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妈也总爱管你吗?| 论亲密关系中控制的本质


1.

 

我上高中的时候,通常两周回家一次。每次回家总会在各种事情上不断地受到我妈的抱怨和絮叨。

 

总嫌我早上起的晚,所以她通常早上六点半就开始敲我门叫我起床:“赶紧起来吃饭!怎么还在睡?都八点多了,饭已经做好了!快起来吃!”

我说哦知道了,一会就起。

 

过了十五六分钟。我妈再次敲门:“起了吗?你看你懒的!饭都给你盛好了!”

我说几点了?

我妈说:“快九点了,赶紧起,一会咱还得去XX家。”

我说好,我这就起。我的娘你辛苦了。

 

又过了十来分钟,我妈猛地砸门开始吼我:“怎么还没起?!饭都凉了你个XX(此处为我家方言通常用来骂孩子的话),你要再不起我这就揍你了!你看太阳多高了都快十点了!你的饭都快凉透了!!!”

我说好好好我伟大的母亲,你等我再缓个五分钟,我一定起。

我妈说:“不行!!!就给你三分钟!三分钟你要再不起我就拿笤帚抽你!”

 

如此通常要反复五六次,最后我终于慢慢悠悠,艰难的从床上爬起来,一看表:才刚八点。

 

再一看我妈,我妈仿佛之前自己说的话全忘了,伸手一指:“快洗脸去!牙膏给你挤好了,我现在去做饭。”

 

说好的饭都凉了呢???

2.

 

这样的事件在我家不胜枚举,总之就是我做任何事情我妈都看不顺眼。在家呆的时间长了我妈就过来说:“你看你一天到晚就知道看电视!快出去找XX玩去!”

出去玩的时间久了回来也被骂:“这都几点了天都黑了也不知道看看时间!明天我把你锁家里!”

 

我相信我的经历应该很多人都感同身受,好像很多人和他们的父母都是这样相处的:

 

父母会在很多层面上都喜欢管着孩子:大到升学择业结婚择偶,小到衣着饮食用哪只手抠鼻子;

 

他们会为孩子把很多事情都准备好:挤牙膏,买车票,打扫房间卫生,学习安排等等;

 

对于孩子自己的问题,他们会比孩子本人更担心,更焦虑:和女友吵架了,面试没信心,刚工作有压力等;

 

他们给孩子建议的方式都是具有攻击性的:抱怨,指责,否定,恐吓等;

 

他们对孩子始终有一种“不公平”感: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爸爸妈妈这样关心你,我们时时刻刻把你放在心上,你这个小白眼狼为什么不知道要感恩父母呢?

 

3.

 

现在我和我老婆的早晨日常是这样子的:

 

通常是早上七点半左右我自然醒,然后起床煮粥,洗漱,差不多到了八点,我开始穿衣服并叫我老婆起床。

 

然后我开始打扫卫生,同时不断提醒她要起床,并不断报时。

 

我一般要提醒三到五次,她才会慢慢悠悠的坐起来,这时候通常在八点二十多了。坐起来后她并不急着穿衣服,而是先目光呆滞表情冷漠的思考一两分钟的人生。

 

然后,她再慢慢悠悠的穿衣服,慢慢悠悠的洗漱,慢慢悠悠的磨蹭。全程没有任何慌忙的感觉。

 

我把粥盛好,开始语气严厉的催促她快点。这时候已经八点四十多了。我们最迟八点五十要出门。

 

而我的老婆根本就像没听见,也根本不在意迟到似的,磨磨蹭蹭的开始化妆,照镜子,有时候还会哼几句她自创的小曲。

 

然后她才会慢慢悠悠好整以暇的坐下来喝粥,而我已经非常焦躁了,担心她要迟到,并将她的手机、数据线、卡、耳机等东西都迅速收拾到她的包里。一手拿她的包,一手拎垃圾站在门口不断催促:“老婆你快点!四十八了!”“赶紧的,已经四十九了!”“快快快!五十了!”

 

我老婆不慌不忙的放下粥:“老公你急啥。”然后她站起来慢慢的换上鞋,又对镜子悠悠的涂上口红,美美的朝我一笑:“走吧老公!”

 

我拉着她赶紧向公司跑,路上她问我:“老公快看表几点了?!”

 

我拿出手机:“老婆!已经五十一/五十二了!”

