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横沔镇志-第十四章 商 业
第十四章  商  业
横沔镇成陆于唐与五代之间,在宋代已有人居住,以盐业为主,同时也已有零星商贩,经营小本买卖。明代后期,在横沔集镇、船舫街(今怡园村6组)、张胜桥(今汤巷村1组)、油车港(今高西村)等地,先后开设小店、小摊,经营油、盐、酱醋和什用小商品。此外,还有穿街走村的肩挑小贩。
清代初期,横沔集镇地区已有数十户人家,清雍正年间(1723年~1735年)称横沔市(市镇)。至清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横沔集镇的商业更为兴盛,成为较大的集镇。自晚清至民国年间,横沔集镇的商业屡遭兵匪侵害,尤其是民国27年(1938年)重阳节下午,横沔集镇遭侵华日军“扫荡”,烧毁厂、店和民房100余间,横沔集镇的商业濒临绝境,至抗日战争中期才慢慢恢复。
民国34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横沔集镇的商业进入畸形的发展时期。那时,经营粮米的商户特别多。
解放后,横沔地区的商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49年秋,在秋征中,国家在横沔集镇建立粮仓,征收、储藏公粮。1951年春,横沔购销站成立。初时,属南汇县沈庄区供销合作社,从事横沔地区粮、棉、油料作物等农副产品的收购和油、盐、酱、醋、烟、酒、糖及各种什用品的供应。1956年,国家对私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1966年起,在农村建立代购代销店,简称“双代店”。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横沔人民公社的商业进入了一个新的繁荣时期,恢复集市贸易,兴办社办商业;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横沔新镇的建设,横沔乡的商业逐步向横沔新镇地区发展。横沔新镇地区的商业开始不断繁荣,商店迅速增加。留在横沔集街的商店逐步搬迁至周川公路横沔集镇车站附近。1993年4月,国家取消粮油计划供应政策,由原来的计划购销改为议购议销。
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横沔供销合作社各商店由职工承包经营。1994年底,医药、百货、五金、生产资料、烟糖等专业商店归口南汇县供销合作总社各专业公司联销。
20世纪90年代初,横沔乡开始出现个体经营的自选小商场(俗称小超市)。至1999年底,横沔镇所有商店都改由私人经营。
第一节  解放前的商业
横沔镇是南汇县成陆较早的地区之一,据传在宋代,横沔地区已有零星商贩经营小本买卖。至明代后期,在横眠(今横沔集镇)、船舫街(今怡园村6组)、张胜桥(今汤巷村1组)、油车港(今高西村)等地先后开设小店小摊,经营油、盐、酱、醋和什用小商品。
据清雍正《分建南汇县志》记载:“横沔市在周浦东北约二十里北八灶稍北直西十五里居民约数十家有宁远桥东至七团西至周浦南至六灶镇”。又据清光绪《南汇县志》记载:“黄乘权,浙江镇海人,久客沔溪,以酒为业,素尚义,独修天北街百余丈,行旅感焉”。又载:“华氏增建市房,廛舍相对,招徕商贾。”可见,到清代,横沔地区的商业更为兴盛,已形成较大的集镇。
横沔集镇离南汇县城较远,距川沙县城厢镇、周浦镇虽近,也各有8公里。南汇县城、盐仓、祝桥、六灶、瓦屑、陈桥、赵行等大小集镇客商的舟船运货往返于上海市区,横沔集镇是必经之地,是舟船停靠的主要码头,因而商业逐渐兴旺。至清代后期,横沔集镇的发展规模仅次于惠南、周浦、新场、大团镇,居南汇县第五位。也是浦东十八镇之一。
横沔集镇的商业在初期是为过往客商和附近村民供应生产、生活必须的商品;进而,收购农、副产品,经营土布、土纱、针线、南北杂货、油盐酱醋、茶食糕点和铁木竹器、陶瓷器皿等;陆续开设有豆麦行、花米行、榨油坊、糟坊、典当、银行、药店、旅馆、饭店、点心店、嫁妆店、理发店、茶馆、照相等店铺、作坊。凡生活所需,应有尽有。但店铺虽多,规模较小,以家庭经营为主要形式。规模较大的大新酱园、唐顺泰布店、周顺兴南货店、建大木行、五福楼饭店、济民药局等雇用职工,但少的有1人~2人,多的也只有5人~6人。一些小商小贩一人一副担,挑着奔走四乡,以求小利,养家糊口。
在战争年代,特别是清末至民国年间,横沔地区的商业户屡遭兵匪、地痞、流氓的敲诈、抢劫。民国27年(1938年)重阳日的下午,横沔集镇遭到侵华日军“扫荡”,烧毁厂、店、民房100余间,使横沔集镇的商业濒临绝境。至抗日战争中期,才慢慢恢复。
民国34年(1945年)后至解放前夕,横沔集镇的商业进入了畸形的发展时期。是时,经营粮米的商户特别多,大大小小的行、店、摊有30家~40家。稍具规模的有早在民国元年(1912年)就开业的华恒源米店,非粮米业的有祥隆顺油车(榨油工场)、万丰面粉厂、德泰丰糟坊、扬阿银茶馆等也都兼营粮米;还有在家门口摆上2个~3个箩筐的米摊。同时,还有经营南北杂货的南货店周顺兴、高裕昌、品香村等13家;经营棉布、百货的唐顺泰、龚永顺、华新等7家;肉庄、鱼行有王信记、马长泰等7家;经营酱油的有大新恒记、裕新、德泰丰等4家;还有地货行5家;饭店、点心店8家;砖瓦、竹木行5家,以及嫁妆店、杂货店、首饰店、旅馆、水作店、典当、茶馆、照相馆、理发店、作辅店等数10家。
到解放前夕,横沔镇有大小厂、店、铺、摊近200家,农村四乡也有数十家,还有为数众多的肩挑小贩。
解放前、解放初横沔地区商店、摊贩情况表
表14-1-1
业别
企业名称
负责人
性质
从业人员
资金(元)
营业时间
去向
附注
合计
工人
职员
资方
合计
固定
流动
开业
歇业
棉百
唐顺泰
唐林初
独资
6
5
1
1952
解散
龚永顺
龚正江
3
1
1
1
1951
百货
周福记
周耀宽
2
2
743
40
703
1946.2
转合作小组
兼营文具、五金
周福泰
周阿三
2
2
1043
200
843
1948.1
兼营五金
新生
徐观生
2
2
681
96
585
1945.5
合作
兼营文具电料
新昌
高道生
1
1
143
28
115
1931.1
歇业
新华
朱生葵
1
1
519
50
469
1925.1
