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60年一遇,甲辰年极简史
userphoto

2024.02.11 美国

关注

天干与地支循环相配,每一个干支纪年,都是六十年一遇的中国年。

甲者,万物剖符甲而出,为天干第一位。

辰者,万物经震动而长,为地支第五位。

现在,一个龙行龘龘的甲辰年即将到来,我们一起来回顾过去的2820年中,47个甲辰年的故事。

从西周到战国

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是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共和时期之后,西周经历宣王中兴的复振,随后在周幽王时走向衰败。

平王东迁以后,历史进入东周时期,王室日渐衰微,天下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成春秋战国500多年的纷乱时期。

春秋争霸,七雄并起,这是礼崩乐坏的时代。百家争鸣,诗经楚辞,这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黄金时代。列国变法,郡县建立,这也是破旧立新、社会鼎革的时代。作为中国历史上关键性的重大变革与发展时期,其影响绵延至今。

▲战国长沙楚墓出土的《人物驭龙图》。图源:网络

公元前797年:周宣王伐大原戎

2820年前的那个甲辰年,是周宣王在位的第三十一年。

是年,周宣王发兵伐“大原戎”。

大原戎为西北诸戎的一支,活跃于陇东大原地区,即今庆阳、固原一带。《诗经·小雅·六月》中的“薄伐猃狁,至于大原”,便是讲述周宣王派兵出征大原戎的历史。

周宣王在位时,一度实现中兴局面,在与诸戎、淮夷、荆蛮的一系列战争中取得不少胜利,但到晚年,宣王贪图宴乐,戎狄虎视眈眈。周幽王时,北方的犬戎联合申侯,大举进犯西周都城丰、镐,杀幽王于骊山之下,西周亡。

公元前737年:杞国东迁

周王室衰微带来的连锁反应,蔓延到一个叫“杞国”的古老诸侯国。

杞国起初地处中原,在今河南杞县一带,其国君是大禹的后裔。到了春秋时期,这个小国却迁徙到了今山东省境内。

有学者认为,杞国大约在公元前737年,即杞武公在位时期开始东迁。

这是因为,春秋时期,周天子难以遏制诸侯,各国常互相攻伐。眼见周边的郑、宋、卫等国兵连祸结,杞国自知难以立足,不得不在这个甲辰年被迫远迁,其故地后来被春秋初期的强国——郑国吞并。

杞国东迁,最后落脚于今山东安丘市东北,一直到公元前445年,被楚国所灭。如今,人们谈及这个小国,可能只会想起一个“杞人忧天”的故事。

公元前677年:秦德公迁都

在平王东迁时立下大功的秦国,得到周天子的封赏,跻身诸侯之列。春秋初期,秦国还是一个地处西垂的小国,往来于秦岭天水走廊之间,与戎族交战,收复失地,收编遗民。

到秦德公在位时,历经此前几代国君的努力,秦国在征伐戎人的同时,越过陇山,向东发展,进入关中地区。

这一年,秦德公将都城从平阳(今陕西眉县西)迁至雍城(今陕西凤翔县南)

雍城南为雍水,北为汧山,土壤肥沃,而且是当时通往西北、西南的交通要道。迁都雍城,为之后的“秦霸西戎”揭开序幕,此后,雍城作为秦国都城的历史共200多年,秦国,也不再是那个西垂之地的小国。

公元前617年:宋乞楚和

早在西周时,楚国便以“不服周”的气势崛起于长江中游,到春秋时期,楚国北上参与中原争霸,与劲敌晋国分庭抗礼。

这一年,楚穆王(楚庄王之父)继续推行向中原扩张的政策,联合蔡国攻打宋国。

宋国司寇华御事劝说宋昭公以民众性命为重,向楚穆王求和。宋昭公亲自出城,慰劳楚国军队,承诺听从楚国命令。

之后,楚穆王与宋昭公到宋国的孟诸(今河南商丘北)打猎。行猎时,楚国的左司马申舟认为宋昭公违反规定,于是鞭打宋昭公的仆人并在全军示众。

有人对申舟说:“国君是不能侮辱的。”

申舟反驳道:“我只是按照规矩办事,怎么能说我辱没宋国国君呢?”乱世之中,弱国无外交,也没有尊严。

公元前557年:湛阪之战

晋楚百年争霸迎来又一场重大战役。

这一年,晋将中行偃、栾桓子率领晋国与其盟国组成的联军,攻打楚国及其盟国许国。双方战于湛阪(今河南平顶山),楚军大败。之后,晋军追击至楚国要塞“楚方城”,大掠而归。

湛阪之战是晋楚争霸过程中具有转折意义的一战。湛阪之战后,晋楚依然势均力敌,但长年的战争给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列国不愿再战,于是有了二次“弭兵之会”,晋楚两国平分霸权,中原获得暂时的和平。

公元前497年:孔子周游列国

孔子“堕三都”改革失败后,与鲁国权贵“三桓”(即鲁桓公后裔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的矛盾激化,处处遭受打击。

这一年,齐国送了80名美女和120匹名马到鲁国,鲁定公和执掌大权的季桓子越看越喜欢,将美女、骏马照单全收,整日沉醉在歌舞里。

这事儿让孔子知道了,但他隐忍不发。过了些日子,鲁国国君到郊外祭天,之后将祭肉分送给大夫,唯独没有分给孔子。

经过这两件事,孔子知道鲁定公已经无意改革,鲁国也没有孔子的位置。于是,孔子辞了职,带着弟子们踏上了周游列国的旅程。仕途失意的孔子,一生都没有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但他的思想流传千古。

公元前437年: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这年的某天,魏文侯和负责看守苑囿的小官说好了要去打猎。到了约定时间,魏文侯在宫里喝酒喝得正嗨,外面还下起大雨。

此时,魏文侯突然离席。左右侍臣表示疑惑:“今日饮酒如此有兴致,天又下雨,君王您要去哪里啊?”

