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回望中华(34)“静渊以有谋”的颛顼大帝

帝颛顼高阳者,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絜诚以祭祀。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址,西至于流沙,东至于蟠木。动静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属

以上,就是《史记·五帝本纪》中,对于“五帝时代”之中的第二帝——颛顼大帝的全部记载。

“五帝时代”在中国历史中的顺序来讲,“五帝时代”这段时间,应该是对应于考古文化中,中国历史上的“龙山文化”时期。

而在这段时间里,从考古发现上看,“五帝”的祖籍——伏羲氏部族的“龙兴之地”——辽西,是不在伏羲氏部族的后裔,“五帝”的掌控之中的。

辽西,这个时候是“小河沿文化”的地盘,与“五帝”所掌控的中原地区之“龙山文化”,毫不搭界。

这就是说,伏羲氏部族的后裔,在“五帝时代”,是丢掉了他们的祖籍之地辽西。

那么,他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丢掉他们的祖籍之地辽西的呢?

这个,我们从《史记·五帝本纪》中,黄帝与颛顼之间的事迹之对比,就可以看得出来。

《史记·五帝本纪》,对于黄帝的记载,是:“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

而对于颛顼的记载,则是: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址,西至于流沙,东至于蟠木。

《史记·五帝本纪》的正文中,没有像记载黄帝“邑于涿鹿之阿”一样,记载颛顼大帝的所邑之地。

不过,其《集解》里,倒还是说明了:“都帝丘,今东郡濮阳是也”。

两相对比,我们就可以知道,在黄帝时代,伏羲氏部族的后裔,还是在与北方的荤粥部族,激烈地争夺辽西,黄帝还是在北逐荤粥”;并且,黄帝“邑于涿鹿之阿

的目的,肯定也是为了就近指挥对于北方荤粥部族的作战。

但是,到了颛顼时代,颛顼,就不再北逐荤粥”,而是“北至于幽陵”。

更为明显的是,颛顼,也不再邑于涿鹿之阿”,而是“都帝丘,今东郡濮阳是也”。

显然,颛顼时代,伏羲氏部族的后裔,不但是彻底地丢掉了辽西,并且,还是处于节节败退的被动防守状态。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曾经不可一世地夺取了中原地区的伏羲氏部族,最后,反而丢掉了自己的老家辽西呢?

是什么原因,导致黄帝在其身后,不是把帝位传给他的长子玄嚣,或者是长子玄嚣的儿子,而要传给其次子昌意的儿子——颛顼呢?

其实,黄帝,是把帝位传给了其长子玄嚣的,并且,玄嚣,也是把帝位传给了自己的直系后代的。

只是,到了玄嚣的直系后代,他们就没有办法,继续迷恋这个大位,就只好“禅位”给昌意的儿子颛顼了。

我们没有看见,《史记·五帝本纪·集解》:“黄帝有熊国君,乃少典国君之次子,号曰有熊氏,又曰缙云氏,又曰帝鸿氏,亦曰帝轩氏”这句话吗?

那么,我们能不能够仔细地分析一下,这“有熊国”、“缙云氏”、“帝鸿氏”,“帝轩氏”几个名号的意义?

能不能够认真地探讨一下,这几个名号,都是怎么来的呢?

“有熊国”这个名号,就不用分析了,是黄帝没有发迹之前,他所在部落的名号。

那时候根本就没有“国”,只有部落——有熊氏是一个部落。

“缙云氏”,不就是黄帝自己的名号吗?

黄帝时代的龙,不是“云龙”吗?

黄帝,不是“以云为官”的吗?

那么,这个“缙云氏”,不是他的名号,还会是谁的呢?

这个“帝鸿氏”,就是玄嚣的名号啊。

玄嚣又被称为“少昊”。

这个“少昊”之名,可是了不得的啊。

他是与“太昊”、“少典”之名并列的啊。

“太昊”之所以为“太昊”,就是因为,他是伏羲氏部族的老祖宗,而他又征服过山东,在泰山上迎接过日出。

那么,“少昊”呢?

就是因为他作为伏羲氏部族的后来者,在征服了山东之后,又将山东治理得非常好,所以,才被称为“少昊”。

“少昊”在山东,为了和当地土著搞好关系,他是以凤凰为图腾的。

凤凰,可不是伏羲氏部族所崇拜的鹰。

凤凰的性质,是更接近于山东土著部落所崇拜的海鸟的。

正是因为玄嚣以凤凰为图腾,所以,他治下的各个部落,就都是以鸟来命名,如:鸿鸟氏、风鸟氏、玄鸟氏、青鸟氏,等等。

那么,这个“帝鸿氏”,不是玄嚣的名号,又是谁的名号呢?

最后这个“帝轩氏”,就是轩辕氏吧?

这个名号,应该就是玄嚣的儿子的名号。

不一定是玄嚣的长子,但一定是玄嚣的众多儿子中,最为出色的一个儿子。

因为,他们连年和北方强敌作战,继位者不出色,不行啊。

而这个“轩辕”之名号的得来,应该就是与他发明了大车有关。

大车,最初发明出来,应该也是为了应付战争的。

在平原上作战,大车,应该是能够有效应付战马的冲击。

那么,轩辕氏,为什么会把帝位“禅让”给颛顼呢?

