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禅心读论语|孔子眼中的“仁”到底是什么?

文:明智金蝉

原文: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我们想要深刻理解这句话的境界,首先要弄明白“仁”、“约”、“乐”这几个关键字的意思。

“仁”,孔子学说当中经常提到的一个词汇,那么它到底讲的是一种什么境界呢?《论语》中有这样一段话: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图片来自网络)

孔子认为,做人处事能符合庄重、宽大、诚实、勤快、慈惠这五点要求,就是行仁了。庄重就不会招来侮辱,宽容豁达就会得到众人支持,诚实就会受到任用,勤快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用,慈惠就能够领导别人。这样看来,“仁”其实讲的就是一种豁达、爱人、自尊、自强,同时又胸怀宽广格局博大的人生境界,是一种正直而由不是灵动的人生观。

我们继续看剩下的两个字,“约”和“乐”。约,犹穷困也;乐,犹富贵也,所以这两个字讲的是周身环境。对于这段话,朱子曾注释说:“不仁之人,失其本心,久约必滥,久乐必淫。”

聊到这里,我们就可以比较清晰的将这句话翻译如下:

孔子说:“不仁之人,无法长期处在困境当,也没有办法长期处在顺境中。(言外之意,正如朱子所言,不仁之人,失其本心,久约必滥,久乐必淫。)仁者行仁,其实无所索求,只是顺乎本心所以行仁;而智者则是明悟了“仁”利于己,所以行仁。”

(图片来自网络)

不管“仁者”还是“智者”,也不论二者为何行仁,但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都达到了极高深的境界。仁者乐仁,是为体,是根本;智者利仁,是因为明悟大道,所以选择顺应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这讲的是用。虽然“智者”在一定程度上距离“仁”的境界还有差距,但“智者”善于趋利避害,会坚定不移的以“仁”为目标,那么“智者”终将达到“仁”的境界。

假如把人生比作一件精巧的长久运行的机械,那么“仁”就是其核心零部件,是其核心的关键技术。假如没有了核心零部件的平稳运行,没有了关键技术作为基础支撑,无论如何华丽的外在驱壳,都将在日复一日的运行当中腐朽崩塌。

“仁”,是一种大的格局和境界,也是一种坚固心志的高级的修养。“仁”可以支撑我们“久约不滥,久乐不淫”,可以让我们出于困境时坚韧不拔毫不动摇,也可以让我们出于安乐之中是不是本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12.1】克己复礼为仁
孔子的修身观——仁智勇的试谈
孔子的六种人生境界
苟志于仁远邪恶——《论语》悟读【68】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之《论语》十则辅导
2009年8月13日 -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