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时敏:“四王”画派奠基人

 

 

 

| 思嘉

附王时敏山水画35

 

 

明末清初,中国的山水画出现了一个高潮,画坛流派纷呈,群星闪耀。“四王”吴恽、“四僧”、“金陵八家”、“江西画派”等纷纷登上历史舞台。

 

其中,王时敏开创的“四王”画派,在文艺和政治的风云际会中,受到清廷的推崇,成为画坛的正统派。

 

王时敏作为“国朝画苑领袖”,对于“四王”画派的形成,和清代山水画的流变,影响巨大而深远。


山水



 

王时敏(1592-1680),初名虞赞,字逊之,号烟客,别号偶谐道人,晚年归隐后,自署归村老农、西庐老人,人称西田先生,明万历二十年生于苏州府太仓州(今江苏太仓),清康熙十九年去世。

 

他出身官僚世家。祖父王锡爵,万历年间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出任首辅,后因不满东林党,被贬斥。父亲王衡,万历进士,授翰林院编修。王氏为太仓望族,他家不仅拥有良田美宅,而且所藏图书字画,插架千卷。

 

王时敏自幼受到祖父的钟爱,祖孙同房寝息,偶或园居,亦必相随,直至十七岁成婚时,他才与祖父别居。

 

王锡爵为人老成持重,博学多才,酷爱字画,收藏丰富,名著江南。他交游广泛,常常与书画家董其昌、陈继儒等,相聚于娄水之滨,吟诗作画,或赏玩古人书画为乐。

 

在祖父的熏陶下,王时敏除学习诗文外,对绘画也萌发兴趣,展纸挥毫,游娱绘事。

 

王时敏十二岁那年,董其昌应王锡爵之请,信笔泼墨为王时敏画了一些树石、山水草稿,以供学画临摹之用。

 

在这些画稿中,董其昌仿王维、荆浩、董源、范宽、米芾、李成等历代山水画名家富有逸宕之韵的笔法,对作画的皴擦、勾染等基本要点做了提示,给王时敏以很大的启发。

 

王时敏十八岁丧父。翌年,祖父王锡爵亦病故。根据明代惯例,首辅之子孙可以蒙受祖上恩荫,得授尚宝司丞,并由此升任光禄、太常司的官员,俗称奉常。王时敏由此步入仕途。

 

服丧期满后,他于万历四十二年(1614)春,应召赴北京,受祖荫拜官,就任尚宝司丞,官阶正六品,负责掌管宝玺、符牌、印章及册封藩王等事宜。

 

临行之际,父执娄坚、唐时升等,赋诗以壮行色,有“匡世经纶留凤阁”之句。他们希望王时敏能大展宏图,报效朝廷,在北京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仿黄公望笔意图


 

 

北京的官场生活,并不能使王时敏感到称心如意。他多次充当持节使臣,驰驱南北。二十余年中,王时敏的足迹几乎遍及江浙闽赣、湘鄂鲁豫等地。

 

由于当事者欲修先人之怨,弄权者将为异己之锄,他的官运也不亨通,到崇祯九年(1636)才升任太常寺少卿,官阶从四品。

 

随着年龄的增长,王时敏对仆仆风尘的奔波生涯,越来越感到厌倦,常常吟诗兴叹客途之苦,向往着闲云野鹤般的江南田园生活,悔恨羁困公务,不得闲适。

 

他每次出使都要乘便返回太仓,流连于茂林修竹、小桥流水之间,有时托病休养,在家乡一住就是一二年。

 

崇祯十二年,他册封岷世子时,跋涉楚南,不服水土,疟、痢交攻,仅存皮骨,元气大伤。他实在感到困顿不堪,勉强完成使命,回到太仓后,就不再作返朝之想。

 

次年(1640)春,王时敏索性遣人北上,代他向朝廷交出持节,告病里居。此时他已年近半百。

 

不过,奔走南北的生活,使他有机会饱游饫看祖国各地的奇山异水,武夷山如幻若雾的流泉飞瀑、洞庭湖浩渺莫测的水气烟波、庐山变灭神奇的云雨岚霭、富春两岸苍翠欲滴的绮丽群峰,无不使他叹为观止,激发着他的创作热情。

 

同时,他还在旅途中,时时展观随身携带的二十四幅缩本山水古画,对景揣摩古人绘画的构图、运墨技巧,领悟其中布置设施、钩勒斫拂、水晕墨彰的妙趣,每有所得,辄击掌欢跃,喜不自胜,因而画艺大进。

 

董其昌为他的画艺精进感到十分高兴,称赞他的画“追踪子久,烟云奔放,林麓深密,实为画中之诗”,令人“叹服”。

 

