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回望中华(27)凌家滩之谜



​在淮河至长江之间,即泰山以南、长江以北的最高山峰太湖山之南坡的脚下,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土岗,向南,一直延伸到5公里远的裕溪河北岸。
    这里,属于安徽省含山县铜闸镇凌家滩村。
    这里,有一座几乎和红山文化、庙底沟文化二期、还有大汶口文化同年代的、距今约5500年历史的文化遗址,也就是凌家滩文化遗址。
    她是在长江下游、巢湖流域发现的一座面积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文化遗址。
    令人惊奇的是,与同时期的中国其它文化遗址相比,这个遗址,显得非常地卓尔不群、非常地另类。
    她是迄今为止,中国地区发现的、最早的城邑性遗址,可能没有“之一”。
    同时期威名赫赫的红山文化、庙底沟文化二期、大汶口文化,可都是没有城邑性遗址的。
    可是,这么个高大上的文化城址,她的文化类型,却又很孤立——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这座城址的北部最高处,海拔约26米,向南逐渐降低至海拔6.7米。遗址东西长约2公里,南北宽约0.8公里,方圆160万平方米。四周有一条大型围壕,形成一条“护城河”。
    遗址以三个台阶为界线,划分成三处功能不同的区域,显示出一定的城市规划水平。
    第一区域,是普通部落成员的居住区、庭院区。房子带有明显的“城市规划”和精心设计的痕迹。
    这个区域出土了大量陶片。
    第二区域,是一个3000平方米的红陶土块广场。这里是部落首领的宫殿区,和部落会盟、祭祀、操演的场所。
    在广场中间,有一个红陶土块砌成的水井。其水,清澈可饮。它可能是祭祀活动的专用水井。
    经地质专家鉴定,这是中国地区最早的、具备现代化意义的水井。
    第三区域,是大型墓葬区。
    墓葬区中央,有一处约一米高的祭坛。墓中的陪葬品,有玉器、石器和陶器等等。
    遗址中,两块墓葬区的分界处,有一条高约30厘米,宽约20厘米,东北、西南走向,用小石块契垒而成的“石墙”。
    这条“石墙”,是利用石块自身之大小、宽窄不一的形状,一块块地相互契垒起来的。每块石头之间,没有任何的粘合剂。但是,至今,人们仍不容易用手,将契垒在一起的石块拿开。
    这足以表明,凌家滩的先民们,早在5500多年前,就已经娴熟地掌握了几何力学原理,因此而有着高超的建筑水平。
    遗址墓地出土的玉器,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其他文化遗址所不能比拟的。
    器形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工具、武器类,主要是缺乏实用功能的斧、钺、戈等,应为礼仪用器。
    装饰品类,主要是穿戴于身上起装饰作用的镯、璜、环、块、璧、双连璧、管、珠,以及形制较为特剃的宝塔形饰、扣形饰、喇叭形饰、月牙形饰、菌形饰、冠形饰。
    动物或人物形象类,主要有猪、龟、龙、风鸟、鹰、兔、立姿人像和坐姿人像几类。
    其它类,如玉版、三角形玉片、玉勺等。
    此外,遗址中玉器的钻孔技术,也是令人称奇。
    有的孔径,仅有0.15毫米,可谓是细如发丝。
    这种钻孔技术,就是现代的一些钻孔工艺,也不易做到。
    结合考古发掘中发现的厚大的甘锅片,专家推测,凌家滩遗址的先民,可能在5300年前,就已经拥有了金属冶炼技术。否则,他们是无法达到上述钻孔效果的。
    当然,金属性的钻孔工具,遗址中没有找到;但是,用石头制作的石钻,倒是发现了一个。



    这个石钻的尾部很大,而钻头,则很尖,且是螺纹型的。其设计和制造,包涵了机械、力学、几何学的基本原理。
    现代社会里,几十年前木工们还在使用的手工木钻,其原理,大概也就和这个石钻的工作原理差不多,只是在形制上,作了一些改进,并且,由石器,变换成了木器加铁器而已。
    遗址中出现的代表性遗物还有:
    1)玉龙。