 

然后她会悠悠的叹口气:“唉老公对不起!我真是太慢了,明天一定早起。”

 

然而并不会,第二天早上她还是会不紧不慢的在我催了四五遍之后才起床,并且每天都非常神奇的在八点五十八的时候到达公司。

 

我们可以看到,我现在和我老婆的相处模式,同之前我妈和我的相处模式是一模一样的。

 

只是之前我是扮演“懒惰的子女”,现在则是“严厉的家长”的角色。

 

4.

 

多数在被父母过度控制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在成年后,也很容易在亲密关系中成为不自觉的想要过度控制自己的伴侣的人。

 

今天的这篇文章其实更多的是写给那些过度控制的父母们看的,如果你也是在一个控制性较强的家庭环境中长大,那么我建议你可以把这篇文章分享给你的父母。

同时你自己看的话,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你不至于受到父母太多的影响、而成为一个控制欲过强的人。

 

会过度的控制自己的亲密伴侣或者孩子,其根本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个原因是:对「失控」的强烈恐惧。

 

这些父母本身就是特别容易焦虑,对生存环境没有充分的安全感。他们潜意识里就总会追求一种生活的“秩序”,只有生活的秩序是清晰的,他们才不会感到难受。

 

这种对生活秩序的追求可以表现在很多方面:一定要把碗刷的非常干净,必须十一点之前睡觉否则就有着负罪感,一旦孩子出门就必须做好充分的安保措施并尽可能的自己要陪同,切菜时要切得整整齐齐的等等。

 

“对孩子的过度控制”,本质上只是这些父母营造生活秩序感的一个方面而已。

 

同时,因为他们与子女的边界也并不清晰,所以下意识的就会将自己代入子女的角色,并以自己面对子女所面对情境的做法,来要求子女。

 

这样说可能有点绕,我举个例子:我老婆有时候会睡得比较晚,通常我都会非常愤怒的要求她早睡。


我之所以这样要求她,根本的原因在于过去我的体质不太好,一旦熬夜第二天就会非常的难受,而且我每天总是准时在七点半醒,之后就再也睡不着了,所以我熬夜的话,后果会很糟糕。

 

于是,我理所当然的就认为,如果我老婆熬夜,那么第二天她也会感觉像我一样感觉很糟糕;

 

同时也因为我和我老婆的亲密,会令我在看到她熬夜时,产生如同我自己在熬夜时的焦虑和担忧。

 

但事实上我老婆的身体素质很好,而且即便偶尔晚睡一次,第二天她也能够把觉补回来。

 

所以当我试图控制她“不要晚睡”的时候,“真的是关心她的健康”的成分,远远小于“因为看到她熬夜会让我很焦虑、所以我要让她停止这样做从而让我不焦虑”的成分。

 

这个例子也反映了:父母对子女大多数(不是全部)的控制,可能并不是真的基于对子女的担心,而只是为了平息父母自身的焦虑。

 

这些父母容易焦虑的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也许是他们自己就是在控制性强的家庭环境中长大,也许是他们自身的自恋受损,也许是潜意识的冲突等等;

但无论如何作为父母必须要清楚:自己对于失控的恐惧和焦虑这是自己要去处理的问题,我们不能够把子女视为是平息我们自己焦虑、满足我们自己做“好父母”的幻想的工具。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所有父母都会用到的一个借口:我的孩子很不自律/很贪玩/很不懂事,如果我不管他的话,他就会杀人放火无恶不作为所欲为走上歪路了!

 

我们既然用的是“借口”这个词那也就意味着这个理由事实上是不成立的。

 

我们必须要相信的一个基本的假设是:如果我们不对孩子有太多的、太过分的干预的话,那么这个孩子就一定会向着能够被主流社会所认可的方向上发展。而且,这个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会是非常高的。

 

导致一个孩子走上歪路,百分之八十的原因要归结于父母的过度干涉,百分之二十的原因可能就在于孩子长期被置于一个不能被主流社会所认可的环境。

 

也就是说,我们越是试图去管教子女,就越是会给子女制造更多的麻烦和混乱。

 

为了和父母对抗父母的管教,为了在父母的过度干涉下不至于让自己的心理感受太受挫,这个孩子可能就会发展出很多原本是不必要的、甚至可能是扭曲的自我防御机制。

而这些扭曲的自我防御机制和信念,就会令这个孩子变得特别容易偏激,由此他才会容易走上歪路。


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正是父母对子女过度的关注、照顾、和要求,才「维持」了子女的不改变。