在前辈的鼓励下,王时敏闲居乡里后,愈加倾心绘事。他秉承“松江画派”复古主义的画风,日夕临摹宋元名画,笔笔讲求古人法度,以继承传统、融合前人画法为旨。

 

他还邀请叠石家张南垣扩建王氏南园、乐郊园,建烟峦洞壑、风亭月榭,植梅花,艺芍药,赏心悦目,乐此不疲。

 

他间或也驾舟来往于常熟、苏州、松江一带,与钱谦益、吴伟业、陆世仪、陈瑚、陈子龙、李流芳等诗酒酬答,追慕魏晋名士旷达不羁的作风,枕流清潭,啸歌林泉,悠游卒岁。

 

苍岩过雨图


 

 

好景不长。崇祯十七年(1644)夏初,江南忽然传来崇祯帝自尽的消息,一时奴变蜂起。王时敏闻讯后,顿感“天崩地诉”、“五内摧裂”,痛不欲生。

 

弘光政权成立后,局势有所缓和。他被荐复原官,仍任太常少卿。但王时敏见这个政权草创之初,就已门户纷争,百弊丛生,便引病疏辞,以避不测。

 

顺治二年(1645),清兵南下,扬州及江南嘉定、昆山各地民众,展开了可歌可泣的抗清斗争。清军其时励行屠城政策,太仓民风柔弱,不堪茶毒。加上一些地方武装,假抗清之名,横征暴敛,鱼肉百姓,弄得人心惶惶。

 

汪曾武《外家纪闻》中,曾有这样的记载:“太常公(王时敏)遭明思宗之变,国祚已斩,宗社为屋,清军南征,将至太仓,郡人仓皇奔走。吴梅村(明末清初诗人)与太常商议曰:拒之百姓屠戮,迎之有负先帝之恩,终无万全之策。太常筹画数昼夜,又与郡绅集议明伦堂,众以太原(指王时敏,他为太原王氏之后)为明之旧臣,代有显贵,咸以太常为进退。太常知时势之不可回,涕泣语众曰:‘余固大臣之后,死已恨晚。嘉定屠城,前车之鉴。吾宁失一人之节,以救阖城百姓。’梅村相与大哭,声震数里。议遂定,而清军已至,遂与父老出城迎降,至今西门吊桥,颜公迎恩。

 

王时敏和他的父祖辈都曾为明朝官吏,他的出城迎降,虽出于形势的逼迫,在当时来说,却违反了封建礼仪,是属于失节不忠的行为,这不能不在他的心灵上打下深重的烙印。

 

朝代的更迭,使他心绪纷乱,内心矛盾重重。他既不愿寄身于清廷的封爵,也不愿遁迹黄门,避世逃俗。他要摆脱社会的制约,就必须选择新的生活途径。

 

顺治四年(1647)秋,王时敏搬迁到太仓城西十里之外的归村,离群索居,希冀高蹈。“栖迟何必叹途穷,寂寞荒江作隐翁。”他认为此地既无市井之哗,又无俗事之扰,可以在野林之中樵牧渔钓自放,而且困扰于心的儒家的“大节”可渐归淡薄。

 

他辟“西田”,筑“西庐”,甘称老农,与儿孙耕读于渚蒲汀柳、曲觞清潭间,自喻为避秦乱而入幽谷的桃花源人。

 

“畏逢俗客谈尘事,贪向明窗把道书”;“静爱小窗丛竹里,夜深禅诵佛灯红”。王时敏还沉溺于禅宗与老庄之学。他先后到常熟隆福寺与杭州云栖寺,去拜访石公和尚,听讲《法华经》,从释、道的说教中寻求寄托和安慰。

 

浮岚暖翠图


 

 

他最大的爱好与寄托,仍然是绘画。优美的大自然,使他往返流连,赞叹不已,更加陶冶了他的绘画情致。

 

他一方面吮毫挥翰,继续探讨艺术的真秘,一方面触物兴感,吟诗作词。

 

他主张“画不在形似,有笔妙而墨不妙者,有墨妙而笔不妙者,得此中三昧,方是作家”。

 

他又认为画风与时代盛衰有关,唐以后以赵孟頫、元四家、沈周、文征明、董其昌为正脉的画家,他们刻意师古的传统,如今已衰微渐湮,“人多自出新意,谬种流传”。因此他决心力纠此弊,振兴传统画风。

 

王时敏不仅嗜学黄公望,布墨逸宕,元气磅礴,丘壑浑成,益臻神妙,有“出蓝”之胜,而且还浸淫于荆浩、关仝、米芾、倪瓒各家,荟萃众长。

 

所作山水,林木盘纤,丘壑参差,诡谲奇伟,烟云出没,虽大多为临摹之作,却形神兼备,富有天然之致,苍秀高华,夺帜古人。

 

