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十五本适合教师阅读经典书目推荐


# o) ]( ]1 v8 b  s
1.《教育——财富蕴藏与其中》  s# B/ P' ]/ e, A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 / r! C$ C# ~8 w
教育科学出版社
本书共分四个部分。' u2 O2 {2 T& F! f4 t
第一部分——前景,包括:第1章(从基层社会到世界性社会),第2章(从社会团结到民主参与),第3章(从经济增长到人的发展)。
第二部分——原则,包括:第4章(教育的四个支柱),第5章(终身教育);
第三部分——方针,包括:第6章(从基础教育到大学),第7章(教师在探索新的前景),第8章(教育的选择:政治当局的作用),第9章(国际合作:地球村的教育问题)。
另有结束语和8个附件。可以说,这本书的内容涵盖了未来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方面,并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上提出了迎接挑战的对策建议。其内容之丰富、新颖、深刻,堪称是里程碑性的教育文献,实属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关心教育事业的人们所不可不读的经典之作。


2.《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8 B: y: C( W( \4 ?0 D. _* W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教育科学出版社
本书从回顾教育发展的历史谈起,着重论述了当今世界教育面临的挑战与主要倾向,指出了关于实现教育革新的一些策略和途径以及最终走向学习化社会的道路,最后论述了教育的国际合作问题。本书内容丰富,涉猎面广。既有较高的理论性,又有较强的实践性。

5 ]9 k5 |1 J1 s3 P) S! w
3.《世界是平的》
[美]托马斯·弗里德曼 著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世界是平的》是托马斯·弗里德曼用了4年时间写成的一本重点论述“全球化”的专著。此书的论点是:全球化不只是一种现象,也不只是一种短暂的趋势。它是一种取代冷战体系的国际体系。全球化是资本、技术和信息超越国界的结合,这种结合创造了一个单一的全球市场,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一个全球村。
弗里德曼在书里用生动的故事、已有的术语和概念,描绘了全球化这种体系。他突出了“凌志汽车”和“橄榄树”的冲突——全球化体系和文化、地理、传统以及社会的古老力量之间的紧张状态。他还详尽地叙说了全球化在那些感觉到全球化残酷性的人群中所产生的强烈反作用。他清楚地说明了应该如何才能保证这一体系的平衡。0 g7 H( U  a- M# g7 G) n  o


4.《教师人文读本》7 q& E% b: X, y+ x
张民生 于漪 主编
上海辞书出版社
本书包括:《教师人文读本(上册)》、《教师人文读本(中册)》和《教师人文读本(下册)》三本。
本书编委会的成员都是教育工作者,是一群爱读书、爱思考的人。他们将自己平日读书的心得和自认为最有价值的文章,汇集在一起与广大读者交流,按照“感性——知性——理性”的层次,汇编成本书。囿于见闻和学养,当然是很不完美的。5 h( Q  f/ D6 ?! m
希望读者能喜欢它、感悟它、理解它,在与作者的对话和交流中共同进入真善美的人文精神世界,然后把这一切带进课堂,与我们的学生共享。/ T# n, s- U& Z1 _2 }+ L
3 m+ ?. v; J& E% [1 J. B: z
% U9 Z* U- ~9 E9 T6 {, F
5. 《教师民族精神读本》
于漪 主编# z( x9 F+ l3 |- R1 f
远方出版社
由上海市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和上海教育报刊总社支持编写。全书共分为社会和谐、国家意识、民族品格、文化认同、与时俱进等六卷。从国家、民族、社会、公民个体诸方面较为全面地展示我们这个有着五六千年文明发展史的民族的精神面貌,从而激励我们的教师为推进教育改革、培训社会主义新人而努力奋斗。4 Z0 X( P! P9 e  y$ V) X
4 J9 W# U* `1 s0 I( @
1 s2 W% Q; P( B% h* r
6.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7 U* J$ D4 J! U6 G
[苏]苏霍姆林斯基 著
科学出版社
此书是教育家用一生的心血筑就的纪念碑。人们,尤其是教育界的学者、专家、教师们,在这座纪念碑面前,可以聆听到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有益教诲;可以汲取到许许多多用来丰富和指导自己工作的理论和经验;在许多方面,它可以作为一面镜子──如何做人的镜子,给人以启迪;在许多方面,它可以作为一部教科书──全面培养人的教科书、素质教育的教科书,给人以借鉴。

