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与学:等

教与学:二者关系还需深入思考

www.jyb.cn 2013年10月09日  作者:牛学文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如何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是当前教改的关键问题之一。少教多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合一、教学相长是时下通行的几种说法。如果想达到教学的理想效果,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思考。

  少教多学

  “少教多学”的意思很简单,即教师少教点知识,让学生自己多学点知识;教师教学时间少点,学生自学时间多点。具体说,“少教”,就是教师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不要事事全包,教也要教在关键处,使学生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而学生通过一定努力自己能理解、掌握的知识要尽量不教、少教;“多学”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去发现、探究,从而学会学习。

  第一,从理论上看,不教或少教是明智选择。人本主义强调,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知识,而是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手段,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知识不是教师传授的,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关键是学生要主动建构。

  第二,从实践上看,不教或少教有可能效果更好。1991年,山东高密四中扩班,因种种原因,新扩出的两个高一班暂时没有语文老师。学生没办法只能自修近一个学期。大家都捏了一把汗,担心这个班的成绩差得太多了。谁知道,期末考试成绩却让大家大跌眼镜——这两个没上语文课的班级不仅基础知识部分不比平行班差,而且阅读和作文的成绩还比平行班好。

  怎样才能做到少教多学呢?第一,保证给学生足够的自学时间。第二,给予学生自学的权力与自由。第三,教给学生自学方法。

  为什么老师不教或少教这么难?一个是老师有责任心,讲了心里就踏实了,不讲心里不踏实,意思是,反正讲过了,讲了还不止一遍,尽心尽力了,学生不会是学生的事;一个老师有担心,不讲或少讲,校长会说,家长会说,会指责老师不负责任。其实说到底是胆量不够,所以说不讲需要很大的勇气。换句话也可以说,敢讲课不算本事,敢不讲课才算本事。

  先学后教

  所谓“先学”,不是学生漫无目的地学,而是在教师简明扼要地进行学前指导后,学生带着问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相关内容。“后教”,也不是教师漫无目的地教,而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相对有针对性地教。

  如何先学后教呢?首先,先学要有指导。第一,教师先示范性地带领学生学,然后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学。第二,切实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特别是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反思能力。第三,避免出现“导”之无方,“放”之无度,缺乏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引和监控,导致先学处于无序、无效状态,自主变为“自流”。比如,有些老师知道要少讲,但不知道自己要讲什么;拟定的导学提纲也只是知识点和训练点及习题的堆积,缺乏对学生阅读和思考的引导。

  其次,有针对性地教。学生自学后,教师要弄清学生哪些懂了、哪些不懂,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简言之,教学生不会的,这才是教学的要害。凡是学生自己看书能懂的,不教;凡是看书不懂但自己想想能够弄懂的,不教;想想也不懂但经过同学之间讨论能懂的,也不教。

  以学定教

  “以学定教”有三层含义,第一,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实际学习情况,来确定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式。第二,根据学的目标来确定教的目标,根据学的内容来确定教的内容,根据学的方式来确定教的方式,根据学的进度来确定教的进度。第三,教师教得怎么样由学生说了算,就是说,教学成效由学生来评价。

  以学定教有两种表现形式,第一种是先学后教,这是从时间上说的。比如,洋思中学的五环节模式。第二种是以教导学。在钱梦龙的导读模式中,教师事先根据教学经验在对学情有所把握的前提下设计教学内容。钱梦龙认为,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学内容是客体,之间介入了一个起指导作用的“中介”因素——教师。他的这种认识就是把教育理解为一种有教师指导的学习活动,非常深刻地反映了教育的本质。为了达到比较理想的教育状态,教师必须树立学生意识,善于“同边促进”。就是要设身处地地从学生的立场出发,让学生学习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发生积极变化。

  教学合一与教学相长

  陶行知曾提出“教学合一”的基本要求: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

  “教学相长”不仅被用以阐释教师“为教而学”的个人意义,还被用来强调教师和学生之间、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研究表明,在当前的教学改革话语中,“教学相长”中“长”的主体、内容、方式等都发生了诸多变化,衍生了不少新意。

  就“教学相长”中“长”的主题而言,当前不仅看重教师成长,更看重学生成长。也就是说,“长”的主体不再是单一的教师主体,而是教师、学生两个主体。就“教学相长”中“长”的内容而言,当前不仅看重教师知识、学问的增长,而且看重教师拥有怎样的教育理想、教育激情、教育智慧和教育良知,也包括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教学相长”中“长”的方式而言,当前不仅看重教师的个人进步、自我修炼,而且要看重团队学习和专业发展共同体,同时也包括学生的学习方式、合作意识和能力。现在,用通俗的话说,教学相长是学生在茁壮成长,也应该推动教师茁壮成才。(作者牛学文,单位系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中国教育报》2013年10月9日第10版