魏文侯说,我和守林的官员说好了要去园区打猎,虽然现在如此高兴,但怎么能不赴约呢?接着,魏文侯亲自去见那官员,告诉他今天不打猎了。

史籍对魏文侯言而有信的做法给予高度评价:“魏于是乎始强。”魏文侯在位时,任用李悝为相,推行变法,重用吴起、西门豹等名臣,整顿军队、吏治,魏国成为战国初年的一大强国。

公元前377年:兹方之战

得到魏文侯重用的吴起后来转投楚国,在楚推行变法。楚国经过吴起变法,国力再度强盛,发兵扩张疆域,一度出现“马饮于大河”的局面,其中,楚国在西进方向与巴、蜀爆发冲突。

吴起死于政变的四年后,公元前377年,巴、蜀两国组成联军,向楚国发动一次重大的攻势。

巴蜀联军自江上泛舟而下,乘虚占领楚地兹方(今湖北松滋),一路高歌猛进,威胁楚国国都(今湖北江陵县)。楚军修建扦关,抵御巴、蜀联军,随后反攻巴地,此战后,奉节以东长江两岸尽归楚国。

楚国再一次捍卫了长江霸主的地位,但这一时期,天下有了新的主角——秦。

最爱历史艾公子新书《大明300年》重磅上市
不读明史无以明智,今日特价包邮,欢迎入手

👇

公元前317年:张仪欺魏

秦国一统天下的征途中,有一个群体发挥了重要作用,那就是“纵横家”。

当时,韩、赵、魏、燕、齐等国形成合纵之势,意图对秦国形成钳制。从秦国来到魏国的纵横家张仪被魏国任命为相。

张仪表面上给魏国打工,实际上是为了帮秦国化解关东诸国的合纵盟约。

这一年,张仪游说魏襄王说,魏国领土地势平坦,人口也不够多,军队需要分别防备与楚、韩、齐、赵接壤的边界,现在虽说各国结盟,联合抗秦,但就算是同一家的亲兄弟,也会为了争抢钱财互相残杀;大王如果不和秦国交好,秦国就会出兵夺取黄河以南的战略要地,那时,赵国也无法前来相助;如果秦国迫使韩国屈服,和韩国一同攻打魏国,那魏国离灭亡就不远了。

之后,张仪又以各国之间的关系利弊忽悠魏王。魏襄王听完张仪的建议,当即决定背弃盟约,派张仪前往秦国求和,合纵不攻自破。张仪完成任务,干脆跟魏王辞职,回秦国当相国。

公元前257年:白起之死

纵横家张仪从外交上辅助秦国,而“武安君”白起用赫赫战功铺就秦国东出之路,可是,这位名将不得善终。

长平之战结束的三年后,公元前257年,由于白起反对继续对赵都邯郸用兵,且与秦相范雎不和,听信谗言的秦昭襄王对白起愈发猜忌。

秦昭襄王一气之下,将白起贬为士伍,迁往阴密,流放之前因其病重暂居咸阳。

又过了三个月,秦军攻打邯郸的形势愈发危急,秦王更是恼怒不已,把气撒在白起身上,强令他即日动身离开咸阳。

白起出城不久,秦王和范雎商议,说:“这家伙还在闹情绪,发牢骚。”转念一想,派出使者,带着宝剑,在距咸阳西门十里的杜邮(在今陕西咸阳市)追上白起,命其自裁。

白起接过剑,仰天长叹:“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沉默良久,又说:“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吾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

说罢,白起自刎而死。

▲白起画像。图源:网络

秦汉帝国

秦昭襄王的曾孙嬴政在位时,继承秦孝公以来六位秦国国君的基业,东出灭六国,结束500多年的诸侯纷争,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大一统王朝——秦朝。

秦始皇嬴政废分封、行郡县、统一度量衡、修驰道、修长城、书同文、车同轨,但他去世仅仅3年后,秦王朝就在农民起义与六国贵族后裔的反抗中走向覆灭。

始皇帝的遗产,被比他小3岁的刘邦继承。这个前任沛县泗水亭长开创的王朝,叫做“汉”。汉朝,分为西汉、东汉,中间历经王莽篡汉、光武中兴,享国407年(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

汉,因汉朝的文治武功,成为一个民族的名称。

史学家吕思勉说:“汉族之名,起于刘邦称帝之后。昔时民族国家,混而为一,人因以一朝之号,为我全族之名。自兹以还,虽朝屡改,而族名无改。”

▲汉高祖画像。图源:网络

公元前197年:陈豨反叛

刘邦登上皇位后,一直放心不下跟他打江山的部下们。西汉初年,一场对开国功臣的清洗运动席卷天下,而受到猜忌的诸侯也纷纷发动叛乱。

这一年,陈豨自立为代王,举兵反叛。

此前,刘邦派陈豨以相国的身份镇守代地,统领赵、代两国的边防部队,但陈豨看到刘邦对女婿赵王张敖的欺压,以及赵、代两国出现的权力真空,索性控制军权、招揽门客,自立为王。

不久后,陈豨在各路名将的围剿下走向失败,但他的案子牵连到另一位开国功臣——韩信。史书记载了一段扑朔迷离的故事——陈豨在出任代相前,曾与被贬的淮阴侯韩信密谋。因此,陈豨叛乱后,韩信的生命也进入倒计时。