在他的影响下,侄子王鉴、孙子王原祁,及常熟王翚、吴历,武进恽寿平等画家,皆讲求学习古人,融洽摹写,蔚然成风。

 

顺治十八年(1661),王时敏七十大寿。他在《西庐诗草》中自称,虽有“偷生七十愧遗民”之憾,却“喜有远山供画筒”,以为“闲闲十亩足耕桑”,较为乐观,并绘《南山松柏图》自庆。

 

友人吴梅村、钱谦益、归庄等亦作文写诗,对他寄趣丹铅丝竹和释老之学,而能适志颐神、自得其乐的生活十分赞许,并称贺他为“江南地望”,“弄柔翰,工诗词,精书画,文采风流,照映一世”。

 

不久,他将田产分给六房九子,轮流就膳,以承菽水之欢。他还时时去常州、无锡、苏州、杭州,鉴赏古画,拜访旧友,游览山水。或者逢风和日丽之时,邀集吴伟业、王翚、吴历等相聚于西园,泛舟赏菊,吟诗作画,陶醉于月白枫丹的秋色中。

 

由于门庭败落,他亦不免受胥吏之欺。因此,他也与冯铨、宋琬、金之俊、戴明说等清廷新贵书信往还,以求庇护。康熙初年,他为子侄儿孙的科举前程,还致函京中降清旧友,请予关照。

 

晚年王时敏目力渐衰,但他还借助檐头阳光,手不释卷,学问自娱。

 

王时敏为人宽和,好奖掖后进,如他对恽寿平的画艺特别欣赏,虽未见其人,但见到恽寿平的花卉画后,感到耳目一新,多次嘱王翚邀恽寿平来西庐一聚,并寄扇面供他写生。

 

康熙十九年(1680)夏,王时敏重病不起,恽寿平赶到太仓探视。王时敏见到这位神交已久的画家,十分激动,“回身尚拟披衣起,老眼朦胧拭相看”,爱才之心,老而弥笃。

 

数天后,王时敏去世,享年八十九岁。门人私溢恭孝先生。

 

仿黄公望笔意 夏山晓霁


 

 

王时敏的绘画,受董其昌的影响最深。在元季四大家中,董其昌最推崇的是黄公望。王时敏因而也“服膺黄子久”,更是顶礼膜拜。

 

王时敏壮年的笔墨,皴染之空灵,用笔之深厚,运墨之淋漓,工整稳健,明净清脱。他尝语人云:“山水非毛不厚。”这是他画山水的精粹之语,也是他生平得力之处。他的山水画,笔笔求毛,处处深厚滋润,堪与黄公望比美。

 

王时敏深信临摹之功,十分重视在临摹上下功夫。他谨守先贤的传统,以古为师,以古为法。所以他的画,仿古为多,而功力深厚,运笔用墨,布局披染,处处都有章法,所成作品,幅幅都可作为学习山水画的范本。

 

他教导学生走的路,几乎都是董其昌指引他走的路。

 

在他的培育、扶植和影响下,十七世纪后半期的中国画坛上,涌现出一大批各有成就的山水画家,虞山、娄东,派分脉衍,他的画艺便各有宏扬,流风所及,振响神州,以至蔚成一代画苑的风气,从而形成以摹古开创新局面的“四王”画派。

 

 

-王时敏画作欣赏-

仿古人笔意山水 | 自作山水

 

 

-仿古人笔意山水-

 

 

1.仿赵孟頫山水

 

 

2.仿王蒙山水图

 

 

3.仿巨然笔意 春山晓霁

 

 

4.仿王维江山雪霁

 

 

5.仿黄公望笔意 浮峦暖翠

 

 

6.仿黄公望笔意

 

 

7.仿赵大年笔意

 

 

8.仿王蒙笔意

 

 

9.仿黄公望笔意 秋林溪径

 

 

10.仿黄公望笔意

 

 

11.拟李营丘积雪图

 

 

12.仿董源笔意

 

 

13.仿吴镇笔意

 

 

14.仿黄公望笔意

 

 

15.仿董源笔意

 

 

16.仿古云山图

 

 

-自作山水-

 

 

17.幽林清逸图

 

 

18.南山图

 

 

19.南山积翠图

 

 

20.茅堂待友图

 

 

21.山水轴

 

 

22.山水轴

 

 

23.山水轴

 

 

24.山水轴

 

 

25.山水轴

 

 

26.山水

 

 

27.山水

 

 

28.墨戏山水

 

 

29.烟岭云林图

 

 

30.溪山高隐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代画派 :清初四王简介
四王 清代绘画史上的一个绘画流派
品鉴| 王时敏:运腕虚灵 布墨神逸丘壑浑成
人一生要知道的中国艺术(七十) 明末清初“四王”
集古大成 笔墨高峰——清代四王
“清代四王”山水:集古大成,笔墨高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