合作
南货
赵兴泰
赵锦昌
2
2
539
99
440
1947.3
永盛
高锡舟
2
2
312
59
253
1947.7
高裕昌
高锡舟
2
2
476
76
400
1918.1
周顺兴
周吟林
合股
3
3
1258
691
567
1955.12
糖果
邹庆记
邹庆荣
独资
2
2
116
47
69
1927.5
烟纸
仁泰
龚其兴
1
1
156
26
130
1948.1
兼营焚化品
立大
徐振鹤
2
2
848
48
800
1947.1
兼营焚化品文具
徐福泰
徐才德
2
2
242
62
180
1948.3
新丰
李志清
1
1
173
13
160
1949.1
兼营糖果
福康
唐财根
2
2
300
50
250
1951.8
兼营焚化品火油
奚永顺
奚根涛
2
2
裁缝店
吴炳记
吴雪炳
2
2
饭店
品香村
陆雪江
4
3
1
早歇业
酱酒
大新恒记
马振凤
3
1
2
218
62
156
1947.2
合营
德泰丰
姚维泉
合股
2
1
1
2312
1374
938
1949.2
合营
裕新
凤仁昌
独资
14
8
5
1
属粮食系统
肉庄
立丰
汪万生
2
2
1000
84
916
1937.7
合营
王信记
杨珠南
3
1
1
1
张万昌
张阿毛
2
1
1
早停
程三和
程清水
2
1
1
合作
义泰
姚兴福
1
1
161
61
100
1953.7
中西药
济民
徐克勤
合股
3
2
1
5283
408
4875
1944.12
合营
新药
徐致和
徐华明
独资
1
1
941
768
173
1898.11
早停
国药
万生堂
庄妙清
2
1
1
1953
停业
天寿堂
顾金炎
3
1
2
1955
砖灰
张同昌
张林兴
2
2
1004
387
617
1920.10
1955.4
注销
竹木
乔德顺
乔祥生
4
1
1
2
合营
协泰
乔志清
合股
4
4
2363
1722
641
1930.5
1955.12
注销
建大
乔湘舟
4
2
1
1
25200
3676
21524
1946.9
停业
桂记
曹桂芳
独资
2
2
1000
300
700
1953.7
合营
陶瓷茶
谈震泰
方小妹
1
1
660
15
645
1953.12
合作
陶器
义昌泰
钟炳文
早停
瓷、茶
地货
张祥记
龚翠娥
1
1
47
27
15
兼营水果、咸鱼
张祥源
张琳芳
2
2
恒源
董守清
2
2
合作
陆友彬
陆友彬
2
2
杂货
天信
张士彬
2
2
750
250
500
1951.10
生产净糖
刘正兴
刘正南
3
3
72
16
56
1929.12
兼营咸货蛋、草鞋
米粮
南盛
许会龙
2
1
1
停业
益昌
张荣彬
2
1
1
张勤大
张利生
2
1
1
早停
麦糠
李金荣
李金荣
2
2
戈连山
戈连山
3
2
1
豆水
龚万兴
龚长根
独资
5
3
2
合作
金合兴
金书根
5
3
2
旅店
顾祥泰
张金叶
1
1
300
250
50
停业
姚仁记
陆祥清
1
1
50
50
饭店
五福楼
孙龙章
独资
4
2
2
120
64
56
1943.1
顺昌
曹才根
5
3
2
不允
存在
长盛
崇明才
3
2
1
早停
点心
方顺兴
方瑞山
2
2
286
265
21
1931
1955.9
停业
蔡耕深
蔡耕深
2
2
合作
姜素英
姜素英
徐隆兴
徐关忠
2
2
47
17
30
1953.12
华恒源
华宝生
2
2
799
126
673
1919.2
切面
茶水
福昌
金颂歧
1
1
240
200
40
1951.4
停业
聚昌
陈水彬
2
2
60
54
6
1948.5
单干
照相
华昌
顾中枢
1
1
400
300
100
1953.8
1955
停业
美琪
龚书林
2
2
1950
1953
摊贩
宋根荣
方林舟
合作
闵守仁
高连生
小组
凤金妹
合作
鱼行
马长泰
马兴国
3
1
2
373万
250万
123万
1921.4
不允
存在
第二节  解放后的商业
一、对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解放前夕,横沔地区虽有近200家工商户,但无官方的管理机构。解放初,在南汇县工商联(筹)的领导下,横沔地区建立横沔工商业联合会。根据政策,一部分工商户停、转、并、迁,到1956年对私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横沔地区还剩下47户商店和摊贩。
对私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有三种形式:(1)对资本较浓厚的大新恒记、济民药局等转为公私合营企业;(2)对40户资本较少的商店和摊贩按行业组织合作小组,以后部分又改为合作商店;(3)对个别商店和摊贩仍允许个体经营。至1958年和1962年,又有部分个体经营者并入合作小组,由供销合作社统一安排业务及人员。
公私合营企业属国家资本主义性质,纳入国家计划经济,经营的商品由国家统一安排。资方人员和职工同样按月发放工资,国家每年按资金的5%支付定息给资方。1966年,公私合营商店转为国营商店,给资方的定息停付。
合作商店、合作小组是集体所有制企业,是国家经济的补充。商品到国营商店或供销合作社批发,或代销;所得利润除缴纳税收和付职工的工资福利外,归企业留存。
1956年对私改造前横沔地区私营商业企业情况表
表14-2-1
业别
户数
(户)
从业
人数(人)
固定资金(元)
流动资金(元)
附 注
百货
4
7
368
260
周福记、周福泰、新生、新华
南货
3
7
872
1400
赵兴太、周顺兴、高裕昌
烟纸
6
10
250
1770
仁太、立太、徐福泰、新丰、福康、奚永盛
酱酒
3
5
1436
1094
大新、裕新、德太丰
肉庄
3
5
145
1056
义太、立丰、程三和
药店
2
4
408
4875
济民、天寿堂
砖灰
1
2
387
617
张同昌(对私改造时撤销)
竹木
2
6
2022
2241
乔德顺、桂记
陶器
1
2
15
645
谈振太(转茶水)
地货
3
5
650
刘阿大、陆友彬、凤金妹
杂货
1
1
250
500
天信
豆水
2
6
龚万兴、金合兴
饮食
4
450
210
五福楼、蔡耕深、姜素英、徐关中
茶水
1
方小妹
理发
4
8
350
290
叶坤林、夏金宝、诸秋江、高仁正
摊贩
4