公元前137年:南越王赵佗去世

在秦末汉初的群雄中,南越王赵佗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秦亡之后,本是秦朝官员的赵佗割据岭南三郡,建立南越国,史称南越武王。

赵佗治理南越国时,实行“和辑百越”的政策,在岭南推广中原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在此期间,秦汉帝国换了8个皇帝,赵佗两次向朝廷称臣奉贡,他与汉朝大臣陆贾时隔多年的二度相见,传为佳话。

公元前137年,时年已逾百岁的赵佗去世,由其孙子赵眜继位,著名的广州南越文王墓就是南越国第二代君主赵眜的陵墓。

公元前77年:傅介子斩楼兰王

汉朝是一个开放的王朝,开启丝路、凿空西域。

然而,汉昭帝在位时,西域的楼兰王安归亲近匈奴、背叛汉朝,经常出现袭击汉使的事件。安归的弟弟尉屠耆却一心为汉朝打call。

眼见楼兰王室兄弟俩在闹内讧,官职不过是一介骏马监的傅介子向权臣霍光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由傅介子作为汉使前往西域赏赐楼兰,用黄金珍宝引诱其国王上钩,将违抗汉朝的他刺杀,再拥立亲近大汉的尉屠耆为楼兰王,以此杀鸡儆猴,震慑西域诸国。


得到霍光同意后,傅介子一路西行,来到楼兰,按照计划引安归赴宴。等到酒过三巡,安归喝得醉醺醺,埋伏在帐后的壮士跳出来,对着安归一顿猛刺。史载,“从后刺之,刃交胸,立死”,安归当场毙命。

之后,安归的首级被傅介子带回长安,悬挂在了京城北门,大汉以此告诉西域各国,背叛汉朝,就是这个下场。楼兰从此向汉朝臣服。

公元前17年:孙禁建议改河

是年为汉成帝鸿嘉四年,河北的勃海、清河、信都河水泛滥,“灌县邑三十一”,毁坏官、民房舍4万多间。

丞相史孙禁奉命视察河患,提出更改河道、缓解水患的建议:“可决平原金堤间,开通大河,令入故笃马河。至海五百余里,水道浚利。”但是,时任河堤都尉(汉代管理江河之官)许商认为,孙禁建议的河道不是大禹九河的流经范围,予以反对。

44年:马援作“铜马式”

这一年,马援平定交趾叛乱,班师回京。

途中,马援将从交趾缴获的铜熔化,按照历史上历代相马名家的标准,铸成一匹宛如千里马的铜马。马援已年近花甲,他对前来犒劳他的官员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回到洛阳,马援上表献铜马,说:“在天上走莫如龙,在地上走莫如马。马是兵甲战争的根本,国家的大用……”汉光武帝下诏立此铜马于宣德殿,以作为选拔骏马的标准。

104年:废海昏侯国

这一年,断断续续传了167年的海昏侯国被废除。

作为跨越两汉的侯国,海昏国的传奇始于第一代海昏侯刘贺。汉武帝的这个孙子当过27天皇帝,据说在这段时间内干了1000多件坏事,旋即被废。刘贺过了十年庶民生活后,在元康三年(公元前63年)被汉宣帝封为海昏侯,移居豫章县。

邪门的是,33岁的刘贺死于豫章后,承袭其爵位的两个儿子都相继去世。豫章太守有敏感的政治嗅觉,上奏称海昏侯一家是“天绝之也”,海昏侯国第一次被“国除”。

15年后,汉元帝想起这支在江南的远亲,重新封刘贺之子刘代宗为海昏侯。到了新莽时,海昏侯再被废。东汉恢复刘氏天下后,虽然又一次封刘贺的后代为海昏侯,但传到汉和帝永元十六年(104年),海昏侯国被彻底废除。

海昏侯国被废1900多年后,南昌海昏侯墓发掘出土,作为我国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引发广泛关注。

164年:徐稚与黄琼的君子之交

此时处于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时期。

这一年,官至太尉、时年79岁的大儒黄琼逝世,前来参加其葬礼的四方名士有六七千人。

当年,黄琼尚未出仕时,教授的学生中有位名叫徐稚(又作徐稺),字孺子。王勃《滕王阁序》中所云“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说的就是这位徐稚。

徐稚不慕名利,多次拒绝朝廷的任命,在黄琼功成名就后,徐稚反而与老师绝交,平日在家中耕作,养活自己。黄琼逝世后,徐稚背着粮食赶路,前去吊唁,却不自报姓名。等到徐稚离去,其他在场的名士才知道他来过,于是派一个能言善辩的人前往追赶,徐稚只是和他聊一些农桑稼穑的话题,之后飘然归隐。

东汉即将进入末世,昏暗的朝政下,仍有名士闪耀的光辉。

▲徐稚画像。图源:网络

魏晋南北朝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天下三分。公元220年,曹操之子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汉朝正式灭亡。

从魏蜀吴三国至隋朝统一的360余年间,被称为魏晋南北朝,这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频繁的乱世,中间仅有西晋的短暂统一,之后,五胡乱华、南北分立。