举个例子:我的老婆之所以每天早上都慢慢悠悠很不着急的起床,其实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她该着急的事情,我都“替”她着急了;她该准备的事情,我都“替”她准备了。


在她的认知里是:我不需要关注时间,反正我老公会不断给我报时;

我不需要多着急,反正我老公会催我的;

我不需要觉得时间多紧迫,因为我的东西我老公都准备好了,我只要到时候拎包出门就可以了;


同样对于很多子女来说也是同理,在他们的认知中,他们的父母比他们自己更在乎他们的问题,所以那些问题理所当然的应该由父母去操心,而他们自己根本不需要在意。

 

因此,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能够给予充分的爱与抱持,这当然是非常重要的;

但比起父母要为子女做什么,先搞清楚哪些是不应该、不可以为子女去做的,可能是更为重要的事情。

 

5.

 

过度控制的第二个核心原因是:完美主义。

 

谈到完美主义这个概念很多人可能会有一定的误解。

首先我们要阐明的是:心理层面上的完美主义,我更倾向于把它解释为“因为一个人在某些方面的超我过于的强大,所以会在这些方面上有着过于严苛的要求。”

 

完美主义不是说这个人就一定是有洁癖,做事很精益求精,非常的上进等等,而是说我们可能只是在某些特定的方面过度的追求完美;完美主义并不总是会导致高追求高效率,它也可能导致行动力的崩溃。

 

可以说我们所有人几乎都在不同的层面和问题上,有着一定的完美主义的倾向。

 

但是很多有完美主义倾向的父母,他们对子女的控制,表现在他们会把自己无法接受的那些不完美投射给孩子,因此,就会导致这个孩子变得越来越糟糕。

 

通俗来讲就是:父母无法接纳自己身上的一些不好的地方,那么他们就会把这些不好的特质都投射给他的孩子,并通过指责、攻击、教育孩子的方式来避免自己体验到“我是不完美”的糟糕感受。

 

举一个例子:比方说有一个母亲她无法接受自己做事情总是出错,所以她潜意识里就会对子女所犯的错误十分的敏感。子女只要稍微犯了什么错误,就都会被她敏锐而精准的抓住。

 

抓住这些错误后,她就会对子女展开各种指责,攻击和教育。而她所做的这一切所导致的一个根本的结果就是:她的孩子会变得和她一样对自己的错误很敏感。

 

在外部的指责和压力之下,子女就会产生很多的担忧和焦虑,以及对自身的错误产生一种“非正常”的应对心态,然后子女就会犯越来越多的错误,并会在母亲同样越来越多的职责和批评之下,使得“我总是会出错”这样一种信念渗透到他自己的「人格」深处。

 

于是,“不断犯错”就会在他的人生中一次又一次的被强迫性重复。

 

所以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虽然父母看似在不断地试图令子女“变得更好”,但实际上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不断地给子女强化一个隐含的信念——“你不够好”。

 

只有因为现在的你不够好,所以才会需要使你变得更好嘛。

 

6.

 

在亲子关系、亲密关系中,控制欲更强的那个人可能往往都会感觉到一种“不公平和委屈”——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我为你做了这么多,我这么关心你,而你竟然全都视而不见!

 

这种心态非常非常的常见,我们抽十对情侣或亲子最起码七对里面就一定会有一个人认为自己很委屈,觉得自己付出了很多却并没有受到公平的对待。

 

今天我们可以把这个话题给彻底终结了:任何一段关系中的不公平和委屈,都是自找的。这更多的是过度给予”的那个人的问题,而不是“没有给予对等回报”的那个人的问题。

 

在任何时候,如果不是对方主动要求、如果没有明确受惠者需要付出的回报,那么我们为别人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没有资格和理由去要求对方给予我们对等的回报。

 

我们为别人做的一切,这只能是我们自己对此全然负责。而没有权利去要求别人为我们的付出负责。

 

就好比你拉了一万车苹果送给马云,然后埋怨马云为什么没有回赠你十个亿。

 

别人一开始就没有向你要,你自己硬要送过去然后向人家要回报,这难道不是非常无礼且粗鲁的事情吗?