- m3 m" e7 q" j3 l6 G
7. 《教育的经济价值》  [$ h8 W  Q) O& Y- I; H+ V
[美]舒尔茨 著
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书的论点是:人们自我投资以增加生产能力与消费能力,而学校教育乃是这种人力资本的最大投资。' O% j/ O- ]. Z4 i5 _4 H
本书的结构是:作者序;第一章“教育的经济成分”;第二章“教育费用”;第三章“教育的经济价值”;第四章“有待商榷的问题”。
  作者在序中指出,教育经济学乃是一个新兴的科学领域。# W6 K2 `/ M1 S( U! o" h
在“第一章教育的经济成份”中,作者认为教育的某些属性可以用经济的观点来加以说明,教育的经济知识在制定国家和私人的教育决策中确实起了应有的作用。" J$ q+ \/ M; p; J- r
  在第二章“教育费用”中,舒尔茨认为,拿教育费用的全面概念来研究学校教育费用,好处甚多,研究人员长期感到困惑不解的一系列教育问题会迎刃而解。
  在第三章“教育的经济价值”中,作者从教育机构的职能阐述了教育的经济价值。2 i# X# Y; d9 I
  舒尔茨还引用了丹尼森、贝克尔、明瑟等人的实证研究成果,阐述了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教育的费用与收益、教育的收益率等,认为与那种以建筑物、设备、财产等为代表的物力资本相比,近30年来学校教育已经变成更大的的经济增长的源泉。  [  o. Y: w  n
  在本书的最后一章,作者提出了14个有待商榷的问题,这是当时教育经济学的研究中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并不影响舒尔茨阐述教育具有经济价值的贡献,并且对人们用经济学观点去进一步研究教育问题更有所启迪。


8. 《民主主义与教育》6 n7 R$ T/ E0 S& J
[美]杜威 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7 _/ v' O' E! n5 j6 |1 c
本书全面地阐述了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是杜威教育著述的代表作。
全书共分26章,含3个部分。作者首先概述了教育社会职能和效用,指出了当前学校的严重缺陷以及改革的方向。然后阐述了民主社会的教育性质,明确教育即是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的意义,并借着对过去各种教育理论的批判来反证民主教育的正确性和优越性,同时还阐述了教育无目的论。接着以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理顺了长期存在的教育与职业等矛盾,最后论述了实用主义真理论和道德论。
本书是一部内容渊博而挖掘透彻的名作,被誉为“教育的瑰宝”。
9. 《教育和美好的生活》. h% g& Z' h! l0 O* A
[英]伯特兰·罗素 著
河北人民出版社   S# ]% U# t0 o( `# S$ U
《教育与美好生活》是英国著名哲学家伯特兰·罗素的著作,罗素对于教育系统的研究、教育子女的实践经验,以及对自己早年与教育有关的人生经验的反思、对目睹的现实中各种教育成败得失的认识,均浓缩在这本书中。
作者通过对现存的各种教育制度的评估,批驳了陈腐的传统观念,并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教改方案。作者还分别站在家长、教师、学生和社会的角度,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品性教育从婴儿期一直讲到青春期,智力教育则从幼儿期一直讲到大学毕业;他还详述了学校和专业的选择、课程安排、学习方法、授课技巧和美感培养等具体问题。罗素的教育理论以民主与科学精神为基本特征,充满了怀疑精神及向传统观念挑战的勇气。, X+ B9 T+ O, R( r0 G5 v8 J! D


10. 《爱弥尔》2 [; a2 ]- V  P. @$ C
[法]卢梭 著
商务印书馆 ; W$ ^/ q7 u, Y3 X9 r
《爱弥尔》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的教育思想代表作,是卢梭阐述其“自然主义”教育观的经典著作。卢梭所憧憬的“自然”理想状态首先指自然界,也指人类的自然生活状态,进而意味着纯真朴质的自然人性,这三重含义在卢梭的整个思想体系中是有机融合,不可分割的。3 w5 Z  L+ Z6 r3 ?- ?
《爱弥儿》是世界三大教育著作之一,书中的许多思想是现代教育新理念的起源。在阅读《爱弥儿》时,我们可以感受到卢梭作为思想家彭湃的激情和活跃的思维,也可以受到良好的教育启迪。在《爱弥儿》中,处处洋溢着先进的理论思想,又不乏教育细节的实例,可以给教师们以生动的帮助。值得注意的是,在阅读《爱弥儿》时,我们最好能透过《爱弥儿》激进的主张,把握卢梭教育思想的实质,从而较为切合地吸取某些营养,应用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去。
本书是西方教育史上最有影响的教育著作之一,它全方面的体现了卢梭的关于教育的观点,他的观点虽然是立足在法国18世纪的社会和教育教育环境,但是他的理论和观点在当今社会也不乏可取之处,比如他书中说的“教育要遵循自然规律,要发展儿童的天性”。6 l' r$ R8 [  U- B  U7 m
5 S  `( W% c5 F
- l" R6 u! p7 C1 j

11.《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
[苏]巴班斯基 . H$ W, r$ o% d" S0 e  v
教育科学出版社 ! t" v- I5 b; D
巴班斯基是苏联著名的教育家。他根据自己多年的教育工作经验和教育研究成果,从理论上全面地、科学地、系统地、辩证地、具体地论述了教学最优化原则。
本书阐明了实现此原则的方法论基础,并提出一系列具体教育、教养和发展的任务。本书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可供中小学校教师、师范院校师生、教育行政人员以及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参考。6 j, y/ x  f0 n! D