300多年的乱世,多是数不尽的兵燹与荒唐,却也有寒门与士族的纵横捭阖、英雄与才子的文韬武略、佛学与玄学的交相辉映。

这一时期,南朝的建康(今江苏南京)与罗马城,并称为“世界古典文明两大中心”。北朝民族融合下的开放包容,为此后一个世界帝国的诞生奠定了根基。

224年:曹丕攻吴

汉末三国是名将辈出的时代。这一年的高光时刻,属于孙吴名将徐盛。

公元224年,魏文帝曹丕亲御龙舟,第二次发兵攻吴。吴将徐盛力排众议,建议在长江边筑起围栏、篱笆,上面布置稻草人,江面设置浮船,连绵数百里,作“疑城假楼”。

曹丕大军到广陵(今江苏扬州),见江水涨起、浮船密布,以为江东水师已经严阵以待,不禁感叹:“彼有人焉,未可图也。”之后,魏军仓促撤退,曹丕的龙舟遭遇暴风,几至覆没,这位曹魏皇帝差点儿就把命交代在这儿。孙吴诸将这才知道徐盛有先见之明,对他佩服不已。

▲魏文帝画像。图源:网络

284年:有青龙二见武库井中

这是晋武帝司马炎统一三国后的第四年,天下正在经历一个短暂的“太康之治”。

盛世之下,必有异象。史载,这年正月乙亥,有两条青龙出现在京城的武库井中,也不知到底是什么“神物”。晋武帝前去观看后,感到欣喜,百官纷纷准备道贺。

此时,有个大臣上表说,前朝有龙降落到宫廷内的记载,后来却引来祸患,《易经》说,“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臣翻阅典籍,没有贺龙之礼。甭管青龙降世靠不靠谱,他至少说对了一半,数年之后,西晋迎来八王之乱、永嘉之乱的大祸。

344年:慕容翰之死

鲜卑慕容氏,是东晋十六国时期最能打的家族之一,涌现了多位名将。

这一年,前燕皇帝慕容皝命慕容翰、慕容恪、慕容垂等带兵征讨鲜卑宇文部。宇文部派涉夜干统率精兵迎战。慕容皝命人告诉慕容翰:“涉夜干勇冠三军,应该稍稍避让。”

慕容翰却认为涉夜干不过是徒有虚名,如果避让他,反而会挫伤自己的士气,于是亲自骑马冲击敌阵,命慕容垂从侧面截击,一战斩杀涉夜干,击溃宇文部。

慕容翰虽然取胜,却被箭射伤,之后在家养伤。慕容皝一向猜忌这位异母兄,于是赐毒药,逼迫慕容翰自杀。慕容翰留下遗言:“我当初负罪出逃,后又回来,今天死已经算晚了,只是羯人(指后赵)占领中原,我原想为国家荡平天下、统一宇内。这一志向不能实现,我感到遗憾,可能这就是命吧!”

后来,鲜卑慕容氏作为名震天下的战斗家族,没能开创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如流星划过历史的长空。

▲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中洛神所御龙舟。图源:网络

404年:桓玄兵败

东晋门阀政治随着桓玄篡晋进入尾声,但短命的桓楚政权遇到了它的终结者——刘裕。

这个甲辰年,刘裕回到京口,与何无忌等北府兵旧将起兵讨伐桓玄。

刘裕进军建康,势不可挡,桓玄只好出城向西逃离,回到家族经营的荆襄之地。出城时,桓玄一言不发,拿着马鞭指了指天空,整天都吃不下饭,侍从把粗糙的米饭捧给他,他都咽不下去。

回到荆州后,桓玄依旧兵败如山倒,一路逃窜到了益州,身边亲信所剩无几。

益州督护冯迁到其必经之路埋伏,准备拔刀刺杀桓玄。桓玄从头上拔下用来装饰的玉导,对冯迁说:“你是谁,竟敢来谋害天子!” 冯迁大声回答道:“我杀的是天子的仇敌!”

刘裕灭桓楚后,取代桓氏成为东晋新的“话事人”,后开创南朝宋政权。

▲宋武帝刘裕画像。图源:网络

464年:刘子业即位

南朝宋在这一年迎来了奇葩皇帝刘子业的即位。

这一年,身为太后的王宪嫄病危,临终前想见亲生儿子、新帝刘子业一面,却遭到刘子业的无情拒绝。刘子业宣称:“民间传说病人身边多鬼,太后就剩最后一口气了,身边索命的鬼恐怕更多。朕是刚刚登基的天子,哪能去那种鬼地方?”

宫人不敢隐瞒,回去后将皇帝的话汇报给了王太后。王太后听完,脸色铁青,费了老大劲才强撑起身,怒吼道:“拿刀来,你们赶紧取刀来,我要剖开我的肚子,看看我到底是造的什么孽,才生出这样没心没肺的儿子来!”

刘子业在位时,乱伦、杀弟、虐叔、辱祖,屠戮宗室,残害忠良,后来在政变中被废弑,只留下荒淫残暴的骂名。

524年:破六韩拔陵建立政权

为抵御柔然,北魏在北方边境建立了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六个军镇,合称“六镇”。

此前一年,柔然南侵,怀荒镇(今河北张北县)兵民缺粮,爆发骚乱,六镇起义星火渐起。到了北魏正光五年(524年),沃野镇(今内蒙古五原)镇民、匈奴单于后裔破六韩拔陵建立政权,年号“真王”,六镇数十万军民群起响应。

尽管六镇起义持续时间不长,破六韩拔陵也在次年兵败被杀,但是,这场起义敲响了北魏王朝的丧钟。在镇压起义中崛起的北魏将领尔朱荣开始展露野心,怀朔镇人高欢、武川镇人宇文泰的命运齿轮也开始转动。

