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讲座讲稿:父爱与责任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 钱志亮 讲座讲稿[1]

父爱与责任
社会转型带来的观念的冲击
n由于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相适应的新的文化理念、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没有能够及时建立起来,市场经济本身所固有的商品化原则、利益驱动原则和竞争性原则不断冲击我国经过几千年历史沉淀所确立的优秀的传统文化
n唯利是图、利益至上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正导致自私自利、金钱至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物欲主义,狭隘的功利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念被强化。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出现危机,相互冷漠已成为一种趋势,对极端物质的享乐和追求正成为一种时尚
转型时期的价值观迷失
n工业社会追求物质文明导致物质至上、功利主义
n市场经济强调经济发展导致金钱至上、拜金主义
n社会转型、道德失范正导向享乐至上、消费主义
n竞争的激烈化低龄化正导向不择手段、英雄主义
n人口控制独生子女使得孩子娇生惯养、个人主义
n产业结构调整人才过剩导致分数至上、实用主义
n追求个性化生活的离婚导致自私自利、任性主义
n否定传统格调低俗恶搞明显精神空虚、虚无主义
n男不谦谦君子女不贤良淑德不男不女、中性主义
n程序化流水线教学使得学生死记硬背、机械主义
一、家的变迁
家庭是什么?
n家庭不仅仅是生育的共同体和经济生活合作体,而且是满足情感享受和精神需求的港湾,彼此之间应有更多的理解、支持、帮助和鼓励,风雨同舟,同甘共苦
n家庭联结社会情感、培育社会美德、传承社会文化、维护社会稳定
社会转型时期家庭面临的问题
n家庭人际空间扩大:人们的自我意识迅速增强,人们对自身的尊严、权利和价值日趋重视——承认、尊重、保护隐私权使得家庭成员的亲密性日益疏远
n家庭亲情时间缩短:大人努力工作、孩子专心学习的需要与人们享受生活的愿望之间正在进行着一场殊死的较量,生活和竞争所迫,工作和学习正蚕食家庭的私人空间和家人享受亲情的时间
n家庭远离家族呵护: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社会转型期越来越多人离开乡村或城镇的熟人社会,一头扎进大中城市的陌生人丛林,熟人社会的监督和家族监管的呵护日益淡漠
n家教功能被弱化:传媒的扩张,无情吞噬着人们好不容易的闲暇,弱化了家庭教育的功能
n家庭的静谧性被打乱:电话、短信,wifi的普及、丰富的电视频道,随时有可能打破暂时与世隔绝清静安逸的世外桃源”“家人享受亲情交流的地方的家的属性
n家庭的稳定性被挑战:经济生活的紧张、危机感的加重、下岗待业等诸多因素使个人在家庭中的经济地位不断变动,转型时期看重物质利益和实用主义,家庭解体的危险程度在增大
n家庭的伦理性被动摇:爱情未必是家庭伦理生活的伦理观念和道德基础,养儿未必能防老淡化了父母对子女的期待和责任
n家庭的责任感被淡化:雇用众多的清洁工、园丁、保姆、厨师等服务人员做家务,方便的同时淡化了家庭义务感和责任感,加深了家人的隔阂、疏远了亲情
n理论上家庭沟通几率增加:独生子女使得家庭结构简化,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对象减少,互动频率增加,彼此关系更加密切,感情更加亲近
n实践中家庭沟通几率减少:成人忙于生计,孩子忙于学习,子女急切需要的感情呵护被繁忙生活节奏所吞没,多数情况下子女处在一种冷漠、疏远、缺乏交流的环境中
n家庭生活节奏被加快:精密度要求迅速提高,按时按点到岗接受一定的制度约束,格式化、规律化的生活方式使得个人自由与原先相比受到极大限制,接送孩子上学、辅导孩子功课、陪伴孩子娱乐等都受到制约,日益导致孩子生活上缺人照料、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的三缺现象
