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猛禽与萌禽:中国人与猫头鹰的爱恨情仇

风物君按

夏日,似乎是一个特别容易和猫头鹰产生关联的季节。

你还记得猫头鹰一个夏天会抓多少只老鼠的科普常识么?

如果你有一件猫头鹰图案的T恤,奶奶辈的老人是不是训过你,不让你穿?

因为猫头鹰在中国传统文化意味着死亡的气息,在西方文化中却代表着智慧与吉祥。

猫头鹰是怎样被我们黑化和萌化的?

在参观安阳博物馆《流过往事》展览时,发现一组出土于安阳固案墓地的文物,其中有几只汉代陶制的陶鸮。刚开始我还以为这玩意是猫头,猫头鹰身体。后来一查,才发现猫其实是一种半驯化状态的动物,能和人住一起的猫是最早在中东被驯化的,后来与人亲近的猫在汉代才随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在汉代之前,中国史上没有被驯化的猫的,汉代的猫数量也非常有限,因此河南地区很可能还没有猫。汉墓中出土的东西应该是猫头鹰,古人将其称之为鸮(xiāo)或鸱鸮。

河南安阳固岸墓地汉墓出土的冥器—陶鸮

这几个陶鸮是作为冥器被放入死人的墓中,作为镇墓之用。鸮与死亡之间已经发生了某种关系。但若溯源中国的鸮文化,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特别是商朝时期,鸮曾经是一种民族图腾,一种英雄崇拜和祖先崇拜。同样在安阳的殷墟妇好墓等出土的几件极为大气精美的鸮形器,可证明商朝人民对鸮的热爱和崇拜。可后来猫头鹰在汉代却彻底变冥器,变为与死亡相关的恶鸟。中国人与猫头鹰之间,到底有何爱恨情仇,且听我来分析分析。

仰韶文化 鸮面像

纵观中国历史,鸮类题材的艺术品并不受青睐。但若追溯到商代或上古时期,鸮陶、玉鸮和鸮题材的青铜器还是不少,且工艺水平极高。中国最早的鸮形艺术,分别是出土于距今7000-5000年的仰韶文化的陶器和红山文化玉器。仰韶文化陶鸮鼎看起来霸气十足,可能是作为实用器,而稍晚的红山文化的玉鸮则是完全脱离了实用功能,用来表示某种观念形态,具有了深刻的精神意义。不知是否是考古不够全面,还是其它,新石器时代末期到青铜时代早期,鸮题材艺术几乎缺失。 这个过渡时期内,基本没有鸮题材文物出土。直至一位女英雄的出现,才让我们找到了文明的曙光。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陶鸮鼎

红山文化玉器

商代中晚期开始,鸮题材艺术品数量激增。特别是河南安阳的殷墟妇好墓出土了好几件鸮艺术品,既有青铜器,也有玉器。鸮的大眼睛、大脸和勇猛的神态,很醒目,一眼就能看出来。殷墟妇好墓中,除了精美的玉凤凰外,鸮在所有的动物中,独树一帜,异常吸引眼球,可看出那个时代的人对鸮是极为崇拜的。

商代晚期出土的一些精美绝伦的鸮尊

原来“商”字是一个猫头鹰的大脸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在商人的创世神话中,他们是玄鸟的后代。安阳市现在在古城边上造了一个“玄鸟”雕塑,安阳人普遍认为玄鸟是燕子。然而在参观安阳诸多殷商考古遗迹的时候,很容易便会发现其中并没有燕子饰物,鸮倒是不少,因此,玄鸟很有可能是鸮,是猫头鹰。此外,甲骨文考据也认为,“商”字其实就是一只猫头鹰的大脸。

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讲,中国人进入农业社会之后,先人是需要控制老鼠的。老鼠不仅偷吃撒入田里的种子,而且咬断幼苗,到了果实成熟则偷吃粮食,即便是粮食收回之后,仓储也得做好防鼠措施。在商之前,农民们早已认识到猫头鹰吃老鼠对农业有益的重要功效。

中国常见的一些猫头鹰

(斑头鸺鹠、鹰鸮、长耳鸮、领角鸮)

据上世纪五十年代老动物学家在成都周边的调查,这里有四种最常见的猫头鹰(长耳鸮、领角鸮、斑头鸺鹠、鹰鸮),平均每只猫头鹰每天捕鼠近2只,虽然后世科学研究证实猫头鹰对老鼠种群控制作用有限,但在上古时代,猫头鹰捕鼠的重要作用也很有可能被早期的农民所重视。殷商文化可能是对古老东夷民族鸮鹰崇拜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妇好"鸮尊 商代晚期