方林舟、闵守仁、高连生、乔毛囡
1956年对私改造后横沔地区商业企业情况表
表14-2-2
性质
业别
经营项目
流动资金(元)
营业员人数
(人)
经理或负责人
公私合营
酱酒
油盐酱醋
160
13
经理:马振凤
竹木
竹木砖瓦
5000
4
毛长根、乔志清
药店
中西药
2000
3
经理:张志芳
合作
烟南
烟酒糖果糕点日用品
3149
23
经理:徐正鹤、徐才德
百货
百货、五金、西药
2750
10
经理:方林舟、朱生葵
豆水
水作、切面
3629
14
经理:金书根
合作
理发
男女理发
2571
10
经理:叶坤林
蔬菜
鲜菜、酱菜
810
10
陆友彬
饭店
饭菜、点心
2000
14
孙龙章、蔡耕深
二、供销合作社
供销合作社是解放后国家为加强对农村经济工作的领导而建立的。1951年春,南汇县建立供销合作联社筹备委员会,负责各区基层供销合作社的筹建工作。横沔供销合作社的前身是横沔购销站,隶属于沈庄区供销合作社,建立于1951年4月,设于横沔集镇河西街、沿船港南岸的协兴面粉厂内,负责收购横沔地区粮、棉、油料作物等农副产品;供应油、盐、酱、酒、烟、糖及各种什用品;并担负横沔镇、横西乡的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任务。通过委托加工、订货、代销、经销等多种形式,逐步把各行各业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稳定市场物价。
供销合作社建立初期,农民入社,每股缴纳股金15000元(相当于后来的人民币1.50元)。入股农户每人可入1股,不少农户按人口多少有入2股、3股,甚至更多。入股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0%以上。是时规定,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都不准加入供销合作社。对入股社员,每人发给社员证,凭证向供销合作社购物,可享受9折~9.5折的优惠。社员都非常重视此证,认为这是解放后劳动人民在政治上、经济上翻身的一种象征。供销合作社还召开社员代表大会,选举理事、监事各若干名,通过《供销合作社章程》,并在农村中招考青壮年营业员。
供销合作社成立后,业务不断扩大,商品量大增。到1953年,横沔购销站由原来的一个门市部扩展到棉布、百货、粮食(替中粮公司代购代销)油糖、三具(农具、家具、什用器皿)等门市部,还设有农副产品收购站和生产资料供应站等。横沔购销站先后由王民德、唐根林、曹士杰任站长。
1957年,南汇县撤区并乡,建立横沔乡。1958年春,横沔供销合作社成立。1958年秋人民公社化时,为中心人民公社供销合作社横沔购销站。1959年,横沔人民公社成立后,又恢复为横沔供销合作社。1963年,横沔供销合作社又并入周浦供销合作社,称横沔供销部。1965年又从周浦供销合作社分出,恢复称横沔供销合作社。
1965年,从横沔供销合作社划出烟糖、棉百、五金、医药、饭店、食品(肉庄、鱼行)等7个门市部,建立综合商店(全设在横沔集镇)。综合商店属国营性质,负责人先后为丁锦荣、陈照圣。1973年,综合商店又并入横沔供销合作社。
1973年,横沔人民公社社员入股数为3542股,股金总额为10626.1元(大股每股4元、小股每股1.5元)。1983年,横沔供销合作社入股数为7008股,股金总额为28032元(每股4元)。
1982年,横沔供销合作社在横沔新镇新建的办公大楼竣工,底层作商店,上层作办公用房和职工住房。横沔供销合作社办公室迁至横沔新镇新办公室办公。是年,横沔供销合作社在横沔新镇设棉布、百货、五金、烟糖、医药及棉花收购站、废品收购站、生产资料商店、饭店等门市部和群力打粉厂,占地14543平方米,建筑面积8425平方米,商业用房186间;下设18个双代店(代购代销店),分布在12个大队。双代店营业用房面积1429平方米。1989年1月,原横沔合作商店并入横沔供销合作社。
1984年,横沔供销合作社固定资产原值为59.22万元。1990年,横沔供销合作社固定资产原值为63.82万元,有职工153人。
中共横沔供销合作社支部委员会书记先后由唐根林、杨水庚、张爱宝、丁锦荣、陈充发、周才根、练佰生、顾亦炽等担任;主任先后由唐根林、杨水庚、张爱宝、丁锦荣、陈充发、周才根、赵文翔、顾亦炽、宋菊琦等担任。
1984年,营业员金燕玲被评为“上海市供销合作社先进工作者”。
1980年、1983年横沔供销合作社各门市部营业情况表
表14-2-3
1980年
1983年
部门名称
营业额(万元)
部门名称
营业额(万元)
横沔棉布部
48.44
棉布一店
20.55
胜桥站
85.02
棉布二店
25.91
五金部
68.31
百货一店
25.79
医药
31.19
百货二店
46.21
烟糖
52.26
五金
53.23
豆水
2.98
医药
46.53
生产资料
137.70
烟糖
171.26
棉花收购站
157.65
豆水
2.75
生产资料
139.24
棉花收购站
154.34
废品收购
54.84
合  计
583.99
合  计
740.65
1973年、1978年、1983年横沔供销合作社主要商品销售情况比较表
表14-2-4
项目
单位
1973年
1978年
1983年
金额
(万元)
(%)
金额
(万元)
比1973年增长(%)
金额
(万元)
比1973年增长(%)
国内统销售值
万元
268.74
386.26
43.7
492
83.1
农副产品购进值
万元
191.95
264.78
37.9
186.64
-2.8
氮肥销售
2510
2875
14.5
3349
29.4
其中:碳铵
586
482
-17.7
1651
181.2
其中:尿素
69
93
34.8
172
149.2
磷肥
124
674
443.5
429
246
化学农药
公斤
130521
164753
26.2
94680
-27.5
中小农具
12514
食糖
百斤
638
1064
66.8
1499
135
卷烟
39238
80328
104.7
104874
167.3
百斤
483
1144
116.1
3367
597
煤油
公斤
16607
18043
8.6
8400
-49.5
草纸
2010
3137
56
4930
145.3
铁锅
3013
2524
-16.4
148