n家庭形式多样化:婚姻自由度的提高,人的个性能够更充分地展示,离婚率不断增长后,出现了太多的再婚式家庭、单亲式家庭;交通便捷、人才流动造成夫妻分居式家庭
n畸形家庭出现:社会道德观念滑坡,家庭结构凝聚力下降,感情世界的社会管理松懈,强调个性发展,自我价值实现和自由享乐,造成自我为中心者对家庭意识的淡化和家庭认识的迷茫,原来的家庭结构依然存在而又不满意原家庭感情的枯燥,婚外恋、婚外情现象日益增多,造成不少婚外恋式家庭、重婚式家庭
n延伸式家庭的出现:雇人代养、隔代扶养、寄宿育养、保姆式抚养、亲友帮养等
n家庭内亲子关系微妙:独生子女使得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当中不经意之间对孩子的娇生惯养以及无原则的去爱孩子,这种战战兢兢的抚育心态很容易导致孩子孤僻、任性、自负、唯我独尊等负面人格
n家庭间邻里相对封闭一个楼洞里三教九流良莠杂居,水电气声相通,老死不相往来。人权意识普及使得谁也不关心谁、干涉谁、搭理谁,大大限制了儿童与社会接触的时间和空间
社会变迁对家庭的影响
n家庭价值观念:家庭至上 vs   社会养老
n家庭婚姻制度:传统 vs 离婚单亲与未婚家长
n家庭代际结构:四世同堂 vs   核心家庭
n家庭生活方式:分散 vs   集中
n家庭交往方式:有序 vs   平等
n家庭生活功能:港湾 vs   宿舍+食堂
社会变迁对家庭教育的影响(一)
n妇女解放、参与工作→不再专职、分工问题
n人口控制、独生子女→育儿观念、娇生惯养
n竞争激烈、日益低龄→疲于奔命、揠苗助长
n市场经济、消费方便→推向社会、亲情疏远
n开放观念、个性自由→离婚增多、单亲子女
n交通便捷、更多流动→两地分居、父教缺失
n家电普及、生活便利→更多闲暇、不再俭朴
n传媒扩张、无处不在→弱化家教、选择障碍
n贫富分化、差异扩大→家庭不稳、盲目攀比
n社会保障、养老保险→社会兜底、不再指望
n城镇化、都市化生活→核心家庭、传统丢失
社会变迁对家庭人伦的影响
n父子有亲(责任与义务)——父子无亲
n夫妻有别(分工与合作)——夫妻无别
n兄弟有悌(仁慈与友爱)——没有兄弟
n长幼有序(敬重与服从)——长幼无序
今天的家庭问题越来越多
n不和睦家庭、再婚家庭
n单亲家庭、离异家庭
n领养家庭、寄养家庭
n隔代家庭、分居家庭
 
二、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的特点
n自然性——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从生命萌芽的时候起,就确定了父母的角色身份,父母对子女来说是唯一的、无可替代的
n社会性——无法推脱的抚育关系:要对子女尽抚养教育义务,教他成人、成才
n持续性——没有退休的终身套牢:从孩子出生直到自己的生命结束
n深刻性——潜移默化的深深烙印:父母言行对子女潜移默化影响,对人的一生发展影响最大、最深刻
高危因素威胁大脑发展
n不利的早期经验对神经系统有持久的影响,由压力产生的应激激素可以损害正在发展中的大脑结构,可能导致伴随终身的学习、行为和身心两方面的问题
n童年时期不利经验越多,越有可能发生发展迟缓和其他问题。在童年有较多不利经验的成人更有可能发生健康问题,包括酒精中毒、心理疾病、心脏病和糖尿病
社会转型对亲子关系自然性的挑战
n早教的兴起:孩子早早离开了家庭
n寄宿制扩张:幼儿园就开始寄宿了
n离婚率攀升:牺牲与孩子共处机会
n未婚的妈妈:孩子生来就缺失父爱
n多元化家庭:继母继父想管不好管
社会转型对亲子关系社会性的挑战
n竞争激烈化:交给保姆或者老人代管
n竞争低龄化:疲于奔命于各种辅导班
n服务社会化:动辄送到相关机构教育
n生活电气化:便于自立无需更多照应
n全市场经济:消费方便推向社会亲情疏远
n重开发智力:急于求成揠苗助长忽视德育
社会转型对亲子关系持续性的挑战
n占领优质教育资源 vs 孩子被迫寄宿
n休闲娱乐丰富多彩 vs 很难静心面对
n追求远方美好生活 vs 父母提前空巢
n功课学习任务太多 vs 互动时间减少
n知识更新速率加快 vs 父母没空充电
n独生子女没有替代 vs 已有经验浪费
