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何不读书去也?

古人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总觉这种说法俗了些——一定要有可以量化的好处。大概也是诸位读书人的期盼吧,黄金美人,现实中得不到,那么书可以提供——虽然提供的是想像的空间。

实际上,读书之美,并非是立竿见影的可以量化的好处,你读了再多的好书,也未必能得到如花美眷,更不用说黄澄澄的金子。

读书之美,一曰沉静之态。所谓沉静,顾名思义,沉浸在宁静中。世间美有千种万种,我以为沉静是一种深层的美。沉静则一定专注,专注则心无旁骛,心无旁骛则进入远离颠倒梦想的状态。读书的时候,全部身心悬在那白纸黑字间,悬在那幽幽墨香间,以一念代万念,便心无杂念,心无杂念,安宁便生,安宁生,则祥和生,祥和生,则美生。

读书之美,二曰意境之味。文字是极奇异的东西,和人的相像力交织,便会生出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意境生,美感出。读稼轩的“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即便女流如我,亦想体味一番“醉里挑灯看剑”的万千豪情;读晏几道的“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只觉美人如玉,月光若水,而落寞则如缕不觉——琵琶还没弹完呢,怎么就戛然而止。只是落寞亦是一种美。美的意境何止壮美与落寞,其不可遍数,亦不可一一经历。那么,能在书里细细体味,亦是人生一大快事!

读书之美,三曰补缺之益。这个到中年,感触尤深。实际上,人到中年,诗词小说读的渐少,哲学宗教读得更多。每个人的原生家庭都有其不足,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缺陷。人到中年,经历了人生的种种悲喜,会考虑生命的意义,会求心安之法。读一读哲学宗教的书,总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自己一直觉得对的其实不尽然对,原来自己一直觉得苦的也并非全是苦,好多曾经苦苦纠结的问题自然放下,如烟云般消散,而胸臆变得若明月般皎然!或者即便读文学书籍,关注的绝非仅仅文字之美,而是用别人的故事解决自己的问题。这些补缺之书,会使人在人生面前,即便是在有些苦难的人生面前,亦可不慌不忙,亦可从容安然——安然抬头看一片云,安然俯身看一朵花——在不得意的时候,依然能享受生命之美,享受生命的安宁之境。而心之安宁才是真正的力量所在。

苏轼说,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因为读书,更懂人生,因为懂得人生,更慈悲、更从容、更自信,且书香在胸臆间,沉淀下来,便成气质便成美,这种美由内而外,自然散发,常相随,你不必担心它会失去,哪怕你已经青春尽,华发生。

读书那么美,读书那么好,何不读书去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生应有的意境(美图美文)
会心一笑24:年少读书心不诚,不知书中有美人
【美图美文】人生应有的意境
阅读,是一个人最美的姿势
美文欣赏:很有意境的绝美句子
悟语1648:喜乐安宁,人生和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