-95.2
1968年、1973年、1978年、1983年横沔供销合作社经营情况表
表14-2-5
年度
农副产品购进
(万元)
销售额
(万元)
利润
(万元)
利润率
(%)
费用率
(%)
固定
资产
总值
(万元)
自有
资金
(万元)
职工
人数
(人)
人均销
售额
(万元)
社员股
金分红
金额
(元)
1968
181
349.15
14.51
3.68
3.67
3.18
19.10
115
4.07
531.75
1973
191.95
439.8
12.61
2.87
3.63
8.02
27.25
106
4.14
1978
264.78
651.77
20.84
3.20
3.12
16.86
60
94
6.93
1983
186.64
740.67
22.47
3.03
4.57
49.92
80.62
125
6..93
4235.18
1984年~1990年横沔供销合作社经营情况表
表14-2-6                             单位:万元
年份
营业额
利润
税利
1984
756.73
23.81
35.64
1985
819.08
31.48
46.82
1986
806.22
27.68
42.60
1987
870.96
28.94
46.92
1988
1096.03
34.43
60.37
1989
1210.30
36.72
67.26
1990
1251.37
32.15
63.82
三、合作商店  合作小组
1956年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横沔地区组织资金较少的小商小贩,按行业建立6个合作小组。1962年,横沔人民公社又组织农村小商贩建立起1个合作小组,后部分转为合作商店。
合作商店在横沔集镇上设有16个门市部,包括烟糖南货店8个,百货店2个,豆水店2个,饭店、点心店、茶馆、旅馆各1个。在怡园、石门、沿南、叠桥、人南村和张胜桥有6个农村门市部(称下伸店)。从业人员70人,资金(包括用具)11569元,年营业额4万元~5万元。各店经营自负盈亏。
1968年,合作小组和合作商店合并,组建新的合作商店,同时合并门市部,在横沔集镇设总店,下设烟(烟糖)南(南货)店2个、理发店2个、蔬菜店、饭店、点心店、水果店、旅馆、茶水店、文具百货店、医药店各1个,共13个门市部。张胜桥门市部改为农村总店,其他5个农村门市部不变。后又经过撤、并,至1983年,合作商店有早夜商店、车站百货店、文具商店、什用杂货店、蔬菜店、水果店、饭店、茶水店等9个门市部。其中:水果门市部2个,一个设在横沔新镇,其余8个门市部全都设在横沔集镇。是年,合作商店有营业员63人,固定资产51446元,上缴国家税收30260元,发放工资(包括资金)49995元,职工基本月工资最高53.90元,最低月工资24元。全年纯利润10816元,提留企业基金3702元。
1968年以前,合作商店职工工资、福利采用基本工资的80%加浮动工资(基本工资的20%)的方法计算。根据当年的营业利润略有增减。1968年以后,采用固定工资加奖金(即附加工资)的方法计算,参照南汇县大集体单位的工资级别。职工劳保、退休、医药费等也参照南汇县大集体单位的标准执行。
1989年1月,合作商店并入横沔供销合作社。
1966年,横沔人民公社又组织剩下的个体小商贩10户、11人,组成1个合作小组,分设3个门市部。横沔集镇有1个饮食门市部,以经营点心为主;新苗村和高西村各设1个门市部,经营什用杂货小商品。资金由各自投资,共1250元。合作小组属集体所有制企业。营业额平均每月3000元左右;利润部分企业提留30%,70%作工资分配,采取评工记分方式。1973年,新苗、高西两个门市部撤销。1981年,饮食门市部转为综合门市部,设在横沔集河西街、横沔公社卫生院隔壁,经营烟糖、什用小百货等,营业人员5人,周转资金12500元。职工待遇实行工资加奖金的方法,每月人均工资47元,奖金8元~10元。1983年综合门市部营业额127150元,上缴国家税金4657元,创利润3322元。
合作小组负责人先后为周阿四、肖炳根。
1956年~1966年横沔合作商店、合作小组组成情况表
表14-2-7
小组名称
组成户数
(户)
组成人数(人)
组成人员
烟 南
12
20
徐才德、唐才根、李志清、汪万生、龚其兴、奚根桃、徐振鹤、金保初、高锡舟、张士彬(1960年并入)、谈茂兴(1958年并入)
豆水作
4
13
金书根、龚长根、华保生、华雪生(1958年并入)
理 发
4
8
叶坤林、诸秋江、高仁正、夏金保
蔬 菜
水 果
6
11
陆友彬、凤金妹、闵守仁、刘阿大、赵锦昌、董守清
百 货
5
10
周阿三、周阿四、朱生葵、徐观生、方林舟(1958年并入)
饭店、饮食
7
12
孙龙章、蔡耕深、徐关中、姜素英、金志余、王凤泉、陆文海
张胜桥
5
5
凌其成、施升楼、朱从舟、康根祥、陶秀珍(1962年并入)
四、农村双代店
1966年前,合作商店、合作小组设在农村的门市部有8个,供应油盐酱醋、烟糖及什用小百货,并代横沔供销合作社收购废品、皮毛、禽蛋。从1966年起,横沔人民公社各大队先后自筹资金、房屋,选派人员,分别建立代购、代销店(简称“双代店”),接替原下伸店的购销业务。由横沔供销合作社按批发价供应货源,大部分双代店还供应猪肉、鱼鲜,并继续收购副产品。双代店属大队集体企业,所得收入归大队,职工福利按大队办企业标准由大队支付。是时,石门、人南、人西、高西、汤巷、叠桥、沿南、沿北、怡园、新苗等10个大队(村)办起了双代店。
五、集市贸易
横沔地区少数农民历来有把蔬菜、瓜果、禽、蛋、鱼等副产品肩挑篮提到集镇上沿街叫卖的习惯,也有贩卖什用小商品的肩挑小贩。
解放后,国家仍允许农民上街出售农副产品,价格由买卖双方自议。同时也允许、甚至鼓励城镇商店下乡出售什用品,称之“送货下乡”,深受群众欢迎。
到1955年,横沔镇的集市贸易较兴旺。1958年“大跃进”年代,集市几乎绝迹。1960年~1963年,又有较大发展,俗称“自由市场”。“文花大革命”期间,集市贸易被禁。1976年起,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集市贸易市场恢复开放,并加强市场管理。除横沔集镇原来的集市贸易市场得到发展外,在横沔新镇又新辟了一个集市贸易市场。个体商贩增多,经营商品不仅有农副产品,还有工业品,以及饮食、缝纫、修理等项目。