12.《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 — 教师期望与学生智力的发展》, e& z8 I7 B7 j# X* |
[美]罗森塔尔 雅各布森 著 - r! E6 B4 n" n) a! Q8 @* e) W
人民教育出版社 % y& U; Z  y# ~' a6 N
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个人物。他因倾慕自己创作的美女雕像,感动了爱神,结果美女复活,二人结为夫妻。这段动人的神话故事成为许多艺术家创作的主题。  f. N6 g) V( d! f2 E: {8 a9 V% d) ]! E
皮格马利翁效应则是一个广泛应用于医学、工业等领域的科学术语。本书作者将这一原理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将教师比喻为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形象地说明了学生的智力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越高,学生智力发展的可能性就越大。  ]( F( ?' @. o: {
这是一本研究教师期望的学术专著。作者首先概括了在医学和工业情景中关于人际自我实现预言效应的已有的研究,然后详细论述了他们通过参与性观察所获得的结果,并且力图以比较精确的数据证实一个论断:教师期望是一种人际自我实现的预言。
该书发表后,人们对这一开创性的课题产生了广泛的兴趣,并且作了深入的研究,使得它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于是,“教师期望”、“皮格马利翁效应”以及“自我实现预言”成为教育 科学和心理科学中的术语和范畴。
这也是一本教育研究方法的应用读物。作者把“人际自我实现预言”这个社会学术语,从医学、工业等情景中移植于教育情景,并以自己获得的实验结果用定量的方式论证这个术语移植的合理性,同时还证明了这种效应在 教育领域中具有普遍适应性,这为我们提供了很有借鉴和启发意义的术语移植研究。作者描述了在一所普通的黑人儿童学校里进行的追踪实验研究,介绍了从实验设计到结果处理的全过程。

  D3 [$ N% b' i- Z$ F
13.《孩子们,你们好!》
[苏]阿莫纳什维利 著 2 S/ l9 u5 k- d
教育科学出版社
本书是苏联著名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根据他长期进行没有分数的教育实验的成果写成的描述小学教育的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作者以一个教学班为实例,生动、形象、具体地展现了他和他的学生在小学四年里的教学和教育活动的全过程,涉及到学校教学教育工作的所有方面。这三部书均被苏联教育部列为推荐给广大教师阅读的教学法参考书。
本书主要描述小学一年级(书中为6岁儿童预备班,按新学制为一年级)的教学和教育工作。作者以一个教师在9月1日前夜的思考开始,最后以他对一年级学生的明天的畅想告终。作者选择了5个学日(如开学第一天、学完识字课本、第122个学日,最后一个学日等)展开他的叙述,在叙述解决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教学的任务时,论证了基于从儿童个性的观点和对儿童人道态度的立场解决这些任务的原则和方法,阐述了组织儿童学校生活的总方针和在解决对最年幼的学生进行教学和教育的任务中,教师内在的创造活动。此外,作者还叙述了种种与众不同的把儿童吸引到教学和教育过程中来的方式方法。' O% |. f! ?/ A3 L


14.《学习,别听学校的》
[德]菲拉·费·毕尔肯比尔 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本书作者对于学校制度下传统的、保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进行的有意识的挑战。作者的挑战既非老生常谈,也不是泛泛空论,其独特之处在于她以合乎大脑的工作规律为原则,在抨击学校的种种偏误和僵化的同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改革和补救方法,并用自己的叙述方式为形象地传授思想,求知识做出了一个榜样。

( Q6 |4 n/ _- S' X2 b9 k/ h, i
15.《和老师的谈话》* P) G3 a4 W+ C; r5 h, x9 I4 d
[苏]JI.B.赞科夫 著 5 l' p+ Q; H' ?
教育科学出版社
本书是苏联心理学家、教育科学博士、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苏联教育科学院普通教育研究所“教学与发展问题实验室”领导人所JI.B.赞科夫所著。本书现已为美、日、德十多个国家介绍和翻译。7 y3 ^; \7 Y, j* I) t( W8 P" f
作者以其长期实验积累起来的研究成果,克服旧教育课程的矛盾,建立了适应社会要求的新教育课程。他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学中着重抓“能力培养”,这是近20多年来美、日、德等国家教学改革的共同趋势。全书分11章,深入浅出地概述了他的教育、教学思想,是专门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已成为当代苏联深受中、小学教师欢迎的必读书,它对我国中、小学教师和教育理论工作者,也有积极的参考价值。7 R0 C: ]  f7 R4 j5 X* Y' U
" a/ _* N! E% K1 X

16.《多元智能》/ S2 t6 |, J$ \* S
[美]加德纳 著
新华出版社出版 + K6 f. Y0 |; Q+ \) S/ @  G5 [
加德纳从事多元智能研究多年,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美国主持一个名叫“零点项目”的实践项目,这一项目已取得良好效果并得到专家、学者的一致确认。加德纳的研究目的十分清楚,就是为了颠覆风靡欧美多年的智商测试法。在他看来,既然人的智能各不相同,分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可能还包括博物学家智能与存在智能)等七种以上的智能,统一的智商测试方法就不可能完整、科学地反映出人的智商水平。目前教育学的中心工作是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细化人的智能培育方向,原有的教育、教学方法必须重新思考自己的教育对象并找到准确定位。加德纳这一理论在中国引起强烈反响,在于若干年来国内填鸭式的硬教学方法、专门为高考而准备的应试教育,已被证明为一种失败与功利的模式。