社会转型对亲子关系深刻性的挑战
n知识以信息方式存在地球每个角落:降低父母权威地位
n学习渗透生活的每个细节无处不在:未必父母最先知道
n在校时间远远多于与父母相处时间:家庭影响让位学校
n社会新鲜神奇之花样创新层出不穷:注意更多地被吸引
父母的态度和孩子的表现
n 
n生活在批评中,孩子学会的是指责
n生活在敌意中,孩子学会的是打架
n生活在嘲笑中,孩子学会的是害羞
n生活在羞辱中,孩子学会的是内疚
n生活在宽容中,孩子学会的是大度
n生活在赞扬中,孩子学会的是自信
n生活在公平中,孩子学会的是正义
n生活在安全中,孩子学会的是信任
n生活在赞许中,孩子学会的是自爱
n生活在互相承认和友好中,孩子学会的是爱
 
三、父母角色
父亲是天,母亲是地
n父亲为,母亲为
n是刚强、乐观、博大、宽广的
n是包容、接纳、柔顺、谦卑的
n完整的父爱和母爱是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源泉和支撑
n父爱与母爱相互融合,互为补充,不可或缺,不可替代
n中国传统文化讲阴阳平衡,家庭是一个阴阳平衡的系统,如果阴阳失衡,家庭就会出问题
父亲亲职:勿无为而治
n男主外,竞争激烈的时代,做男人不易
n奋斗事业兼顾家庭
n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孩子荒废不得
n养不教、父之过,尽职责、不犯错。
n智慧的启迪
n做人的引导与人格的健康
父亲是儿子的榜样
n作为男性的父亲,一般特征是独立、自主、自信、果断、坚毅、与人合作、富有进取心等
n经常与父亲相处的孩子,在与父亲的不断交往、相互沟通中,会不断模仿和学习父亲
n受到父亲良好影响的孩子,在现实生活中会更加自信,做事更加果断,思想更加活跃,抗挫折能力也较强,会有很好的人际关系,也比较受同伴的欢迎
父爱的价值和意义
n父爱如伞,为你遮风挡雨;父爱如雨,为你濯洗心灵;父爱如路,伴你走完人生。恐惧时,父爱是一块踏脚的石;黑暗时,父爱是一盏照明的灯;枯竭时,父爱是一湾生命之水;努力时,父爱是精神上的支柱;成功时,父爱又是鼓励与警钟。父爱,如大海般深沉而宽广。父爱是沉默的,如果你感觉到了那就不是父爱了!父爱是水 ————高尔基
n孩子的得失、进退、成败都需要父爱的滋养
n一个普通的父亲,不在于有多少文化,有多高的学识,有多大的本事,而在于用自己的榜样和影响,教会孩子堂堂正正地做人,踏踏实实地做事,具备了这一点,孩子就会走好自己的路。
父教缺失的后果
n缺乏纪律教育和监督,缺乏教育孩子怎样做男人的机会。父亲在帮助男孩控制自己的情感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如果没有父亲的指导和带领,男孩遭受的挫折常常导致各种暴力行为和其他各种反社会行为。
n70% 的少年犯出自单亲家庭
n60% 的强奸犯、72% 的少年凶杀犯、70% 的长期服役犯人来自无父家庭
n戒毒中心无父青少年是有父的3
n无家可归和离家出走的孩子,无父者是有父者的9
人的基本需求: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
n物质需求主要是对衣食住行用的外在需要
n精神需求主要是对情绪情感等的内在心理需要
n在家庭里,对于孩子的物质需求,父母之外的人可以代替,给予满足,但精神需求,主要来自父母的陪伴和影响,别人不可代替,无法给予满足
n我们常见这样的现象:穷苦人家的孩子,发奋学习,积极上进,常常英才辈出;富裕人家的孩子,好逸恶劳,游手好闲,常常难成大器。这表明精神成长比物质满足更重要。
未成年人成长的环境危机重重
n经济社会人们都在忙忙碌碌的积聚财富,而疏于对孩子的监管和教育,许多空虚的孩子整天浸泡在暴力和色情影视以及打打杀杀的网络游戏中,是非观念差,心灵麻木,漠视生命,视生命如草芥。
母亲亲职:别越俎代庖
n女主内,白天也要去上班,做女人更难
n忙里忙外,上有老下有小
n过了这个村没了这个店——孩子不能错过
n慈母不做母老虎
n习惯的养成
n情商的培养
历史上成功母亲的教育
n自残的孟母:子不学断机纾——文亚圣孟子
n他残的岳母:精忠报国”——武亚圣岳飞
父爱与母爱不同
n父亲是外放的,母亲是内倾的;
n父亲鼓励独立,母亲讲求依恋;
n父亲强调变化、创新和挑战,母亲强调稳定、一致和安全;