1999年横沔集镇和横沔新镇各有一个农贸市场,由横沔镇人民政府投资建造,并安排专人管理。横沔集镇农贸市场总面积约500平方米,有营业房20间、简易摊位20个。横沔新镇农贸市场总面积2000平方米,有营业房75间、简易摊位130个。
六、粮油购销与管理
(一)解放前的粮油流通
解放前,横沔地区粮油买卖主要集中在横沔集镇,经营粮油购销及加工的厂、店、作坊有几十家。规模较大的有万丰面粉厂、许祥记轧米厂、祥隆顺油车、德泰丰糟坊、华恒源、郭杏汀、金星兰、张利生、龚厚生、徐连奎、赵木林等大小米店十余家。其他兼营粮米的更多。较早的华恒源米店开张于民国元年(1912),拥有流动资金合大米200石(1石=75公斤),有从业人员3人,除店面出售大米外,还经营小麦、杂粮、棉花。还有一些米铺、米摊,小本买卖,称之“栲栳俸”,一般开设时间都较短。粮油销售的对象主要是横沔集镇上的工厂、商店、居民,以及部分无田少地的农民和船民。
由于老板之间的互相倾轧,粮油行业变化较大。抗日战争时期至解放前夕,随着周浦花米市场的价格波动,粮、棉、油价格持续飞涨,甚至一日三涨,造成物价混乱,苦了小商贩,更苦了老百姓。
(二)解放后的粮油管理机构
解放后,粮、棉、油由国家统一管理、经营。私营工商业只能代销或加工,取得合法利润,从而使粮棉油的生产、经营进入正常轨道。
1949年的秋征中,国家在陈家花园(翊园内)建立粮仓,征收、储藏公粮,有16间粮仓,可容纳150万公斤粮食。1951年,又扩大仓房6间(在今沔青村1组袁家房屋),容量为30万公斤。后又借万丰面粉厂仓库,容量为75万公斤。是时,任公粮仓库的主要负责人(主任)先后为葛丰行、申雪荣、范金才。
1951年开始,粮食(米)全部由供销合作社代中国粮食公司经营。1953年南汇县粮食局周浦支局在横沔设收购供应站。同年9月,横沔粮食购销站成立,粮食的购销不再由供销合作社代办。1954年上半年,南汇县粮食局与中国粮食公司南汇支公司政企合并,成立南汇县粮食局,设立周浦粮油管理所横沔购销站。1957年,横沔粮油管理所成立。1958年,又改属周浦粮油管理所,称横沔购销站。1959年,恢复横沔粮油管理所。
1966年公私合营性质的万丰面粉厂并入横沔粮油管理所,为横沔粮油管理所的面粉车间。1978年,面粉车间从横沔粮油管理所分出,单独成立南汇面粉厂。1987年3月,南汇面粉厂迁至新场镇。
1990年1月,横沔粮油管理所从原祥隆盛油厂迁至原南汇面粉厂所在地办公。同年,在横沔新镇增设粮食、饲料供应站和粮油综合商店。横沔集镇仍有大米、饲料两个供应站和南库、北库两个收购站。
横沔粮油管理所负责横沔地区的粮食、油料收购及粮油、饲料供应。1990年~1991年,横沔粮油管理所连续两年粮食、油料收购进度为全县第一名。
中共横沔粮油管理所支部委员会书记、主任(站长)先后为顾耀新、周秋生、郭长仁、袁世荣、唐嘉荣、沈炳初、吴月虎、冯玉成、张士根、宋再亭、徐明。
(三)粮食、饲料的收购和供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迅速推进,农业生产产量不断提高。随着城镇人口的增加,企事业单位职工队伍的扩大,农村禽畜的统购任务也相应调整,粮食、饲料的收购、供应、周转量也大幅度增长。
1960年,粮食、油菜籽的收购量为85万公斤,1983年为262.5万公斤。其中1983年的粮食收购量为207万公斤,是1960年的2.4倍。1960年,粮食(包括面粉)供应量为25万公斤,1982年达125万公斤(包括周转粮),其中1982年的大米供应量为79万公斤,比1960年增长5倍多。1960年,饲料供应量为30.5万公斤,1982年达568万公斤,增长17倍多。1960年,集体储备粮为149350公斤,人均10.25公斤,1982年增加到207万公斤,人均达到100公斤。1963年到期调换粮票数为3000余公斤,1982年猛增到515000余公斤,增长近200倍。
1993年4月,国家取消粮、油计划供应政策,粮、油、饲料实行议购、议销,各门市部承包经营,自负盈亏。至1999年,横沔粮油管理所已无粮、油销售门市部,粮、油均由超市和个体商贩经营。
1960年~1984年(部分年份)横沔人民公社粮食生产、销售情况表
表14-2-8
年份
总产量(吨)
征购数(吨)
统销数(吨)
口粮
猪饲料(吨)
储备
(吨)
超数
缴售(吨)
总数
人均
(公斤)
1960
4451.30
848.60
77.70
3109.30
224.25
99.95
1966
6726.45
1036.45
324.65
4170.75
244.00
473.50
45.40
255.90
1971
7678.25
1122.00
272.00
4756.20
260.25
871.95
171.40
108.05
1976
8305.45
1159.20
274.20
4850.20
264.50
1010.55
247.35
170.60
1977
7403.35
1354.65
202.55
4875.55
264.25
1139.50
2.80
37.25
1978
9438.05
1354.65
202.55
5123.70
276.75
1325.70
321.30
481.30
1979
9298.15
1049.15
239.15
5332.50
287.00
1383.45
375.95
501.80
1980
7162.65
1049.15
239.15
5118.50
275.0
1089.00
19.90
51.75
1981
6885.15
1049.15
239.15
5176.35
276.25
1172.20
301.55
55.25
1982
9059.40
967.40
239.15
5477.95
289.75
1146.00
747.65
422.25
1983
7817.50
1082.25
359.65
5186.25
273.25
1162.55
33.80
1984
9517.55
1084.25
357.30
6343.40
332.00
1162.55
23.60
377.85
1949年~1984年(部分年份)横沔粮油管理所粮油收购、供应情况表
表14-2-9                                              单位:吨
年份
供应口粮
供应饲料
收购粮食
收购油菜籽
1949
1500
1953
180