9 Z& N& P+ |% T. z# l, @7 |7 v0 D
17.《斯宾塞的快乐教育》! u& S6 v- c- N7 Y  S. Y# j5 d
[英]斯宾塞 著 4 p- r% ]6 m3 g/ y7 [) O
海峡文艺出版社( y7 x' s# a2 N+ R1 R/ L
世界上有这样两种思想:一种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产生,也随着这个时代的结束而宣告过时,有的甚至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证明是错误的;另一种也是随时代的变化而产生,但却对人类有着恒久的价值,就像宝石,经过时光的打磨,反而更加光彩夺目。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无疑属于后一种思想。
在过去一百年里,哪一部教育著作对欧美国家的父母和老师影响最大,读者最多?哪一种教育方法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包括在许多领域被称为天才的人最多?& L4 ?; m& a/ ~- g3 q2 s; m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无疑是这样一本书。
许多曾经很有名的教育方法后来都被证明只是个别有效的、无法移植的,而斯宾塞的教育则被证明是普遍适用的,因为揭示了人性和心智发展的规律而使孩子和家庭受益。
正因为如此,许多科学家、教育学家称斯宾塞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二个牛顿”。他是美国教育改革的先导。他的著作出版后不久,美国教育界著名的“十人委员会”和“十五人委员会”很快决定对美国的大、中、小学课程放置和教育方法进行全面改革。这次改革几乎完全采纳了斯宾塞的思想,从而奠定了美困近一百年来的人才优势。* P; Q9 N. w8 f! B& J, p
7 M& Q7 {6 q: v  n( l
# |/ S6 Q. X# x8 N- x/ V
18.《教育诗》
[苏]马卡连柯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n- P1 c  l& o# L. V; }
《教育诗》叙述了教养院的流浪儿童,从不遵守纪律的一群乌合之众,在一种新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指导下,逐渐转变为团结战斗的集体,成为苏维埃新人的故事。
马卡连柯撰写《教育诗》之时,正值他担任高尔基儿童劳动教养院和捷尔任斯基公社的工作。他根据自己和流浪儿童实际接触的切身体会,分析研究了各类犯罪儿童不同的心理情绪和生命烙印,经过长期的教育实践和艰苦复杂的创作过程,以诗一般的激情创作而成,是一部优美而动人的教育工作记录。它由回忆录、随笔、特写、日记、政论、中篇小说等多种不同的文学体裁所组成。作者以明快幽默的语言,创造了一系列生动的艺术形象,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教育诗》生动地体现了马卡连柯的新型的教育观点,真实地反映了他的创造性的教育工程。他突破了传统的教育理论的框架,给前苏联教育史写下了崭新的一页。
8 L  H% q# C7 o8 I; y/ j

19.《大教育论》  W; m1 G5 q5 q8 F7 L& }4 ^6 p
[捷]夸美纽斯著 + o3 a1 P2 \4 N# i( P! v
人民教育出版社4 G& W; V( C* c! r9 ^0 c
《大教育论》一书,集中反映了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与教育主张,是近代资产阶级的一部比较有系统的教育著作。
《大教学论》以约三分之一的篇幅,论述“教与学的一般要求”,“教与学的便利性原则”,“教与学的彻底性原则”,“教学的简明性和迅捷性原则”和各门具体学科的教学法。后人把夸美纽斯提出的教学原则,归纳为直观性原则,自觉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和量力性原则。
班级授课制,是夸美纽斯的一大创见。《大教育论》还提出了统一学制的设想,按照人的成长发育,把学制分成四个阶段,每阶段6年。这就是以前的母育学校,即学龄前教育;6岁至12岁的国语学校,即小学教育;12岁至18岁,拉丁学校或文科中学,即中学教育;18岁至24岁,大学或高等学校教育。这就提出了一个完整的学校教育体系。- Z5 m1 }' |  ^- ^0 e: w
7 H1 {( V1 Z1 n+ r% b4 m) @( n

20.《教育漫话》
[英] 约翰·洛克 著
河北人民出版社 : Y- _( b% Q" y  U
《教育漫话》是一本关于英国中世纪晚期教育思想的通俗读物。它是一本饱含哲理而又写得深入浅出、生动感人的书。除了时代和阶级所带来的缺点以外,其他主张,如对教育力量的深刻信念、对父母的教育责任和早期教育以及具体教育工作的见解,时至今日,还是可以发人深省的。
《教育漫话》是17世纪英国伟大的哲学家和启蒙思想家约翰·洛克(John Locke,1932-1704)所写的一部教育名著。这本书与洛克的其它著作一样,都是英美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们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学者,塑造了一代又一代普通人的思想,至今仍然是欧美乃至世界各国工作者和父母必读之书。
0 k2 e" `8 F2 p( ]# `
( p" E% T2 x' b* k9 [8 B* s
21.《审美教育书简》
席勒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作者的一部经典名著。作者鉴于他所处的时代“上层腐朽,下层粗野”的状况,认为当时的人是不完整的分裂的人。这种分裂的人身上存在着两种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前者的对象是生活,它占有、享受,被官能所控制,是被动的,处于这种状态的人是自然人;后者的对象是形象,它要的是秩序和法则,受思想和意志的支配,是主动的,处于这种状态是理性人。但二者各有强制性,不能直接结合,故要是二者结合,人从自然人走向理性人,中间必须要有一座桥梁,这便是审美教育。审美教育能使人恢复健康、赋予人美的心灵、充当人性的教师,它尤其能唤起人身上的第三种冲动——游戏冲动。这种冲动是自由的同义语,它使得感性与理性、物质与形式等对立都结合起来,从而克服人的分裂状态。7 @3 i: e- ]% W9 l  X