 

所以当我们对一个人过度的好时,这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对这个人的攻击。因为我们为这个人付出的目的就是为了控制他。

 

因此我们需要意识到:我们为别人付出时,要么在一开始就和对方确定清楚你想要的回报;要么就彻底的别想要任何回报的事情——我为你做什么那是因为我想,而不是因为我要从你这里得到什么。

 

有的人可能会说:别人对你好,你也对别人好,这难道不是人之常情吗?

 

我可以给出一个肯定的答案:这不是人之常情。


如果这是人之常情的话,那就说明这个常情是错的。

 

我给了你一箱苹果,然后向你要一箱梨,可问题是:你并不需要苹果,你也并不想把梨给别人。

 

所以“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而你却从不回报我”这种抱怨本质上是一种强买强卖的强盗逻辑。

 

7.

 

最后肯定还有一个问题我们绕不过去:“如果子女/伴侣在做的事情对她本人确实有很大的不好的影响,而他本人又不愿意改变,难道这个时候我们也不能去控制他们吗?”

 

其实我们今天通篇都在试图纠正的是“过度”的控制行为,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连正常的控制都要否定。

 

如果是杀人放火贩毒犯罪赌博这一类的事情,那毫无疑问是必须控制,而且不管多么激烈的手段都要去干预。

 

但如果不是这么严重的、不会对他人造成伤害、不会对他本人造成重大伤害的事情,原则上我还是建议不要去干预。

 

因为第一,我们觉得很不好的事情可能对于对方来说根本无所谓,或者是还没有到达对方的那个临界值”。

 

就比如熬夜对我的身体伤害很大,但对我老婆来说就不是太严重;

 

我总是催促我老婆打扫卫生,但是她从来都不干;然后我半个月没收拾家,她受不了这么乱的环境,自然地就动手去收拾了;

 

能让一个人记忆最深刻的东西,往往是需要来自于他自己的亲身经验。

当我们控制、劝阻我们的子女与伴侣不要做某些事的时候,这实际上这等同于我们是在削弱这件事情所能够带给他们的正向的影响。


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我们试图控制一个人的时候,就是在限制他的成长。

 

第二,我们对于对方的过度干预会令他丧失自己获得成长的机会。(也就是说过度干预会损害他的“反脆弱性”)

 

比如说我不去管我老婆熬夜的事,那么她经历了几次熬夜第二天工作状态很差,精神很疲惫的状态的之后,自然而然的也就会去注意作息了;

 

能让一个人记忆最深刻的东西,往往是需要来自于他自己的亲身经验。

当我们控制、劝阻我们的子女与伴侣不要做某些事的时候,这实际上这等同于我们是在削弱这件事情所能够带给他们的正向的影响。


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我们试图控制一个人的时候,就是在限制他的成长。


当然,也有相当大的数量的父母和伴侣,可能就是在刻意的使用各种手段来限制子女与恋人的成长。


因为某些人格健康度不是特别高的人,他们很难面对「孩子或恋人变强了就可能会抛弃我」的焦虑。


因此,这些人就会通过限制子女或伴侣的成长、不断地打击否定他们,从而令他们不能获得可以自由成长的机会,这样,子女或伴侣就会不得不被他们束缚在身边。


8.


精神分析家温尼科特曾经提出过一个概念,叫做「母婴间隙」。就是说在母亲和孩子的关系中需要存在着一段距离,从而保证这个孩子他有着一定的自己可以主宰的空间。

这样一个空隙的存在就能够保证这个孩子可以成长为一个较为独立的个体,和拥有健康的人格。

 

其实在任何的关系中都应该有着这样的一个间隙存在,甚至是如果我们和某个人过于亲近的话、我们也应该主动地去制造一些间隙地带。

因为如果没有这样一个间隙存在,我们就很容易将别人或是被别人“吞噬”。

 

而这样的一个间隙能够被制造出来的根本,在于「信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不想做第一名,将来,我也不会要求我的孩子做到
老婆生出一个“混血儿”,孩子一出生,我妈就逼着我们离婚
一篇感人的文章 -- 做人子女者必看!!『人生,感悟,哲理,前车之鉴,一家之言』_『人生,感悟,哲理,前车之鉴,一家之言』
我看完都哭了~~~~~~~~~你们做好心理准备!!!
陪伴是最深的爱
家长课堂:不用“暴力”让孩子乖乖认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