1954
300
500
1957
300
500
1958
540
500
1960
540
850
245
1962
720
1850
1125
215
1964
720
1250
900
325
1966
480
1800
1035
360
1968
480
1800
1000
335
1977
840
3700
1350
275
1978
840
3700
1350
635
1979
840
3700
2285
740
1981
840
3700
1915
1035
1982
840
3700
1860
875
1983
1090
5160
2070
555
1984
980
6540
1590
910
1984年~1991年横沔粮油管理所粮食、油菜籽收购情况表
表14-2-10                                                     单位:吨
年份
粮          食
油菜籽
合计
粳谷
籼谷
小麦
大麦
其中
统购
议购
合计
定购
议购
留油
1984
1592.6
37.8
1044.4
300.8
209.6
489.7
849.8
912.2
550.0
362.2
1985
1305.0
208.9
775.6
265.2
55.3
536.0
754.6
1012.7
550.0
462.7
1986
1177.0
232.2
575.0
369.3
0.5
525.0
633.3
929.0
464.5
464.5
1987
1804.1
333.0
138.9
1267.9
64.3
525.0
253.8
1185.9
580.0
34.1
571.8
1988
875.0
474.5
0.3
362.1
38.0
525.0
338.7
1108.7
513.8
40.6
554.3
1989
1959.7
1764.2
1.8
(玉米)
184.4
9.3
525.0
1424.9
696.1
349.4
346.7
1990
1691.5
1541.2
147.3
3.0
525.0
1154.8
1057.8
565.0
1.5
491.3
1991
1981.0
1823.0
0.4
(玉米)
149.8
8.1
525.0
1456.0
1338.7
565.0
323.0
450.7
1992年~2000年横沔粮油管理所粳谷收购情况表
表14-2-11
年 份
数量(吨)
单  价
1992
664.328
定购价0.70元/公斤,议购0.58元/公斤
1993
712.500
敞开收购0.96元/公斤~1.04元/公斤
1994
825.851
敞开收购1.80元/公斤
1995
712.159
敞开收购2元/公斤
1996
2100.450
敞开收购2元/公斤
1997
2319.785
定购2元/公斤,议购1.50元/公斤
1998
1800.256
定购1.96元/公斤,议购1.54元/公斤
1999
1493.848
定购1.58元/公斤,议购1.26元/公斤
2000
1500
定购1.50元/公斤
(四)粮食的保管
从1953年开始,中国粮食公司和粮食部根据浙江省余杭县的先进事迹,南汇县推广建立“无虫害、无霉变、无鼠雀、无事故”的“四无”粮仓的经验,以后每年秋粮上市后,横沔粮油管理所均进行检查落实。1968年开始,横沔粮油管理所建立了一支较强的保粮队伍,为确保“四无”标准的实现,制定了一整套规章制度,并不断改进保粮措施。50年代,采用翻晒、筛选、冷冻、堵塞漏洞等方法。60年代,采用粉刷、嵌缝、密封、药剂熏蒸等方法。70年代,采用大尼龙布罩盖整个粮仓熏蒸7昼夜杀鼠、灭害。80年代,采用密封、低温保粮法,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并实行3天一小查,5天一大查,险粮天天查,风雨突击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确保粮食不受损失。
横沔粮油管理所还抽出人员,协助农村各大队普遍建立中心仓库,指导各生产队建立“四无”粮仓,保粮、保种。1973年,横沔粮油管理所先后在怡园、高西两个大队试点,然后在全公社所有大队、生产队推广;同时帮助生产队修建水泥场地,培训仓库保管员,记账员,建立仓库记帐制度。至1982年,横沔人民公社94个生产队有2894平方米的“四无”仓库;150块水泥场地,总面积为45917平方米;有仓库保管员、记账帐员225人,其中兼职的111人。全公社各生产队储藏粮食的总数从1960年的149.35吨增加到1982年的1838.25吨。
1983年,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后,粮食由承包户自己保管,不再存入生产队集体仓库。
1982年横沔人民公社生产队集体仓库、场地情况表
表14-2-12
大队
生产队数(个)
仓库
其中四无仓库
仓库保管员
场 地
其中:水泥场地
间数(间)
面积
(平方米)
间数(间)
面积
(平方米)
人数(人)
其中专职(人)
块数
(块)
面积
(平方米)
块数(块)
面积
(平方米)
总数
121
470
13785
94
2894
225
114
119
46667
115
45917
沔青
9
34
962
9
240
17
17
9
2405
9
2405
人南
11
49
1396
8
244
22
17
10
4388
10
4388
石门
9
40
1253
5
300
18
15
9
5145
8
4845
人西
9
39
1150
8
234
18
9
3226
8
3426
高西
9
35
979
8
215
18
9
9
2932
9
2932
汤巷
10
30
867
7
224
15
6
10
3363
10
3363
火箭
10
50
1205
7
171
16
13
10
2840
9
2590
叠桥
6
24
905
5
194
15
7
6
2660
6
2660
沿南
14
49
1533
8
311
24
14
5355
14
5355
沿北
14
48
1289
13
350
28
18
14
5895
13
5495
怡园
10
40
1181
9
220
15
11
10
4061
10
4061
新苗
9
28
945
7
191
18
8
3897
8
3897
种籽场