22.《早期教育与天才》8 J4 O* }4 R& {8 k; J* K* S
[日]木村久一 著
海南出版社 * M8 e2 O2 E+ \* @8 @% ^  G
木村久一,儿童早期教育的鼻祖,1883年生于日本山形县,1913年毕业于东京大学,曾在旱稻田大学、明治院、青山女子学院等教授心理学、英语,又是日本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又是日本百科全书《大百科事典》的最早编撰者。他一生致力于儿童早期教育与智力开发研究,日本皇室在给他授勋时盛赞道:木村先生成功提升了一代日本国民的素质。
木村久一著作颇丰,其《早期教育与天才》是他最有影响力的经典著作,曾在日本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早教风暴。这本书也是最早、最完全、最详尽的早期教育理论集大成之书,近一个世纪以来,被教育学界奉为家庭教育“圣经”,一代又一代的人从中受益。至今,它仍极具实效性,是父母们的教育子女的首选著作。


23.《叶圣陶教育文集》* X4 W8 S7 ]9 T4 h; k: C
叶圣陶 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 ^% ]! J2 c7 s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当代卓越的文学家、教育家。他在语文教育方面更有杰出的贡献,被誉为“一代宗师”。他的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不仅表述在教育专著和书信里,还体现在他主编的教材和一部分文学作品里。
文集五卷的内容是:5 \$ h5 h' K! E' |. {
第一卷,收编关于教育的文学作品。
第二卷,收编关于教育的论著。0 r1 i6 h* a* ^  O  E- h9 G2 q) m
第三卷,收编关于语文教育的论著。4 K, F; R* G8 t2 G) N
第四卷,收编语文教材节录。+ ]" B. o3 n+ b- j; E+ L( Q  C
第五卷,收编语文教材节录0 P3 R  Y! f, T6 a  e: {


24.《爱心与教育》
李镇西 著 , i: u6 x& \1 R! k9 i1 f: S  M7 n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8 A! B5 i  X: E+ p7 s3 [6 O
本书是一本成功的“实例教育学”。此书既有精要的教理阐述,又有典型的教例剖析。作者对“逆境”学生的关怀,对“后进”学生的转化,对“优秀”学生的培养,对“心理”教育的尝试,对“有效”德育的探索有普遍的启发性,值得每一位中小学教师一读。家长阅读此书也会大受教益。这是一本智慧与情感整合的教育学。作者真正做到了: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根本宗旨。
本书也反映了作者如何开放式地进行语文教学,对学科教学改革也很有启迪。本书为探索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素质教育的理论、模式、实践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
! p$ b& p& p1 |0 U, E& c

25.《第五项修炼》
[美]彼得·圣吉 著 . ^  j' L0 V, \& \2 R' _' e/ d
上海三联书店
彼得·圣吉1947年出生于芝加哥,1970年于史丹福大学完成航空及太空工程学士学位后,进入麻省理工史隆管理学院读研究所,旋即被佛睿思特教授的系统动力学整体动态搭配的管理新观念所吸引;1978年获得博士学位后,至今十余年来,他和麻省理工学院的一群工作伙伴及企业界人士,孜孜不倦地致力于将系统动力学与组织学习、创造原理、认知科学、群体深度对话与模拟演练游戏融合,发展出一种人类梦寐以求的组织蓝图——在其中,人们得以由工作中得出生命的意义、实现共同愿望的“学习型组织”。
《第五项修炼》这部巨著便是他们研究成果的结晶。此书倡导组织学习,并总结出在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四项修炼基础上的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使企业建立学习型组织有章可寻。该书于1992年荣获世界企业学会最高荣誉的开拓者奖,以表彰其开拓管理新典范的卓越贡献。美国商业周刊也于同年推崇他为当代最杰出的新管理大师之一。7 _' \! ^9 ~3 ~2 k  P
. {% ~6 p- W6 L1 E7 o  r
3 N, {* A* a9 m1 G( q5 j
26.《当前中小学教育改革中的六大焦点问题》. i, n! D+ W2 @; [$ [1 D
湖北教育出版社 5 |2 r7 w8 b7 `3 Q- K
这本书是特别奉献给中小学校长、教师及教育工作者的。大家都知道,当前我国的中小学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都将发生剧烈的变革,中小学教育当然也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经历20多年来最深刻的变化。在这一变化中,很多学校已经感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感受到许多左右为难的问题。这本书提供的是不同层面的教育专家与教育工作者的独特思考,这些多元的思考涉及以下6大焦点问题:教育创新问题、新课程改革问题、教改中的德育问题、课堂教学改革问题、教师发展问题、学校发展与创新问题。 这些专家们的思考与阐述必将促进基层教育工作者更深入的理解教育改革的方向,激发校长、教师们在实践中创新。5 s0 G* e2 q% ~& y
27.《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肖川 著8 x4 N! l% g. I+ `: ~
岳麓书社出版' n4 x% A& E/ {; j! J7 n6 w# b) @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对教育世界中那些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现象,给与学理上的阐释,并发掘出其中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底蕴,从而收到以小见大、见微知萌、以斑窥豹、洞幽查微的效果。