    该玉龙扁圆形,首尾相连,吻部突出,头部雕出两角,龙须、嘴、鼻、眼部,都刻划得清清楚楚。
    这个5300年前的圆雕玉龙,与同时期红山文化遗址中的玉龙,有的一拼,甚至于更接近后世之龙的形象——它有须和角。而红山玉龙,是没有这些的。
    2)玉鹰。



    这个玉鹰呈展翅飞翔状。双翅为猪首形。鹰首侧视,头背上有一个蜗牛壳一样的造型。这使得这只鹰的头部,看上去又像是一只蜗牛。鹰的眼睛,以对钻出的孔眼表现。鹰的外表健美,显得性情凶猛。胸腹部的八角星纹,为鹰的主体纹饰。
    3)玉人。



    玉人为浮雕。长方脸、双眼皮、浓眉大眼;蒜头鼻、大耳大嘴,上唇留有八字胡。其体形和五官,表现出典型的蒙古人种特征。
    玉人两臂弯曲,五指张开放在胸前,臂上饰满了玉环,头上戴有圆冠,腰部饰有斜条纹的腰带。
    4)虎首璜。


​​

    虎首璜和大量的玉钺、玉斧、玉戈等兵器同墓出土,说明,它可能是一种兵符。
    5)龙凤璜。
    龙凤璜与传统文化中,“龙凤呈样”的婚姻寓意相映衬,喻示着一种结合。
    那么,到底是喻示着什么样的结合呢?
    龙是图腾;凤作为一种鸟,也是图腾。
    不过,龙是当时伏羲氏部族特有的图腾,而鸟,则是当时一些靠海、或靠水边之部族普遍使用的图腾。
    所以,龙凤璜,可能是伏羲氏部族,与巢湖周边土著部落及部族政治联姻的标志。
    6)无足玉龟和玉版。



    无足玉龟和玉版,是叠压在一起同时出土的。
    出土时,玉版就夹放在玉龟之上下合一的两片甲壳里面。这和中国古代文献所记载的"元龟衔符"(《黄帝出军诀》)可以相映证。
    玉版正面为长方形;反面略内凹;两短边各对钻5个圆孔,一长边对钻9个圆孔,另一长边在两端对钻2个圆孔。
    如何理解这些钻孔的寓意呢?
    从无足玉龟,我们可以联想到《河图》《洛书》。
    在《河图》《洛书》中,5,是中央的象征。而两短边的两个5相对,则与《河图》中央的两个阴5夹着一个阳5相关,意味着世界是变化的——《河图》中,两个阴5夹着一个阳5,就寓意着一代一代的变化。
    两条长边的9个圆孔和两个圆孔相对,合起来就是《洛书》中阴2主体的本与气相对。其中,2为本,9为气。《洛书》中,阴2与阳9合起来的主体,是一个事物变化到最后时刻之最强盛的主体,寓意着最后的强者。
    玉版四边之孔数的安排,实际上代表了玉版所有者对历史趋势的展望,代表了玉版所有者“谁笑到最后,谁就笑得最好”的战略决心。
    玉版中部,雕刻有一个圆圈,圈内雕刻着一个方心八角星纹;圈外,又雕刻着一个大椭圆形。内、外两个圆的中间,又以直线平分为八等分;每个等分里面,则雕刻着一幅圭形纹。
    在椭圆外,沿圈边对着长方形玉版的四角,也是各雕刻着一幅圭形纹。
    这中间的八角星纹,以及里面八个等分里的圭形纹,和外面四角上的圭形纹,正好表达了“四岳并举,八方共和”之寓意。
    圭版,是古代大小官员上朝时的礼器和身份象征。这个上朝仪式的来历,可能就是发源于神农时代,各个部落以及各个部族首领,会盟时手持圭版,以表明自己身份的历史习惯。
    而无足玉龟,则是女娲氏“断鳌足以立四极”的结果,是四岳岳主特有的身份象征。
    和濮阳西水坡的天盖墓,因为其上覆盖有仰韶文化遗层,就被一些专家学者,想当然地认为是属于仰韶文化一样,由于凌家滩文化遗址就在巢湖之畔,所以,凌家滩文化,也被一些专家学者,想当然地认为是传说中的有巢氏所创造的文化。
    他们认为,这里,就是有巢氏的聚落中心。
    然而,关于有巢氏,《庄子·盗跖》曰:“且吾闻之,古者禽兽多而人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