1
4
100
1
1
1
500
1
500
七、食品购销站
南汇县食品公司横沔购销站原属横沔供销合作社的一个门市部,1978年7月,从横沔供销合作社划出,归属南汇县食品公司。南汇县食品公司横沔购销站经营猪、禽、蛋、水产等购销业务。1978年9月,又从南汇县食品公司横沔购销站划出水产门市部,归属南汇县水产公司。
南汇县食品公司横沔购销站除完成收购调生活市的计划外,还设销售门市部,在横沔集镇设屠宰场,在张胜桥分设收购、供应点。1979年,在横沔新镇西首火箭大队8队建造新站,内设收购、屠宰、禽蛋仓库,外设销售门市部,并建办公和宿舍用房。1980年1月,南汇县食品公司横沔购销站迁入新站,撤销横沔集镇和张胜桥站、点。同年,在横沔集镇车站附近新建2间平房,作供应门市部;在怡园、新苗、高西、叠桥、石门、沿北等大队设6个代销点。1982年7月起,南汇县食品公司横沔购销站在横沔新镇设蔬菜门市部,原合作商店蔬菜门市部的业务也划归南汇县食品公司横沔购销站指导。
1981年,南汇县食品公司横沔购销站又新建冷库1座,全站占地0.13公顷,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新站建立以后,由于房屋、设备、卫生等各方面布局较合理,管理适当,连续几年被评为“南汇县先进单位”。华东地区(六省一市)在宝山县召开食品卫生工作会议的代表曾到南汇县食品公司横沔购销站参观、视导,并获得好评。
南汇县食品公司横沔购销站历任站负责人先后为:华林楚、朱瑞勋、龚秀峰、陈充发、汤龙根、张海龙。
1973年~1985年南汇县食品公司横沔购销站购销情况表
表14-2-12
年份
收购
调市
销售
职工数
(人)
生猪(头)
鲜蛋
(吨)
生猪(头)
鲜蛋
(吨)
猪肉(吨)
鲜蛋
(吨)
1973
6813
47.20
2291
12.55
138.65
2.25
1974
7374
54.85
2972
138.55
1.45
1975
8209
81.80
3251
58.40
154.70
1.75
1976
8963
100.10
3580
76.85
172.70
2.60
1977
9614
112.00
4068
94.40
169.10
3.10
1978
10982
201.00
6249
179.75
209.10
7.30
16
1979
14520
148.95
8094
134.60
291.70
8.35
23
1980
13133
195.05
4676
171.95
403.15
16.15
22
1981
11673
210.25
3017
192.50
514.50
15.60
22
1982
12997
332.80
4219
317.85
445.95
13.45
23
1983
12393
301.75
3714
285.25
467.15
12.50
24
1984
11881
444.00
2239
424.05
458.00
13.15
23
1985
11340
503.50
3619
457.95
320.40
16.20
21
南汇县食品公司横沔购销站经营猪、禽、蛋等业务。1985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家禽和蔬菜价格放开,南汇县食品公司横沔购销站收购家禽、蔬菜。
1988年,南汇县食品公司横沔购销站为改善职工住房,在原二楼上加层增建5间住房。
1989年,南汇县食品公司横沔购销站在原中心幼托西首设门市部,新建营业房60平方米,方便横沔新镇居民及单位购买肉、蛋等食品。
1990年底,南汇县食品公司横沔购销站在沿南、沿北、高西、叠桥、新苗、怡园、周浦镇等地设猪肉代销点9个。经营方式:由承包经营逐步转为个体经营。至2000年底,所有门市部都转为个体经营。
1986年~1990年南汇县食品公司横沔购销站生猪、鲜蛋购销及创利情况表
表14-2-13
年份
生猪(头)
鲜蛋(吨)
年创利
(万元)
人均创利(万元)
收购
调市县
地销
收购
调市县
地销
1986
11756
6538
5218
647.5
637.5
10
14.7
0.7
1987
11425
5688
5737
646.5
636.5
10
12.8
0.58
1988
9526
4035
5491
628
618
10
13
0.59
1989
12141
5321
6821
661
651
10
13.1
0.62
1990
13656
6856
6800
641
631
10
12.03
0.57
八、水产门市部
南汇县水产公司周浦购销站横沔水产门市部建于1978年9月。
解放初,横沔地区水产由私营鱼行经营。合作化期间,由渔民组织产销组经营。1956年,归横沔供销合作社经营,为横沔供销合作社食品站的水产门市部。1978年7月,水产门市部从横沔供销合作社划出,归属南汇县食品公司,由南汇县食品公司横沔购销站经营水产购销业务。1978年9月,又从南汇县食品公司横沔购销站划出水产门市部,归属南汇县水产公司。
水产门市部原设在横沔集镇,在张胜桥设收购供应点。1979年,在横沔新镇西首火箭大队8队建房140平方,于1980年迁入,同时撤销横沔集镇和张胜桥两个门市部。
水产门市部每年收购横沔地区的内河鱼(包括贝类)约200吨,60%调往上海市区,其余供应横沔地区的单位、社员。每年从上级水产公司调入海产鱼鲜约150吨,在门市部供应。1983年,水产门市部全年营业额25万元,除上缴国家税收外,每年上缴利润2万元(规定指标为1.1万元)。
水产门市部成立后,先后任站长有:沈炳兴、张雪标、潘根初、唐正兴、周炳坤。
水产门市部原以收购水产大队捕涝的淡水鱼为主,兼营海鲜。1987年后,根据国家改革开放政策,淡水鱼放开经营,由渔民自产自销,水产门市部营业额明显下降,年营业额2.65万元左右,创利润约0.9万元,有职工3人。
九、镇(乡、公社)办商业
横沔人民公社社办商业,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发展。
1979年元旦,横沔人民公社第一家社办商店——横沔鸡味酒家开张营业,后又陆续办起玫瑰花时装商店、工业公司展销部、副业公司供销经理部等商业门市部。
(一)横沔鸡味酒家
横沔鸡味酒家是横沔人民公社第一家社办商店,也是上海市郊区第一家社办商业企业。横沔鸡味酒家原由横沔公社食品厂主办,后属横沔公社工业公司领导。