/ _0 j% ^: g: n6 l- c# `
28.《吕型伟教育文集》# X1 B8 Z* R4 O" z
吕型伟 著6 F$ e8 X$ D1 k6 |
上海教育出版社 2 ~( j; x' A9 W
《吕型伟教育文集》收集了吕型伟先生改革开放以来发表的文章和在各种会议、活动上的讲话,约120万字,是在吕型伟先生原来已出版的《为了未来——我的教育观》(上下集)和《吕型伟从教七十年散记——从“观察蚂蚁”到“研究人”》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部分新的内容,重新分类,精心编辑而成的。
文集共分四卷,每卷都有一个副标题:第一卷为“为了未来”,集中反映作者的教育思想;第二卷为“发展也要讲道理”,集中反映作者对各级各类教育的看法和观点;第三卷为“立足于孩子成‘人’”,集中反映作者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第四卷为“一生与教育有缘”,记录了作者的主要经历,反映了他的成长、他的工作和教育理念、他的追求和执著。其中第四卷是彩印,图文并茂。


29.《岁月如歌》( N; F0 B# Z3 b& ^
于漪 著1 J* v8 a9 ?# K) K% a: U
上海教育出版社* B7 C) a: u% c# U% @- B
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教育家于漪老师一直辛勤耕耘在教育园地,在语文教育、学校管理、教育改革和社会活动等多个领域作出卓越贡献,产生重大影响,她的从教经历、心路历程、经验成就和思想成果成为上海市普教系统的宝贵财富。应上海教育出版社之约,于漪在百忙中抽出时间,认认真真书写每一个字,一气呵成了13万字左右的回忆录《岁月如歌》,着重回顾了求学和从教生涯,总结了自己不断学习、深入思考、勇于实践的岁月人生,既有一个普通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心得,更有一位在逆境中成长、不断奋斗的教育家的教育思考。

30.《向孩子学习》# V' i% b8 f  C- L0 A1 [' i% k
孙云晓 主编, [* R3 ]& o- a5 N; X; {
晨光出版社
此书是一本研究代际关系的书。它以大量的事实,描述了20世纪末中国社会在代际关系或文化传承方面出现的种种革命性的变化,提出21世纪是两代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世纪。% q9 f& r  u. q# z2 G9 g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 `/ [. i& c% g: R7 A
在引言中,作者提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话题:“如何评价今天的青少年”。+ G8 m1 S3 N& P3 O! ~, {+ a
在第一部分中,作者提出了“成年人向孩子学什么”的问题。在这里,作者列举了今天的孩子所具有的优秀品质:乐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主体性增强;平等意识增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有较强的公民意识;比成年人更容易接受环保意识;相信事实;做事认真;积极的休闲态度;兴趣爱好广泛。作者还提出了今天孩子让人忧虑的三种品质:认知需要缺乏;对劳动避而远之;缺乏适度消费的观念。那么,今天的孩子以何种方式影响成年人呢?作者提出三点:今天的孩子已经无法因循父辈的成长轨迹;今天的孩子以个体的非对抗的形式影响成年人;孩子对成年人世界影响力取决于成年人自身的素质。
在第二部分中,作者提出了“成年人为什么向孩子学习”的问题。作者指出,在开放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父母已不再是绝对权威,小学教育的功能正在缩小,同辈群体的影响日益增强,大众传播媒介改变了儿童的成长环境,多种社会文化传喻方式并存。孩子自身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今天的孩子更关注自我发展,与人相处更注重原则,认识的广度越来越大,面对新环境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终身教育改变了成年人的学习观念。所有这些,都决定了成年人必须向孩子学习。! C" E, y% ^( k4 Y. `' U: y( I( J+ K
在第三部分中,作者提出了成年人怎样向孩子学习的问题。作者提出了向孩子学习的五个观念、五个原则和七个主要结论。五个观念是:现代社会是两代人共同成长的社会;现代教育是两代人之间的相互影响;成年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权利;向孩子学习是成年人真正成熟与睿智的标志;信息时代青少年身上蕴藏着巨大潜能等等。五个原则是:向孩子学习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时代的变化;欣赏孩子的优点是向孩子学习的主要条件;向孩子学习应以真诚为本;努力做孩子的好伙伴应成为成年人的追求;建立对话式、交互式、融合式的教育模式。七个主要结论包括了下列内容:1、双向社会化与反向社会化;2、向孩子学习什么;3为什么要向孩子学习;4、向孩子学习的三个条件;5、向孩子学习是终身学习的重要内容;6、怎样向孩子学习;7、向孩子学习的意义。本书通俗易懂,适合广大父母、教师及学术界人士阅读。
( t: c7 c7 F, B$ A! y
31.《中国文化要义》4 e/ T  m) u) y
梁漱溟 著' `! ?) Z" g/ z( M& S+ i! X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W) U3 v  A. m/ j: w+ H
《中国文化要义》是国学大师梁漱溟先生得代表作,原书于1949年出版,影响甚大,被一誉为中国文化研究和西方文化比较得经典作品。% D2 A( w% ?6 o
本书首先从集团(集体)生活的角度对比了中国人和西方人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进而提出了中国社会是伦理本位社会的重要论断,并根据对中国宗教的深入考察,指出以伦理组织社会,进而实现中国社会改造的出路。1 y. C; M% n5 e( J8 Q' S
此外,作者还考察了中国社会的基本结构,既批判了中国文化的病垢,也揭示了中国民族精神的要旨。1 N0 Z1 p" b* t  P, b& j! x1 h
4 b$ S- _3 m! c6 S; Q