n父亲经常抓大放小,母亲习惯对孩子事事关心;
n父亲的方式是动态的、富有创造性的,母亲的方式是静态的、稳妥的;
n父亲传递的是坚强、勇敢等阳刚之气,母亲传递的是细腻、呵护、富有同情心等阴柔之风
母亲教育孩子八部曲
n提醒:这样做不好
n声明:妈妈不喜欢你这样
n警告:再这样妈妈就生气了
n忽视:妈妈没有你这样的孩子
n威胁:你不改我就告诉你爸爸
n恐吓:你等着,你爸爸马上就回来了
n告状:男人回家后立即告状
n安抚:妈妈不想告状、爸爸也不想打你
如果把孩子比作一颗生长的果树
n根系:家庭环境和家庭氛围以及家庭中的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
n树干:孩子的价值观念、人生态度、理想信念、行为习惯和学习处事的风格
n枝叶:孩子的兴趣爱好、自信心、意志力、品行习惯、奋斗精神、为人处事的个性等
n果:孩子的学业成绩、未来考取的大学、将来从事的事业、地位成就、经济收入及爱情婚姻等
n果子的多少大小直接取决于果树枝繁叶茂的程度;而树干的粗壮、枝叶的繁茂、果实的多少大小,又取决于果树的根系有多大、有多深
当今的一些社会现象暴露了早期家教的缺失
n啃老族: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恐惧社会,缺失家庭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教育
n月光族:贪图享受、及时行乐,不懂艰苦朴素、勤俭持家
n傍大款:梦想不需艰苦奋斗便可一夜致富
n裸辞族:说跳槽就跳槽,不计后果,没有责任感
n动辄跳:情感脆弱、唯我独尊、受不了委屈、挫折
n剩男女:情商问题、自我认知错位、社会能力不足
 
四、父母之道
70后父母特征:在生活中表现得很强势
n他们的青少年时期,正是中国社会急速转型时期,市场意识扑面而来,迅速成为一代人的思维方式
n文化程度又前所未有地高于前辈
n自信自己有能力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可是有关教育中的科学与民主意识还尚未得到普及
n所以这一代人很多会以商业社会的思维特点来要求自己的孩子,表现出对孩子要求比较严格,或是以技术思维方式来对待孩子:
n比如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学校,要求孩子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各方面严格要求孩子,对孩子进行军事化听话训练,家长的意见总是对的……总之,
n家长强势的典型表现就是对儿童自由意志的剥夺,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孩子懦弱、逆反、没有上进心等等。
常用爱的语言
n在孩子面前经常提及好儿子好女儿你真好好样的” “我很在乎你我爱你你对我来说很重要等,表达对孩子的喜爱之情
n心情舒畅的孩子能快乐而轻松地飞,否则只能痛苦而缓慢地爬
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及时肯定和表扬
n孩子一旦有好的表现就鼓励他你真棒!你怎么这么能干?!你真了不起我真为你感到骄傲与自豪!等;
n孩子一旦遇到挫折就及时安慰、帮助他分析原因、鼓励他继续努力、相信他能成功!……
中国的父母的教育误区:
n漠视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孩子做得对,做得好,是正常的,表扬会令孩子骄傲;而特别关注孩子的缺点和不足,只有不断发现孩子的缺点和不足,不断提醒和批评,孩子才能不断改进和发展。
n如果家长一味地盯着和揪着孩子的缺点,一味地批评和指责孩子的缺点,结果只能事与愿违,孩子的缺点越来越大,越来越多。因为这是一种去自尊去自信式的反面教育,你整天的批评孩子、教训孩子,指责他这不行那不行,孩子还有自尊吗,孩子还自信吗,没有了自尊自信,孩子还会志存高远,积极上进吗
学会倾听孩子
给孩子爱抚
n孩子小的时候需要我们搂着抱着,孩子大了,同样需要我们的爱抚。
