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作业减负:从“政策层面”走向“有效学习”

作业减负:从“政策层面”走向“有效学习”

2014年07月25日 作者:张丰 张志伟 千禾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业主题之三

作业减负:从“政策层面”走向“有效学习”

“减负”何日是尽头。千禾 摄

  在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最近二十年里,“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是未曾停息过的重点工作,但其成效却很不理想。每一次谈减负,必然提到作业。在有些人的认识中,减负就是“减作业”。然而,浙江的一群研究者从2000年开始就着眼于作业“技术层面”的研究,希望能把关于作业的“政策层面”减负真正落到实处。在14年关于作业改革的研究中,他们经历了怎样的思想历程呢?

  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顽疾”。社会上对减负的呼声甚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十分重视。但一次次“减负令”的执行大都停留在文件传达和条文告示上,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现实。这固然有社会文化、教育评价等多方面的原因,但“教师对作业在学习过程中的意义与作用缺乏正确认识、对作业功能缺乏研究”是重要原因之一。作业的质没有提高,简单地控量无法避免日后的反弹。

  目前,学校的作业管理往往囿于文件规定的执行,而对教师如何编制作业、如何布置作业、如何进行作业诊断与反馈等缺乏应有的指导与管理。教师在作业技术方面的落后,反过来强化了“依赖题海”、“多做无害”的错误观念,有些教师甚至成为减负的阻力。因此,减负工作必须要从“技术层面”突破,要从“行政管理”走向“技术指导”。

  始于“减负令”的作业设计技术研究

  2000年1月,教育部召开减负问题电视电话会议,下达《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浙江省台州市教科所迅即在全市发起作业改革的号召,仙居县积极响应,并成为小学作业改革的基地。

  当时,我们策划了“作业设计与研究案例评比”,鼓励老师反思日常作业,开展以案例研究为特色的作业改进与创新。具体研究切入点有二:一是日常作业的改进,让教师以平时作业中的问题为例,大胆进行改造完善,同时阐述自己的改进思路。二是作业的创新设计,鼓励老师在日常教学中,针对某一具体学习内容,原创设计有效落实学习目标的作业,并说明自己的设计意图。这种与日常教学活动紧密结合的、以案例为特色的研究形式十分“草根”,得到了教师们的热烈响应。不少教师坦言,与其写那些工整抽象的研究论文,还不如做这种具体实在的题例改进。

  当时的作业设计案例形式创新较多。首届评比仅小学就收到1600多件作品,盛况空前。2001年3月,台州市小学作业改革成果报告会在仙居召开。会议围绕“变被动作业为主动作业”的话题,展示了“作业超市”、“跨学科作业”、“分层次作业”和“实践性闲暇作业”等20项作业改革案例。作业改革成为当时台州市区域性教学改革的一大“风景”。

  在广泛的基层探索基础上,我们总结了作业设计的技术,帮助教师明确作业环节的操作要求与方法,提高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作业设计技术”主要包括学习目标与内容的匹配、有意义学习任务的选择、作业意图与编制、学生作业结果的预期、作业评价与辅导准备等方面,具体还有一些操作要求和策略。

  作业设计技术的研究,主要是要解决“学生应该做怎样的作业、教师如何编制作业”的问题。虽然该阶段的作业设计主要还是“知识立意”的,判定作业是否有效,比较看重作业与知识点的针对性,但在习惯于布置成册的、现成作业的大环境下,发动老师参与到自主设计作业的活动中,意义重大。

  诠释新课程理念的作业功能研究

  在研究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有效的作业必须是教师十分清楚“该作业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学生了解“该作业的目的与学习意义”。但现实中,学生们面对的是大量盲目的、安慰性的练习,学习状态被动亦是情理之中。从2003年开始,随着新课程的推进,作业研究的切入点渐从作业的形式转向作业的功能。

  “作业功能的研究”是一种研究思路,即从分析某一作业在具体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入手,指导作业的设计与运用。简而言之,就是从作业的视角,看学习是如何实现的。如传统的作业将作业窄化为“巩固课堂教学成果的各种训练”,从而在熟能生巧的教学假设下,让“题海战术”更有市场,教师的作业布置与减负政令悄然博弈。

  我们提出,“作业改革的本质应该是对作业功能的发展”。作业是“教与学的交汇、沟通知识与能力的桥梁、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操作性认知活动”,并将作业功能概括为“巩固知识与技能、扩大知识领域、知识和技能系统化、培养学习习惯、解决问题、组织教学进程”等六方面。有效的作业应该蕴藏积极的学习机制,脱离学习任务性质而孤立地讨论作业形式并没有意义。

  我们提出“引导预习的作业、促进理解的作业、提高熟练的作业、帮助记忆的作业、意在学习诊断的作业、补偿性的作业、促进习惯养成的作业、促进知识体系形成的作业、用以组织教学进程的作业”等多种类型的作业,主张在不同的学习环节,选择设计不同功能的作业来支持有效学习。

  中小学“减负”屡战屡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测验技术的局限以及测验结果的高利害利用,导致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作业的“知识本位”,使作业与测验高度接近,却与学习认知过程相去渐远。