美术史考古学家刘敦愿老先生曾对此进行深入思考,在《夜与梦之神的鸱鸮》一文中讨论了此事。他认为,首先鸮是猛禽,仪态威猛,是战争胜利的象征。《诗经》中描述战争的诗歌也曾描述过鸮(或鹰),来表达对争战胜利的期望;其次鸮是夜行性的,常昼伏夜出,刘老先生觉得鸮是漆黑夜晚和梦的保护神。殷商时期,古人崇拜神灵,信鬼。

山西博物馆馆藏青铜器商鸮卣

《礼记·表记》说:“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那时的人,无论做什么事,之前都要算上一卦,用骨头占卜,问问去世的祖先,寻求先祖保佑。且他们觉得活人白天劳作,而祖先的灵魂则夜间出没,鸮便是背负祖先灵魂夜晚出行的鸟。因此,鸮成了祖先的化身之一,自然受到崇拜。

西周时期鸮类器物纹饰为何会衰落?

然而,到了西周时期,人们对鸮的态度开始改变。特别是到了西周中后期,鸮类题材的艺术品急剧减少。鸮形青铜器、鸮纹基本消失殆尽。如此巨大的崇拜和礼器文化转变之后,到底发生了什么?颇令历史学家费解。

据一些人的猜测,西周鸮文化的消亡可能与一场国家主导的“文字狱”有关。很可能是周朝人为了报复殷商人曾经的欺凌,在打败商朝后,便彻底把商朝代表胜利的鸮文化崇拜给抹去了。

殷商彻底失败之后,商人被彻底丑化,四散到偏远地区。在这种背景下,玄鸟崇拜的鸮,变瘦变长,逐渐渗透进楚地,发展为后世南方的凤凰文化。这一文化发展在此便不再赘述。

秦汉时期鸱鸮题材器物为何从礼器变为冥器?

到了战国末期、秦汉时期,鸱鸮题材的艺术品又再一次出现在墓葬之中。有趣的是,这时候的鸮器大多已经成为纯丧葬用品,彻底从商代的礼器,转变成了冥器。鸱鸮的寓意文化从殷商时期的吉祥如意,变成了后世的邪恶不幸。

河南博物院藏  河南省济源泗涧沟汉墓出土 红绿釉陶鸮壶

自此几千年的历史中,猫头鹰在中国人民心中背负了的恶鸟的骂名。一说起猫头鹰,便满满的一股邪气,貌似厄运马上上身一般。著名的思想家庄子也把自己的老朋友惠子比作猫头鹰,讥讽惠施获得宰相不过是“鸱得腐鼠”。

秦汉时期的诗歌中也多有贬损鸱鸮的篇章,认为鸱鸮飞行与站立姿态均不雅,而且好吃腐鼠,不讲卫生,诗文表达出,汉人尊凤贬鸮的文化喜好。更加残暴的是,由于汉代独尊儒术风行,鸱鸮不知为何还被带上了“不孝”的高帽。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读枭字,说:“鸟,不孝之鸟也。日至,捕枭磷,从枭头在木上。”如此一整,猫头鹰彻底在中国文化中沦为了恶鸟,妖鸟、凶鸟,在之后的两千年中未能翻身。

猫头鹰真的能预知天命么?

“不怕夜猫子叫,就怕夜猫子笑”、“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两句民间俗语贴切地描述了民间对猫头鹰的看法。人们普遍相信,一旦猫头鹰在房屋上呼唤的时候,那就要死人了。夜猫子笑预示着人将死亡的文化,深入每个角落,既流行于当代科学家住宅区,也流行于古人心中。

不久之前,某位同事还信誓旦旦地和我讲,他家对门死了一位老人。老人死之前,一只猫头鹰在窗外那棵树上接连叫了好几个晚上,直至老人去世。看他一脸认真,惟妙惟肖地讲讲解,搞得我都有将信将疑了。

在古代,害怕猫头鹰不详的例子更多。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景公修了个大厅,正想进去的时候,听到猫头鹰在枝头叫时,便不敢登台进去。下属官员将其赶走之后,方才登台。更奇葩的是,历史上甚至有专门设立职位驱赶猫头鹰的奇闻异事。 

商朝至汉朝这段历史事件内,视猫头鹰为不祥之物的文化基本奠定。由于汉代儒家文化的一统天下,以及经典庄子等大师们对猫头鹰食腐的戏谑,猫头鹰在后世两千年中再也没有改变形象。即便到了崇拜花鸟的宋代,以及崇尚“衣冠禽兽”的明朝,猫头鹰在中国艺术中,如同消失了了一般,彻底隐匿在黑暗的夜空之中。

