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林伟光​重读汪曾祺

重读汪曾祺

林伟光

这个长假多忙,其实都是些身不由己的事儿,但最快乐的还是在家,读点自己喜欢的书。

这些天,在手头的书有两本,都是有关汪曾祺的。苏北的《汪曾祺闲话》,以一个知情者的身分,近距离地观察汪曾祺,读其文,更读其人,是很私己的一种阅读。其实也没什么的,对所喜欢的作家,可以多个视角阅读,他读他的,我读我的,各得其乐。这也是这类文章有存在的意义。不过,如果能够有新的打量,甚至新的发现,就更好了。苏北此书,就多少有若干这类的发现,不错,不错。

另外一本,却是汪曾祺的散文,是一个新的选本。材料还是那些,但重新搭配,也可以整出一桌色香味别致的宴席来,让我们有新的享受。这也是种种选本,不绝其迹的原因。好的选本,还是必要的。当然,这类的选本,绝非是把作者的文章归类而编,就行了;那么简单的操作,其实是对好作者、好作品的一种亵渎和破坏。好的选本,要以少而胜多为原则,让我们在一册之中,即能充分地领略作者文字、思想之美。故慧眼的挑选,精心的投入,乃至意外的发现,尤其重要。

眼下,令人惋惜的是,好的选本,难觅。这本《故土 故人 故情》,所着眼者在于这三个“故”字,以此选文,当然有其新意。不过,总归只是差强人意而已,还不能算得一个好的选本。

此时,我读汪文,其他的暂时不管。汪曾祺的文字,是我所欣赏,能够多次阅读的那种,这很不容易。在我多年的阅读过程,与我邂逅的文字,不少,能经得我重读的,却不算得多,这其中的原因很多,时移境迁,可以说是最大的因素。好的文字,不仅仅是投合性情那么简单,要经久耐读,可以经受了岁月风云的变幻,可以经受得我阅读趣味的不断改变。这是岁月长河不断淘洗之后的晶莹剔透。汪文就是如此的。

它总是那么不动声色,总是那么从容,用一种很平常的白话,说着人间百态,市井咸酸,都是些闲日月,小场景;人物呢,也是些平凡的人,不是叱咤风云的角色。可是,生活里的活色生香,却正是我们社会的底色。真实、亲切,扑面而来的活辣辣,多么感人。这就是汪曾祺笔底下的风华。

他是一个很有诗人气质的人,或者可以说就是诗人。诗情洋溢着所有的文字。他天真,不世故,有种种的不如意,其实都难免的,可是他不整天都愁眉苦脸,而是活得很诗意。比如,到菜市场去,看着那些鲜活的菜蔬,那么多的活禽鲜肉,他整个人都显得格外精神。他就有办法,在种种生活境况中,活得那么自在和开心。这种饶然情趣的生活态度,就是他对所谓诗意栖居的生动的诠释。

文章里,不论是散文,或者小说,他所写的,或者说表现的就是这些。你或者不会读得壮怀激烈,乃至激情澎湃,可是,你却会感觉到愉悦,有一种贴心贴肺的感动。

这里有一份底气,是对世俗生活的热爱。人要活着,总不能拔着头发,让自己生活在云端上?要活着就得生活,这么的一个世俗的社会,我们不能不关注;尤其一位作家,你不能脱离如此的具体环境,视而不见。有的人选择一种旁观的角度,不关自己痛痒,就显得有些冷漠。这是高人一等的俯视。可是,汪曾祺不是如此的,他是溶进其间,喜怒哀乐。他不是为着写作而生活,而是因生活而写作。两种态度决定了笔下的文字,是隔或者不隔。

汪曾祺的文字,是不隔的。他倾注了感情,所以是有温度和热情的。当然,他的文字不是激情洋溢的,而是内敛的,即他自诩的“小温”;但在平静的水面下,却有急流的涌动。

他的文章,是很有韵味的,也是充满着个性的。现当代作家中,有个性语言的作家,并不很多。他们各有追求,各有神采。汪曾祺与他们相比,可以见出不同的特点。即与他的老师沈从文比较,也很有不同之处。他的语言很平常,文章也多是大白话,很少见文白杂糅的痕迹。可是,这些平常的语言,一经他组织,马上不同凡响,仿佛焕发一份精彩,是夺目的璀璨。在行云流水的容与中,我们感受到了一种优雅的情致和诗意。这种点铁成金的本事,真的让人惊叹。

沈从文是他的老师,他们的文章有共同之处。其一是诗意,把小说和散文,都当成了诗来写,写得很美;其二创作中都有自己所坚持的原则,就是对美的执着。人间有缺陷,生活不完美,这是事实,故连哲人都感慨说,人生实难。可是,他们却总是把最美的一面呈现于作品,哀愁也是淡淡的,一种忧郁的情调。而即使于忧郁中,也还有鲜亮的光彩。

而在以上的共性之外,我们发现,汪曾祺的文字,也有独特的美妙的展示,这是于继承之上的自我创造。读其作,我所深有感触的,乃是他文字的干净,是风清月白的那一份潇然与洒脱。汪曾祺对此深有研究,他说:“小说家在下一个字的时候,总得有许多言外之意。看似寻常最崎岖,成如容易却艰辛,凡是真正意识到小说是语言的艺术的,都深知其中的甘苦。”由此,他深有体会地说,现代小说作家所留心的,不止于“用字”,他们更注意的是语言的神气。每一个字,都是活的,有自己的精气神。可是,有几个具如此见识,能够敬畏?不是随便的役使,而是尊重它们,用活用准,使其生动,蓬勃生气。——多读汪曾祺的文章,我们所要揣摩的,其实就是这些看似不经意的筋节。

我喜欢读汪曾祺有关人物的文字,觉得写得饱满、准确,而且很有神采。他写了好几篇沈从文的文章,可见师恩难忘。如此带感恩情绪的文字,难写得动人。因为是仰视的角度,容易盲目地沦落为吹捧的文章,就不好了。可汪曾祺笔下的沈从文,却如实写来,娓娓动人。所写的都是些亲身感受的琐屑小事,而正是这些生活里的小事,支撑着沈从文,使其真切、生动。他对沈从文的感情,很深,但他是贴着人物而写的,把深厚的感情化在平淡的语言里。沈从文死时,他写道:“这样一个人,就这样地去了。我看他一眼,又看一眼,我哭了。”都是写实,却很感人。而让我意外的,原本以为文章可以结束了,可是意犹未尽似,汪曾祺又写了如下一段:沈先生家有一盆虎耳草,种在一个椭圆形的小小钧盆里。很多人不认识这种草。这就是《边城》里翠翠在梦里采摘的那种草,沈先生喜欢的草。——为什么要有这一段,或者不少人不会多所留意。这却是神来之笔啊!沈先生不亦是一株“很多人不认识”的虎耳草?这是对沈先生人格的深化,也是对他一生遭际的惋叹。

旧书不厌百回读。旧书,必须是经典,如汪曾祺的文字,就可以重读,它是耐人寻味的。

本文配图和文字以及音频未注明作者的

敬请作者联系微信君加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汪曾祺诞辰103周年 | 最可爱还是态度,“宠辱不惊”!
沈从文和汪曾祺小说的比较
今日读书:《生活,是第一位的》
【微写作61】燕子|读汪曾祺《忆昔》
跟着汪曾祺学写作
汪曾祺:诺贝尔文学奖不该错过的中国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