▲北魏六镇示意图。图源:最爱历史

隋唐五代

隋唐两代(581年—907年),被称为“中华第二帝国”,是继秦汉之后崛起的新帝国,也是当时世界上唯一长期保持统一的大国。

589年,隋灭陈,结束了四百年乱世的分裂局面。

尽管如秦朝一样二世而亡,但隋朝也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朝代。隋文帝与隋炀帝父子制定的各项政策与措施影响深远,如确立三省六部制、创立科举制、制定《开皇律》、开通大运河、经营西域等。

隋末乱世中,隋炀帝的表哥李渊在晋阳起兵,随后引军西进,攻占长安,建立唐朝。

从唐高祖李渊建国到唐玄宗天宝年间,唐王朝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反面,总体上沿着上升路线前进,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繁盛局面,成为雄踞亚洲、领先世界的强国。

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使唐王朝江河日下,走向末路。

有唐一代,南方经济持续发展,确立了对北方的优势;外国使节、商人、僧侣、学者纷纷来华,进行交流、访问、求学、贸易;唐朝的诗歌、音乐、雕塑、书法、科技等领域,进入一个百花竞放的时代。

历史上,绚丽多彩的唐文化树立起一块不朽丰碑。如今在海外,中国人也被称为 “唐人”。

907年,唐朝灭亡,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584年:开凿广通渠

这个甲辰年,一条日后纵贯中国南北的“巨龙”正在蛰伏之中。

隋文帝迁都大兴城(即唐长安城)后,关中水陆交通日益繁忙,亟需开辟航道、疏通漕运,遂命大兴城的设计者宇文恺组织水工开凿渠道。宇文恺带领工人们自大兴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汉代漕渠故道而东,至潼关,入黄河,长三百余里,名为“广通渠”。

广通渠是在汉代漕渠的基础上开浚的,也是隋朝开凿的第一条重要运河。

隋炀帝即位后,又开通济渠、邗沟、永济渠、江南运河,耗费大量民力,建成了隋唐大运河。

▲大运河地图:蓝色为隋唐大运河,红色为京杭大运河。图源:最爱历史

644年:唐太宗征高句丽

贞观十八年(644年),唐太宗李世民任命大将张亮、李勣率领水、陆十万大军出征高句丽,并于次年亲赴辽东战场。唐太宗为此昭告天下,发出了那段著名的宣称:

“辽东本中国之地,隋氏四出师不能得,朕今东征,欲为中国报子弟之雠,高丽雪君父之耻耳。且方隅大定,惟此未平,故及朕之未老,用士大夫余力以取之。”

在此次远征中,唐军阵亡数千人,战马损失十之七八,却斩杀了高句丽兵4万余人,唐军白袍小将薛仁贵一战成名。唐军将士的苦战,大大削弱了高句丽的有生力量,唐太宗也为继承者留下了足以彻底击溃高句丽的精兵强将。

24年后,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唐军围攻平壤,灭高句丽。

▲唐太宗画像。图源:网络

704年:建兴泰宫

年过八旬的武则天采纳侄子武三思的建议,于寿安县(今河南宜阳县东南)建起兴泰宫。当时,武三思请奏建兴泰宫、三阳宫两座宫殿,以便武则天每年出巡,但这两座宫殿所需的费用甚巨,百姓苦不堪言。

左拾遗卢藏用上表劝谏,大意是,陛下的离宫别馆已经够多了,现在还不顾民力,大兴土木,臣担心有人议论陛下不爱人、只为自己。左右近臣都以顺从为忠,以致陛下不知百姓疾苦,百姓也不知是左右伤陛下之仁。臣不识忌讳,请您下诏停止此事。

武则天不听。权力是最好的春药,是年,兴泰宫建成,武则天兴致勃勃地前往参观。岁末,武则天生病,身边只有宠臣张易之、张昌宗侍奉,外人不得入内。次年,朝中大臣酝酿的政变一触即发,武则天的时代即将终结。

764年:仆固怀恩反

作为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铁勒人仆固怀恩的功勋仅次于郭子仪、李光弼。在安史之乱的八年里,仆固怀恩一家有46人死于国难,他还将自己的女儿嫁到回纥,以此向回纥借兵,却因此遭到猜忌。宦官、监军骆奉先听信谣言,向朝廷诬告仆固怀恩与回纥勾结。

仆固怀恩无法自明,于是铤而走险,起兵叛乱,引回纥、吐蕃十万余众入寇。

次年,仆固怀恩被昔日的战友郭子仪平定,病死于鸣沙城(今宁夏青铜峡)

对此,学者范文澜认为,唐朝“对顺从朝命的功臣,按照功绩和威望的程度,给予轻重不等的猜忌。……功臣们因此对朝廷有所顾虑,不肯轻易脱离兵权和防地。”如此一来,各地藩镇更加图谋割据。

824年:韩愈去世

这年冬天,唐宋八大家之一、古文运动倡导者韩愈(768—824)病逝,其门人李汉编成《韩昌黎集》。

韩愈的一生是斗士般的人生,其最大的事业,大约三件,曰古文运动,曰排佛老,曰道统。

到了宋代,韩愈影响力超群,其作品、思想被儒士奉为圭臬。苏轼评价韩愈道:“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