n尤其父女之间常常存在肢体交流上的隔离状态。传统习惯,女儿大了,父女之间就不该碰触了,你知道这样会导致什么问题吗?女儿从十岁多离开父亲肢体的爱抚,到她恋爱结婚要经历十几年与异性的隔离期,这期间还要经过青春萌动的敏感期。青春期的女孩渴望男性的爱慕和爱抚,而可靠的父亲不去碰触她,无疑父亲会把他推到陌生男人的怀抱啊,孩子早恋也就难免了。所以,父亲能够常常拉拉女儿的手,摸摸女儿的头,拍拍女儿的肩,或者让女儿挎挎自己的胳膊、依偎一下自己健壮有力的躯体,会解除女儿的皮肤饥饿,降低自己对异性的渴求,陪伴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同时还能给女儿以力量
耐心地等待孩子的成长
n《不是所有的花都在春天开放》
n有一个小女孩,她母亲是一位有造诣的钢琴师,同时对画画也很有研究。……可是,小女孩却对音乐毫无兴趣,一首曲子教了很多遍也记不住。于是,母亲又请了最好的画师教她画画。几天后,画师对这位母亲说:夫人,您的女儿毫无画画天赋,就是用再好的画具,她也画不出美丽的画。她还能干什么呢?母亲十分难过。
n望着院子里正聚精会神拨弄着一棵还没有开花的雏菊的小女孩,画师对伤心的母亲说:夫人,你知道吗,并不是所有的花都在春天开放,雏菊就是在秋天才开的。因为它知道,如果在春天开放,花朵小得会让人注意不到它,所以它选择在花朵们都不喜欢的秋季才开放。它只是在等待秋天的到来。
n画师的话没错。这个小女孩就是麦克琳托克——美国著名植物遗传学家,她在81岁时成为第一位单独获得诺贝尔生理暨医学奖的女科学家。
家教口径一致
n是个人经历、素养、教育思想观念不同,教育方式方法不一致:
n父母教育不一致;
n父母与祖辈教育不一  致;
n祖辈之间教育不一致
n孩子反馈表现:
n感到迷惑,莫衷一是;
n没有安全感;
n钻空子
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
n长辈共同学习家庭教育科学知识;
n应该有定期、不定期的家庭会议,讨论孩子的教育与发展问题,孩子应该参加,发表意见;
n长辈不应在孩子面前互相指责;
n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夫妻一定要团结统一,分歧要在私下里解决,要让孩子确信你们在家务活、日常杂务、作息时间以及禁止打架、偷窃、撒谎等规章制度上的意见是一致的
n如有不同意见,暂时求同存异。
n即使一方强烈反对另一方的某些观点,孩子在场时也应作出暂时让步
面对孩子一:别否认梦想
面对孩子二:别一成不变
面对孩子三:别只凭经验
面对孩子四:别转移压力
面对孩子五:别强行灌输
面对孩子六:别随意惩罚
面对孩子七:别只盯缺点
面对孩子八:别揠苗助长
面对孩子九:遇事多沟通
面对孩子十:需加强投入
面对孩子十一:应适可而止
面对孩子十二:要防微杜渐
我与我的孩子
n每天早起给孩子弄早饭
n每天亲自到床边叫醒孩子
n车上边听CRI边讨论
n每天晚上回家做晚饭
n每天孩子放学回来与孩子拥抱
n晚饭时足够的沟通
n每周和孩子有一起玩的时间
n讨论话题无所不及
聆 听 少年 梦陈翔/延安中学学生
n不要俨然做家长,更要关心我成长
n不要请我挨棍子,更要给我留面子
n不要非得我听话,更要听我多说话
n不要人前小看我,更要处处相信我
n不要怕我弄脏手,更要让我多动手
n不要骂我不争气,更要常为我鼓气
n不要把我当填鸭,更要帮忙我卸压
n不要责怪我无知,更要鼓励我求知
n不要逼我成超人,更要教我学做人
n不要只顾看电视,希望对我多重视
母爱是左手,父爱是右手
n左手和右手只有配合默契,并且用力基本均匀的时候,才能够承担,才能够和谐。
n左手和右手,在平衡的基础之上,也不要忘了,多数时候,最先伸出去的往往是右手,需要决定的时候,也是通过右手来进行表决。
n母爱在左,父爱在右,平衡和谐的基础上,爸爸妈妈幸福恩爱,天长地久,孩子健康发展。
孩子无辜——不可能选择父母
家长无助
——就任前并未培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爸爸去哪儿》:中国父亲多“失败”?
孙云晓:做好父亲是最有价值的投资也是男人成熟的标志
“育儿达人”儿子去世:为何从不缺乏陪伴的孩子,压力还那么大?
父爱如山,父亲的爱对于孩子有多重要?
孩子的成功 80%来自父亲
童年亲子关系影响孩子一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