年佳作。
王鉴 仿叔明长松仙馆图
王鉴的作品有三种面目,即水墨、青绿设色、浅绛设色。浅绛山水创自五代董源,成于黄公望,元末王蒙又略加变化,在水墨的基础上以赭石勾填于局部,风神独具。王鉴此作正是师法王蒙,在树干、屋宇、山石、坡脚等处微染赭石,使画面的层次丰富,也增添了灵秀的韵味。题款中言“仿叔明”,画幅上不只在设色方面模仿王蒙,从构图、山石皴法中亦能看到王蒙的影响。如图中采用王氏惯用的重山复岭的构图形式,气势浑厚雄奇。再如山石多施王氏擅长的解索皴,把山石的质感刻划得细致入微。同时,画面也表现了王鉴的个人风貌,他那恬淡平缓的风格,雅致松秀的气韵,使观者静意自生。
王原祁 富春山居图轴
此图是画家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52岁时仿效元代绘画大师黄公望的得意之作《富春山居图》的笔法而创作的,在经营位置、山脉开合起伏以及笔墨运用方面都显示了画家的深厚功力和高超造诣。黄公望在《富春山居图》中用笔松动老辣,王原祁对黄公望的画风了如指掌,在不断地临摹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他在这幅仿作中皴擦点染运用自如,技法高超,尤其在笔墨运用方面,先笔后墨,晕染多次,由淡而浓,渐次增加,最后以焦墨破醒,给人以厚重的感觉。山体、景物比黄公望所画更厚重、更严谨、更细密。王原祁的绘画风格在“四王”之中很有特色,他发展了董其昌对具有抽象意味的笔墨形式的追求,具有程式化的特征。他绘画的目的在于娱乐性情,偏重于理想,这与西画偏重于实景有着显著的区别。
董邦达 南屏晚钟御题图
唐岱 十二月令图轴 之九月
清 张照书 七律诗
安石榴花开最迟,绛裘深树出幽菲。吾庐想见无限好,客子倦游何不归。坐上一尊虽得满,古来四事巧相违。今人却忆湖边寺,垂柳阴阴昼揜扉。张照。下钤“张照之印”、“瀛海仙琴”印2方。引首钤“既醉轩”印。无鉴藏印。
此书行笔圆转流畅,墨色浓润,偶出枯笔于牵丝回绕处,愈觉神采飞扬。张照的书法融董其昌疏朗闲逸的布白和颜真卿淳厚敦朴的笔致于一体,从而呈现出别具特色的自家风貌。
清 沈荃书 行书浪淘沙词
芳草碧茸茸,染恨无穷,一春心事雨声中。窄素宫罗寒光峭,闲倚薰笼。犹记粉阑东,仝醉香丛,金鞍何处骤花骢。袅袅绿窗残梦影,红杏东风。弁阳歗翁填词,雅矜独步,其草窗一集,足令姜史让席。此阕调浪淘沙更(“见”字点去)多幽致。充斋沈荃。此轴录“弁陽歗翁”浪淘沙词一首,计4行,行字不等。末款“充齋沈荃”。钤“沈荃印章”、“充齋”二印。无藏印。
此轴笔法流畅自如,布局疏宕,结字布白深得董其昌书法神韵,略参米芾险绝的结字体势,清劲秀雅,自具风神。
清 姜宸英书 行书勉斋说
此轴系姜宸英为友人张愚庵之子张勉所撰、书之斋铭,末识:“康熙三十六年歲在丁醜正月上元日慈溪姜宸英撰並書。”左钤“姜宸英印”、“西溟”、“人書俱老”、“葦間書屋”印四方。引首题下钤“老易齋”印。本幅无藏印,未见著录。
姜氏书法以摹古为根本,融各家之长为己用,书风清劲,清全祖望谓其“书法尤入神,直追唐以前风格。”《清稗类钞》云:“西溟素以行草擅长于康熙朝”。此轴是姜宸英在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初进京赶考之前,寓居天津时为友人所书,姜氏时年已70岁。书法上承晋人而多存董书韵致,是其晚年行书中精品。
董其昌与娄东画派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董其昌题识的《仿宋元人缩本画及跋册》 ,是十七世纪董其昌与追随他的清初正统派画家所认知的宋元绘画传统,可以考知曾经董其昌收藏或题识,后来转入王时敏手。为了便于随身携带,研究与学习宋元人古法,王时敏本人或由后辈依照原迹忠实地绘制成缩临本,集合为册。王时敏的友人与学生,如王鉴、王翚、陈廉、吴历等都有类似的缩本(或粉本)传世。
《仿宋元人缩本画及跋册》对于当时画家学习古法必然有很大影响,也显示收藏者在画学传承上的自我认定。当时的董其昌已经是名满天下的大家,也是太子的老师,能够得到他亲自传授的人寥寥无几。王时敏祖父王锡爵在明朝任首辅的时候,由他一手提携的董其昌是王家的绘画教师,一代词宗吴伟业在《画中九友歌》中赞誉王时敏和董其昌实质上是半师半友的关系。
董其昌是明代后期著名的画家、书法家、书画理论家、书画鉴赏家,他曾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是继元代赵孟頫之后的又一位大官僚兼文人书画家。他对中国美术史的突出贡献就是提出了南北宗画论,即按照佛教禅宗的分法把中国画分为南北两宗,两宗主要区别是风格:南宗是文人画,有书卷气,有天趣,是“顿悟”的表现;北宗是行家画,只重苦练,无天趣可言,是“渐修”的表现。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将绘画的目的是“为寄”、“为乐”,还是“为功”、“为利”,作为衡量判别一位画家究竟隶属何方阵营的重要尺度。
董其昌崇南贬北,极力推崇纯“文人画”,轻视“吴门画派”,打击压制“浙派”,他提倡“元四家”和用摹古代替创作的绘画思想,也深刻地影响了王时敏、王原祁和整个娄东画派。
董其昌题 仿宋元人缩本画及跋册第八开1984
王时敏 倣黃公望陡壑密林仿宋元人缩本画及跋册第八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云庐|《砚池滴音》:明清诸家绘画(之二)
清代画坛四僧:野逸画派的革新之风
画坛四僧 野逸画派的革新之风
明末清初最为重要的山水画家,米芾影响下的一代国画大师
人间曾有董其昌
崛起于江南,熔铸古今,独开门派的绘画大师~蓝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