▲韩愈画像。图源:网络

884年:上源驿之变

唐僖宗中和四年(884年),唐末两大藩镇朱温与李克用,为讨伐黄巢军残余势力并肩作战,随后在上源驿大摆筵席。

上源驿宴会上究竟发生什么,真相早已不得而知。

但是,这场宴会后,朱温与手下杨彦洪密谋,突然发兵围攻上源驿。

李克用喝得烂醉如泥,幸好他的亲兵眼疾手快,赶紧熄灭蜡烛,遮蔽对方弓手的视线,然后把喝醉的主子拉到床下避难,朝他脸泼了几盆冷水,才把李克用叫醒。

李克用酒醒后,愤而起身,张弓搭箭,与手下亲兵射杀数十人。刹那间,雷声大作,大雨倾盆,李克用在雷雨掩护下突围,逃出城外。

李克用历经九死一生,逃回军营,发现除他之外,宴会上的其他三百余名部下几乎都为朱温所杀。

这就是“上源驿之变”。

事变后,朱、李交恶,长达四十年的梁晋争霸揭开序幕。

944年:闽王曦遇弑

五代十国时期,割据福建的闽国常年发生内乱。

数年前,闽国大将朱文进与连重遇因为长期被闽康宗王昶轻侮,于是合谋兵变,纵火焚烧宫殿,逼死王昶,拥立闽太祖王审知的少子王曦为国君。

王曦缺乏自知之明,即位后急于铲除朱、连之党,有一次借着酒醉,对着二人吟诵白居易的诗:“惟有人心相对间,咫尺之情不能料。”朱文进与连重遇痛哭流涕表忠心,背地里却阴谋再次弑君。

944年,朱文进与连重遇派手下弑王曦于马上,并宣称“天厌王氏,宜更择有德者立之”,朱文进自称闽主,杀王氏宗族五十余人。

次年,南唐见闽国内乱,出兵将其攻灭。但是,在南方耀武扬威的南唐,即将面对更强大的对手——宋朝。

👇

宋辽金元

陈桥兵变后,赵匡胤建立的宋朝(960年—1279年)登上历史舞台。宋朝上承五代十国,为避免晚唐藩镇割据的乱象,推行重文抑武,加强中央集权,酿成“三冗”危机,为其国势孱弱埋下伏笔。

两宋的疆域远远不及汉唐,但其文化的空间辐射面却超过了其统治领域,宋人的社会经济、道德伦理与生活雅致,影响至今。

与宋朝并立的,是契丹人建立的辽、党项人建立的西夏、女真人建立的金。

这三个异族王朝与宋朝将中国历史带入了第二个“三国时代”:前期是北宋、辽、西夏,后期是南宋、金、西夏。

13世纪初,蒙古人加入这场纷争,成为破局者,其建立的元朝,结束了自唐末藩镇割据以来的分裂局面,成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王朝。但是,元朝政治腐败、发展迟缓,不到一百年,蒙古人就被逐出中原,退居漠北。

1004年:澶渊之盟

1004年,萧太后与辽圣宗亲自驾御戎车,指挥20万辽军南叩宋廷。

宋朝的皇帝宋真宗,也在文臣武将的簇拥之下御驾亲征,来到了前线的澶州(今河南濮阳)

这一次南下,辽军打到河南已后劲乏力,陷入进退两难的局面,主将萧挞凛更是在阵前被宋兵射杀,辽军锐气大挫。

无论是发动战争的辽,还是仓促迎战的宋,都是奔着和平去的。最终,宋辽达成协议:宋真宗尊萧太后为叔母,辽圣宗称宋帝为兄;宋朝每年向辽交纳银帛30万;双方以白沟河为界,互不招纳降附,边境解除戒严,增筑城寨,开掘河道。

这就是奠定宋辽百年和平的澶渊之盟。

▲晚清“同光十三绝”中的萧太后扮相(左)。图源:网络

1064年:木兰陂始建

中国五大古陂之一的木兰陂始建于这个甲辰年。

木兰陂被称为福建的“都江堰”,位于今莆田市,为宋代灌溉技术的代表工程,因地处沿海地区,还拥有“拒咸蓄淡”的灌溉功能。

关于木兰陂的建造,有一个动人的故事:长乐女子钱四娘因目睹莆田百姓遭受水灾之苦,于是下定决心修造水利工程,于1064年投入家资10万缗筑木兰陂。工程即将建成之际,却被无情的洪水冲毁,钱四娘得知后悲痛欲绝,投水自尽。后来,当地人继承她的遗志,经过三次建筑,才建成了这个千年工程。

▲[宋]蔡襄《大研帖》,作于1064年。图源:网络

1124年:耶律大石建立西辽

女真人建立的金迅速崛起,宋、金以“海上之盟”联合攻辽,昔日的北方霸主辽已经命悬一线。

1124年,契丹贵族耶律大石率领200名士兵,从辽末代皇帝天祚帝的大帐离开。

辽朝即将倾覆时,饱受亡国之痛的耶律大石,踏上了漫漫西行路。之后,他率领一支军队,沿着天山一路西征,建立了称霸中亚的西辽政权。

西辽历经五代统治者,立国88年,但在史书中鲜有记载。如今,通过对新疆的考古调查可知,西辽政权的遗址主要分布于天山一线,耶律大石建立的政权在西域延续了契丹的灿烂文化。

▲[宋]陈容《神龙沛雨图》。图源:网络

1184年:陆九渊奏对

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年),与朱熹齐名的思想家陆九渊得到了面见皇帝的机会。

《宋史》记载,陆九渊自年少时听长辈讲靖康之变的历史,慨然有复仇之义,立志恢复中原,常访问有志于此的勇士,却一直没有施展抱负的机会。

这一次见宋孝宗,陆九渊准备了5篇奏札:“一论仇耻未复,愿博求天下之俊杰,相与举论道经邦之职;二论愿致尊德乐道之诚;三论知人之难;四论事当驯致而不可骤;五论人主不当亲细事。”

