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入职已8年,辞职用1天”:当老员工被边缘化,创业是好去处吗?

作者 | 孙瑞希:生涯咨询师,个人成长教练,今日头条签约作者。专注分享成长干货,推动你的职场进化。

01

辞掉一份稳定的工作去创业

是怎样一种体验

周末的时候,前同事晓彤约我出来吃饭。久不联系,见了面才知道她去年年初就已经辞职创业了。

不过,让我惊讶的不是她辞职创业,而是,她现在准备重新开始找工作了。

晓彤早前在公司负责培训工作,业务能力很强。前年公司空降了一个副总老赵,正好分管晓彤的部门。老赵平素笑眯眯的,但两件事,让晓彤看出他心机深沉,面善厚黑。

1、轮岗

老赵告诉晓彤,她是公司的核心员工,要一专多能,所以要参加轮岗。晓彤本以为能通过轮岗拓宽一下业务面,结果却被放在一个专做杂事、无关紧要的岗位上去。而原岗位的工作已经有人接替,她不能再继续接触了。

2、减轻工作量

到了新岗位,老赵找晓彤谈话。他告诉晓彤:“已经婚育的女同志,要注意平衡好工作和生活。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陪伴,千万别因为工作忽略了家庭。”

老赵主动提出减轻晓彤的工作量,将她手头的一部分工作拨给一个新人做。

晓彤发现,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背后,其实都包藏着把她“边缘化”的祸心。这哪里是轮岗,分明是整人。

好友给晓彤出主意:你干了这么多年培训,积累了不少资源,又搞过企业大学,干嘛不出来自己干呢?开家培训公司,轻资产、重知识,不是挺好吗?

晓彤一听就心动了,想想这段时间来老赵对自己的打压,就恨得牙根痒痒——猪八戒撂耙子,咱不伺候猴了!

晓彤很快递交了辞职申请,老赵答应得特别爽快。大概是遂了他的心,终于把一员风头正劲的老将挤兑走了。

找房子、注册公司、招人,晓彤很快就拉起了一家培训公司。

当初在原单位的时候,作为培训项目的负责人,晓彤认识了很多HR,大家经常交流圈中信息、切磋业务,有时还经常聚会吃饭,很多人和晓彤的关系处得非常好。

从公司出来后,想着自己头一回创业,应该和原来的人脉资源联系联系,晓彤就挨个“拜码头”,推销一下自己公司的培训产品。

有些人听说晓彤辞职了,连面都不见;有些人见了面,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作为一家初创的小公司,没有哪个HR愿意冒险采购晓彤的培训产品。辛苦忙活了一年,早些年上班攒下的积蓄很快折腾光了,晓彤终于扛不住了,决定出来找份工作。

去几个公司参加面试,HR婉转地表达了对晓彤“稳定性”的质疑,毕竟她有过创业的经历,能否踏实地回到企业工作,HR在心里打了个问号。

兜兜转转一圈,晓彤发现,在人才市场,自己除了年龄大一点、人生阅历丰富一点之外,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优势。

让她倍感意外的是,从老同事那里得知,副总老赵“拉山头”的做派为老板所忌,最终也落得了走人的下场。

老赵的位置由一位老同事接任,那个老同事比晓彤早来公司两年,晓彤辞职时,他们的职级是一样的。

晓彤一张漂亮的脸,拧巴得像“紧急集合一样”。她说:“我主导培训这么多年,没想到第一次以培训创业项目,就被打败了;如果我不走,老赵那个职位,我也有机会……”

是的,没错。人在职场,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机遇。

但是,真正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并不是你有没有机遇,而是你在关键时刻的选择。

02

辞职时千万别犯这4个傻

美国畅销书作家奇普·希思和丹·希思在《决断力:如何在生活与工作中做出更好的选择》一书中指出:人们进行选择时往往隐藏着丰富的心理活动。

作者认为,通常情况下,阻碍人们进行有效决策的主要有四大因素:思维狭隘、证实倾向、短期情绪、过度自信。

这四大阻碍因素,晓彤都占全了。

事实上,不单单是晓彤,很多职场人都有面临艰难选择的时刻。比如,要不要换个公司或行业?是找份工作还是创业?此时,我们需要加倍注意的是,低头看看,你脚下是否有这4个阻碍决策的“大坑”。

1、思维狭隘

所谓思维狭隘,简单来说就是人们在做决策的时候,往往把选择局限在一个极小的范围内。非黑即白,非此即彼。

比如说,晓彤被副总老赵边缘化,她首先想到的是:“我是不是要辞职?”