 

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小课题研究的动力源泉 

  真实问题是课题研究的起点

  某学校一位教师选择“高中政治学习小组策略的研究”作为自己的课题,在其研究背景部分他是这样表述的:

  改变学习方式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而合作与探究学习是课改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随着课改的逐步推进和深入,一线教师对合作与探究学习的认识已经跨越理念走向行动,从盲目尝试到有序运作,从注重形式到讲求实效。如何真正让学生的行为、认知、情感参与到小组合作探究中来……

  在上述案例中,我们发现这名教师的问题表述既不清晰,也不具体,更不是对自己课堂教学中发现的问题所进行的实实在在的分析,因此给人一种隔靴搔痒的感觉。

  在每年的课题立项评审时,从提交的课题开题论证报告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的课题都存在一个致命的共性问题,即缺乏对自身教育教学问题的具体分析,而且部分课题所涉及的问题非常笼统,不具体、不聚焦、不明确且泛泛而谈者居多。问题不明晰、不明确,显然问题也就不可能真正得到解决。

  问题明确、具体是进行小课题研究的前提。我们来看一项“培养高一学生生物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的课题,该教师是这样分析问题的:其一,学生不能或不会阅读教材,读教材如同读小说,找不出关键词句或重点语句,难以领会其含义;其二,完成学习卷的基础填空时,只在教材中寻找所填内容,对教材知识不求看懂、理解;其三,做题时不能准确提取题干中的文字、图表和曲线等关键信息,以至于答非所问或者不会回答。不难看出,该教师是经过认真思考的,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也是比较透彻的,因此对问题的分析也比较到位。这样一来,该教师在进行小课题研究时,就会从这些问题出发,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课题研究,才具有真正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

  新问题是课题研究的起点

  在研究过程中,部分教师发现会产生一个或者多个新问题,这让他们觉得束手无策。事实上,这种现象是司空见惯的,而且我认为,发现新问题越多,就越能说明这些老师研究的深入性。

  比如,某教师在进行相关“提高高一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但他在研究过程中却发现这样一些新问题:其一,大多数学生的词汇量非常少,基本上无法开展阅读;其二,学生不喜欢阅读英语文章,不配合教师的预习阅读的要求;其三,英语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汉语表达方式的差异较大,大多数学生不习惯且不容易接受。这些新问题,也是在教学研究过程中产生的新课题。

  那么,如何解决此种问题呢?首先,可以把这三个问题提炼为三项课题,诸如“提高高一学生英语词汇量的实践研究”、“培养高一学生英语阅读兴趣的实践研究”、“中英文语言表达方式差异性的实践研究”等。其次,要理顺这些课题之间的逻辑关系,相关英语阅读兴趣、英语词汇量、中英文语言表达方式差异性、英语阅读能力等四个方面,之间存在着先后顺序和一定的逻辑关联。这样就可以把原来的较大视角的课题暂时放一放,先研究“培养高一学生英语阅读兴趣的实践研究”、“提高高一学生英语词汇量的实践研究”两项课题,因为这两项课题是另外两项课题的前提。

  当然,在研究过程中可能还会产生其他新的问题,这也是正常的。由于新的问题不断产生,因此关于英语阅读教学研究的课题就会越做越大,越做越深入,时间越做越长,研究内容和研究领域也会越来越广阔。那么,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该教师也可能成为这个领域名副其实的专家了。

  问题意识至关重要

  不存在问题的课堂是没有的,不存在问题的学生是没有的,不存在问题的班级是没有的,不存在问题的教学也是没有的……各种教学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和广大教师日常的教育生活相伴而生的。因而,教师能否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就显得至关重要了。正如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当前,全国各地的课改中,有人倡导“先学后教”的理念。然而,在具体的过程中,我们也会遇到一些实际的问题,如课前预习效果不好、教学进度慢、学生课堂展示效果差、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课堂展示中学生的参与面较低、教师和学生的负担加重,等等。这些问题都属于正常现象,关键是教师如何正确对待问题,积极思考问题,并主动以小课题研究的方式去解决问题。问题的出现,恰恰是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的动力源泉。(作者胡远明,单位系河南省郑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课题研究报告 范文
勿让做科研变成写科研
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
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特点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如何引领教师把教研走向课堂教学,解决实际问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