1972年,横沔公社食品厂投资3.5万元,在食品厂对面建造两层五开间楼房一幢,1979年元旦,横沔鸡味酒家开张营业。初为方便送鸡的农民和横沔人民公社的社员能吃到价廉物美的热饭、热菜、热点心(那时横沔新镇无饮食店)。由于社、队工业的发展,用膳人数日益增多,不仅有过路的运输工人,外地出差人员,还有慕名而来的邻近公社人员和上海市区居民。横沔鸡味酒家还多次接待侨胞和外宾,并经常承办预约喜庆筵席。每年5月~9月收鸡高潮时,横沔鸡味酒家通宵服务。
1982年,横沔鸡味酒家附设豆制品车间,精制鸡汁豆腐干,远销上海市区及全国各省市旅游胜地。
为了扩大营业,1980年2月12日,横沔鸡味酒家在惠南镇南汇县人民政府招待所北首开设横沔鸡味酒家南汇分店,内设大餐厅、小雅座,有250余个座席。横沔鸡味酒家南汇分店招徕各界宾客,经常顾客盈门,座无虚席。
总店、分店均以鸡味为特色,从鸡汁阳春面、快饭、快菜,到炒、煨、焖、炸等,有高档名菜80余种。总店、分店重视质量,讲究色、香、味、形,其中“九菜凤叶”、“八宝全鸡”、“蓝花鸡肫”、“掌上明珠”等特色菜达到上海名饭店的水平。总店、分店服务周到,薄利多销,深受消费者的赞赏。上海市报刊、电台、电视台曾多次报导。
横沔鸡味酒家的创办,开创了人民公社办商业的先例。1979年,横沔鸡味酒家营业额为22.04万元,1983年上升到71.65万元;1979年,利润为3.12万元,1983年增加到7.45万元。1980年,南汇分店营业额为33.46万元,利润2.96万元,至1983年分别为39.71万元和2万元。1987年10月上海横沔商业公司成立后,横沔鸡味酒隶属于上海横沔商业公司。
横沔鸡味酒家经理先后为曹麟生、李月华、刘建国、凤宝宜;南汇分店经理先后为李国民、王相鹤、陆文如、张国元。
(二)玫瑰花时装商店
1981年3月10日,玫瑰花时装商店与横沔公社工业公司展销部同时开张营业。南汇县计划委员会吴运辉莅临剪彩,上海电视台作现场录象。营业员笑脸相迎,顾客争相选购。
玫瑰花时装商店原是横沔绣衣厂开办,后属横沔公社工业公司。店址在横沔新镇横沔绣衣厂前面,八开间店面,玻璃橱窗内陈列着各式男女时装;为前店后工场,经销绣衣厂产品,还利用横沔绣衣厂另料,裁制、销售男女老少四季服装;同时接待来料加工,选样定制,信购邮寄等业务。1982年,玫瑰花时装商店专为上海乐团加工演出服装,曾为上海女高音歌唱家胡晓平精制出国演出服装,在文艺界取得很好的声誉。产品远销黑龙江省、甘肃省兰州市、四川省等地。1981年,实现营业额6.7万元,1983年达到20万元。职工人数开张时为9人,1983年增加到28人。1993年12月,玫瑰花时装商店并入横沔天衣服装厂。
玫瑰花时装商店经理先后为:陶淼鑫、刘根龙、吴伟杰、宋卫平、王国飞。
(三)工业公司展销部
横沔公社工业公司展销部创办于1981年,设于玫瑰花时装商店内西面,与玫瑰花时装商店同时开张营业。1982年10月,迁至横沔人民公社机关大门口对面五开间的店堂内。店堂面积220平方米,门面由玻璃大橱窗陈列展品,后面设仓库。
横沔公社工业公司展销部经销横沔公社工业公司所属社队工业企业的数百种产品,并逐步增加外单位产品,有文具、玩具、化纤等什用工业品。为扩大销售,还在北京、浙江宁波、安徽铜陵及上海市区等地设置代销点。
横沔公社工业公司展销部的周转资金以开始时的3万元,1983年增加至近30万元。营业额从第一年的10万元左右,1983年上升到87万余元。利润第一年为5000元,1983年为18200元。1987年10月上海横沔商业公司成立后,工业公司展销部隶属于上海横沔商业公司。
横沔公社工业公司展销部经理先后为刘安生、凤翔、汤正国。
(四)副业公司供销经理部
横沔公社副业公司供销经理部属横沔公社副业公司领导,是上海市首创的企业形式。1982年11月23日开张营业时,南汇县县长王能宰为开张典礼剪彩,《解放日报》和上海电视台都派记者到现场采访,进行报道和录象播放。
横沔公社副业公司供销经理部坐落在横沔新镇中市,与横沔公社工业公司展销部为邻,有五开间门面、230平方米的店堂,后面有仓库100多平方米。横沔公社副业公司供销经理部销售横沔人民公社自产的禽蛋、牛奶、瓜果,以及批购的日用杂货、小百货、烟糖、南货等数百种商品。1984年,附设美容理发店。1983年,营业额为46万元,净利润4.79万元。1987年10月上海横沔商业公司成立后,副业公司供销经理部隶属于上海横沔商业公司。
横沔公社副业公司经理庄福根兼横沔公社副业公司供销经理部经理,具体业务由汤银祖、王相鹤负责。
(五)上海横沔商业公司
上海横沔商业公司成立于1987年10月,位于影剧院西,属横沔乡乡办集体企业,下辖7个单位:利民贸易商场,原为横沔乡副业公司所属“供销经理部”,创建于1982年11月;佳乐商场,原为横沔乡工业公司所属“展销部”,创建于1981年;明日商场,创建于1985年8月,原位于纸箱厂对面,1990年迁至佳乐商场内;鸡味酒家,创建于1979年,原由横沔公社食品厂主办,后属横沔公社工业公司,1980年2月在南汇县政府招待所北开设鸡味酒家南汇分店,1987年停业,1985年在上海市宁波路开设过鸡味酒家,1年多后,因营业不佳而停业;旱晚门市部,创建于1989年9月,位于影剧院西;物资供应站,创建于1989年11月,位于火箭中心场西,另外在横沔集镇和周浦镇分设两个门市部;周浦经营部,原属利民贸易商场一分部。
上海横沔商业公司实行承包经营。1990年,销售总额840万元,创利12.8万元,上缴国家税金25万元。
2000年底,上海横沔商业公司逐步转制为私人经营。
中共上海横沔商业公司支部委员会书记兼公司经理:刘文尧。
十、超  市
超市,又名自选商场,是20世纪90年代初在横沔地区出现的新的经营方式。横沔地区的超市规模都比较小,大一点在200平方米左右,最小的则在20平方米左右。超市的商品品种多,除烟等小商品外都放在开放式的货架上,顾客可进入商场自选自取,出门时付款,改变了过去顾客购货由店主和营业员取货的传统经营方式。
至1999年底,横沔地区商业部门的经营除五金店、药店外基本改为超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游埠合作商业
第十二章 商贸服务业
川沙县集体商业体制的五次变革
华县上世纪的八大国营公司
1952年龙溪县供销合作社股票叁万元
老上海的“浦東十八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