  研究作业功能的意义,是促使作业设计渐从习惯的“知识本位”走向“学生本位”,从学习过程的整体和学生主体参与的特点来研究作业。

  关于作业的教学运用策略的研究

  起初分析评价作业,往往会直接判断这道作业好不好,这道作业有没有问题。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意识到,不能静态地评价作业的优劣。因为,同样的作业,如果出现在不同的时机,采用不同的运用手法,效果大不一样。决定作业是否有效的关键还有作业的操作运用问题,即作业过程的优化。

  2007年左右,我们提出作业研究的第三个主题。如何通过“作业运用的研究”,让可能有效的作业真的有效起来?以运用为主线切入作业研究的实质是关注“学”的研究,即在作业内容上,以三维目标为依据选择有意义的学习任务;在作业形式上,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依据,注意作业与学习内容的匹配;在作业布置上,注意时机的把握,保持作业任务与教学进度的一致性;在作业操作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必要的指导与帮助;在作业的反馈上,关注作业功能作用的发挥,注重开展有效讲评。

  这一研究视野的拓展,标志着我们从作业设计与功能等“静态研究”走向作业布置、批改、评价等运用策略的“动态研究”。那几年,我们以省级重点课题“作业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为载体,以仙居县第一小学为研究基地,带动一批学校开展以作业操作为主题的教师研修与小课题研究。具体探索作业的“操作运用和评价反馈”两方面的问题。

  作业应该是学生在自主状态下完成的学习活动,但它又应与课堂学习活动相配合。因此,作业布置要与教学进度相一致。作业布置包含“教师为学生确定作业范围、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确定作业要求、教师为学生确定作业的时机”三个方面,其基本策略有:及时练习策略、循序渐进策略、分解与组合策略等。老师要重视学生作业过程中的指导,具体有“同步辅导、自主尝试、操作示范、随堂渐进”等四种基本方式。作业的教学运用要与学生学习习惯养成和学习方法辅导相结合。

  作业的评价反馈技术指向的是“怎样发挥作业的诊断与改进作用、如何批改与讲评”的问题。评价反馈主要包括批改与讲评两方面,它是学生作业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学活动中诊断与补偿的最基础活动。现实中,大部分老师能较好地完成作业的批改,并要求学生及时进行订正。但这种“订正作业”,关注的主要是作业错误的矫正。而完整的评价反馈还需重视学生理解障碍的突破、知识系统的整理、补偿学习的跟进。作业讲评须把握“批与改结合,讲与评同步”的原则。重视作业讲评的同时,还要提高试卷讲评的实效。

  融合到课堂变革中的“任务学习”研究

  在关于作业的教学运用的研究中,作业主要还是作为课堂学习的巩固环节。但随着对作业功能和教学运用技术的深入研究,我们意识到,作业改革必须突破狭义的认识,作业不只是练习,还是承载学习的任务。“任务学习”思想意在改变以往依赖课堂听讲、课后训练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变“被动地听会”为“在主动经历与思考中学会”。作业(任务)存在于学习的全进程中,在不同的学习环节,有着不同功能的作业(任务)支持和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2009年,我们开始关注作业与课堂教学改革。针对“学案练习化”等问题,我们开展预习作业、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等研究。2011年,我们提出“以作业撬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的观点,并基于若干课堂教学案例,提出了课堂从“对话中心”走向“任务中心”的变革主张。强调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质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让学生从被动学习方式为主走向主动学习方式为主,从无视学科特点的划一的学习方式向尊重课程性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转变过程中,作业(任务)是重要的抓手或支点。怎样将作业改革与课堂变革相结合,实现“学习与作业的融合”,克服“有作业无学习”的现象,是新时期中小学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基于任务学习思想,我们构建了“学习与作业相融合”的操作体系,引导教师以作业(任务)来组织教学进程。

  高明的老师,往往站在学生的立场设计学习活动,以核心知识的、简明的“学习设计”来促成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学习设计”指的是由预学任务、随堂任务、课后任务等组成学习活动的基本框架,以及教师的运用策略。

  “学习设计”的提法较以往的“教学设计”的进步在于,强调从“备教”转向“备学”,要求老师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设计学习任务,策划学习活动,把“上课”的“教”视为“学习设计”的运用。采用“学习设计”的提法,可以突破45分钟课堂的思维,将课前预习的设计、课堂学习讨论的设计、课后巩固延伸的设计甚至单元学习设计都包括其中。它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认识“完整的学习过程”。

  教师在课堂中最重要的任务不是“讲课”,而是“组织学习”。教师要基于学情,引导大部分同学循着学习活动的框架,水到渠成地达成学习目标。当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顺利地“水到渠成”,这就需要教师运用作业的实践智慧,巧妙铺设思维“台阶”,启发学生实现学习。

  作业改革与课堂教学改革的结合,其意义是从学习机制的角度阐释了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基于任务的学习设计及其运用”正在实践中进一步成熟,以作业撬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不再是幻想。(张丰 张志伟  作者单位: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让作业成为学生自己的事
初中语文作业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语文减负的结题报告
作业“瘦身”,“智造”为要
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和实施策略研究课题申请书
郭 乔 || 作业减负 从我做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