你看,“是”或者“不是”,这本身就是一种二元化思维。要么走,要么留,就这两种选择,这其实已经掉入了思维狭隘的误区。

2、证实倾向

证实倾向是指,人们往往习惯于对某种状况快速做出判断,然后找到支持我们判断的信息。

比如,当晓彤被老赵边缘化后,她快速判断:自己应该辞职。期间,她找了很多朋友聊天,谈起自己工作中的困境,朋友们都给她支招。

那些不支持她辞职的信息,被她过滤掉,那些支持她辞职的信息,被她一遍又一遍强化。

这种证实倾向会使人们下意识地只关注能证明自己观点的证据,这会导致我们的决策偏离事实。

3、短期情绪

情绪对人们的选择有重大影响。晓彤也曾在“留下来”还是“走出去”中有过短暂的犹豫。但是,当她一遍又一遍回忆老赵与自己的种种冲突时,情绪瞬间战胜了理智。

她说,一想起老赵,大脑里就剩下四个字:“辞职,真爽!”在这种短期情绪波动下做出的决策,冲动大于理性。

4、过度自信

过度自信理论是金融学的研究成果,即人都是过度自信的,尤其是对其自身的知识的准确性会过度自信。

晓彤在企业负责培训工作多年,对于专业知识她非常自信。当她把自己交到市场上去摔打时才发现,自己的知识储备严重不足。

具备某一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并谋得一份好工作,与是否能把这项知识和技能封装成产品抛向市场,是两码事。

03

怎么做出理性的职业选择

那么,怎样才能克服这些障碍,做出理性的选择呢呢?奇普·希思和丹·希思提出了4个步骤,即:拓宽选择空间、把假设放到现实中检验、抽离自我情绪、做好出错的准备。它们的英文首字母是WRAP,所以又叫WRAP决策法。

我做生涯咨询时,经常用到这个方法,亲测有效。

1、拓宽选择空间(Widen your options)

当人们开始考虑要不要辞职时,可以换个思路,考虑一下自己辞职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以晓彤为例,她其实可以切换一下视角,把问题聚焦在:“我该怎样提升自己的工作满意度”上,这样的话,选择面就多了。

她可以关注公司是否在尝试转型或新业务,在这样的业务中,是否可以成为其中的一员,而不是固守在原来的业务板块上。也可以以合伙人的身份加入其它的创业团队。

这些思路的延展,都能拓宽选择的空间。既然是做选择题,为什么不让选项更丰富一些呢?

2、把假设放到现实中检验(Reality-test your assumptions)

我们知道,大脑有证实倾向,会自动找理由支持那个符合我们心意的假设。为了让选择不盲从,你可以把那个假设放到现实中去检验。

比如,晓彤认为只有创业才能让自己拥有深度的职业掌控感和自由。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找目标领域的专业人士做职业访谈。然后进行检验,这条路是否真的能让自己拥有掌控感和自由。

我之前做职业辅导,有个来访者说:我找不到目标领域的专业人士做访谈。我告诉他,如果你发动自己的人际网络和社交媒体,都找不到合适的人来做访谈,那么这个领域就不适合你创业。

别说资源和人脉,你连最基本的信息通路都没有,那还怎么玩儿呢?

3、抽离自我情绪(Attain distance before deciding)

我们之前提到,短期情绪影响人们的选择,因此,抽离自我情绪才能有助于我们看清真相。

还是以晓彤为例,她对老赵的工作安排充满了愤怒的情绪,这种情绪导致她没有看到,老赵这样的人在公司是站不住脚的,公司内部还有很多适合她发展的机会。

以自己的角度看问题,我们容易沉浸在情绪里,而抽离自我时,我们才容易聚集在重要的事情上。

4、做好出错的准备(Prepare to be wrong)

选择,意味着不确定性。当你终于做出了选择时,还需要以积极的心态来迎接可能出现的失误。

你可以在选择之初,就做一个大胆的假设。假设你失败了,可能是哪些因素造成的?你能承受最大的败局是什么样的?你可以为这些可能的失败做好防范措施,并在可以承受的败局范围内,规划你的事业蓝图。

人生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倘若选对了便是一条阳光大道,倘若选错了便是青葱岁月的代价。

但无论好坏,你都要记住,没有选择余地时,努力是唯一的变数,有选择余地时,选择比努力重要。

把选择变成一种力量,也许,这便是选择的价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你总是发展的比别人慢?
管理培训生(MT)面试之六个经典问题
喜遇老同事 往事涌心头
【八步培训法——华为新员工180天培训计...
体制内,不做“老实人”
HR必学:招聘培训工作开展基本思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