史载,“帝称善”。朱熹也特地索札求观,称赞不已。可惜的是,陆九渊的愿望始终没能实现,他晚年离开临安(今浙江杭州),结束了在朝生涯。

▲陆九渊画像。图源:网络

1244年:耶律楚材去世

蒙古人南下中原,由于缺乏文化素养,一度只知烧杀掳掠。

契丹贵族出身的耶律楚材成为中原文化的拯救者,他为蒙古帝国“定税赋,权宣课,分郡县,籍户口,理狱讼”,为推行汉制殚精竭虑。

当时,蒙古人将大量百姓掠为奴隶,即使是读书人也不能幸免。对此,耶律楚材借口要扩大国家的财赋收入,通过检查户口,将这些奴隶释放为国家的编户齐民,使他们摆脱当奴隶的命运,另一方面,他又在俘虏和奴隶中大量搜救儒士,“得士凡四千三十人,免为奴者四之一”。

耶律楚材救千万儒生于水火之中,晚年却遭到蒙古权贵的猜忌。1244年,耶律楚材在失势后忧愤而死,天下士子“莫不茹泣相吊”。

明清两代的学者非常感激耶律楚材。晚清学者柯劭忞说,蒙古初入中原,政无纪纲,人民惶惶,生命旦夕不保,而“耶律楚材以仁民爱物之心……卒使中原百姓不至践刈于戎狄,皆夫人之力也”。

▲[宋]牧溪《龙图》。图源:网络

1304年:王保儿收继婶母案

发生于元大德八年(1304年)的王保儿收继婶母案,是元朝一起带有文化冲突特色的案件。

当时,元朝宿卫军中一名姓王的“火你赤”(意为羊倌)已经去世六年,他的妻子张秀儿一直守寡。有人建议,将张秀儿强行配与王氏“火你赤”的亲侄王保儿为妻。古时候,草原游牧部落常实行收继婚制,比如哥哥去世,弟弟可以娶哥哥的遗孀,父亲去世,儿子可以娶自己的庶母,但在深受儒家思想的汉人看来,这种婚制属于“乱伦”,而此次案件的主人公王保儿及其婶母张秀儿都是汉人。

这个案件引发朝野关注,由中书省交礼部审议,最终认为“有姓汉人,侄收婶母,浊乱大伦,拟合禁止”。此后,元朝一律禁止汉人收继婶母。

1364年:朱元璋称王

元末,群雄并起。在向西打败长江中游的劲敌陈友谅后,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以李善长为右相国,徐达为左相国,常遇春等为平章政事,并下达诏令:“立国之初,当先正纪纲。元氏暗弱,威福下移,驯至于乱,今宜鉴之。”

朱元璋吞并陈友谅后,将下一个目标指向东南的张士诚。

南方各路军阀中,唯有朱元璋坚持“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方针,他先后打败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占据湖广、江西、浙西、淮东、浙东等大片领地,并蚕食元朝在江南的残余势力,随后发兵北伐,在1368年“驱逐胡虏,恢复中华”,建立大明王朝。

▲明太祖画像。图源:网络

明月清风

明朝(1368年―1644年),从朱元璋灭元称帝,到崇祯帝煤山自缢,历经十六帝276年,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由汉族统治者建立的王朝。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从1644年清兵入关,定都北京,到1912年末代皇帝溥仪退位的200多年间,清朝见证了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盛世,也经历了晚清衰落后的风云激荡。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了“双向演化”的趋势。一条是急剧的下降线,中华民族被推到了几近亡国的边缘,另一条是曲折的上升线,在黎明之前的黑暗中,指引通往光明的道路。

1424年:明成祖第五次远征漠北

蒙古远遁漠北后,多次南下侵扰边境,明成祖朱棣将明朝的都城从南京迁到自己的“龙兴之地”北京,并多次亲征漠北鞑靼、瓦剌诸部。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最后一次踏上了亲征漠北的征途。这一次,明军没有捕捉到鞑靼的踪影,所获甚微。当年七月庚寅日,朱棣下令班师,当大军行至榆木川(今内蒙古海拉尔)时,戎马倥偬的永乐大帝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1484年:陕西、山西、河南发生大旱灾

这是明宪宗成化二十年。

是年秋,陕西、山西、河南一带出现大旱灾。

巡抚陕西右副都御史郑时等上奏称:陕西连年大旱,到这一年更加剧烈,满路皆是饿死之人,有人气还未绝,已被人割食。

巡抚山西左佥都御史叶淇上奏说:饿死者不可数计,父弃其子,夫卖其妻,甚至有全家聚哭投河而死者。

明宪宗下诏,免灾区税粮,由南京、江西等地转漕运粮六十万石,由水路运至河南,分发三灾区,次年发金二十五万赈济。

自然灾害如同梦魇,降落在气候严峻的土地上,将在一百多年后成为压垮明朝的其中一根稻草。

▲[明]佚名《罗汉降龙图》。图源:网络

1544年:严嵩执掌朝政

明世宗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九月,许赞、张璧入阁,不得预票拟,严嵩作为首辅,大权一归之。

严嵩上台后,与其子严世蕃在朝中大肆培植势力,排斥异己。严嵩为首辅二十年,严家势力最盛时,严嵩的孙女嫁到山东去,做了孔子第64代裔孙衍圣公孔尚贤的一品夫人。严家在京城中的府第大肆扩张,强占了闹市区三四个街区,亭台楼阁极尽奢华,古玩奇画不计其数。