32.《中国思想通俗讲话》
钱穆 著
三联书店
本书意在指出目前中国社会人人习用普遍流行的几许观念与名词——如道理、性命、德行、气运,由此上溯全部中国思想史,由浅入深,即凭众所共知共喻,阐述此诸观念诸名词之内在涵义,并及其流变沿革,并及其相互会通之点,而藉以描述出中国传统思想一大轮廓。

( |" c( g/ C8 Y$ e. J* I# s
33.《谈美书简》! p; F  b9 l' j7 I
朱光潜 著
北京出版社
在《谈美书简》中,朱先生以亲身的经验,谈到了许多治学为人的道理。8 l4 y& h( c/ i4 g0 R2 |6 P
对于怎样开展学术工作,他教导说:“我们干的是科学工作,是一项必须实事求是,玩弄不得一点虚假的艰苦工作,既要有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恒心,也要有排除一切阻碍和干扰的勇气……是敷敷衍衍、蝇营狗苟地混过一生呢?还是下定决心,做一点有益于人类文化的工作呢?立志要研究任何一门科学的人首先都要端正人生态度,认清方向,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


34.《中国著名校长办学思想录》3 q+ r/ E' D( D! a4 G: }
朱永新 主编8 r1 Y$ }$ L  i( V: N$ s3 k9 |
江苏教育出版社
本书是“新世纪教育文库”之一。收录了中国著名校长办学思想录专著。作品注重经典性和人文价值,同时也兼顾知识的广泛性及时代性。思想内容详解,大都是他们多年从教之经验总结。本书也具有一定的可读性,其中那些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佳作,成为学生们可亲可近的精神伙伴。8 Z* m8 W# Z; j9 T
: ]. a6 Q  j# F& F7 o( [

35.《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
[加]马克斯·范梅南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 ~* b/ T+ W. J
马克斯·范梅南教授是北美“现象学教育学”的领袖人物之一。《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是当代西方现象学教育学的经典之作。该书在北美和欧洲拥有广泛的读者,在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该书于1991年在加拿大和美国同时出版,随后不久,便被译成了西班牙、挪威、朝鲜等不同语言的译本。范梅南教授以他独到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和敏锐的教育经验,从“现象学教育学”的角度,以教师、父母和学生的生活经历为原材料,对教育学的诸多方面进行了十分深刻的和有益的思考。他在本书中提出的新型教育学思想和概念,如“教育机智”、“教师替代父母的关系”、“教育的情绪”、“教育生活的体验”、“对学生的主体性的体验”等等,引起了教育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兴趣并在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盛行,对以责任和使命为基础的pedagogy一词还很陌生的北美掀起了一股“教育学热”。
本书既能作为教育学的经典,又能避免被各种各样的传统和现代教育学理论术语所困扰,是教育专家和学者、普通教师、儿童心理工作者、家长以及那些与年轻一代成长息息相关的成年人都感兴趣的好书。! X. j# n& i* D- G6 h& x- V


36.《走出教育改革的误区》
[日]藤田英典 著 6 u. E6 c1 W3 I5 B" B( m4 q
人民教育出版社 . y$ H9 z$ p& n. {5 M3 f
本书是《比较教育译丛》中的一册,全书共分五章,其内容包括教育改革的时代、六三三制和中等教育、教育福利社会的思想、教育问题和教育改革、学校复兴的战略。本书揭示20世纪80年代以后日本在教育改革方面存在的种种误区,剖析近年来教育改革中的新动向。本书内容全面,资料翔实,条理清晰,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性及学术性,可供相关教育理论工作者参阅。( T5 s; d' k$ {1 C* B; K  i
37.《泛舟诲海》2001年5月2 w. m8 O6 Z4 }% m2 x% b
东缨 著 % G4 ~& w/ `- R; Z8 }; x
教育科学出版社
作品以独创的理论体系为红线,精选并艺术再现了古今中外名师的数百个教例,数十种教育理论与方法,全方位剖析了教师职业应该具有的素质、风采、心魂和教书育人的科学艺术之道以及建功立业之路,从而构建了形象化的教育学、艺术化的教学论,是新世纪教师的必读书。
; q" M* c9 t4 V8 {

38.《窗边的小豆豆》; n! i, U) S/ U* R( z; J! @6 p
[日]黑柳彻子 著 " ~- ]3 S. t' Q9 G5 J
南海出版公司
本书由日本著名作家,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黑柳彻子所写。该书出版后,不仅在日本,而且在全球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成为日本历史上销量最大的一本书。 9 _) _- b  e2 x" X  o. z
本书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作者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让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这本书不仅带给世界几千万读者无数的笑声和感动,而且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20世纪全球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5 t' a6 X- ~8 x# ^0 b

