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清帝王印玺

  

 古代的印玺是中国文物宝库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收藏、鉴别、研究对中国文字的产生、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中国古代印玺包括了鸟篆、大篆、小篆等各种字体,虽然它的体积都很小,却是文物收藏的重要项目。
  印玺的产生年代很难考据,普遍认为它始于三代之时。印玺的用途、形式各有不同,是经过一个漫长的时期变化、发展而形成的。它最初产生于装饰作用,用玉石做成,佩戴随身,没有一定的定制;后来对美观的要求越来越高,印玺的花纹、文字也就越来越复杂,个人的姓名、官衔也都成为必须的内容;随着配饰风气的增长,印玺成为一种信物,作为一种凭证的出现是到秦代的事了。到秦始皇的年代,只有皇帝的印章才能成“玺”,而官民成“印”。古印玺为官印或姓名印,到唐宋开始出现表字、堂号、斋名等内容。汉印的主要目的已经发展为铃盖,文字比前代有所改易,古朴典雅,有很高的艺术性。汉代印玺的使用,更加明确了级别定值,如皇太子用金印龟钮,诸侯王用金印骆钮,二千石以上官员用银印龟钮,六百石以上官员用铜印鼻钮等等;再如太子将军称作“章”,其他人员为“印”等等。六朝开始出现朱白文,产生较大的变化。唐代印章多变化创新,但许多文字偏离了六义,无古法可循。宋代崇尚纤巧,字型、印形开始出现较大的变化,异形闲章出现。元代的一些著名文人力图复古,多作朱文。明代开始有人较系统的整理、研究古代印玺,一些收藏家把收集到的古印进行拓印刊行,使古代印玺文物的收藏和研究逐步走上正轨。

 
  三代以前诸侯大夫之印通称玺,秦始皇以后为王者独用,以后历代皇帝御玺体形、文字各有变异,但绝大部分都为螭虎钮。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印的名称,但不普及,秦印时期的官印通称“印”。六朝时朱文、白文并行。传世文物中汉印较多,据考证起源于封泥。 
       
  汉代印和章并称,而称章的地位更高些,如传世文物“广武将军章”、“御史大夫章”等等。 
       
  与章并称,都有识记的意思,如传世唐代观音“大毛封记”、宋代的“永定关税新记”等等。 
        印章
  印和章连称,汉武帝时期有这种叫法,如传世文物“校尉之印章”封泥“丞相之印章”等等。据考证这与当时尚五行说有很大关系,喜用五字,“之”、“印”、“章”有时是用来填数的。 
       
  皇帝用玺的别称,据说秦始皇觉得“玺”的发音接近于“死”,就改称其为宝,以后历代皇帝就沿用下来。 
  关防
  明太祖时,为防止官僚之间用空白官方文书舞弊,加强关防,就采用半印公文制,如同战国时期的合符一般,来勘测公文之真伪。后来尽管这种半印制度废弃了,但官员们仍称官印为“关防”。
  印玺的质地、材料差别较大,夏、商、周及三代以前均为玉印,与当时的道德观有联系。秦汉时期只有天子才能用玉印,所以秦汉以后玉印传世很少,是非常珍贵的文物。金银、银印在汉代是出现,从文物、艺术鉴赏的角度看,其材质上的贵重还在其次,它只不过是印玺拥有者的身份地位之象征而已。按照当时的规定,汉代俸禄为二千石的官员,使用银印龟钮,而更小的官员只能使用铜质印。古印当中有极少数印章使用宝石、玛瑙刻成的,于文字艺术无益,只是因为印料贵重罢了。瓷印大约出现于唐宋之间,质地坚硬不易刻制,有点类似玉印的效果。石印在古代未曾出现,宋代才开始有私印出现,传世极少,宋代石质印章很普遍,易于镌刻,效果古拙。象牙、犀角都是汉代低级别官员使用的印章料后世的私印也经常使用,但这些骨质材料较粗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连载】古代印章鉴赏之春秋战国“玺”
《鉴印山房新获古玺印选》高清图
古印章的收藏与辨伪
古印章收藏与鉴赏方法
古印欣赏
爱不释手的古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