但在驭臣有术的明世宗看来,严嵩的权势不过如过眼烟云。严嵩下台后,严党树倒猢狲散,据说严嵩死前寄食于墓舍,死后既无棺木下葬,更没有人前去吊唁。

1604年:沈有容驱离东印度公司

时值大航海时代,荷兰东印度公司将魔爪伸向东亚。这一年,荷兰人韦麻郎等至福建请求互市,见明朝当局不感冒,便率领三艘船舰前往澎湖。正巧明军换防,韦麻郎趁机登陆澎湖岛(马公岛),企图强占此地。

接获消息后,都司沈有容带领兵船50艘、约2000人马前往澎湖。沈有容不顾自身安危,单枪匹马前往澎湖天后宫会晤韦麻郎,要求其撤出澎湖。荷兰人见互市无望,双方兵力亦相差悬殊,只好撤离澎湖。

沈有容驱离荷兰东印度公司后,明朝立“沈有容谕退红毛番碑”表彰其功。此碑现仍保存于台湾省澎湖县,表现中华儿女抗击外敌的气概。

1664年:张煌言遇害殉国

南明在东南沿海的最后一支孤军由张煌言(号苍水)率领,奋战到了这个甲辰年。清军通过叛徒找到张煌言的下落,将其俘虏,经过反复劝说,张煌言仍不愿降清。

九月,张煌言被清军杀害于杭州,临刑前“坐而受刃”,面无惧色,只是抬头望见西湖之畔的吴山,叹息道:“大好江山,可惜沦于腥膻。”张煌言牺牲后,葬于西湖边,与南宋岳飞、明代于谦并称“西湖三杰”。

史称:“煌言死而明亡。”

1724年:雍正推行“火耗归公”

雍正在位的第二年,推行一项重大财政改革——火耗归公(又称耗羡归公)

火耗,原指地方官在征收钱税时,通常会多征一些钱财,以应付各种原因导致的损耗,这些额外税收没有计入国库,而是落入地方官手里。

火耗归公推行后,将“耗羡”附加税改为法定正税,明确规定征收比例的方式,意在加强征税权力,打击地方官吏的任意摊派行为。

为了配合火耗归公,雍正还实行了“养廉银”制度,在正俸之外发给官员生活补贴和办公费用,意在整顿吏治。

▲清世宗画像。图源:网络

1784年:“中国皇后号”来华

1784年,“中国皇后号”在纽约港扬帆起航,开始美国对华贸易的首次航行。

这艘船穿过大西洋,在佛得角停靠后继续航向非洲南端,并经印度洋到达爪哇岛,这里是中国对外贸易的海上路标。

8月28日,在航行半年,穿过13000英里的航程后,“中国皇后号”由引水员带领,从澳门溯江而上,抵达广州黄埔港。

不久前刚建国的美国与古老的东方帝国,在此初次相遇。

▲[清]周璕《九龙图册》(局部)。图源:网络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

此前在鸦片战争中隔岸观火的美国,这一年与清政府在澳门的望厦村签订了《望厦条约》。

中美《望厦条约》规定,美国在通商、外交等方面,享有与英国同等的权利。这也就是说,之前英国通过鸦片战争获得的特殊权益,除割地、赔款外,美国全部获得。美国人不费一兵一卒,坐收渔翁之利,有些条款还比英国更过分。

这是清政府和美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1904年:最后一次科举考试

1904年,慈禧太后七十大寿,特增加一次会试,时称“甲辰恩科”。各省的举人齐集京城,33岁的河北人刘春霖最终脱颖而出,获一甲第一名,成为状元。

第二年,1905年,清政府宣布“停止科举”,盛行了千余年的科举制度戛然落幕。而科举制的废除,让刘春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后来,他自嘲,说自己是“第一人中最后人”。

▲甲辰恩科金榜(局部)。图源:网络

新中国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4年10月16日,伴随着巨大的轰鸣,中国西北罗布泊的戈壁滩上升起了壮丽的蘑菇云,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在此之前的数年里,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和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与管理人员舍弃个人生活,默默无闻地投身到科研工作中,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此期间,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苏联撤走了所有在华专家和技术人员,只能靠中国人自立自强。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个甲辰年,东方龙吟震惊了世界。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图源:网络

岁序常易,华章日新。

2024年,又一个甲辰年到来。

值此辞旧迎新之际,向大家致以最衷心的祝愿:甲辰龙年大吉!



全文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顺手点个在看让我知道您在看~
参考文献:
[战国]左丘明:《左传》,中华书局,2022
[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2022
[汉]刘向:《战国策》,中华书局,2022
[汉]班固:《汉书》,中华书局,2012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2011
[元]脱脱:《宋史》,中华书局,1985
[元]脱脱:《辽史》,中华书局,1974
[明]宋濂:《元史》,中华书局,1976
[清]张廷玉:《明史》,中华书局,1974
赵尔巽:《清史稿》,中华书局,1998
雷海宗:《中国史纲要》,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
李长之:《孔子的故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2
徐卫民:《秦都城研究》,陕西出版社人民教育,2000
张岂之,刘学智:《中国学术思想史编年:隋唐五代卷》,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美)埃里克·多林:《美国和中国最初的相遇》,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薛方昱:《义渠戎国新考》,《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07-01
程有为:《杞国史蠡测》,《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03-01

- END -
作者丨南朝子云
编辑丨艾公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历代十大著名辩士
[图文]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位名臣
历史名人:芈八子秦宣太后究竟有多强悍?
20230818一轮复习:《必修》下册注释涉及的文化常识(附重要篇目班本作业)
《经世奇谋》续5
战国最不吉利的封号,前后3人受封,个个名垂青史,最终全部横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