《韩非子·五蠹》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

《通志·三皇纪》记载:“厥初,先民穴居野处,圣人教之结巢,以避虫豸之害,而食草木之实,故号‘有巢氏’,亦曰‘大巢氏’”。

唐张九龄《龙池圣德颂》:“燧巢之前,寂寥无纪;书契而后,焕炳可观”。
    鲁迅《自文字至文章》云:“至于上古实状,则荒漠不可考,君长之名,且难审知,世以天皇地皇人皇为三皇者,列三才开始之序,继以有巢、燧人、伏羲、神农者,明人群进化之程,殆皆后人所命,非真号矣。降及轩辕,遂多传说,逮于虞夏,乃有箸于简策之文传于今”。 按照历来的传说,有巢氏是在燧人氏之前引领过历史潮流的一带圣君。且正如鲁迅先所说,他们的名号,“殆皆后人所命,非真号矣”。
    而燧人氏在农业社会来临之后,就已经被伏羲氏所取代,更何况,排在燧人氏之前的有巢氏呢

他还能够在农业时代,继续长命不衰,创造出在当时算是出类拔萃的文化来吗?
​ 那么,凌家滩文化,到底属于什么类型的文化呢?
​我们要看到,凌家滩遗址中有龙。
​这在当时,是只有伏羲氏部族才有的文化标志。
    其他的部族中,即便有龙,也不是真龙。
    神农氏部族的仰韶文化,是“蛙龙”或者“鱼龙”;共工氏部族的中原文化是“龟龙”而东夷氏部族的大汶口文化,则根本就没有龙。
    另外, 凌家滩遗址中,还有鹰。
    这又与赵宝沟文化遗址中的鹰相对应。
    这个鹰的双翅为猪首形这又与赵宝沟文化的猪首蛇身相符合。
    鹰的头背上,有一个蜗牛壳一样的造型。这是对《河图》寓意的形象化。
    如果将《河图》改换成一个立体图象,《河图》就是一个和蜗牛形象一样的、螺旋线上升与放大的形象。
    鹰的头上有蜗牛,就是寓意螺旋性的上升。
    鹰的胸腹部有八角星纹。这是取意于《洛书》,就是统治八方的寓意。

但是,与赵宝沟文化或者红山文化不同的是,凌家滩遗址中有龙凤璜。
    龙,代表伏羲氏部族

凤,不是鹰,它应该是海鸥等海鸟的转化,应该是巢湖边上某些土著部落的图腾,应该是代表巢湖边上的一些土著部落。
    龙凤璜,暗示着伏羲氏部族和巢湖边的土著部落结成了政治联姻,双方合为一体。
 另外,凌家滩遗址中的龙,与红山文化区域中的龙,也不尽相同

是更接近于后世之龙的形象。

这说明,凌家滩遗址的主人,虽然也是属于伏羲氏部族,却和赵宝沟文化或者红山文化的主人,有所区别。
    他们不是红山文化的分支,而是与红山文化平行发展的,另一部分伏羲氏部族之后裔。
   联系到南岳之名为衡山,乃制衡天下的意思,可以想到,这个凌家滩遗址的主人,或许就是伏羲氏部族,在中原战败后,逃到湖南的那部分战斗人员的后裔。
    他们来到巢湖之畔,与当地土著结成政治联姻,合为一体,显然不是仅仅因为,这个地方适宜于居住;而是因为,这个地方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从这个地方,西,可以进攻河南;北,可以进攻山东。
    虽然他们不是战争的主角,但是,这背后的插刀,可是能够令敌方分心走神,首尾难顾的啊。
    从这个战略布局来看,伏羲氏部族的领导者们,还是虽败犹勇,要矢志不移地夺取天下,归回他们的东方“正位”。
    后来,他们的目标,终于实现了。
    这真是,有志者,事竟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凌家滩遗址
文物印证华夏文明自北而南扩展
『考古实录』凌家滩遗址玉器探究(上)
[转载]中国上古历史考证
红山文化与华夷部族探源
第二部 万邦时代:一个流亡者的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