当然,古代也有少数见多识广之人,不认同猫头鹰是不幸和厄运的象征,甚至有人意识到鸱鸮信仰文化存在地区和风俗间的差异。唐代官员刘殉,本是河北人,他到岭南做官,一路上记录下各种风俗食物,在《岭表录异》中,他说:“北方枭鸣,人以为怪,共恶之,南中昼夜飞鸣,与鸟鹊无异。桂林人罗取生吃之,家家养使捕鼠,以为胜狸也。不过这样唯物主义思想之人必定太少,没有对中国文化产生过什么影响,更难以左右中国民间文化对猫头鹰的认识。在古代西方,猫头鹰则被视为智慧的象征,大大的眼睛放佛能智者能看穿一切。

说到这里,很多人肯定会反问,那么“猫头鹰叫是否真的意味着死亡?从科学上讲,猫头鹰真的能预知到人将死亡吗?很遗憾,不仅中国的科学家们没有做过这个实验,外国科学家也没验证过(人家不太熟悉这故事啊)。理论上,猫头鹰的强项在于强大的夜间视力和悄无声息,行云流水般的飞行捕捉猎物的能力。到底猫头鹰能不能闻出来将死之人的气味,预知死亡,还需高人试验验证。

不过曾经有人发现,有一只医院里的猫可以预知死亡。 2007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道了美国布朗大学医学家发现,医院里一只名叫Oscar的猫,能预知医院里谁要死了。科研人员推测,Oscar可能是能够闻出某些细胞死亡散发的化学物质。另外,日本医学家训练的一种特殊的狗,则能够闻出甲状腺癌症早期患者,非常厉害。

住在医院里的Oscar猫

在这倒是要说一句,我这几天晚上都在收集查看猫头鹰的历史资料,不料昨晚竟然梦见自己死了。异常邪乎。 至于猫头鹰到底是否与死亡有关?由于没有研究,我们既不能肯定也不能否定它到底能不能预知死亡。民间流行或是谣言,乃或是否是某个特定物种才能闻出来。说来这倒是个好点子,可供哪位高人去深入研究研究。沿着民间思路去做一做,这要能出成果,想必是一定是重大医学发现。

猫头鹰是怎样被萌化的?

最后我们要来谈谈当代猫头鹰文化。如今之中国,猫头鹰早已成为稀罕之物,能认识“鸮”字的人恐怕不多,孩子们更是不知为何物。猫头鹰这一类大鸟,不仅需要森林,而且需要大树方能生存。随着中国森林环境不断恶化,以及各地城市化高速发展,大多地方早已不见其踪影。以成都为例,据《鸱鸮类防鼠初探》一文介绍,作者70年代在郊区某公社一古寺几株大银杏树周边调查,还发现4种上百只猫头鹰,到了80年代再去调查,只发现了三只长耳鸮;到了90年代,大树已荡然无存,猫头鹰也毫无踪迹。这倒好,实验也完结了。

猫头鹰的局部消失,让很很多人失去了了解猫头鹰的机会。城市的孩子则只能偶尔在动物园里一睹芳容,现代人与猫头鹰的自然基础彻底短线了。在这样的背景下,能够听到猫头鹰叫,乃至一睹猫头鹰的芳容,成了稀罕之事。

在当今信息极为发达的社会,猫头鹰通过生态摄影师的镜头,重新以一种萌萌哒的形象出现在公众视野之中。圆不溜秋的脸庞,加上两只大大圆圆的眼睛,看起来可爱极了。

猫头鹰,特别是小猫头鹰,简直就是萌宠的最好诠释。加上西方文化的影响,以猫头鹰为主题的各种饰品大为流行。猫头鹰画作,猫头鹰帖,猫头鹰书包,猫头鹰鞋,猫头鹰动画,猫头鹰玩具,各种以猫头鹰装饰的商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市场之上。孩子们热爱,父母们也喜欢。

完全不知,猫头鹰与中国人的感情史已走过了5000多年的历史,从猛禽到恶鸟,从夜猫子到萌萌哒,爱恨交织,堪称一部猫头鹰的血泪史。

参考资料:

《中国文化中的猫头鹰信仰》、

《鸱鸮类防鼠初探》 《The Owl in Early Chinese Art: Meaning and Representation》

本文作者:木石

原文刊载于豆瓣,已获作者转载授权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日本静冈爬展】第一集--猛禽世界!
神话里的玄鸟,到底是什么鸟?
夏朝再发现(2):自说自话的总裁解析猫头鹰崇拜
|趣读|是耶非耶 将错就错(一)
【微科普·鸟道】夜间萌物“大猫”——长耳鸮!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中的“玄鸟”其实就是猫头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