9 v- `# R) R  j4 `/ Q7 U' g
39.《仁爱一生:和平奖诺贝尔得主特里萨修女传》7 C# y, O" I( ]
屈雅君 刘铁英 译9 s% R* c4 f' {
珠海出版社
特里萨修女1910年生于土耳其人统治下的马其顿。12岁萌生做修女的愿望,18岁远赴印度受训成为修女,27岁发终身誓愿并升任女修道院院长。38岁开始了在加尔各答贫民窟为穷人服务的生涯,所服待者均为赤贫的人……在她的心目中,穷人比富人更需要尊严,穷人在价值的等级中至高无上。40岁建立“仁爱传教修女会”。获得过多个国际性奖项,1979年获颁和平奖诺贝尔。
她一生追求财富以外的价值,博爱,执著,微小。对大人物和小人物有同等强烈的吸引力,其追随者遍布世界各地。


40.《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2 T) a, N5 c  ?, B/ ~) C
索尔兹伯里 著' o! F& M- e/ `  {+ U3 z7 S5 @
解放军出版社
这本关于长征的书自一九八五年十月在美国出版以来,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拥有为数众多的读者,该书还在欧洲和亚洲的主要国家以及许多小国翻印出版。那些从未阅读过红军壮丽史诗的人们,现在可以从某种意义上开始了解那些为了中国革命事业而不惜牺牲的男男女女的品质。他们将从这里开始知道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令人振奋的大无畏事迹。
41.《中国通史简编》/ B8 q3 A2 Y- ]: p) l* m
范文澜 著
河北教育出版社 + M" ^, c& `9 |0 Y  G# M- Q
该书系范文澜以马克思主义观点为指导编写的第一部中国通史。0 s) O5 v6 p7 V
该书“肯定历史的主人是劳动人民”;“按照一般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划分中国历史段落”;“把封建社会分成三个时期,说明它的发展过程”;“写阶级斗争”,“肯定农民起义的作用”,同时指出“它只能起着有限的推动作用”;“注意收集生产斗争的材料”,写入不少古代科学发明、农业、手工业等方面的知识。
9 h2 N  }, ~' Q# K4 X
. s9 l/ f+ s9 t. C0 f3 Y

: K8 p7 H% [. k& u7 t
42.《科学是美丽的》
沈致远 著  _, @  }+ C: G
上海教育出版社
本书收入了美籍华人学者、美国杜邦中央研究院院士沈致远近年来撰写的科学散文和随笔数百篇。题材涵盖数学、物理、生物、环保、天文、信息、电脑、网络、经济、科学方法等。沈致远的科学散文视野宽阔、目光犀利、文思奔放。他的散文既阐述知识包括前沿的最新进展,又哲理独到地阐发人文思考,深受读者欢迎,许多作品被广泛转载,先后有三篇科学散文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0 w+ E6 z# U& _5 Y/ V
43.《文化苦旅》
余秋雨 著4 D7 R3 h, f) ~- d. [$ G6 A
东方出版中心 $ k: H9 M# e8 D/ |
本书为当代著名散文作家、世界级文化学者余秋雨的文化散文专集。余秋雨的散文素以文采飞扬、思维敏捷、知识丰厚、见解独到而备受万千读者喜爱。他的历史散文更是别具一格,见常人所未见,思常人所未思,善于在美妙的文字中一步步将读者带入文化意识的河流,启迪哲思,引发情致,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史学意义上的文化价值。此外,还有早已传为名篇的论析文化走向的文章《上海人》《笔墨祭》以及读者熟知的充满文化感慨的回忆散文。散文写成美文不易,写出点历史文化意味更难。余秋雨的历史散文,也许可以让人二者兼得。
: U6 Z  i5 [5 q- w$ P

44.《菊与刀——日本文化的类型》
[美]鲁思·本尼迪克特 著 $ M6 ?' O6 i' _/ v' W6 C8 T
熊达云商务印书馆出版 9 d) G" r% h; T8 R3 ^
“菊”本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美国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用《菊与刀》来揭示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亦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如爱美而黩武、尚礼而好斗、喜新而顽固、服从而不驯等)……由此入手,进而分析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及有关习俗,并指出日本幼儿教养和成人教养的不连续性是形成双重性格的重要因素。8 l2 C3 @# p) L" A" d+ j
+ w3 U7 t! \# K( G, U

1 o8 O+ X3 W# i7 \/ s
45.《活出意义来》: @3 i8 p, l! j0 o
佛兰克 著 . X2 a0 q/ i( ]; F
三联书店! Y) V& A- B6 g7 @* l) K
维克多·佛兰克是著名的奥地利精神医学家,他曾被关入纳粹集中营,受尽磨难,而他的双亲、哥哥、妻子,不是死在牢营里,就是被送入煤气间。一家人全都死了,仅剩下他和妹妹,结合自身的这种经历,佛兰克创建了著名的“意义治疗法”理论。本书中,作者回忆了他在纳粹集中营中的经历,介绍了“意义治疗法”理论的基本观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师必读100本推荐书
研究型教学思想发展初探
《如何阅读一本书》
暑期将至,10位名师力荐这10本书 | 周三见报
追梦书生郑立平老师推荐十本经典书籍
孙云晓:向教师朋友推荐10本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