这里面的直接原因,当然就是,在他手上,辽西老家,被彻底地丢掉了。

这让整个伏羲氏部族,都对他很失望。

他必须对丧失伏羲氏部族的辽西老家负责。

而其背后真正的原因,大概,就是政治体制的不配套,让任何一位领导者,都难以负重前行,最后,不得不趴下。

黄帝能够取代炎帝而君临天下,本质上就是因为,当时各部族贵族阶级的成长,制造出了一大批与贵族阶级相对立的百姓,从而因为阶级对立无法调和,导致天下大乱。

众多百姓是一盘散沙,他们要想相对贵族阶级维护自己的权利,就必须得依靠中央集权,必须得依靠一种专制体制。

而神农氏时代的共和体制所造成的运作机制,是与他们的要求背道而驰的。

虽然后来天下大乱之后,炎帝、夸父氏、和蚩尤氏们,也试图建立一种极权体制,以打击贵族豪强,恢复和平的社会秩序。

但是,在那个秩序已经被打破,弱肉强食的局面已经形成的情况下,他们的实力,不足以呼风唤雨,不足以与早已抢得先手的伏羲氏部族相抗衡。

但是,黄帝虽然取代了炎帝,他却未必,知道他得以取代炎帝的真正原因。

在他的意念中,应该是没有中央集权的概念。

他所想到的,就是恢复他们伏羲氏部族的天下,就是要得到他们伏羲氏部族从前的霸权。

可是,即使他得到了天下,他们伏羲氏部族从前的霸权,还回得来吗?

所谓霸权,是建立在对其他势力集团的征服与压迫之上的。

然而,这天下都被他统一了,哪来的其他势力集团供他压迫?

他要把他本部族的其他部落,当成其他势力集团,予以压迫吗?

他要把他招降纳叛过来的其他部族的部落,当成其他势力集团,予以压迫吗?

他要对那些好不容易被他制服,勉强投降于他的其他部族的部落,予以压迫吗?

他对任何人,都无法压迫,因此,他还有什么霸权?

那么,在这个霸权已然不再的情况下,他要给自己,这个统一了天下的雄主,以什么样的政治定位呢?

他要与他领导下的这些部落,建立一种什么样的政治关系呢?

在他不了解他得以取代炎帝的真正原因之前,他就不知道他赖以君临天下的政治基础。

他是无法给自己一个清晰的政治定位的,他也就无法与他统治下的那些部落,厘定一个清晰的政治关系。

更为严重的是,本来是因为百姓反对贵族,追求中央集权而导致的天下大乱,最后的结果,却是在中央集权的名义之下,百姓,更加远离中央,诸侯贵族,反而与中央更接近,贵族们的实力,反而得到了锤炼与提高。

其结果,就必然是黄帝为高高在上的天子;而他下面的这些诸侯部落,却都是一个个横行天下的贵族。

他这个天子,去对谁发号施令呢?

轩辕氏既然能够继承大位,他也绝不会是一个无能之辈。

然而,一个好汉要三个帮,一道篱笆要三个桩。

连年的征战,也确实让大家筋疲力尽。

而大家都是贵族,都是大爷,他也没一个得罪得起。

这叫他这个天子,如何是好呢?

正好,仗打输了,显示了他的“无能”。

他也就跛子拜年,就地一歪。

我撂挑子了。你们谁想干,谁干去。

颛顼氏勉为其难,承接大位,他当然知道辽西老家,之所以丢失的真正原因。

季孙之忧,不在萧墙之外,而在萧蔷之内也。

所以,在他的领导下,仗,还是要打的,收回辽西老家的口号,不能不喊。

但是,打仗的目的是什么,高喊口号的目的是什么,却只能想,不能说。

态度要有。

可是,能力跟不跟得上,这就怨不得我哦。

这就是所谓的:“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

在与北方游牧民族“毫不妥协”,“誓死”要恢复失地的前提下,颛顼大帝所做的主要工作,就是:

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絜诚以祭祀

养材以任地”,就是要发展经济,保障供给。

载时以象天”,就是要知晓天下大势,认清形势,要顺应天时,不能逆天而行。

依鬼神以制义”,就是要统一信仰,统一思想,统一世界观与价值观。

治气以教化”,就是要讲究高低尊卑,讲究礼乐,要做文明人。

絜诚以祭祀”,就是要通过祭祀形式,来表达诚意。

总而言之,颛顼时代,就是一个整顿内治、调理思想的时代。

而由于当时最主要的矛盾,就是贵族集团拥兵自重,与中央政权分庭抗礼,中央政权没有能力去制约这些实力强大的贵族诸侯,就只好通过治气以教化”,絜诚以祭祀”的手段,来尽力维持与贵族诸侯之间的礼乐关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代-传疑时代
传说时期的三皇五帝
五分钟读懂《三皇五帝》
中国简史——三皇五帝
五帝之首,少昊,太阳缘
乱七八糟说夏朝,都邑在哪里?疆域有多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